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82阅读
  • 0回复

(十届年会)小学组评委报告:柳文生《教改风流在课堂,文化飘香溢四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教改风流在课堂,文化飘香溢四海
小学语文组赛课评委报告
河南安阳  柳文生


   第十届中小学“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小学组赛课于2014年12月11日——12日在白沙镇石坝街小学报告厅举行。
本次比赛,小学语文组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成功之处
  1.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总课题组组织有方,科学安排。大赛组委会和承办学校石坝街小学准备充分,让所有评委和参赛选手、听课老师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热情与温馨,从而深深体会到了千年古镇白沙浓厚深邃的文化底蕴。
  2.参赛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的深圳到江浙一带的无锡,最北到八大古都之一的文字的故乡河南安阳,共有八名各地遴选的优秀选手参加了本次小学语文组的优质课比赛。
  3.参赛课型丰富多样。讲读课、自读课、作文导写课、综合实践课、口语交际课等,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基本上涵盖了小学语文课程所有的课型,给听课慕课的老师们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机会,也让所有的参赛选手相互汲取了对方的优势和长处。
  4.各位参赛选手风格各一,百花齐放,秉承了了文化教学的全新理念。
  第一节《草船借箭》资料准备充分,大量的引入课外内容充实了课堂容量,印证了文字、文学、文化的课堂理念与构思。
  第二节:《学写导游词》主题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深入浅出,学生理解透彻,训练要求具体,环节层层递进,老师示范到位,把写导游词和千年古镇白沙风景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也让课堂有了浓浓的地气与文化韵味。
  第三节:《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篇说理文,但老师安排的层次清晰,教学语言干净利落,重点呈现了学生口语范式的训练过程,并能及时纠正学生表述上的不完美,让学生的思维与思辨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第四节:《体验“盲人”》让学生进行了写作训练和前面的体验进行了有效衔接,将活动感受与文字表述结合,是文化作文体验式写作教学的尝试。
  第五节:《特别的自我介绍》教师亲和力强,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无拘无束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想象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听说读写完美结合,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图文并茂,将图片和语言训练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体现了文化作文“双向转换”理论。
  第六节:《作文导写——古镇的老巷》主题鲜明,地气圆润,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扎实,方法得当,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成性强,富有成效。难能可贵的是:本课构思抓住老巷子作为观察点,从巷子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斑驳腐蚀的木门板、曲折幽深的巷道、木墙上的蛛网、锈迹斑斑的铁钉等入手,培养学生细腻观察与表述的方法,避免了以整个古镇作为写作对象时的松散与空洞。
  第七节:《美丽的小兴安岭》善于抓住关键性词语,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进而把握句子中蕴含的赞美之情,并能及时巩固训练,让学生体会关键性词语的表达效果。导读和自读结合完美,紧扣文本,板书简洁鲜明。
  第八节《让动作为作文添上点睛之笔》导入巧妙,活动充分,从经典故事和经典名著入手,让学生不断体验动作的表达效果,进而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课外资料塞进课内太多,主次不分,对文本浅出浅入,游离于文本之外,使学生不能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2.作文导写中学生的练笔应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完成,这样更有生成感。
  3.文本阅读要注重学习的目的是学会运用。
  4.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充满文化的韵味和文化的吸引力。
  5、环节安排要环环相扣。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