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21阅读
  • 2回复

中国教育已万分危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5

 


中国教育已万分危险!
佚名




从孔孟到当代,从传统教育到现代素质教育,泱泱古国,数千年历史,有过兴旺,也有过衰落,多少文人志士为之奔走、为之奋斗,有许多人成了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也有许多人成了教育改革的牺牲品。远的教育这里我没有发言权,就说近的吧,文革期间,教育由考试改为推荐,多少有志青年,因为家庭的原因,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文革后,全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为一代年轻人创造了好的环境,我就是其中一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也许我还在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生儿育女,仅仅为吃喝拉撒而奔走。现在我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纵观近二十年的教育发展,虽然教育的硬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他的可以说是一个“乱”而已,一个“丑陋”而已。

一、“义务教育”一个真实的谎言

义务,顾名思义,就是不受任何报酬,“义务教育”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我上小学时,还没有义务教务这个概念,那时,每一学期学费大约三元钱,期末还有大约一元钱的减免,二元钱按当时的物价是五斤猪肉的价钱,虽然那时人穷,但是大家都能上学。现在实行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属于非义务教育尚可理解,然而把幼儿教育放在非义务教育的位置,我觉得不可思义。一年之际在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幼儿是家长最重视、最关心的,也是最容易赚钱的,不赚老百姓的钱,赚谁的?私家幼儿园赚钱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别人自己投资的。但是,公立幼儿园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建立的,反过来有狂赚纳税人的钱,公理何在?钱被谁赚了?是私人?是国家?作为老百姓我们不得而知。

义务教育这个词发明的好,我不知道朝鲜有没有义务教育这个概念,但是我知道朝鲜很穷,相当与我们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然而,朝鲜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全都是免费上学的,我也不知道他们这种教育是否为义务教育。回过头来,再看一看中国的所谓义务教育,从义务教育一开始,就在向学生收费,最先是收取学费,后来觉得义务教育收取学费不合理,便改为杂费,即为杂七杂八之费用,从学费到杂费,一下上了数个台阶,费用上涨了许多。义务教育之初,学校教育实行五天半,包括晚自习。后来,有关人士认为学生负担较重,便改为五天,周六的课便改为补课,美其名曰:自愿。但是你不自愿行吗?不行,因为,老师要上新课,这样,学生负担没减,家长的经济负担倒是上了一个台阶。小学教育更是奇怪,我不知为什么小学放学时间规定为下午四点,四点以后这段时间学生干什么,家长要上班,只好在“自愿”的情况下,向学校交托管费吧,家长的经济负担倒是又上了一个台阶。学校收费问题成了热点,不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已经不行了,那就实行“一费制”吧,一费制在理论上本身是好的,只是把杂费提高了一些罢了。其他的该交照常吧。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硬件设施按理本来应该由政府投资,然而,现在却提出什么“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的食堂、寝室都成了赚取学生人民币的地方,无形之中又增添了学生的负担。这就是中国的义务教育,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有些夸张,也许这就叫作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吧。

二、“普九”造就了一批高文凭低水平的学生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中国的神话,中国人口较多,还处在第三世界的行列,国家不富裕,要解决众多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本身的困难很大,但是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学校硬件条件达到了要求,而且,凡适龄儿童都按规定走进了学校。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是,我认为,这是盲目造就神话的过程。达尔文曾经写过一部生物进化论,是关于物种优胜劣汰的说法,这是自然规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许多做法就是在拔苗助长,盲目的追求世界社会效应。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操作过程中承在着较大的弊端,不管学生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了小学学业,全部都进入初中学习,这是不合理的,试想一个连小学的知识都未达到合格要求,进入初中能较好的完成初中学业吗?当然,根据有关数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按质按量完成了,这种“大跃进”式的办教育的作法,只能是让一些学生拿到了初中的学历,但是还停留在小学的水平上。为了完成“普九”任务,有些地方甚至进行造假,要么是一到普九检查,就全体出动,动员流失学生回校,检查一过,流失学生照旧流失。要么是把一些非学生人员冒充学生坐在教室里充数,应付上级检查。要么是制造假的转学证明,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就这样,普九任务便完成了。这就是中国的神话,让世界其他国家承认的中国神话。当然,普九成功,中国教育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人升官、有人发财、有人成了普九明星。

三、“扩招”一个“钱”字了得

专科扩招、本科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生扩招,整个国家在大好形势下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人数成倍增长,国家的全民素质似乎一下子成倍数提高。有人开玩笑说,走在大街上,一棒子打下去,倒下的十个人中,肯定有三个专科生、两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两个博士生。

为了扩招,专科升本科、本科升重点、重点升国家级名牌,如此升上去,不亦乐乎。当然学校还是那个学校,教师还是那些教师。扩招了,学生多了,原来那个学校容不下了,国家投入修就是。国家投入出于何处,羊毛出在羊身上,学生上大学的费用便成数十倍增长。曾有人作过调查,有人因为无法凑够上大学的第一笔费用,撕碎十多年辛苦换来的录取通知书,有人作出伟大的选择——自杀。这时,政府给出恩惠:给学生贷款。同时,有许多政府官员出面了,不是有许多如《市长助学到农家》、“某官员说:决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缺钱而上不了学”之类的新闻报道吗,官员们便有理由对受助学生说:孩子,国家支助你,你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并且成为学生的恩人,甚至成为学生的干爹,你凭什么,就凭你有钱或者凭你有权支配国家的钱。我所知道的贫困学生都是农村学生或者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政府官员的子女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法走进大学的课堂。贫困学生是谁造成的,责任全部在学生家长和学生那里吗,我看未必,我们的政府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专科、本科扩招了,一个教师便在一个可容纳数百人的教室里上大课,学生来齐了吗?不知道。学生认真听课了吗?不知道。但每个学生都知道,老师的讲课笔记必须记好,笔记如果没有记好,考试要过关可就难了。有人曾戏说,大学学习就是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当然,英语考级等科目,稍微麻烦,不过,有钱的出钱请枪手,没钱的多花些工夫在这些科目上就行了。

以前,一个导师仅仅带几个研究生,带博士生的人数更少,导师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做实验、写论文。而现在,一个导师带数十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导师可以指导十多个博士生,学业水分有多少可想而知。而教学要求不变,甚至比以前要求更高,学生为了完成学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抄袭论文、剽窃科研成果的新闻便时有出现,有些还是知名的教授。这样追求绝对人数,而无法保证质量的研究生、博士生,究竟能给国家带来什么,能给全民素质带来什么,能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只有天知道,或许我们的大学领导已经知道,只是不愿说出来而已。

扩招了,大学生人数增多了,但学生就业就成了问题,学生学习的热情锐减,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的关心程度也就降低。学生们到毕业期间更是无心学习,全部心思都放在寻求职业上,据报载,在学生毕业期间,未寻找到职业的学生忙于寻找职业,无精力学习,毕竟生存是人的一件大事。已经寻找到职业的学生无心学习,职业都找到了还学习什么。学生的学业水平因此降低了。

扩招了,招生人数上升,学生生员质量必然下降,为了招生,条件较差的学校不得不大幅度降低,有些属于高中阶段的差生只要能交钱,就能上大学,想一想,这样的大学还有多少吸引力,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会有多高的水平。

扩招问题不少,但是喜讯不断传来,教育形势大好,国民素质提高,但试想这表面的好处,给我们的教育留下了多大的后遗症。不过,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大学的经济效益增多了,扩招的好处莫过于一个“钱”字而已。寻找到职业

四、办民校,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基金会、工业公司发展很快,国家对这些企业给了相当大的优惠条件,最初发展势头不错,但是在九十年代末,乡镇中小型企业、基金会、工业公司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最后,损失由国家买单。

前车之鉴,后人应该牢记教训,然而,前面的血迹还没有干,后面的人又开始重蹈覆辙,轰轰烈烈的创办民校运动又开始了。创办民校有三种途径,一种途径是企业投资办学校,一种途径是个人投资办民校,还有一种途径是名校办民校。其中第一种办法尚好,但发展途径令人堪忧,以前许多企业都办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后来因为企业破产,最后,企业学校问题不得不由国家买单,收归社会。现在又崇尚企业办学,不知是教育的前进还是后退。对于个人投资办学,据我所知,许多人自己投入的资金只是其中的少部分,而其他资金来源在于:一是土地资源,国家给了许多的优惠条件,例如,某地个人新办一所外国语学校,政府特批每亩土地为五万元,但是,如果把这块土地拿出来拍卖的话,那将是二十多万元每亩。该学校买入三百亩土地,就有近四千万元的土地资源流入私人腰包。并且,该学校又把部分土地用于房产开发,赚取资金。二是政府请教师为个人打工,教师工资又是一笔巨额资源,还以该学校为例,该学校创办之初,实行民办公助,前四年教师工资由政府资出,按每月二十万计算,四年就有数百万人民币成了个人资产。三是靠银行贷款。某负责人说,即使学校倒闭,只把土地出售,完全可以支付银行贷款。对于名校办民校的问题,更是直接利用国有资源为小集体赚取利润。

我个人认为,不管民办学校的发展如何,但是办学制度应该跟上才好,才能避免国家和人民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五、招生次序混乱,净土遭受污染

以前认为学校是一块净土,当然在很久以前,中国的净土随处可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被污染的现象却是随处可见,并且到了成灾的地步,学校也是这样,可以这么说,学校已经不是净土,而是一块被污染的土地。

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办学条件也逐渐提高,随着学校的增多,而生源的减少,招生成了各个学校的头等大事,这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饭碗问题。每年到了招生的季节,招生成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有些学校,投入巨额资金,在报纸、电视发布广告,买断招生广告所有权,当然,广告宣传都说自己是第一,但是究竟谁是第一,老百姓是不知道的,某地曾经出现过笑话,一个市里有三个学校是第一。有些学校成立了队伍庞大的招生队伍,个人负责不同的学校,校长对校长,教师对教师,请客送礼给回扣,据我所知,某学校给回扣是招一个学生给三百元的回扣,有一个班主任给我透露,他曾收到过数千元的回扣。有些名气较小的初办学校,更是用心良苦,例如,某民办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在高考前夕,到其他学校强挖成绩优秀的学生,许以数万元的好处买到自己学校,把别人数年的辛苦变为自己的功绩,达到好招生的目的。有些学校为了好招生,竟不惜违规操作,把还未毕业的学生参加考试,换取荣誉。甚至有些学校采取集体作弊的犯罪手段,以达到目的,全国每年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作弊新闻出现在报纸、电视上。

我曾给我的一个校长朋友探讨过招生问题,他说,他不愿意违规招生,但别的学校那样做,自己不能用牺牲学校和教师生存的代价来维护自己的清白,毕竟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

六、“高分低能”与“分数隐藏”的荒谬

纵观古代科举制度,学子无数,状元堪少,状元成了历代学子的最高追求,一方面是因为一旦成了状元,地位、美女将会接踵而至;另一方面,状元是最高学位,就如同今天的博士学位,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许多的状元在各自所在的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演变到了另外的形式。当今的中考、高考,虽然远远不同于以前的科举制度,但还沿袭着科举制度的一些作法。中考、高考曾带给当今学子们无数的欢乐,试看在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恢复高考,一夜之间举国沸腾,以至到了新世纪,一提起那年的高考,还是那么令人激动,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在那场高考中的佼佼者,如今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当着骨干的角色,许多人都认为,没有高考,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没有高考就没有国家如今的繁荣昌盛。但是,在一段时间里,突然开始流行“高分低能”论,并且夸大到中国的考试制度不合理的地步。我们不否认,每年确实有部分,或许是个别人,高考分数相当高,而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较差,曾有新闻报道,某重点大学学生自杀等等。但是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完善,并不能说明高分的错误,并且,每人都不是全才,能力的表现还要看他表现在哪一方面,陈景润是高分,但他在生活方面并不是高分,我们能否定他在数学上的能力吗?我们能说他“高分低能”吗?肯定是不能的。我们全盘否认高分,要么是嫉妒,要么是一叶帐目。或许我们的教育不能追求高分,但是,我们的教育也不能追求低分,我们不能追求一专多能,就否定一专一能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不需要白专学生,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白专的学生,“白专路线”带给中国人民的损失已经够大的了。

分数成了教育的目标,成了学校追求的目标,高考成了学校的指挥棒,成了教育的指挥棒,使得高考的极端发展,这是不好的,但这并不能说我们的高考不正确,仅仅能说明我们在把握尺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极端现象,现在又走入了另一极端,先是小学全盘否决分数,实行等级制度,分数成了学生的隐私,要求不能用学生的分数来排名次等等。没有了分数的要求,小学教师的压力减小,一时间,似乎小学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以活动为主,片面追求形式的教学严重影响着小学的教学,小学教学质量大幅度降低。曾有新闻报道,某家长为了让学生跟上文化课,不惜巨资,每一学科都为孩子请一个家教老师。并且,取消分数制,实行等级制,看起来好象合理,但事实上是极不合理的,例如,某学生数学成绩考试为一百分,等级为优,某学生数学成绩考试为八十五分,等级为优,这公平吗?合理吗?如果某重点中学在这所小学招生一名学生,也许一百分的落榜,而八十五分的反而被录取,这公平吗?这合理吗?隐藏分数给了暗箱操作的机会,这与文革时期的推荐有相似之处,有关系的可以让低分的优录取,而让高分的优落榜。不公平、不合理,家长肯定不会答应的,据我所知,某地为了平息矛盾,对上称采用等级制,而事实上照常沿用以往分数的做法,这种做法是我们教育需要的吗?我看一定不是吧。

也许提出“高分低能”与“分数隐藏”论的人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的改革,但这种全盘否决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吗?我们在学习西方教育,但我们还应该根据我们的国情,走我们自己合适的道路,不能盲目引进西方模式,而遗忘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传统教育还是有许多优势的,不是有些西方国家在学习我们的基础教育吗。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05
七、公开课一场游戏一场梦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形式,从校级到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公开课每年多如牛毛,各种奖项多不甚举。许多人乐此不疲,因为公开课的好坏是代表一个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按理公开课仅仅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公开课的性质发生了质的演变。首先是公开课成了“演戏”,为了完成校级公开课,基本上是学校教研组全体动员,为一节公开课出谋划策,共同研究教案,上课教师在课堂上精心演练,然后,邀请学校领导到场听取公开课的表演。县级以上的公开课更是全校如临大敌,先是本教研组进行多次演练,多媒体等器材全体动员,即使学校没有的,也会想尽办法从别的学校借来,后是学校领导、教研室专家到场指导,根据指导结果再演练,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时,终于在全县或全市教师面前展示。多媒体的用法更是好笑,有些上课教师根本不会使用,需要其他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该堂课程任务。据我所知,有一位教师为了完成一次县级公开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分工合作,为他服务,他自己跑遍了当地所有的音像制品市场寻找课件。这样的公开课究竟有多少借鉴性,有多少可操作性,那只有天知道。其次,公开课变成了酒肉现场会,为了一次公开课,教研组活动要聚会、吃饭;上级领导来指导要吃饭等等,一次公开课下来,花费数千元人民币。谁的钱?是你的、我的、纳税人的。

  此可笑的教研课为何有人乐此不疲,甚至有人为了上公开课不惜送礼拉关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评优、晋级都与公开课挂钩,没有公开课,你将失去机会。并且,上级对你的学校进行评估,也会与公开课挂钩。你不开展行吗?不行。当然,这种公开课的开展也造就了一批专门从事公开课的教师,成了一个学校的招牌。

八、片面放大学生的权利,教师上班如履薄冰

  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学校是上帝,似乎教师的饭碗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教师是为他们服务的。还有人说,学生是消费者,只要在学校,那么,教师就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一是安全责任,当然,学生在学校,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是,目前的教育对安全的强调已经走上了一个极端,安全问题成了套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咒”,以至于不得不放弃许多与教学有关的活动。例如,让人回忆的“春游”“野炊”“游泳”等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外出活动成了永久的“回忆”。这是学生的遗憾,也是教师的无奈,谁愿意冒着牺牲自己饭碗的代价来为学生服务呢。就连上体育课、实验课也让教师提心吊胆,体育课多为室外课,任何运动都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有些体育教师只好降低学生的运动要求,体育课的质量便下降了许多。物理、化学实验课更具危险性,稍微操作不正确,就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一些教师告诉我,他在实验课上真正如履薄冰,提心吊胆。

  学生在学校里,教师是监负人,但学生自己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只要学生在学校里出了安全事故,几乎都全部由学校承担。某学校有一千多学生,某天,数名学生私自从学校围墙翻出校园,到河里游泳,其中一人淹死,死者全家出动,大闹学校,大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社、电视台争相报道。结果,学校赔付了数万元人民币才解决。值班教师受到了本年度不能评优、晋级,扣发当年奖金,并被通报批评。事情已经过去,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学校一千多人,即使两位值班教师随时巡查,能防备学生翻围墙吗?再说,值班教师的收入与风险成比例吗?如果学生违纪出现的安全事故全都记在教师头上,那么,社会上出现抢劫等犯罪活动是否应该记在警察的头上呢,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警察对某件犯罪事件负责。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他们的应尽义务。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应该是教师的权利。如果学生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权利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但是现在有一种邪气在学校蔓延,学生往往用离家出走来抵制教师的批评,不论何种情况,学生一旦离家出走,责任都会落在教师头上,有时教师还会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甚至血的代价,据报道,有一位教师因为批评了学生,该学生竟在外面找人毒打该教师,而学生是未成年人,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

  对学生的宽容,就是对法律的嘲笑,据报道有学生犯罪,就因为他是在校学生,最后竟免于刑事处分,回到学校上学,有关方面对此大加赞赏,古时就有“王子犯罪与庶民同罪”,为什么在校学生就能犯罪而不追究。现在学校没有权利开除学生,因为受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知道学校不能处罚他们,便事无忌惮,例如,某校有一学生小团伙,在学校偷东西、敲诈同学、打架斗殴、威胁教师无所不为,学校管不了,找警察,学生是未成年人,警察也无能为力,最后教师们只好听之任之,一块净土被几只小苍蝇污染了,你不觉得可笑吗?你不觉得这是教育的笑话吗?可卑、可叹。

九、尊师重教,一纸空文
  
  尊师重教,口号喊了多年,但真正落到实处的究竟有多少,我认为,只不过多了一个教师节而已。

  在改革开放初期,尊师重教就被慎重的提了出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师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小平房,有些是几代人挤在一起。学生们用的是破难的校舍。而我们的公仆们住的是高楼大厦。教师们盼望的是某一天学校能修住宿楼、教学大楼,教师那微薄的薪水是不敢奢望自己购买住房的。后来,教学楼终于修起来了,但不知什么原因,教学楼又出现许多危房,现代的钢筋水泥抵不上远古的沙石泥砖。教师的工资涨了点,但政府却出台取消福利房,许多教师盼望了一辈子的福利分房成了泡影。据我所知,一个普通的教师数十年的积蓄仅仅够买一套小小的住房。这是变相的把教师增长的工资收回。而我们的政府、公安、检察等国家机关,谁没有宽敞的住房。这就是尊师重教的结果吗?

  教师是弱势群体,这话一点不假。请看现在的教育体制改革,在这之前,政府机关实行了机构改革,在连续增长几级工资的条件下退休。而我们教师机构改革,谁给你涨工资?不喊你马上滚蛋就算对得起你了。再看现在的所谓“阳光工程”,仅仅针对政府官员,我不知道,我们教师就不能得到阳光的普照。并且,政府现在又实行什么高薪养廉,退休后还有几十万的养廉费,这是为什么,我知道,这是他们手里有权利。作为教师,你有什么,你什么也没有,就连学生都是你的上帝,你就乖乖的听指挥吧。

  现在整个社会就是以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校和老师,学校只用学生的成绩来测评老师;老师忍受着社会舆论压力、学校领导压力和家长的期望的压力,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要忍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所谓的“尊师重教”,我觉得只是一纸空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5 17:42:32编辑过]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王新海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9-09
直击时弊!
离线klmn83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1-08
该主题已被管理员屏蔽!
http://www.sjpj10086.cn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