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中四大,王居其一
老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大。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王弼注解道“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王亦大也。”他把“王”几等于“人”解,似乎理通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说这里出现“王”字是道家向王权谄媚,抑或“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本就是“沽: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出现“王”字就一定不通,一定费解, 也许背后确有一段权力故事或勾心文章?
否则,考如下: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诸公皆不识甲古文,臆断尔,不足引佐!
王,甲骨文写作:"大立二中""大立一上""实三角". 古"大"通"人",又"实三角"类"亼",所以我以为"亼"字可能也与"王"通。亼,天人合一,入一。音集。我思考三角象征的时候,引用到的。会、合等都是亼部。
故推测“人”,两手垂立,一般状态之人;“大”,四肢伸展,人躺地上延广之意;“亼”,人立大地;“王”本为表示人立天地之间,本义为人,后来成为皇帝王者的专用,如“君”字演化过程。
按:南怀谨《论语别裁》之《学而第一》:“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字的古写是“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某某君”,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某某皇帝”了,通吗?
故此章大可以王弼,王弼本姓“王”,他应该不会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