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舟的的诗意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还有许多其他前缀名词的语文,都只是语文的某些属性,并不等于语文的全部。也许百年后,我们的后人回首,只是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粗糙时代。
这样的粗糙,也许来自语文本身不清不楚的出身,也许来自一群对语文热爱却又很想有一些建树的人的热情与冲动。
更也许,来自一群出身在没有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的人,对文化的一种自觉与仰慕,于是用非文化的方式,发出他们的声音。
也许这个过程,就是构建语文。也许这个过程,就是在嘲笑语文。也许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悲鸣,代表 的是语文老师内心的兽性的苍凉、孤独、遗弃、无奈。。。。。。
我们把每一篇论文,当成我们的成绩,不管它是否切中语文的本质。我们把每一本专著,当成资本,不管它在文化面前多么渺小。但我们愿意这样证实自己,因为我们发现,我们连一个语文的身份证都没有,却在充当语文的打手。
回归文化,也许,才能找到家园。包括语言的或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