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78阅读
  • 0回复

(十届年会)初中组评委报告:陈爱娟《遐迩方家将显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遐迩方家将显达
——第十届大赛初中组评委报告
浙江鲁迅中学  陈爱娟

   台高三尺引来遐迩方家显达,座满四厢成就古今奎宿英雄”,这是聚奎中学大讲堂里的对联,摘句化引到本次大赛初中组教师的身上,大概也还可以的。
  因为,本次赛课,体现出四大亮点:


  一、努力紧扣“文化”主题
  总共13堂课,教师们都在努力紧扣“文化”(以精神层面的为主)主题,以之作为自己备课的出发点和教学的归宿。本次赛课,至少涉及到三部经典文学作品《诗经》、《西游记》和《红楼梦》;关系到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吆喝等。王婷婷老师的阅读课,极温柔的话语带领孩子们穿行于文字之间,唤醒孩子爱的觉知。在完成对文体的细读的过程中教给了孩子一颗细腻的心,引导孩子们懂得感恩,知道铭记在精神上,给学生吃了一顿情感大餐。罗伟老师的写作课,则在让学生添加古色古香的家具以布置环境时,带领学生细细品赏了一回古典文化的内景,并在彼时彼境中品悟雪景,过了一回古代文化人诗意生活的瘾。王雪芹老师的课堂朴素却又切实有效。教学环节设计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巧用学生写作中常见的空洞语言形式的呈现与经典形成对比使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直观感受;老师耐心而又细致地指导学生在细品经典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实践,环环相扣、思路清晰。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与任,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悦。
  

  二、试图呈现“课型”特征
  阅读欣赏、读写结合、专题训练三种基本课型,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课型特征鲜明,保证了课堂活动的指向与实效。盛先武老师的导语部分让学生猜人物,激活学生的文化记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展示的片段均出自名家篇章,具有典型性。田小容老师的课堂设计精心细腻,所选(孙悟空)三个片段层层推进,能逐步引导学生推出写人物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与辨别的能力;教学指向性强,目标明确。外貌描写指导十分得法。刘真老师的《吆喝》课堂导语有新意;教学主问题“说说我们读到了哪些吆喝”,这个设计很好,直指文本,直切教学目标;当堂评价反馈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个别追问能引导学生关注文体。
  胡平老师的作文标杆课——仿写训练,写作对象是秋景,训练目标是掌握与运用写景的常用方法。体现了文化作文教学的经典五步曲:活动、素写、仿写、创写、盲写。通过活动以激活生活记忆;通过素写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仿写达成写成长的最短距离;通过创写引导同学们将阅读的作品与生活阅历化为自己的文字;通过盲写,扩展思路,蕴教学指导于作家作品之中,课型高效,思维内热。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并在仿写训练中,注意用“引入文学作品”作为“写”的铺垫,以文学经典直接作为模仿对象,避免弯路;注意“写”的层次,层次分为三步走,逐步加深难度,体现了执教者的课堂推进意识。
  当然,个别老师如果过度着眼于热课堂视觉效果,可能并未能体味到写作课热思维的功效。


  三、着力打造“语文”味道
  都说语文课缺少了纯真的语文味,而这次,好多课,都着意体现出语文味来。而这味,来自文化教学提倡的文脉与教脉传承。除王婷婷老师的课外,葛传娥老师的课就很有语文味道:她的课里,琅琅书声贯穿课堂始终。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范读不仅打动了学生亦让每位听课老师动容对文章的解读准确抓住一个“苦”字体味诗文故事,层层挖掘最后直指杜甫的内心世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体现了文化课堂教给予学生精神力量的功能。程明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熟悉的事物及生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如用出自《关雎》的成语串成诗文内容的概括;以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入启发学生领会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以及求之不得的失望与忐忑使遥远的《诗经》变得不再陌生。整个课堂古典氛围浓郁,传统教脉呈现清晰,学生诵读贯穿始终,更有老师吟唱唱出浓浓古典情怀,这是古代吟诵教脉的当代运用,启人心智。老师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老师深厚的学养,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浸润作用。
语文的味道其实是一种久违的传统教脉的精华,哑巴语文永远无法体会汉字汉诗汉文的音韵之美,抑扬顿挫的品鉴之理,水中之月的意境之思。


  四、智慧地追求课堂创新
  文化给人以美感,而有的美感,则体现在教师独出心裁的设计上:板书如程明老师的太极阴阳图、葛传娥老师的一颗破碎的心以及石静枫老师的桃花瓣夹溪水图;教学主题也是各显神通,特别是作文指导课,各有主题有“时间去哪儿”的素材运用指导,有“跨越百年的背影,留住永恒的真情”的作文指导,有“古诗新韵”写作课,有“品细节,赏经典”的作文运用课,也有“寻章摘句听心声”的阅读指导课。老师们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使学生、使听课老师沉浸在浓烈的文化韵味中。
当然,每次比赛总会留下些许缺憾,这次也不例外:
  首先是有的老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存在偏颇。在他们的课堂里,体现不出语文味和文化味,而纯粹是概念灌输、技巧训练,对于如何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挖掘文化和有机融合文化,还可以再细细加以斟酌;
  其次是有的老师对文本研读的度存在欠缺。好多阅读课里,老师都是在跟学生兜圈子,绕弯路,对学生可知的已知的文本内容下力过多,而对学生难知的未知的语言层面着力过少,特别是个性化理解方面,关注度远远不足。
  其三是有的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存在误解。以为作文教学只是技巧训练,而不知如何步步深入地充实内容、细化过程、融进情感,个别老师甚至在概念上绕圈子,走不出来。
  其四是有的老师混淆读写内涵。在写作指导课里,老师却在引用的材料上大做文章,着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赏析语言的方式读,甚至让学生谈读的体验!须明白,写作指导中材料的引用价值在于引导思路一种行文思路与方法。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