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597阅读
  • 9回复

璧山县地理人文历史文化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17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建县至今,几度兴废,跨越了1200多年时间长河,称得上历史悠久;璧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代出过“抗疏贤臣”、“史志良才”,近代又有红岩英烈,抗美英雄,真可谓是人杰地灵;璧山,“环境皆山,两江夹送”,山川形胜,地势险要,扼渝州之咽喉,为重庆之屏障,有金剑山之雄,青龙湖之秀,凉亭关之险,璧温泉之幽,被郭沫若先生盛赞为“黛山秀湖”;璧山,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有黄花之芬芳,巴缎之斑斓,来凤鱼之鲜美,璧山玉之刚润,不愧称“巴渝名区”。


  勤劳聪慧的璧山儿女,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投入到璧山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潮,绘就了一幅璧山继往开来的壮美画卷。正是:玉映重壁山映山,双河连江源为源。常思状元报国志,笑看璧玉谱新篇。

  而今,承载璧山厚重深蕴的人文历史,携“巴渝名区”之耀,“西部鞋都”之辉,一个繁荣、开放、文明、效率、平安、和谐的新璧山必将成为重庆和中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沿革
  在五千年前,璧山就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战国时,县境为巴国地。周慎觐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今县域为江州县属地。据清同治4年《璧山县志》载:璧山“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子国地,秦灭巴置巴郡为巴郡地,汉为巴郡地属益州,三国属蜀汉,晋为巴郡地属梁州,宋齐俱为巴郡地属益州,隋为巴江津二县地属渝州”。两汉时期,璧山境内经济发展已呈较高水平,来凤就设有驿站,成为成都至重庆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璧山境内就已流行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作为墓葬方式。

  璧山建县于东汉到蜀汉之间,名为常安县,隶属巴郡。《太平寰宇记》载:“蜀汉时,巴郡领县六 :江州、枳、临江、平都、乐城、常安。”这里说的枳,是涪陵;平都,是丰都;乐城,在南川、 遵义一带;临江,在现在的合川、北碚一带;常安,是璧山、永川、荣昌、铜梁、大足一带了,县府应该在王来驿(现在的来凤驿)。璧山这个地方当时是蜀将张嶷负责修复的驿道的地方,是蜀国去吴国的必经之地,也是紧邻巴郡(重庆)的屏障之一,常安县很宽广,因为东汉末年和蜀汉时期,这里兵祸连年,地广人稀。故在蜀后主刘禅降晋前废之,并入江州县,临江也废而并入江州,这时是江州县的辖区最大的时候,才应该是《词源》和《重庆府志》记述的那样宽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据唐《元和郡县图志》(公元806年)记载:“壁山县,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今茅莱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县,因山为名。”唐置县时,隶属渝州,其时县域包括今县境全部及今永川区全境、铜梁东南部、北碚南面小部,沙坪坝和九龙坡中梁山以西部分、江津长江北岸, 县府驻地在壁山镇(今璧城街道)。

  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分壁山县西南部分地置永川县。

  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县隶属恭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县属之,县辖双溪、多昆、含谷、王来、依来五镇。元初,壁山县屡遭兵灾。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以壁山“地广人稀”并入巴县

  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重庆府,原辖地不变,分为十里百甲,龙溪里、普安里、燕平里、磨滩里、壁山里、水东里、枫香里、横山里、登云里、沙山里为县十里, 县府驻地壁山里(今璧城街道)。

  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壁山改壁为璧,称为璧山。究其原因,是“昔人云四山如璧,又云山出白石,明润如玉,故名璧山。”(明朝江朝宗《新建璧山县记》)。

  清初,全县改编为二里十三甲。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复置璧山县,隶属川东道重庆府,原辖地基本不变。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95年),巴县缙云山(包括北温泉)以西之西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璧山,全县便有磨滩里(福禄里,简称福里,在县中部)七甲,登云里(简称登里,在县南部)六甲,西祥里(依来里,简称依里,在县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清光绪初年,全县辖三里37场5段,县府驻地改名本城场(今璧城街道)。

  民国3年(公元1914年),璧山县属四川省东川道。

  民国4年(公元1915年),增设临江场,全县行政区划改为38场5段。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撤销道,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试行新县制,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40个联保和1个试验乡,县府驻地更名为璧山镇。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璧山县,辖璧山县、巴县、永川县、江津县、江北县、合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大足县、铜粱县、北碚管理局。

  1940年,县府驻地更名为城中镇。

  1949年12月1日,璧山县解放,属川东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巴县专署),驻地巴县,辖巴县、璧山县、江津县、永川县、合川县、江北县、铜梁县、荣昌县、大足县、北碚管理局、綦江县、南川县、长寿县和涪陵县。 璧山县人民政府决定,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政府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从民国初年到民国末年璧山县所辖的大部分乡镇已划入巴县及周边县,其中现在发展比较好的镇有北碚区歇马镇,九龙坡区含谷镇、白市驿镇和西彭镇,江津区的双福镇,沙坪坝区的陈家桥镇、西永镇、虎溪镇以及1952年划出的青木关镇等。

  1949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璧山专署),辖地不变。

  1950年12月,县府驻地更名城关镇。

  1951年4月,璧山专署驻地迁至江津,改名江津专区,江津县、璧山县、巴县、永川县、合川县、铜梁县、荣昌县、江北县、綦江县、大足县属之。

  1952年,璧山所辖青木关镇(现属沙坪坝)、转龙乡划入北碚。綦江、长寿、江北划入重庆。

  1953年,巴县、綦江县、江北县再划归江津专区。

  1960年,江津专署驻地迁往永川,璧山属之,巴县、綦江县又划入重庆市。

  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璧山属之。

  1976年1月,江津地区江北归入重庆,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辖江津县、璧山县、永川县、合川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大足县(称之为江八县)。

  1980年3月,在经过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数次变更后,全县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大路区、八塘区、城郊区(后改名甘棠区)、大兴区、正兴区、来凤区、丁家区等七区,1个区级镇(城关镇),1个乡级镇(来凤镇),38个公社。

  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璧山属之。

  1981年5月,城关镇更名为璧城镇。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璧山县属重庆市辖。

  1985年将人民公社改为乡。

  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1997年6月18日,重庆设立直辖市,璧山县隶属重庆市。

  2000年,璧山县辖20镇、6乡、1管委会,璧城、狮子、河边、福禄、大兴、丹凤、来凤、青杠、丁家、广普、三合、马坊、正兴、石院、大路、蒲元、保家、六塘、八塘、七塘20个镇;梅江、龙江、健龙、云坪、五龙、依凤6个乡及青龙湖管委会(当年又改设青龙湖未建镇,不久撤之)。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3]283号)同意璧山县将20个镇、6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个乡。

  一、撤销10个镇、5个乡:

  璧城镇、蒲元镇、狮子镇、青杠镇、来凤镇、马坊镇、石院镇、丹凤镇、保家镇、六塘镇、龙江乡、云平乡、

  梅江乡、依凤乡、五龙乡。 

  二、新建2个街道:

  璧城街道,辖原璧城镇、蒲元镇和狮子镇双狮、福里桥两个社区居委会及石堡、华龙、观音塘、高石、扦子、

  虎峰、泥河、泰山、新胜9村所辖区域;

  青杠街道办事处,辖原青杠镇、来凤镇和狮子镇莲花、新裕、新合、上羊、二龙、塘坊、棕树7村所辖区域。

  三、调整8个镇、1个乡的行政区域:

  八塘镇,辖原八塘镇、五龙乡所辖区域;

  七塘镇,辖原七塘镇、依凤乡所辖区域;

  大路镇,辖原大路镇、保家镇、六塘镇和河边镇涪陵村第8、第9两个村民小组所辖区域;

  大兴镇,辖原大兴镇、丹凤镇和梅江乡所辖区域;

  正兴镇,辖原正兴镇、石院镇所辖区域;

  丁家镇,辖原丁家镇、马坊镇所辖区域;

  广普镇,辖原广普镇、云平乡所辖区域;

  河边镇,辖原河边镇除涪陵村第8、9两个村民小组以外的所辖区域;

  健龙乡,辖原健龙乡、龙江乡所辖区域。

  四、保留2个镇的行政区域:

  保留福禄镇三合镇的所辖区域。

  唐置璧山县时,县署在今璧城街道。清雍正七年复置璧山县制时,因县城残破,衙署无存,短时寄治来凤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县令奉文在今璧城重建。此后,民国时的县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一直在今璧城街道。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106 。02'至东经106。20',北纬29。17'至29。53'。东西宽15.5公里,南北长66.5公里,县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东邻沙坪坝、九龙坡;南界江津;西连铜梁、永川;北接合川、北碚。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从县城以南15公里的青杠街道上高速公路至重庆(陈家坪),里程为23公里。

  璧山县地质构造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东山)与沥青峡背斜(西山)之间。据清同治四年《璧山县志》载:璧山“形如柳叶,四壁皆山,外高中平”。境东有缙云山,西有巴岳山,东山、西山为天然屏障,海拔分别在500-810米和500-885米之间,两山夹一槽,中部系丘陵地带,海拔在270-400米之间。东西山面积约1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6%,丘陵面积753平方公里,占82.4%。县域地表水属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条。其中,璧南河系长江一级支流,全长73.1公里,在江津油溪注入长江;璧北河全长37公里,在北碚澄江注入嘉陵江;梅江河流经璧山西部各乡镇,全长53公里。境内植物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竹林次之。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杉柏为辅。森林面积329799亩,县城公共绿地面积164416平方米。

 自然地理
  璧山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热、秋迟、冬暖、无霜期长以及风速小、湿度大、日照少、云雾绵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231.2mm;年平均日照时数911.5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无霜期337天。

 旅游资源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过“双状元”、“六翰林”。古时就有“璧山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

  璧山全县共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境之内,还有36座古寨、95处古墓。位于璧城街道中央的文庙“大成殿”古朴、壮观,有194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顶琉璃建筑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与文庙广场、小东门状元桥连成一线;历年发掘的17具汉画像石棺,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迁入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梅江朝元寺的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岁坊也是璧山名声颇著的珍贵文化遗存。

  除古庙、古牌坊、古石棺外,璧山还有古教堂(正兴金堂湖天主教露德堂)、古寨(云坪乡的云坪古寨,青龙湖的古老寨、铁围寨,白云湖的云台寨,凤湖仙山的大茅寨、五云寨,缙云后山的云峰寨)、古关(金剑山、凉亭关、白云湖渝西老关)、古民居(来凤翰林院)、古墓葬(汉代崖墓群)、古碑刻(金剑山、茅莱山的古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猫化石、恐龙化石)、古戏曲民俗(龙灯、狮灯)等众多文化遗存。

区划沿革

  宋《元丰九域志》记载:“璧山,州西一百里,三乡、双溪、多昆、含谷、王来、依来五镇。”

  清同治《璧山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复置璧山县后,全县分为十里百甲,龙溪、普安、燕平、磨滩、壁山、水东、枫香、横山、登云、沙山为县十里。”

  清初,全县改编为二里十三甲。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巴县缙云山(包括北温泉)以西之西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璧山,全县便有磨滩里(福禄里,简称福里,在县中部)七甲,登云里(简称登里,在县南部)六甲,西祥里(依来里,简称依里,在县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清光绪初年,全县辖三里37场5段。

  民国初年,县仍沿袭清末的行政区划,实行里、甲制。

  民国4年(1915年),增设临江场,全县行政区划改为38场5段。

  民国24年(1935年),试行新县制,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40个联保和1个试验乡。

  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县人民政府决定,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政府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

  经过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数次变更后,到1980年3月,全县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大路、八塘、城郊〈后改名甘棠〉、大兴、正兴、来凤、丁家等七区),1个区级镇(璧城镇),1个乡级镇(来凤镇),38个公社。

  1985年将人民公社改为乡。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为现行的两个街道、10镇、1乡。即璧城、青杠2个街道和丁家、三合、广普、正兴、大兴、河边、福禄、七塘、八塘、大路等10个镇及健龙乡。全县计34个居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委员会。城镇建成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璧城街道,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 

  旅游特色:宜居休闲生态度假基地 
  景点名称:青龙湖 鞋都工业游 
  特色餐娱:璧山兔、来凤鱼、狮子狗肉
  璧山,因“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自唐至德二年建县,已有1250年历史。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10个镇和1个乡,人口62万。 
  璧山位于重庆西部,距重庆主城37公里,被缙云山山脉和云雾山山脉环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璧山拥有山、水、湖、瀑、洞等多种景色构成的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古时就有“金剑晴雪”、“茅莱仙境”、“虎峰马迹”等“璧山八景”,被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誉为“黛山秀湖”。 
  璧山旅游已成功开发出青龙湖景区、金剑山-天池风景区、金堂湖景区、龙梭山景区等,“中国西部鞋都”已成功申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其中,青龙湖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璧山县西北29公里的云雾山中,风景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青龙湖湖面面积15公顷,是市民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的上佳之选。金堂湖景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露德堂”,由法国传教士修建,具有歌特式建筑风格。此外,璧山美食文化繁荣,烹饪佳肴“来凤鲜鱼”、“口水兔”、“狮子狗肉”等特色美食远近闻名。 
  目前,该县正积极开发建设天赐金剑山温泉项目,是全市“五方十泉”项目中投资较大、规模和档次较高的项目;全市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凤湖仙山湿地生态大世界项目;云雾山湿地公园、缙云后山、登云坪古寨等旅游景区。随着璧山至大学城遂道的通车,主城前往璧山的多数景点都将在1个小时左右,已成为主城游客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文化底蕴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过“双状元”、“六翰林”。古时就有“璧山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
  璧山全县共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境之内,还有36座古寨、95处古墓。位于璧城街道中央的文庙“大成殿”古朴、壮观,有194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顶琉璃建筑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与文庙广场、小东门状元桥连成一线;历年发掘的17具汉画像石棺,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迁入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梅江朝元寺的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岁坊也是璧山名声颇著的珍贵文化遗存。除古庙、古牌坊、古石棺外,璧山还有古教堂(正兴金堂湖天主教露德堂)、古寨(云坪乡的云坪古寨,青龙湖的古老寨、铁围寨,白云湖的云台寨,凤湖仙山的大茅寨、五云寨,缙云后山的云峰寨)、古关(金剑山、凉亭关、白云湖渝西老关)、古民居(来凤翰林院)、古墓葬(汉代崖墓群)、古碑刻(金剑山、茅莱山的古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猫化石、恐龙化石)、古戏曲民俗(龙灯、狮灯)等众多文化遗存。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17
璧山民间故事之一 《璧山双状元》

(张庆华整理)



  相传在宋朝的时候,有一家姓冯的两口子在璧山县城开了一家杂货店,冯老板为人忠厚老实,人缘好,口碑好,再加上夫妻俩早起晚睡,勤巴苦做,生意很是红火。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口子结婚七八年,既无儿又无女。一到晚上关起门来就是“张臣相望到李臣相”。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看冯家要断香火,冯老板十分着急。烧香拜佛,求神许愿,找偏方吃草药,啥子办法都想完了,堂客的肚皮还是平平顺顺的,没得一点怀孕的迹象。

  有一个冬天的夜晚,冯老板在睡梦中被堂客摇醒,堂客告诉冯老板说:“我梦到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鼻子旁边有个紫红色胎记的男人,抱着两个长得胖乎乎、粉嘟嘟的奶娃进了屋,那男人嘴里不停地在唸啥子“文曲星要下凡,璧山要出双状元”。然后把两个奶娃放在我衣兜头转身就走,奶娃一哭,我就醒了”。听完堂客的话,冯老板大吃一惊,对堂客说:“婆娘,我刚才也在做梦,我做的梦跟你说的是一模一样的。婆娘嘢,未必是老天开眼,不要我们冯家屋头绝后断香火了呀!”于是,两口子也顾不得天气寒冷,梭下床头,披起衣服,跪在屋头供奉的观世音象前又是烧香又是磕头。

  第二天早上,璧山下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雪,城墙上,房顶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天气特别冷。冯老板吃过早饭打开店门做生意,突然,他发现门口街沿上倦起睡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冯老板心想:清早八晨打开门就遇到叫花子,倒霉!于是,用手去推那个叫花子,让他换个地方睡。叫花子被推翻了身,与冯老板四目相对。这一下就把冯老板看呆了。原来,这个叫花子就是昨天晚上他们两口子做梦梦到的那个鼻子旁边有紫红色胎记的人。冯老板赶紧喊婆娘出来认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两口子手忙脚乱连拖带扶地把这个叫花子弄进屋。叫花子在门外冻了一夜,饥寒交迫,浑身发抖,不停地咳嗽。脚颈螺丝骨旁边长了一个年疮,经年未治,一个血稀稀的肉洞洞直冒臭气,惨不忍睹。夫妻俩也顾不得许多,又是喂姜汤,又是买泡粑。叫花子吃了点东西,这才缓过一口气来。

  叫花子姓蒲,单名一个青字。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靠给财东当长年为生。前两年犁田时被桦口碰伤了脚,无钱医治,变成了年疮,丧失了劳力,被东家扫地出门。

  冯老板左劝右劝,最终还是劝说蒲青留下来帮他当伙计看守店面。冯老板为蒲青添置衣裳,出钱给他拿药看病。对梦中的事情,两口子绝口不提。蒲青倒也聪明勤快,没有多久就能够独当一面地处理店务,买进卖出。

  光阴易逝,转眼之间就过了半年。一天,冯老板的堂客感到满嘴冒酸,恶心呕吐,月月准时的红信没有来。到药铺去看病,先生一摸就说是喜脉。冯老板晓得后,欢喜得就差没有昏过去。然而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冯老板天天盼夜夜盼盼望婆娘十月临盆自己早得贵子的时候,冯老板却因为长期辛苦,积劳成疾,患了当时的不治之症痨病(肺结核)。临死之前,冯老板把婆娘和蒲青叫到床边,眼泪婆娑地说:“兄弟,我死了过后,你就和你嫂子守住这份家业,好好生生的兴一家人。你嫂子肚皮头的娃儿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都必须姓冯,只要能保住冯家的香火,我就是死,也闭得上眼睛了!”话刚说完,冯老板脑壳一歪,一口气就再没有上来。

  冯老板驾鹤西去以后,蒲青风风光光,闹闹热热地为冯老板操办了后事。然后正南齐北地邀媒下聘,选择吉日良辰,吹吹打打地与冯老板的堂客拜天拜地,成为一对夫妻。不久,冯老板的堂客,不,应该是蒲青的婆娘生下一个儿子。夫妻两个遵照冯老板的遗嘱,让娃儿姓冯,取名叫冯时行。三年过后,蒲青的老婆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蒲国宝。若干年过后,冯时行、蒲国宝两兄弟分别在两次大比之年进京赶考,高中头名,皇帝御笔钦点为状元。朋友,了不得哟!云南弄大一个省,从古至今只出了一个状元,我们璧山就有耿耿当当的两个哟!冯时行中了状元,璧山县在小东门修了座状元桥纪念他。蒲国宝中了状元,璧山县把他的家乡定名为蒲元。这就是璧山“状元双及第,兄弟两登科”的来历。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3-17
璧山民间故事之二 《一天门的来历》

(阿华整理)




  离老璧山县城四里之遥(今牛角弯前面),有一个地方叫做一天门,提起一天门,老一辈的璧山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璧山县城边,住着一户姓江的人家,家中薄有田产,加之耕种农具齐全,所以,大家都称他江员外。江员外娶了两房妻子,大老婆没有生育,二老婆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巧巧。巧巧从小模样乖巧,聪明伶俐,很讨大人喜欢。江家虽然没有子祠,但一家四口,收租吃饭,衣食无愁,倒也和睦快乐。然而,俗话说,“人无三代富,花无百日红”。好景不长,巧巧的妈妈在巧巧三四岁的时候暴病身亡,不久,江员外也因为思念妻子,忧郁成疾,跨鹤西去。留下巧巧与大娘共度光阴。孤儿寡母,家道渐渐中落。殊不知“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偏遇打头风”。在巧巧满六岁那年出了一次天花,留下满脸瘢痕,左邻右舍,大人娃儿都叫他“江麻女”,从此,大娘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对巧巧轻则骂,重则打,让巧巧端茶送水,洗屎倒尿,浆衣洗裳,挑水劈柴,把巧巧当成是个丫头在使唤。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过了十年,巧巧已经十六岁。由于满脸麻子,巧巧自惭形秽,从不敢轻易出门。一天,巧巧到院子旁边的井里挑水,从井水里发现有一把黄颜色的大伞罩住了自己的头顶,感到十分奇怪。回到家里,巧巧对大娘说:“妈,我刚刚去担水,看到水井头有一把黄伞罩到我,那把伞高头还画得有凤凰咯!”要知道,那个时候穿黄色使用黄色是皇家的专利,平头百姓只要沾上黄字的边边谨防就会遭来灭门之祸。所以,巧巧刚说完,大娘已被气得目瞪口呆,随后就是一顿破口大骂:“龟儿砍脑壳的背时死鬼女,

  你晓不晓得,黄伞罩顶,就是皇帝娘娘,你也不屙汃稀屎照照,你麻起那个样子,还想当皇帝娘娘,我怕你是早晨晓得要当皇帝娘娘,黑了就死得硬翘翘的”!一阵臭骂,骂得巧巧不敢吭声。第二天巧巧又去挑水,井中仍然有一把黄伞罩住她,挑水回来,巧巧再也不敢乱说。第三天中午,巧巧煮好了稀饭后去挑水,水挑回家,稀饭被家里的狗撬翻了,连装稀饭的缸钵也被打得稀巴烂。大娘看见后,勃然大怒,抓起扫地的扫把就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暴打,打得巧巧鼻青脸肿。然后又捡起地上的缸钵碎片往巧巧的脸上一阵乱划,划得巧巧脸上血肉模糊。最后揪住巧巧的头发把巧巧关进柴屋,自己骂骂咧咧地到街上吃豆花饭冒儿头去了。巧巧进了柴房,突然感到血往上涌,满脸通红,脸上皮肤奇痒难忍,她用手一抠,脸上的皮肤就落下了一大块,再一抠,脸上的皮肤又落下一大块,吓得巧巧一下子就昏死了过去。

  当年,正值清朝的一个皇帝驾幸江南,明察暗访,游山玩水,住进了重庆府衙。一天晚上,皇帝命天师夜观天象,发现璧山上空有凤星呈现,于是派随行官员到璧山选妃。选妃钦差一到璧山就张榜宣告,凡璧山境内十六岁以上未婚女子都必须登记造册,听候挑选,藏匿不报者,按欺君之罪处理。选妃钦差按登记册挑看完毕,没有发现一个具有娘娘之相的女子,于是严令县官派员追查。最后查到江氏巧巧没有登记候选。押役公差来到江家提人,江氏大娘吓得魂不附体,禀告公差说:“不是隐藏不报,而是我家巧巧满脸麻子,长相丑陋,怕吓倒了朝廷官员。”公差不信,一定要亲眼看看。大娘只好打开柴屋门陪公差一起进去查看。这不看犹开可,一看全都大惊失色。只见从柴屋谷草堆里站起来一个女子,这女子虽然穿着朴素,但身材苗条,不肥不瘦,脸如满月,面似桃花,一句话,美得来象天仙一样!她就是因祸得福,蜕皮换肤的江巧巧。公差不敢怠慢,一边责骂江氏大娘,一边叫里正地保赶紧找顶轿子把江氏巧巧往璧山县衙门抬。轿子抬到县衙,选妃钦差只看了一眼,就笃定这就是皇上要选的皇妃娘娘,于是派人飞马到重庆奏报皇帝,皇帝见报,龙心大悦,随即初选江氏巧巧为妃。并让璧山县令安排皇妃娘娘梳洗打扮,沐浴更衣。第二天送往北京紫禁城。哪晓得,就在那天晚上,江巧巧就因心绞痛发作死在了璧山县衙内。皇帝为了纪念这位只有一天,连皇宫都没有进过的皇妃娘娘,让璧山县在县城边建牌坊一座,赐名:“一天门”并御笔亲题了“一天门”三个大字。后来,人们都说巧巧应该到北京城当皇妃娘娘享福的,只是她大娘的那句“早晨晓得要当皇帝娘娘,黑了就死得硬翘翘的”话没有封赠得好,所以,只有当一天皇帝娘娘的命!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3-17
璧山民间故事之一 《茅莱仙女的传说》

                                

  从前,在璧山茅莱山脚下有一个姓王的年轻人,这个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地,靠给地主做长工,打短工过日子,大家都叫他王丘二,王丘二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姐妹,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由于家庭贫困,王丘二食不饱肚,衣不蔽体,从妈肚皮头生出来就打光脚板,从来就没有穿过一双鞋子。一到了冬天,脚趾姆冻得象红萝卜,脚后跟开的冰口连肉都看得到。俗话说:端人饭碗,受人差遣。王丘二给人家当长年,农忙的时候脸朝黄土背朝天,农闲的时候就得拿起扦担上茅莱山砍柴,寒冬腊月打个光脚板,一双脚经常被竹子桩桩刺(读:Ju)得来血淋古当的。王丘二想穿双鞋子,那硬是想到命里头去了。

  有一天晚上,王丘二睡在谷草堆堆上头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人来到他面前,轻轻地对他说:“王丘二,你从小没得爹和妈,无人给你做鞋袜,一双新鞋送给你,茅莱山上洞口拿”。并告诉王丘二这件事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能告诉第三个人,这双穿烂了再给他做第二双。梦中醒来。王丘二十分奇怪。第二天早上,王丘二到茅莱山上砍柴来到洞口边,果然看见一双鞋子在洞口边摆得整整齐齐的,这双鞋底子厚,面料好,做工又精巧。王丘二穿在脚上那硬是不肥不瘦不大不小刚好合脚。王丘二欢喜得一蹦三尺高。王丘二穿了一双新鞋子,那比马脑壳长了牛角包儿还新鲜。左邻右舍这个询问,那个打听,王丘二来个一问三不知,死个舅子不开腔。王丘二越是守口如瓶,邻居们越是想刨根问底。后来,王丘二被憋急了就顺口说了一句:“你们不要问了,这双鞋子是我相好的一个堂客做来送给我的”。哪晓得,这句话就遭他说拐了。

  原来,给王丘二托梦做鞋的就是茅莱仙女,王丘二却把他说成是他相好的一个堂客,这句话就把茅莱仙女得罪了,茅莱仙女就再也不给他做鞋了。鞋子穿烂了,王丘二天天跑到茅莱山洞口去看,连新鞋子的影子渣渣都没得。所以,王丘二一辈子只穿过这一双鞋子。后来,茅莱山地区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歇后语:王丘二的鞋子——一双。于是,茅莱山上有仙女的故事就在老百姓当中传开了。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3-17
璧 山 赋

王  庆  位




  巴渝璧山,西部鞋都①;物华天宝,“黛山秀湖”②;扼咽喉而控渝州;列屏障而护重庆③。人文荟萃,“抗疏贤臣”并“史志良才”;豪杰辈出,抗美英雄伴红岩忠魂。山川形胜,两江夹送岭拥翠;地势险要,廿纪花甲水同源④。四围皆山,峭石如璧;形如柳叶,沃土百里。亭凉关隘险要,璧温泉清幽静;金剑山峻姿雄,青龙湖澈波美。改革画卷,惊世骇俗振雄风;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荡涟漪。十镇一乡两街,少数民族四七⑤。

  岁逢丁亥,两千零七。国迎奥运,民情欢欣。璧山物产之丰饶,来凤鱼味之香馨;巴郡彩缎之锦绣,旷野黄花之芳芬。勤劳聪慧,热土儿女怀故乡;开拓进取,名区人民勇创新。璧山蕴玉,江河藏金;草木有灵,山川同心。弘扬优秀文化,促进文明建设;记录社会风云,征集《璧山赋》文。

  历史悠久,岁月延伸。春秋称国,秦置巴郡;益州梁州,汉后迁更⑥。经济发展,两汉来凤驿站设;雕刻精美,东汉画像石棺存⑦。璧山八景盛传,四海誉、八荒晓⑧;地灵人杰佳话,“双状元”、“六翰林”⑨。“大成殿”古朴壮观,状元桥一线连通⑩;赵延之灵璧庙奉,感烈侯土主神灵⑾。明代石牌坊,梅江朝元寺;河氏百岁坊,青杠清代存⑿。民俗蕴涵厚重,戏曲古迹广陈;生物化石、墓葬,民居、寨、关、教堂⒀。

  英烈卓著,名人史标。“尝怀抗疏冯时行”⒁,“太息通经蒲国宝”⒂。“国之奇英、乡之达尊”江朝宗⒃;社会名流,“五老七贤”高凌霄⒄。辛亥志士李天钧与谢简;护国讨袁张明安、刘伯承。实业家汪代玺,开川江旅游业之先河;企业人刘仁杰,近代重庆织绸业独行。清正不阿司法总长江庸⒅,毛泽东赞许有加;反法西斯国际战士唯进,西班牙壮志如虹⒆。历代科举,金榜题名数百⒇;教授学者,张凌高等著名[21]。

  璧玉孕奇葩,山水灿人文。骚人诗客,挥毫泼墨陪都韵;文挈作家,著书立说璧山春。“三湖三山一带”游,观光体系;新添八景衬古迹,揽胜传神。古道氤氲酣畅,清风和煦温馨。

  区位优,交通佳。战略三产搞活,“四化”进程强劲;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农业扎稳。城郊型经济,打造“四大基地”;前瞻性规划,构筑“五大体系”[22]。农业特色品牌成,“四大主导”;工业规模雏形就,“三大支柱”[23]。矿产资源丰厚,水稻、紫色二土。煤、铁、石膏、天然气,建材矿产配套出[24]。

  诗赞曰:璧山人文耀中华,“西部鞋都”绽新花。和谐平安建四化,改革开放强国家。巴渝名区腾云起,工商科技扶桑麻。喜看神州现新星,璀璨明珠映朝霞。



【注释】

①璧山号称中国西部鞋业生产基地。

② 郭沫若先生曾盛赞璧山为“黛山秀湖”。

③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据清同治四年《璧山县志》载:璧山“形如柳叶,四壁皆山,外高中平”。境东有缙云山,西有巴岳山,东山、西山为天然屏障。

④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建县几度兴废,跨越了1200多年时间。东西山两山夹一槽,中部系丘陵地带。璧南河系长江一级支流,全长73.1公里,在江津区油溪镇注入长江;璧北河全长37公里,在北碚区澄江镇注入嘉陵江;梅江河流经璧山西部各乡镇,全长53公里。

⑤璧山县辖2个街道(璧城街道、青杠街道)、10个镇(八塘镇、大路镇、七塘镇、大兴镇、河边镇、正兴镇、丁家镇、广普镇、三合镇、福禄镇)、1个乡(健龙乡)。以汉族为主,有少数民族28个。

⑥在五千年前,璧山就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战国时,县境为巴国地。周慎觐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今县域为江州县属地。据清同治4年《璧山县志》载:璧山“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子国地,秦灭巴置巴郡为巴郡地,汉为巴郡地属益州,三国属蜀汉,晋为巴郡地属梁州,宋齐俱为巴郡地属益州,隋为巴江津二县地属渝州”。

⑦两汉时期,璧山境内经济发展已呈较高水平,来凤就设有驿站,成为成都至重庆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璧山境内就已流行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作为墓葬方式。

⑧璧山古时就有“璧山八景”之说: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

⑨璧山历史上曾出过“双状元”、“六翰林”。“有宋多才子,比肩两鼎元。江山不曾改,红杏尚依垣。”这首诗是清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巴县乡贤龙为霖为重庆《双状元碑》题写的。诗中说的《双状元碑》,系明代万历年间所立,一在巴县文庙灵星门右(今市二十六中即巴县文庙旧址);一在缙云山下五里处。所谓“两状元”,指的是宋朝状元冯时行和蒲国宝。冯、蒲二人为重庆增了光,旧时巴县文庙竖有双状元碑,道门口原川东道署甬壁前建有一座旱桥名“状元桥”,因桥得名,状元桥上的这条街亦名为状元桥街。

⑩璧山文庙“大成殿”古朴、壮观,有194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顶琉璃建筑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与文庙广场(大成广场)、小东门状元桥连成一线。

⑾赵延之,世传重庆璧山人,系唐大历年间(766—779年)人,曾为巴川县令,兼任南镇军兵马使,因退敌有功被授合州刺史兼渝、合、昌、资、泸等州经略巡抚使。后来他辞官带着家人到璧山茅来山隐居,他在恭天洞修炼,得玄修之术。后在此升天,为璧山神。宋时封感烈侯,而璧山县灵璧庙亦祀之。在宋代时祭祀该神的庙宇在今重庆地区较多,因其卒于璧山,后世民众称其为璧山神。把赵延之作为土主神,在今重庆地区历史上较为广泛,如璧山、铜梁、大足、合川、荣昌、綦江等,都有相关的遗迹或记载,尤其是璧山,因其“本庙”就曾在此处。

⑿历年发掘的17具汉画像石棺,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迁入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梅江朝元寺的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岁坊也是璧山名声颇著的珍贵文化遗存。

⒀璧山除古庙、古牌坊、古石棺外,还有古教堂(正兴金堂湖天主教露德堂)、古寨(云坪乡的云坪古寨,青龙湖的古老寨、铁围寨,白云湖的云台寨,凤湖仙山的大茅寨、五云寨,缙云后山的云峰寨)、古关(金剑山、凉亭关、白云湖渝西老关)、古民居(来凤翰林院)、古墓葬(汉代崖墓群)、古碑刻(金剑山、茅莱山的古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猫化石、恐龙化石)、古戏曲民俗(龙灯、狮灯)等众多文化遗存。

⒁冯时行(?—1163),恭州巴县(今重庆)人。字当可,少年时读书于缙云寺,自号“缙云子”。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第一,荣登榜首成为状元。南宋建炎中任奉节尉。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罢职,二十七年复用,三十一年改知彭州(四川彭县)。未几擢右朝请大夫,提黠成都府路刑狱。对和睦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除官场奸弊,减轻百姓痛苦,均颇有建树。隆兴元年(1163年),病故任所。为纪念他,后人在巴县鱼嘴沱筑有“状元墓”。北碚缙云山下立有“状元碑”。洛碛建有“缙云故里”牌坊。有著作《缙云文集》四十五卷,今存四卷。

⒂蒲国宝,南宋开禧(宁宗年号)时状元。饱学六艺,博通经史。著作多散失,仅得《金堂南山泉铭》。祀乡贤。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

⒃江朝宗(?—1503),字东之,璧山人,明景泰二年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参修《大明一统志》、《英庙实录》。历任检讨、编修、侍讲学士。休官后修《重庆郡志》等。

⒄高凌霄,璧山人。清内阁中书,四川成都、灌县等知事。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

⒅江庸(1878─1960),号翊云,璧山人,福建长汀籍,法学家。1949年春江庸应毛泽东主席手书邀请,和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等以私人资格北上同中国共产党商议和谈问题。同年秋,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逝世前,江庸将家藏122件文物全部捐献国家。

⒆唯进即谢唯进(1904.8—1978.10.13)(原名谢用常、曾用名林济时),原籍重庆璧山人。西班牙战争爆发时,中国人参加国际纵队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谢唯进,在西班牙化名林济时,谢唯进是痛下决心,离开儿子前往西班牙参战的。战前他长期在国外从事中国革命运动的宣传工作,曾任中国共产党旅德支部负责人。战争爆发后,他受共产国际和海外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前往法、英等国,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做组织动员工作,并于1936年10月从瑞士去西班牙。由于他精通几国语言,又学过军事,所以他首先奉命组建了西班牙共和军唯一的一支重炮队,接着又担任国际纵队炮兵纵队政委。1940年3月,谢唯进返回祖国,参加抗战。后一直从事政治军事工作,全国解放后曾在空军工程部任职,1978年病逝。

⒇历朝历代科举制度中,璧山共有翰林、进士、举人、贡生200余人,浩然文风久传不衰。

[21]张凌高(1890-1955),教育家。璧山县人。191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先后入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研究院、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任华西协合大学副校长。1931年升任华西协合大学首任华籍校长。1947年任民社党中央常委和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

[22]璧山县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着力打造“四大基地”(中国西部鞋业生产基地、重庆制造业和工业品配套生产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并且实施很有前瞻性的规划,构筑“五大体系”(道路交通体系、信息网络体系、能源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县域城镇体系)。

[23]璧山县已经形成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皮革皮鞋等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以及花卉苗木、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禽兔养殖等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

[24]璧山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次为紫色土。现有矿产煤、铁、石膏、天然气、重金石、页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页岩等建材矿产配套产出,规模大、品质高,开采条件好。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3-17
瑰丽神奇金堂湖



  金堂湖坐落在璧山正兴镇西郊,因有天主教经堂和传说湖周多矿藏有砂全面得名。

  金堂湖湖面1100多亩,碧波万顷,群峦攒抱,流泉飞瀑点缀于青山碧水之间。湖深30米,长8公里,最宽处1.5公里,号称36曲72弯108景。女儿岩、观音岩、望月石、雷打石、皇姑泉、妃子泉、金竹湾、金狮湾等处景奇石异,令人叹为观止。

  泛舟湖上,游人口饮具有3000年酿造历史"巴妃咂酒",耳听摇舟小姐娓娓讲述,这里曾有"仙鸟三声鸣叹",是凤凰栖息的胜境时,不禁神飞幻翔,仿佛远古那只凤凰鸟正在眼前展翅亮羽,引颈长鸣……

  翠山环围而近靠月亮湾的湖心静卧的小岛名螺岛,传说是汉代螺娘修身飞升之地。小岛之秀丽令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舟入榕树湾,深潭凝碧,绿如翡翠;金竹绿溶倒映水中,色彩斑谰。弯中悬石斗秀,重峦叠翠,飞泉索回,古洞幽深,令无数游人赞叹不已。左壁有张公洞,土人历代相传是蜀汉桓侯张飞后嗣镇守璧山时藏其祖器甲之处。右壁涌翠淌下的水中有龙眠洞,据说,明代建文皇帝与其叔父争战兵败,漂泊璧山时曾僧衣麻鞋眠于洞中。洞侧有千步"上天入海"石梯弯曲入湖底,传说通至龙宫。每当骚人墨客游至洞梯处,无不仁立良久,感慨唏嘘。

  过情女岩,进五里长的飞凤湾,湖水绿亮,柔风轻拂,似情女诉衷曲。两岸多翠竹,舟移景异,人如在画中行。弯中是百鸟的天堂,以白鹭、青鹭为多,千只白鹭时集岸树滩头,宛如白絮飘浮。群鹭冲天,好似"鸥鹭有情怜远客,万千起舞引轻舟。"

  舍舟上岸,登高鸟瞰,金堂湖在群山峰林间回旋环绕。漫步湖岸田园,宛若桃源世界,疑是人间仙境。


  金堂湖景区宗教文化发达,有关帝庙、张飞庙、卫市寺、白塔寺……金堂湖西岸高矗着一座以圣母露德命名的"露德堂",十字架摺摺闪光,由法国传教士承头修建。这是全国罕见,川东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亦名经堂,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高大壮观,富丽辉煌,有歌特式建筑风格,同时又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紧密结合。最早的教堂原建在璧山城内。由于各国列强垂涎金堂一带的地下宝藏,在鸦片战争之后纷纷去金堂一带探测。当我国人民反洋教斗争失败后,法国人乘机向清政府勒索巨款,将县城内被焚烧的教堂迁建于现址处。相传法国人曾在教堂内偷凿钻有矿藏探井、水井48口,以后虽经掩盖,仍留下水井两口。

  游人步入"天主堂"大门,沿石径经月亮形坝过二门;进入经堂、主教楼。圆拱形经堂装饰考究,左右有两座气势宏大的西式钟鼓楼,楼上安放有铜钟鼓,略显几分神秘色彩。经堂内设有祭台,塑有圣母、耶稣像,悬挂有耶酥圣诞、圣母抱耶酥、基督被钉在十字染上等精美圣像。“天主堂"至今仍是神父做弥撤和教友开展正常念经,高唱"圣母之歌",共同祈祷办理神功圣事的地方。每逢礼拜,钟声悠扬,人涌如潮。

  有道是:金堂风光美,满酒走一回。不信,你来试试。

  黄岭白鹭林

  正兴黄岭白鹭自然保护区座落在正兴镇西部黄坡岭下的黄岭村,森林面积3000余亩。在该村的梅子湾南黄岭村三社谢家老院子,有青杠林和竹林50亩,院林与黄坡岭山麓相连,院南、院北院东均是广阔的水田。院东有一条婉蜒葱绿的无名溪河绕田园。溪河两岸有茂密的竹树林,它发源于石院镇的茶梯坡(属云雾山)流经正兴镇的湾塘、黄岭村,经马坊镇的福禄村注入梅江河,全长约10公里。

  白鹭,又名银鹭、白鹤、鹭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只在春季繁衍一代。它白天外出寻食,傍晚飞回巢窝,主要捕食黄鳞、泥锹、小鱼。1993年春,由于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几十只白鹭在谢家老院子后背杠林竹林安家落户。当地群众非常爱护珍惜它们。因此,白鹭的数量逐年增加,至1996年己达1万余只。1997年在我镇金堂湖举办的重庆市直辖后首届"龙舟节"期间,白鹭引来了上万人参观。现在己有数万只白鹭在这里繁衍栖息,早出晚归。谢家老院子白鹭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

  群山溪河环绕的白鹭林,绿树成荫,竹海荡漾,环境十分优雅。白鹭齐飞,争先恐后,有大海澎湃之声,有白云翻滚之势,场面十分壮观。这是白鹭的天堂,人间的仙境。

  夏雨初霁,清风徐徐,荷花起伏,露珠滚动,清新扑鼻。修竹茂林间,万只白鹭翩翩起舞,好一幅宁静悠然的山乡趣图!“春来遍地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人们向往的人间佳境吗?

  山青水碧,花红柳绿,草长白鹭飞,怡趣天然。有诗赞曰:

  青山绿水竹海湍,白鹭展翅上青天。

  黄昏归巢嘎讥叫,疑是祥云落林间。
----------------------------------------------------------------------------------------------------------------------------------------------------------------
川东小九寨-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风景名胜区


青龙湖风景区,2000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北部的云雾山中,距重庆市区约60公里,景区以青龙湖和两座宋代寨堡为中心,有12个主要景观和72个小景点。青龙戏水、九女出浴、群峰腾雾、观音坐莲等自然秀色令人心旷神怡,赤璧夕照、铁围晚霞、金坛虎啸、双狮鸣螺、古寨笑佛、五虎闹山等奇景使人流连忘返,被园林专家誉为“川东小九寨沟”。铁围寨断崖百丈,壁立千仞,被旅游行家赞为“川东小峨眉”。更令人称奇叫绝的是青龙湖“三宝”、“三奇”、“三绝”。“三宝”是青龙湖的三大特产:竹山玉笋、云雾绿茶、七蕊黄花;“三奇”是指青龙湖的三大奇观:青龙抬头、且听龙吟、双狮鸣螺;“三绝”是指青龙湖的双头蛇、树根龙、初春蒴鸥。青龙湖是重庆市近郊森林植被和水质保护最好的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其景色以“翠、绿、幽、秀”著称。美丽的青龙湖山水相映,风光旖旎,像一处玲珑幽秀的山中盆景,有着挡不住的诱惑,是人们休闲、观赏、娱乐、游玩的理想去处。主要景点:


  1、青龙戏水

  青龙湖风景区名之由来,有道是湖水蜿蜒曲折,走势如龙,加上水映山色,墨绿盈盈,故称青龙湖。游踪夷以近者作如是说。而登上险以远的铁围寨,凭高俯瞰,湖岸群峰连绵逶迤,十多座山峦衔接,其脊起伏,虽静处亦犹腾动,加上植被苍莽,一身黛色,如蛟龙兴云播雾自天而降,兼之龙首直捣湖水,作吮吸之状。山形之龙与水势之龙广赴一迎,刚柔兼济,阴阳相谐,富于想象的人们就名之为青龙,称之为青龙湖,誉之为青龙戏水。

  2、铁围寨

  相传1259年2月蒙古大汗蒙哥(成吉思汗之孙)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川钓鱼城,久攻不下,后派一支人马绕道先攻下重庆,然后溯嘉陵江而上夹攻钓鱼城。途经此地,只见山势峥嵘,堞垛坚固,旌旗猎猎。蒙军主将立马挥剑冲锋,不料四野杀声震天,飞箭如雨,滚木擂石势不可挡,蒙军大败,择路而逃。后人为纪念这次战斗,把这个山寨誉为铁围寨,取铁壁铜墙固若金汤不可攻克之意。如今铁围寨上的刀光剑影己被参天松柏、滴翠修竹、泛绿蔑草所替代,当年的鼓角锋鸣已变成了林间的虫鸣鸟啼。寨旁有一平台,晨可观看东方日出,昏能欣赏西天晚霞。

  3、古寨胜景

  青龙湖西北3公里有一古寨,始建于南宋,人称古老寨,是当时义军根据地,今天成了景色优美的探幽览胜寻古之地。寨内桦柏幽幽,现存有宅基,摩岩碑刻,又高又厚的条石寨墙,巨石拱卷的寨门,门外石级蜿蜒而下。寨西门外峭壁上,巨石笑佛袒胸露怀,呵呵大笑,古今往来,庇佑着人们的平安。

  北门外,绝壁上有一金黄色巨石,呈坛状,天然生盖。昔有三只猛虎常夜伏此石坛上,静听寨下金坛寺长老讲颂佛经,与人为友。明末清初,一母虎携三幼虎常卧坛长啸,故人称"金坛虎啸"、"三虎听经"。民国初年,画虎大师张善子因反袁失败,与友人张安钦曾避匿石下,摹虎写生,以抒其志。

  烟雾云海,是古寨又一胜景。每当雨后初晴,烟云弥漫,如棉似雪,波翻浪涌,秀峰隐现。值旭日东升,金光万道,破雾穿云,蔚为壮观。

  4、双狮鸣螺

  距铁围寨东南4公里的金田寺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白崇禧将军对其神奇和精美甚为赞叹,白崇福将军欲运回鉴赏却因道路难行未果。

  传说从前有弟兄二人,兄有财家财万贯,但财迷心窍。弟有德家徒四壁,勤劳忠厚,倍受有财欺凌。有一天,有德见田里庄稼枯萎,忧伤不已,朦胧中似乎有位老人叫他,并送他一对金狮子。忽然醒来,果见怀中有两只金光闪闪、背上分别坐一手捧海螺的小童的金狮。有德欢喜异常,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当晚夜深人静时,两个小童吹响海螺,跳下来与金狮嬉玩,随着小童“金子、金子”的叫声,两只金狮竟张口吐起金子来,使有德惊喜万分。从此,夜夜如此,有德渐渐富裕起来。

  消息传到有财耳里,有财十分眼馋。他与弟弟软磨硬缠,用全部家产换了金狮,而且搬到弟弟家里住起来。有财本来好吃懒做,贪得无厌,不久,他就责怪狮子吐的金子太少,经常用棍棒责打狮子。有一次,他又狠狠地把金狮辱骂痛打了一顿。金狮实在忍受不了,夺路外逃。它们跑到有德的田里就站着不跑了。黑夜中,两只狮子闪闪发光,迅速长大,直到与真正的狮子一样大时,张开大口朝着追到身边的有财吐起金子来,把四下里照得金光万道。赶来观看的人们见田里装满了金子,有财也被埋在金子里;狮子吐完了金子,慢慢地变成了二对石狮,它们的背上仍然坐着手拿海螺的小童。

  人们为了纪念金狮,告诫世人,就用田里的金子修了一座寺庙,取名金田寺,两只狮子则安立在大门两侧。如今,金田寺虽然已成故迹,但双狮仍在,人们还经常听见狮背上小童吹奏海螺“呜呜”之声呢!




------------------------------------------------------------------------------------------------------------------------------------------------------------------

凤湖仙山翔瑞凤



  凤湖仙山旅游区位于璧山县七塘镇依风场附近,以广布瑞凤和灵仙神道文化资源而名。现距重庆市中区65公里。即将修建的遂渝高速公路在距景区3公里处开口,开通后到重庆市区仅需半小时。旅游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景区5平方公里,地形以飞凤湖居中,五仙峰为座,大茅峰、五云寨蜂分列南北,灵仙沟辅左,百凤沟翼右。旅游区已列入《璧山县旅游发展规划》(2001——2015年),列为未来璧山旅游发展的国家级旅游区(含青龙湖、三江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景点有:

  飞凤湖:形如旋风,水面436亩,长2公里,岸线环曲长6公里,水最深处20余米,环湖松竹林黛,多胜迹。有汉崖墓、明万人坟、古窑址、洗凤滩等10多处景观。有鹭鸶碑、飞凤碑、状元碑。千年凤凰游碑、水云碑、山水碑、风月碑等。飞凤碑是以湖似展翅高飞的祥瑞飞凤和凤头山是旋舞阳凤之头而立,碑上书画一只从天飞降的瑞凤,凤图隐藏于"黛湖飞凤”四字中。状元碑立于洗凤滩前湖中小岛上。向北碑面竖刻"群凤生斯",向南碑面竖刻"波光龙游"。相传凤湖昔日为河流,清朝第一名状元聊城付以渐路过此地,见有蛇嘻水,于是题写,“波光龙游”四字以记此事。又传光绪年间,咸丰状元常熟的翁同和与璧山凤乡翰林胡安辁交游,谈及璧山风物,书"群凤生斯"以赠。千年凤凰游碑竖立在湖岸临水山嘴处,碑面左上角刻祝枝山像,右上角与左下角为先生"千年凤凰游"书。传说长洲祝枝山,五岁能节,九岁能诗,书为明朝第一,性格豪爽,举止倜傥,厌世俗,轻财物,与唐伯虎、文征明、吴宽关系密切。万历宏治年间,与璧山凤大学士时任广东市舶提举江朝宗酬唱,赠江朝宗"千年凤凰游"。

  五凤潭:位于凤湖洗凤滩东百凤沟口,该处绿荫稠密,松竹滴翠,有三叠缓坡流瀑,上有三个石水潭,下有五个石水潭,潭水清彻、冰凉、终年晶莹碧透,昔有五美女于此游嘻,故名。潭周有斜立石,刻战国、六朝时飞凤和三冠青风、玄凤、金冠凤五只,称"五凤护泉"。一侧还刻有明代女诗人题书"五凤潭"。

  三心潭:在大茅寨下,秀丽的灵仙沟口有三处水潭,第一谭名洗心潭,有6米高泉瀑入潭;第二潭有10米高泉入潭,名清心潭;第三潭名王心潭。侧有古寺观,昔有道姑仙长于三潭沫浴,去掉人世俗尘,人游于此有欲脱凡尘之感,故名。三潭处有"神龙在潭"、"入沟多仙气,出山少尘心"、"耳听仙乐"、"玄"、"正心诚意"等题书。

  美女坟:位于灵仙沟内凤落坡,坟周青松翠竹,前多美人蕉,坟前有双碑,其一竖书"渝州美女林姑坟",碑帽横额书"青塚留香",其二为《渝州美女坟碑记》。美女乃林姑,民国初生,渝城富家女,自幼攻书习艺,才貌双绝,为里人称道。民国13年,土匪炽烈,巢集大茅寨,巴璧铜合百姓遭难。林姑时年二八,不幸被谭匪首抢劫,抬至凤落坡,奋起抗暴击匪,撞石而亡。乡人多哀,将其掩葬。

  剿匪摩崖题刻:位于灵仙沟中,在翠峰小溪大石岩上刻高2米、长7米的《璧山征粮剿匪记》和高2米、长8米的《灵仙沟大茅寨历代兵匪事叙》。《剿匪记》大字前刻有红五角星,星下有血滴,寓意新中国剿匪征战之不易。

  大茅寨:位于飞凤湖东南,山峻路险,四周绝壁,历为兵匪盘踞之地。登顶四眺,景色壮观,极目开怀。寨北门绝壁上散布10余个深浅不一的洞穴,以"茅仙洞"为大。洞下10米长岩上新刻叙《神宅仙居茅仙洞记》。

  仙人洞:位于飞凤湖西海拔577米的仙人峰北面高岩半壁,距湖1公里。半壁上有距1600余年的东汉末期汉墓洞两个。从唐始,历代有人在此修行得道仙去。洞周多题刻,如"东汉石室"、"仙人洞"、"唐明仙迹"、"白日飞升"等。附近有飞仙台、翔凤亭、遇仙亭、仙饮泉、候仙亭、老虎洞等景观。

  凤湖仙山景区内还有五云寨、月亭坪、茅仙观、长安寺、半边寺、风女词、凤儿洞、三顾坪、隐庐、乌金洞、孪凤泉、凤凰台、眺凤亭、栖凤亭、凤仪亭、鸣凤亭、仙姑亭、藏宝洞、紫娟路、大叉柏、求贤桥、高岩天书、界碑、奇字岩等众多景点。景区近处有高50余米的斗滩(又名翰林滩)瀑布和高30余米的高洞瀑。

------------------------------------------------------------------------------------------------------------------------------------------------------------------
风光旖旎白云湖



  白云湖旅游区因景区龙隐山佛荫寺中大佛身饰白云纹和云居寺中供白衣观音足踏白云而名。景区海拔400米至711米,面积50平方公里,地形为"佛荫龙凤聚宝盆"状。正视绵绵龙隐山系一天成卧佛,左看重叠峻岭势如展翅金凤,平视白云湖曲若昂首摆尾吞云吐雾之神龙,湖后龙虎双山对峙,中呈聚宝盆状旺水迥流。

  白云湖林木葱郁,林中栖息有山羊、刺猬、黄鼠狼、猫头鹰、黄莺、布谷、戴胜、杜鹃、鹭鸶、竹鸡、画眉等鸟兽。植物花卉种类繁多,春季游览,桃、李、杏、梨、棠花盛开竞放,处处是花的海洋;夏季,山坡幽谷白花簇簇,似雪花片片,风起林涛,人入万绿之中,处处是绿色迷宫;秋天,万树硕果,山上山下万紫千红;冬日,莽莽山野,时披银装,黄梅吐艳,雪中独立,成为绝妙的冬景。


  白云湖山青水秀石怪五彩斑斓,岩溶洞穴百态千姿,风光旖旎迷人,分布有秀峰、平湖、碧池、绿岛、飞瀑、幽谷、悬崖、绝壁、怪石、奇岩、溶洞、林海、云涛、雾霭、日出、晚霞等种种自然资源。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卧佛瞰云、龙隐宝盆等神奇景观,有古关晚翠、云寨望月等雄险美景,有白云烟岚、三台毓秀、多山叠翠、豹崖彩云等绮丽风光。主要游览景观如下:白云湖:白云湖系人工修建的秀湖,占地400余亩。湖因龙隐山佛像身饰白云纹和云居寺供白衣观音足踏白云以及姑姑庙中塑白衣卧云观音而得名。湖岸植有千株绿柳,柔风阵吹,轻拂人面,迎游客漫游。湖中有秀峦两座,似白银盘中两青螺。湖东西两岸,泊有各式手摇、脚踏、电动游船和快艇,供人游乐。白云湖水绿亮,岸山黛色,轻舟游湖上,舟移景异,人在画中行,美不可言,是令人流连之地。

  明月水村:明月水村地处白云湖东岸,临水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内设典雅豪华的歌舞厅、咖啡厅、木长廊茶座、露台茶座、高中档餐厅,有标准间和套房,是一处集吃、住、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场所。

  翠竹山庄:翠竹山庄位于白云湖西岸,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庄采用古典园林建筑,屋脊饰以绿瓦。山庄因环绕各种翠竹而得名。入庄凭栏四眺,远山近水皆佳景。漫步廊台,步移景异,引人流连。庄内设有餐厅、茶楼、小吃店,吸引南来北往的游人到此欢度时光。


  红灯笼如意农庄:红灯笼如意农庄位于白云湖东岸金盘坝虎山前。被翠竹黛树掩蔽的古四合院坐东向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宋代时,这里曾是支助岳飞抗金的爱国武状元王大节的别业,清末民初时为士绅居宅。红灯笼如意农庄土墙粉壁青瓦,冬暖夏凉。彩绘屋脊上分别塑寓意四季平安、年年如意和福禄寿喜的吉祥饰物。屋檐下挂28盏大红灯笼,呈现传统喜庆气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各门侧、厅首悬挂楹联匾额,充满诗情画意。红灯笼如意农庄以"食如意"、"娱如意"、"眠如意"、"购如意"为特色,能接待团体、散客100人。游客入庄,到"农家味餐馆"可选食土鸡、土鸭、土兔、'土鹅、土鱼虾、山豆花、竹菜、山耳、山菇、山荪和几十种野菜以及金玉饭、绿玉珍珠饭、麦粥、玉米粥、八粮粥、沙罐饭;到"巴歌茶馆"可饮老荫茶、巴渝茶和其它香茗以及听川妹子定时演唱原汁原味的民俗舞和民歌小曲。入夜,游客可选住元帅室、将军室、公子室;翰林居、麟凤居、小姐室、福寿居……各卧室中摆放着精美的雕花大古床,各有数十至数百年的历史。红灯笼如意农庄还开设有"土得很"小卖部,可供游客选购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

  九孔百龙桥:九孔百龙桥位于白云湖旅游区半月型大门至海拨700余米的龙隐山建筑中轴线上。桥横跨白云湖,呈微拱形,长90米,高8至9米,宽8米,用上等青石修建。桥东西两端用红沙石雕刻四条戏珠巨龙和百条瑞龙。在桥身、桥栏上饰刻有各种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其中,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的龙有两千多条。百龙桥是古今中国雕刻龙数量最多的桥。

  风雨桥:风雨桥建于白云湖西南石堤坝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桥长50米,宽3.8米,高8米。位于桥中间的三重檐歇山式桥亭,水泥浇盖,上盖琉璃瓦。桥亭长25米,中有水泥浇制板供游人休息。此处是赏岸柳观池莲和览龙山秀色、云湖美景的佳地。

  桃花岛:白云湖西侧有一座秀丽的石拱桥,过桥即进入占地2000平方米的桃花岛。桃花岛昔名金印丘,因山形似金印和古墓中曾出土王侯金印而得名。小岛环植垂柳和百株夭桃。每当春暖花盛开,绿云红雨,喷火蒸霞。人入岛内,多被“朵浓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红霞”的美景陶醉。岛的正中,建有一座古典式红亭名"惠友",游客环亭漫岁可赏湖光秀色。晚间明月倒映,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感。

  佛荫寺:晋成汉帝李寿为祭祀柏氏宗姑而建,宰相董皎题名"皇姑观",宋代因周围多板栗而易名为"金栗寺"。明初,建文皇帝因兵败隐于寺中,应主持僧之请,题额更名佛荫寺。寺座落于秀峰回围处,三重殿建筑雄伟,布局奇特。寺中古碑以李白《寻雍尊师隐居》碑和建文题额时不慎落梅状浓墨于青石,寺僧挥毫绘梅干而成的绝妙"梅花碑"最著名。寺周有晋皇姑墓、唐雍尊坟、元乐善好施的名儒陈峻墓和高约20余米,年产果数百公斤的"夫妻银杏"树等胜迹。

  巴国老关:界璧山、巴县、江津,史称"重庆第一关",系昔日成渝陆路必经之通道。关地雄险,群峰嵯峨,峭壁嶙峋,鬼斧神工。游目东西,望极百里,为历代兵家垂青。关槽溶洞中多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其色彩绚丽,造型神奇,妙趣横生的灵石流荡着生气,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乐城侯邓伯墓:位于白云湖北侧黄布湾,系古黄人以布代赋向秦王朝织黄布之所。秀峰绝壁凿有洞穴,内置追随刘各建功立业,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乐城侯邓伯与妻妾的三口画像石棺,上刻城阙鸟兽、车马人物等图,其中以栩栩如生的挽弓持棒人与饿、啸、扑三虎豹搏斗图最为珍贵。

  人面蜘蛛园:白云湖观音寺背青山悬秀瀑,而碧湖环清溪,山上长满青松,山脚遍布翠竹,地被植物种类繁多,乔、灌木长势茂盛。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链平衡,以致该处生长着许多奇异的"人面蜘蛛"。人面蜘蛛头尾长约2至4.5厘米,身部成不规则的半椭圆形,似蜜蜂体状。多数蜘蛛体上相间有四条灰黑色环道和三条纯白色环道,并点缀有色斑点。蜘蛛头部多为浅肉色或灰色,前额顶有灰黑道像人发,面部眼、鼻、嘴和眉毛清楚可辨,酷似老翁像。人面蜘蛛生有四对前抓后蹬的步足。令人称奇的是人面蜘蛛能在所吐白丝织成的大圆网上编织纯白色英文字母。人面蜘蛛喜欢栖身草从、树丛,现已在观音寺侧辟建了蜘蛛园,饲养着几十只人面蜘蛛。游人入园,可观看它们吐丝写字、捕捉蚊虫、与大虫争斗等奇观。

  五绝碑:是清代道光年间立于龙隐山的一座高2米、宽0.9米的诗画石碑。碑正面右部线刻清代璧山名僧冲潭画的五代后蜀贵妃花蕊夫人站像;左上部篆书后蜀皇帝孟昶为花蕊夫人写的《木兰花》诗,下部草书北宋文豪苏东坡修改《木兰花》补作的《洞仙歌》词。石碑后面上部隶书竖排《花蕊夫人宫词》三首和行书花蕊夫人《奉召作》诗一首;下部楷书清代璧山翰林何增元叙立碑原由的跋文。五绝碑因有集美容、美才、美德于一身的贵妃撰词,皇帝题诗,大文豪作歌,名僧画的美女像,翰林用篆、草、隶、行、楷五体书写而称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五绝书画碑。

  八仙桥瀑布,位于白云湖东龙隐山八仙桥侧,瀑布从悬崖绝壁飞泻而下,呈三级跌落。第一级从山涧凹形岩面下跌,高15米,宽3米;第二级是接第一级,沿一陡岩哗哗下流,高约20米;第三级呈之字型沿岩涧流泻,长50米,最宽约10米。游人攀岩览瀑,瀑布或在空中碎成细丝,状若丽女飘柔秀发,婀娜多姿;或泻入碧潭轰鸣激荡,水雾弥漫,水花四溅。

  姑姑庙飞瀑:位于白云湖湖东北严家沟口。从龙隐山下流的山炭流至沟口在高20米的石壁上形成飞瀑,宽约10米。该地林木森森,风景幽美。由于受季节性降水影响,飞瀑夏秋季倾泻如白练悬空,水花飞舞,声震涧谷;冬春则如烟如炭,静动变换,气象万千。飞瀑下泻入清潭,潭中有绚丽的彩石。潭左侧有一高宽各3米的石洞,深达2公里,人云龙洞,又云中藏异物无数。飞瀑前百米处为古"姑姑庙"遗址,遗留有明代雌银杏树一株,元明代石刻造像三尊。

-----------------------------------------------------------------------------------------------------------------------------------------------------------------
渝西胜地金剑山

  省级森林公园金剑山,是璧山县又一处风景名胜区。它北接巴县青木关,南至璧山水乡来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人入胜,为渝西胜地。

  金剑山海拔400至715米,中心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含神女洞、天湖、状元峰、璧温泉、虎峰山——老关口五大片。旧《重庆府志》、《璧山县志》载,景区"田肥美,民饶裕,洵巴渝名"。古代诗人赞日:"秀峰遥落青天外,雾锁烟笼璧水滨",自古以来是踏青游览的胜地。宋代支助岳飞抗金的爱国状元冯时行居山中咏有"去年种桃李,今年花离离"诗句;明代状元杨升阉题"金剑山头寒雨歇……奇树花滋看已遍。

  考古溯源,两万年前金剑山中已有古人类居住,从事采集和狩猎生活,留下丰富的文化遗迹,出土了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和石刮削、砍砸、尖状器,对研究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和巴蜀地区远古文化的起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景区遗存有汉唐以来的古墓。寺观、寨堡、摩崖造像、诗词碑刻和其它名胜古迹景点数百处。这些胜迹各具特色,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全景区集山、水、泉、林、瀑与古文化浑然一体的奇异景观。古今名人留下了不少题咏墨迹或遗闻铁事。

  从璧山县城至金剑山天池有盘山公路4公里,或徒步沿始凿于汉唐代"一径环山万其级"的青石道行3公里,便到抗战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题"金剑雄关"的古凉亭关,旧时系璧山、铜梁等县到重庆的交通要隘,为古渝州西部屏障。古关四周可览传说女娲娘娘遗落的彩石,清人诗题"怪石不随鞭海去,灵根端有补天来的"群羊石"和"金山神道碑"。关前夹道的"蒙哥岩"、"蒙哥棺"、"龙床"、"龙泉岩"、"金剑砍龙头"等胜迹与元代蒙哥大汗有关联。史载700年前,纵横欧亚的"上帝之鞭"蒙哥率铁骑进攻合州钓鱼城"为炮风听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

  "出凉亭关过"才子泉"沿公路北行2公里达"清凉世界"天池,碧绿的湖水令人心醉,郭沫若游览题书"金山黛湖",吸引无数游人前往荡舟。天池一度为放生之地,刘湘、蓝文斌立有碑。湖周岗阜蟠结,环秀峰10余座。鹭鸶峰、牛心寨一带,秋冬季常见数百只鹭鸶鸟绕峰涧飞翔,是重庆地区罕见的自然奇观。湖北端桶林中有龙妃坟,亦名"娘娘坟",据碑文载,是明代初建文帝与其叔父争战,兵败避隐山中所纳龙氏女之墓。明清人立碑书名"娘娘坟"、"前明龙妃香凤墓"。

  天池两岸牛心山下,有龙桂寺,寺庙上殿、侧殿主建筑基本完好。抗战间林森、佛学大师熊十力等曾到此礼佛。

  由凉亭关往南行抵双状元峰,此峰系南宋人纪念璧山滩国宝、冯时行大魁天下而命名。峰上下有冯、蒲状元墓。状元峰植物繁茂,奇花异草比比皆是,茂密的森林为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林中常见金丝雀、相思鸟、红尾野鸡、白头绿、尾竹鸡、穿山甲、山羊,为游客增添了乐趣。

  状元蜂至天池一带溶岩众多,神女、神鱼、巴蛇、青龙、鹭鸶、豹子、古佛等30余个大小溶洞离奇虚幻,洞中有山、桥、泉、瀑、河、石笋、石花密布,多姿多彩。洞中的矿泉水富含多种对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当地人长期饮用,多延年益寿。状元峰下的温冷双泉,抗战期间国民党将领白崇福题名"璧泉";温泉水热380C,属碳酸盐混合型泉水,出水丰富,泉温宜人。1942年建有游泳池和跳水台,蒋介石、刘峙、杨森等军政要员和大批文人墨客常到此洗浴。白崇福、钱大钧等30余名将领在附近有公馆,修建有俄国军事顾问招待所。

  景区山麓还有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颧额的国立音乐学院、书画名家陈之佛题额的国立艺专和吕凤子题额的正则之术专科学校及重庆卫戍司令部第3分区司令部等陪都文化、军政遗址。冯玉祥、蒋经国、陈果天、徐悲鸿、叶圣陶等许多近代各人曾在此工作、生活。

  金剑山像一颗硕大的翡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璧山东面,闪耀着昨日和今日的异彩,"金山麓湖”四方游人。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3-17

缙云后山藏深闺
  三月房山暖,桂花互照明。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水邑云含白,禽声谷应清。天风佛襟袂,飘渺觉身轻。"这是宋代周敦颐在《游大林寺》诗中描写的缙云山秀美奇绝的风景。缙云山自南朝刘宋元年(公元423年)开山建寺以来,就成为我国著茗的佛教胜地和风景名胜区,素有"川东小峨媚"之美誉。缙云山是国家级AAAA风景名胜区、市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是重庆市著名的旅游度假区。缙云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只开发了缙云寺至北温泉一带的前山,而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山景秀美、野趣浓厚的缙云后山,由于体制、交通、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至今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
  缙云后山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八塘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植被郁郁葱葱,森林面积达15750亩,与缙云山前山二脉相承,同属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也是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规划区范围。
  缙云后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亦独具特色,山幽、溪秀、潭深、崖隧、石奇、寨险,清代民居、明代墓群、宋元峰火台、唐时民风浑然一体,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缙云后山有舍身崖、八角池、龙潭天坑、龙洞泉、张口竹、千亩梨园、万亩竹海等9个主景36个配景另有云峰寨、明墓群、峰火台、厂丰鹿遗址、清代民居等18处人文景观。缙云后山素有植物基因库之称,生息繁衍着1803种高等植物物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5种(属),特有植物36种,动物种类众多,已发现野生兽类6目14科27属32种。
  其主要景点如下:
  舍身岩——草帽不落坡
  舍身岩的上空,群鹰遨翔,故称鹞鹰岩,位于金银口约200米处,系分水岭的东北坡,山体顶部尖峰峥嵘,峭壁险突。流水循砂岩裂隙侵蚀切割,再加上重力崩塌而造成悬崖绝壁,高达百余米,十分险峻。站立峰顶俯瞰下望,东望观音峡山脉和歇马、北陪等,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但顿觉目晕头眩,使人生畏。如向下丢一石头,则垂直落底,久久听不到回音。更为奇怪的是如果向下丢草帽,则草帽不仅不往下落,反而飞向天空或落在更高的树梢上。经常有游人在此试验探奇。有的用纸板向下甩,纸板仍然不下落,也被吹上天空或树梢上。
  石锣对石鼓
  位于缙云山上金银口,在羊肠小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巨石耸立。东北侧近似圆形,象直径6一7米的巨大石锣;而对面数米的北侧有一个大小相似,但极像一个鼓的巨石与之对应;故名石锣对石鼓。东北侧下有路到北培、歇马等,半山上依山顺势开凿有摩崖石刻和造像。还有石碑和岩洞等。其修路碑记是道光十三年。相传,张献忠火烧缙云寺后,将抢到的金银财宝藏在半山的石洞中封存起来,故这里的地名被老百姓称为金银口。以致缙云后山一带至今仍广泛流传一句谚语:"石锣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能寻得它,买下重庆府。"
  张口竹(竹子会唱歌)
  位于"鬼赶场"西侧、八角池东侧几十米处,在一片树林中长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楠竹,当地乡民称"罗汉竹"或"龟甲竹"。其竹节并非像一般竹子那样平起生长,而是带一定弧形地斜着生长。最为奇特的是这种竹子上,从笋子开始都长有"五角形"的孔洞,其直径约4一5厘米。从笋子长大成竹后五角星似的孔洞仍然保留,有的一根竹子只有一个孔洞,人称为嘴吧,有的可以是二、三、四个,最多可达五个。有的成两边都有的"穿洞",这种"嘴巴"一般长在从地面处第四节至18节之间,竹子碗口粗,一般10一15厘米。当山上起风时,这种竹子的"嘴巴"就会"呜"、"呜"地响。风越大,声频高,响声也越大,风停,响声也就没有。乡民称这种"竹子会唱歌";数十平万公里的缙云山和缙云后山,只有这一处竹子会唱歌,而且总共只有36棵,的确属当地一奇观。
  神秘的八角池
  八角池位于大屋基东南的1公里处。因古代此地有远近驰名、规模较大的八角鹿寺庙而得名,而今已不复存在。抗战时,曾驻了一个营的"国军",师部在北泉三花石。相传,住在缙绪云山酌蒋介石三次到八角池,每次都遇上了天昏地暗的狂风暴雨,始终未识八角池的真面目。建国后,这里曾住过解放军的一个团,当年部队的营房、大礼堂及厨房遗址尚存。中印自卫反击战,部队调西藏前线后,这一带再也没住过人。自古以来乡民对八角池就感到很神秘,相传每隔600年,八角池中央都要开一朵硕大无比的大莲花,有句口头禅,八角池“九堡十三娅,要出帝王家"。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再也没有人家。
  自然奇观水龙潭
  水龙潭位于八角池约500米处,距水龙潭数米外还有一干龙潭。过去人称"双龙潭"。现干龙潭已堵塞,而水龙潭则终年滴水不断,下有落水洞,据称有阴河通北泉。潭周为浓密的树木竹林,深不见底,显得神秘幽深。潭内很多时间都有一层白茫茫的水雾笼罩,特别是下雨之前雾气更浓,使人难以认清"庐山真面目"。长久以来就有人想下去探个究竟,但谁也没有这样大的胆子。几年前阳龙村的董组长,精力旺盛,血气方刚,邀约了几个年青力壮的村民来探究水龙潭,想揭开神秘的面纱。据称他们用了几十丈井绳,吊上一一个箩兜,董组长坐在里面让几个人从上往下慢慢地放。开始还满怀信心,当下了几丈后,箩兜突然吊在半空旋转了起来,转来转去,转得他头晕眼花,眼往下看,还看不到底,心里十分害怕,他赶快大叫上面的人把他拉上去,从此以后再没人敢下去。直到1999年8月12日,终于请来了几位洞穴专家,他们与村民密切配合,初步撩开了水龙潭神秘的面纱。他们下到潭底,潭中雾气很大,从潭底仰望苍穹,真是实实在在的坐井观天,只见数十米的上空,林木葱龙,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片极为规范的白色天空,形状极象一条飞奔逃突之大犬,这从照片中反映更为明显。
  云蜂寨
  位于八角池西约1公里处,主峰海拔733米。有一个6个寨门,寨墙尚部分保留完好的古代山寨,这就是云蜂寨。
  林地竹海
  缙云后山林地面积上万亩,植物种类上千种,珍稀植物数十种,有连绵数公里的竹林,高大挺拔的楠竹,郁郁葱葱的苦竹、水竹、金竹,皆相连成片。尤其是这里还有一株40多米高的松树。当地居民称为参天树,这在重庆地区也不多见。
下到龙潭天坑底部,坐井观天可见天狗食月奇观(右下角有一残缺的月亮)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3-17
璧山文化资源调查与探讨
左三刚
 
一、璧山县的沿革(简述)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县,原名“壁山”,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雍正7年改“壁”为“璧”,谓“璧山”自古以来有“田肥美,民饶裕,巴渝名区”的美称。历史上出现过“双状元,六翰林”孕育了文学家江朝宗、江庸,医学家张安钦、江代玺,教育家缍凌高等名人,郭沫若、吕凤子等名人也在此久居过,留下大量珍贵文史资料。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古有“金剑晴雪”“茅莱仙境”、“虎峰马迹”等“璧山八景”,今有金剑山、璧温泉、青龙湖、凤湖仙山等风景名胜。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把璧山赞誉为“黛山秀湖”。


二、本土文化资源现状

(一)旅游文化资源

璧山旅游资源丰富,古有“璧山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运遮”、“石泉凝脂”,八景经历浩劫多残存无几。璧山县“巴渝名邑”,有36座古寨,96处古墓,其中15口汉画石棺群名冠锢。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了一批省市风景旅游区,青龙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29公里处的云雾山为市级风景区。金堂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35公里处的正兴镇金堂水库。凤湖仙山风景区,位于璧北七塘镇依凤场境内,紧临渝遂高速公路。另有缙云后山,水天池等风景区。


(二)地上文物文化资源

璧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我县现有地表文物点705处,其中市级文物点3处,县级文物点41处。馆藏文物806件,定级文物69件,其中汉代石棺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新建的梅江朝元寺石牌坊,至今保留下来,被公布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市、县拨专款已对明、清二座牌坊进行了维护加固。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在璧山青杠街道修建的“何氏百岁坊”(共三道牌坊),现仅二道牌坊一处保存完好,被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建于南宋绍熙(公元1194)年间,在清代嘉庆、咸丰年间进行了两次大的重修,于1992年被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进行了两次维修,它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现存的古建筑文庙,是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2006年《吕凤子纪念馆》也建于此。县级文物中以凉亭关节孝牌坊群、广普禹王庙戏台最具代表性。全县文物普查发掘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中,远至恐龙、汉代画像石棺、熊猫头盖骨化石、东方剑齿象化石,近至明清瓷器,其中汉代画像石棺两具,成为最为引人关注的珍贵文物,璧山县已勘查的汉代画像石棺在数量和价值上都可以勘称全国第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

璧山建制距今1250周年,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特色浓郁,乡土丰富。有各类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我县流传。如:大傩舞、渝洲薅秧歌、璧南围鼓、竹梆舞、连萧以及流传于丁家一带的落魂腔、接板腔和流传于正兴、大兴一带的鸣鸣腔,流传于八塘一带的神歌腔等。

2006年,我们对“大傩舞”进行了初步整理,并汇编了材料报“市非物保中心”,2007年3月,我们又将“大傩舞”整理改编成舞台版在朝天门广场“市生态旅游推介会”进行了表演。2007年4月对在我县及周边区县广为传唱的“薅秧歌”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在重庆市首届文化艺术节上进行了表演。同时其它门类的非物质文化从遗产项目也将进一步进行搜集。


三 、目前文化资源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资源方面。缙云后山和水天池风景区由于交通限制,游人无几。特别是水天池,作为县城范围内的唯一山水一体的风景区,其进山的公路一直处于基耕道的状态,致使风景区虽有地利之便,却无人和捧场。青龙湖风景区经过近20年的开发,现在已经破败不堪。凤湖仙山风景区更是经过10年来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草凄凄的尴尬境地。那个在成渝高速路口的白云湖风景区更是沦为有钱人的私人庭院。表面上看璧山的旅游资源的丰富,其实却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调侃,好比阿Q的语言,“我爷爷也曾是什么什么……


(二)文物资源方面。璧山从唐至德二年建县以来,每遇战事,由于璧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必然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璧山就不是一个修身养息的地方,所以,璧山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对其它区县来讲本就不能比,留存在璧山地表的文物也寥寥无几,且绝大多数都是清未以来的,更厚重的地表文物则寥若星辰。倒是从地下发掘出的石棺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还颇有研究价值。

清末以来的地表文物中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目前只有文庙、朝元寺牌坊、来凤何氏百岁坊、露德堂教堂等。除文庙的现实利用状况稍微好一点外,其余的地表文物,由于一些客观的地理原因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开发。特别是广普禹王庙戏台,目前已到了濒临垮塌的边缘。即便是处于县城中心范围的文庙也由于其所处的特别地理位置,仅只有一座空庙,根本谈不上其所承载的历史和社会功能。


(三)非物质文化方面。非物文化是一种在社会或民间流传甚广,具有较强的传承度和较高的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性存在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大多来源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在生活中传承和提炼,从而形成有较高艺术思想和艺术口味的存在形式.由于前面提到的璧山的历史状况所存在的现实,造成璧山的非物质文化更显薄弱.在经过文化部门的深度挖掘后,目前只有"大傩舞"列入到重庆市非物文化遗产名录,象"渝州薅秧歌"、璧南围鼓等尚在打造之中。但虽有打造却未能以此形成较强的文化影响力,未能在社会上形成较强的文化氛围。


四、形成这些现状的原因

1、政府引导性投资力度不够。

 不管是旅游资源还是非物文化,政府引导性投资是盘活现有资源的一个重要保证。有得可图时,政府给予引导,无利可图时,政府则让其自生自灭。这就造成了一些资源开发虎头蛇尾,没有长期性,整个产业链自然断裂。


2、政府保护性资金严重不足。

如文物保护方面,每年政府只有5000元的文物征集费,造成大量具有璧山特色的文物流向外地或进入文物贩子的手中。在地表文物中,广普镇的禹王庙戏台已经到了垮塌的边缘,文化部门给政府再三上报进行抢救性维修,但至今没有得到政府的回音。

3、在文化扶持上存在误区。

如位于璧城城区内的文庙,是重庆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文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非常具有开发潜力。我们在考察其它地区的文庙时,均是陈设完整,香火鼎盛。但前几届政府由于文庙与县委办公大楼一墙之隔,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庙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大成殿内空无一物,到成了一些人打牌游乐的场所。


五、对策

从全面的高度,研究和规划文化资源保护的措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大文化”的视角,把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首体规划之中。将文化发展规划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不断增加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开辟文化项目。以“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方式弥补文化事业经费不足。

1、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特别是对旅游文化产业,形成对外有较强吸引力的具有璧山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集群。

2、加大对现有地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力度。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被人的意识的淡薄而人为地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上对不起老祖先,下对不起子孙后代,更对不起现在的黎民百姓。

3、出台璧山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这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这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是否发达,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要莺歌燕舞,歌舞升平。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3-17
晚霞中的璧山县城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liqiuhua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13
    好美!
  不但了解了壁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我们去探询自己家乡的历史底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