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65阅读
  • 1回复

(人物争鸣)晚年张学良:如我有卖国行为 将我的头颅割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2
核心提示:晚年的张学良对唐德刚(历史学家,著有《张学良口述历史》)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及这首诗:——“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她(朱五)不仅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跟她(朱五)开过一句玩笑!”——“到底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我张学良如有卖国的行为,你们就是将我的头颅割下,我也是情愿的。”
本文摘自《文史博览》2012年第3期,作者:叶观澜,原题:《张学良最为痛恨的一首诗》
人们提及马君武,多半因为他直率勇武的个性以及那首让张学良终生恼恨的诗——《哀沈阳》。

在民国,马君武的身份实在有点尴尬。说他是大学校长、教育家,名头却大不过蔡元培。说他是国民党元老,人们记住了吴稚晖却想不起他。其实马君武早于1905年便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27年,马君武回到家乡,受广西省政府委托,创办了广西大学,并先后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1940年,年近花甲的马君武给广西大学留下“勤恳朴诚”的四字校训后,累死在大学校长的任上。

由于办学有成,“始终致力于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时人将这位广西大学校长与北大校长蔡元培并列,一时有“北蔡南马”之誉,周恩来更是称其为“一代宗师”。

可是,历史好像专开马君武的玩笑,这位民国元老、著名的教育家名噪一时、惊动后世的,更多的还是那首题为《哀沈阳》的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是马君武1931年11月20日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上的两首“感时近作”诗中的一首。其时,日本关东军已经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坚决奉行不抵抗主义,以致日本轻而易举便侵占了辽、吉两省,黑龙江省也在迅速陷落之中。


这首《哀沈阳》一经发表,恼恨张学良三年前通电易帜不愿卖国的日本人闻风而动,在报上大肆攻讦张学良糜烂荒唐的私生活,以败坏张的名声。南京中央政府蒋介石等人也乐见由张一人来顶东北失土之责。如此这般,一首极为寻常的诗,终于弄出了巨大的动静,以致举国尽知,流传百年。打那之后,在国人的眼中,张学良便是一个性喜风流、为色祸国的花花公子,头上结结实实戴上了一顶不抵抗将军的帽子。

一首五言四句诗,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和影响!马君武大感意外,也颇为自得,竟自诩此诗堪称是民国版的《圆圆曲》。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张学良因久吸鸦片,弄坏身子,正住在北平协和医院疗养。事变爆发当夜,张临时出院陪着英国驻华大使夫妇,坐在一个包厢里观赏梅派京戏《宇宙锋》。按理说国难当头,陪人看戏也是不合时宜,但当晚演出系为辽西水灾筹款,张学良出席应景自有道理。况有外国使节在侧,兼有外事活动性质,更是张学良这位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北方七省最高军政长官的职份所在。由此足见当时张学良根本没有时间与诗中所涉的三位女士演绎风流。

况且历史也证明,三位女士中,影星胡蝶与张学良终生未谋一面。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胡蝶正在天津,一周后才为拍电影《自由之花》抵达北平。稍有嫌疑的是朱五与赵四两人,但据张学良自己晚年口述,跟朱五小姐他连一句玩笑都未开过。至于赵四,两人早在1926年便相识了,至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二人相处日久,即便亲密厮守,也不应再作香艳故事来看。

论及马张二人之间的私怨,历史上好像确有其事。据张学良当年秘书惠德安回忆,九一八事变后不久,马君武曾担任过北平私立民国大学校长,由于办学基金甚少,必须另外筹措经费维持。因张学良此前就有创办东北大学和捐助大笔款项支持张伯苓先生主办南开大学的故事在,马君武便亲自登门拜访张学良,请其出钱助学,不料竟遭拒见。

尽管马君武后来放软身段,甚至不惜“低下勇武的头颅”,在张的公寓外苦守一夜,成功逼迫张学良出来见他,但张学良最终还是以“现今军事费用,已穷于筹措,先生所需经费,实在爱莫能助”为借口,当场回绝了马君武。

至于素来好交朋友、出手阔绰的张学良当时为何拒见马君武,惠德安说那是因为当时张的身体不好,加之东北局势紧张。言外之意,张无心搭理闲人。

但以马君武一贯的行事风格,若非倾心教育,让他低头求人几乎没有可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生都是人求他,唯有办学他求人。因此,他对张学良因恼生怨。

晚年的张学良对唐德刚(历史学家,著有《张学良口述历史》)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及这首诗:

——“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她(朱五)不仅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跟她(朱五)开过一句玩笑!”

——“到底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我张学良如有卖国的行为,你们就是将我的头颅割下,我也是情愿的。”

看来在张心里,这首诗不仅伤害了他,而且冤枉了他,使他终生背负卖国的恶名。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2-02
Re:(人物争鸣)1946年张学良日记:中日三十年后成联邦 日本掌权
核心提示:1946年12月15日,台湾省主席陈仪前往新竹看望软禁中的张学良。张学良依然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对陈仪讲述了关于中日历史症结及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彼对中日问题,有深刻认识,特殊见解。言到吉田松阴对日本尊王、吞华思想之提倡,伊藤博文、后藤新平吞华之阴谋,被认为日本侵华思想一时难为消除,美国亦将上日本人的当。并言到三十年后中日恐成联邦,但如中国人自己不自强,恐大部分政权反落到日人之手。”
张学良 资料图
本文节选自《国共两党政要们的日记》  作者:叶永烈 原载于:人民网


国民党政要之中,很多人写日记,这些日记成为中国现代史、当代史重要的史料。


张学良就有记日记的习惯。1946年10月19日,军统局根据蒋介石的密令把张学良用专机从重庆秘密转移到台湾。1946年12月15日,台湾省主席陈仪前往新竹看望软禁中的张学良。张学良依然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对陈仪讲述了关于中日历史症结及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彼对中日问题,有深刻认识,特殊见解。言到吉田松阴对日本尊王、吞华思想之提倡,伊藤博文、后藤新平吞华之阴谋,被认为日本侵华思想一时难为消除,美国亦将上日本人的当。并言到三十年后中日恐成联邦,但如中国人自己不自强,恐大部分政权反落到日人之手。”这清楚表明,在西安事变10年之后,张学良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高度警惕。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李立即开始与中共和谈,并发表了八项主张,其中有“释放政治犯”,提出恢复张学良、杨虎城自由。1月25日,张学良从看守刘乙光给的《申报》中,读到8项主张。张学良在日记中记下:“23日《申报》载,政府明令,余及杨虎城,恢复自由。”


阎锡山早年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在1949年4月11日飞离太原时,他的1931年至1944年的日记共16册遗留在太原。阎锡山日记为蓝皮红色竖格宣纸本,毛笔抄录。这些遗留的日记,在2010年由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共60多万字。


阎锡山写日记的方式也与别人不同。据曾任阎锡山秘书、留居山西、年近九旬的李蓼源老先生回忆,阎锡山的日记多数并非其本人亲自书写,而是由其口授,秘书记录。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一为重要事件的记载;二为重要信件的记载;三为重要文件的记载;四为阎锡山本人诗词的记载;五为感怀、警句和论点记载;六为家事、政事、梦事的记载。


李蓼源说,1941年前后,年仅16岁的他一度负责记录阎锡山口授日记。他回忆,阎锡山口授日记在时间、数量上均无一定规律,可能一天说几段,也可能十天八天说一段。阎说出一段两段,他便马上记在本子上,然后读给阎锡山听,如没问题,便交给誊录秘书,用毛笔抄录到专用的16开红色竖格宣纸日记簿上。


阎锡山做事仔细。他生怕自己的日记在战乱中散失,请人再抄一份,所以他的1931年至1944年的日记虽然有一份遗留在太原(被称为“留晋本”),另一份却被他带到台湾(被称为“留台本”)。由于阎锡山对日记曾经做过修改,所以“留晋本”与“留台本”在个别文字上稍有差异。


1949年6月13日,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阎锡山于广州宣誓就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949年6月24日他在日记中感叹:“到穗以来,始知国事日非,由于党内有派系争,有小组织争,有地域争。地域有南北争、西北争、东北争、东南争。争起来无理的说人坏,有理的说己好。不说事怎样做,只说人怎样用……”


1949年12月8日阎锡山随蒋介石败退台湾,1950年3月6日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无权无势无兵的他,为了尽量不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躲进阳明山极为荒僻的菁山,度其余生。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驾鹤西去,享年78岁。


笔者寻至菁山,访问阎锡山鲜为人知的故居及墓地,发现阎锡山的墓碑上竟然刻着日记!


在台湾,我还注意到军统头子戴笠也记日记,其中部分日记已经公开,可供查阅。1946年3月17日,戴笠死于空难。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细读戴笠日记,见日记中提及:“郭同震读书甚多,才堪大用。”郭同震何许人也?据称,郭同震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也曾转到八路军林彪的115师担任侦察大队长。后来被捕入狱,开始与国民党接触,得到戴笠的欣赏,被任命为“北平特别勤务组组长”。戴笠死后,军统改为保密局,毛人凤任局长。由于戴笠日记上有那句高度评价郭同震的话,毛人凤重用郭同震。郭同震有七八个化名,用得最多的一个是谷正文。谷正文随蒋介石来到台湾后,成为台湾保密局的顶梁柱,直接受命于蒋介石。谷正文最受蒋介石称许的,是在1955年4月精心策划了暗杀周恩来总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事件。所幸周总理因临时改变行程,没有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而出席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中外记者11人因飞机失事而殉难,震惊世界。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