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26阅读
  • 0回复

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若归墨,当如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0
— 本帖被 admin 执行加亮操作(2010-02-22) —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公元前300-500年,是上天对于人类的馈赠。此时,西方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光芒四射,而中国也迎来了诸子百家的兴盛时代。孔丘和墨子作为相对立的两门显学的创立者,登上了历史舞台,“今天下,不归儒,即归墨”。笔者的一位好友说,现在的国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近乎一片荒漠,本文将尽量避免使用古文,试图用最浅显的语言阐述一些孔丘和墨子的思想,以及他们的矛盾所在。
  
  
  
   一、政治理想的矛盾。
  
   春秋时期,是观念碰撞,社会制度剧烈变革的时期,是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博弈的时期。孔丘的父亲孔纥是个破落的奴隶主,孔丘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从十五岁起,他就认真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或者更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孔丘周游列国,毕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朝奴隶制度。而墨子是希望借助社会制度的变革,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有一个著名的墨子和孔丘弟子辩论的故事,那弟子说你说我们不成功,那你们也不成功啊。墨子说,房子着了火,你们去添柴,我们去浇水,能一样么?我想作为一个现代人,至少是可以分辩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优劣的。当然墨子的思想过于领先那个时代,遭到统治阶级的抵制,然而这更凸显了墨子的伟大。
  
  
  
   二、鬼神观的矛盾。
  
   孔丘说“君子敬鬼神而远之”,儒生据此标榜儒学谈的是人的文化,而不是崇神的文化。真得如此么?那么孔子为什么推崇周礼,泰山祭天呢?倡言“天”,“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鼓吹的是君权神授。所以说孔子是标榜不信神鬼,其实体系中具备不可调和的矛盾,依靠鬼神来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提供依据。《礼记.天官书》中第一次出现“人民”,竟然是和“牛马”并列,意思是可以交易。不愧是孔丘的好学生。
  
   墨子则明确说“天志明鬼。那么墨子真的相信鬼神吗?墨子曾经北过淄水,占卜人说,今天天帝杀黑龙,先生肤黑,不可去。墨子嗤之以鼻,天帝还杀白龙红龙,天下人走什么路啊,完全不当回事。既然墨子并不迷信,为何说“天志明鬼”呢?墨子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句话大家看着眼熟么?西方后来有人说过“人人不分幼长贵贱,都是上帝的子民”。以此为基点,西方人推出了“人人生而平等”,墨子推出了平等博爱的“兼爱”以及“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非命”观点,何其相似!如果西方人看到公元前400年如此标准的天赋人权思想,估计只会怀疑中国人吹牛皮,而不会赞叹普世价值的奇妙。
  
  
  
   三 价值观的矛盾。
  
   列维斯特劳斯曾经说过“在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中,可能只有一项人所无法补偿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自信其拥有永久或暂时的优越性 。” 所以请恕我无法将一个把恢复周礼当成毕生理想的人看作思想家。笔者刚才说到墨子的“兼爱”和“非命”思想,而孔丘则否认人与人的平等,所以以此为基础的其后理论分歧越来越大也就可以理解了。墨子“尚贤”,提倡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孔丘则“兴灭国,断绝世,举逸民”,连续破落的旧贵族,恢复旧制。墨子偏向自由的价值,始有带着弟子抵御侵略的情怀,且“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孔丘则偏向秩序的价值,把礼制看得无比重要,等级观念看得无比重要。无奈这种秩序还是建立在不平等和反法治的基础上,子产铸刑鼎以后,孔丘痛心疾首:“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仅此一点,流毒无穷,看看中国现在的状况,红色贵族大行于世,法治观念极度淡薄,自由的风气日趋式微。(其实孟子要比孔丘思想先进的多,因为孟子已经有了朴素的制约君权思想)
  
  
  
  四 对生产力的发展态度的矛盾
  
   孔丘的弟子问他如何种菜,孔丘马上不高兴,还对颜回说“真是个小人,君子怎么能种菜呢”。还有弟子看到了新奇的灌溉工具,孔子又不高兴了,“那是小人投机取巧的工具,真正的君子享受勤劳的果实。”(幸好没说学远古人用手扒土种地才是君子)
  
   墨子本身是能工巧匠,崇尚机巧。而他在数学、物理上的成就,就算放眼世界也可以称得上伟大。“圜,一中同长也。”这里对圆的定义和欧氏几何完全一致。“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明确指出了阻力是物体停止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泪流满面) 墨子还最早完成了小孔成像实验, 提出了“景不徙”的视觉暂留现象, 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称墨子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毫不为过。
  
  
  
  五 “仁”与和平的矛盾
  
   孔丘是个好战者,平三邑的故事人尽皆知,理由荒唐可笑,因为那三位去泰山祭天了,那是天子才能做的事情,属于不守礼的行为。天天标榜仁义道德的孔子竟然不惜为此发动一场战争,有多少人会战死沙场,有多少人会妻离子散。墨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则是“非攻”,倡导和平,著名的“墨守成规”的故事就巧妙化解了一场战争。更可贵的是他还亲自带着弟子参与抵御侵略的战争,充满理想主义的光彩。
  
  
  
  六 个人行事方式的矛盾
  
   墨子提倡“节葬非乐”,反对礼乐等奢侈的行为,提倡节俭,并且身体力行。孔丘提倡周礼,对礼乐十分重视,同时重视久丧厚葬,孔丘自己不好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不喝,姑且也算身体力行。墨子和孔丘的弟子意见不合,注重启发和辩论,孔丘直接利用权力把少正卯给杀了。孔丘更多的是在空谈,被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骂了个狗血喷头;墨子则强调实践,精通手工技艺,兵法、器械、格致之学均有涉猎。墨子创立的最早的逻辑体系,重视“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孔丘行事,只需要一个幌子,比如仁、理,不重视逻辑。比方说发动战争,只要说他们不守礼,杀个人,就因为“心达而险”(渊博而不是正道)。这个也是流毒无穷,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理由太好找了,百家“心达而险”。即便是当代的儒生啊,争辩起来也是逻辑混乱,反正只要坚持他们是正道,别人就变成“心达而险”不是正道了。
  

   其实儒墨之争的结局是一早就注定的,对于统治阶层来说,一方跟你说你是天命所归,“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一方跟你说“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不分幼长贵贱”。一方赞同威权主义,一方搞自由主义,还组织军队武力对抗;一方说你可以大搞排场,礼乐是王道,一方说不许厚葬,不许搞宴会,那么统治阶级会支持谁?但是笔者依然偶尔会想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若归墨,当如何。也许中华民族会少了太多的苦难,会拥有比西方更加富足的物质财富,拥有更加民主的政治体系。现在这些都没有,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有一个伟大的文化偶像。他不是圣人,但是一个可敬的思想者。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