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34阅读
  • 1回复

孔子的“仁”和“爱人”是一个意思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15
孔子的“仁”和“爱人”是一个意思吗


     前不久,看到于丹一个讲演记录,谈到“仁”字在《论语》里出现过190次,我在此订正一下,“仁”在论语里一共出过109次,由此可见,孔子是多么重视和强调“仁”是最关键的。

     没有“仁”,不成《论语》;没有“仁”,不成人类世界。

       那么,“仁”是什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古人以“仁”代表东方和春天,一个人具有仁义之心,象征着他充满了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生机。仁在《论语》中,含有克己复礼、有爱心的内涵。在孔子看来“仁”的本义原指人的特性,这种特性含有道德的倾向,定各种德性的总和。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得简单明了,只用了两个字:“爱人”。
  刘宝楠《正文》引《说文》“仁”字从二人,会意日:人与人相亲爱。从人从二,即是说“仁”是表示二个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
  人是社会的动物,是成群生活的。所以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合作、互助,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两个人结合在一块了,互相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关怀、互爱为好呢,还是相互排斥、仇视这好呢?
  孔子认为,相互排斥、仇视不好,而应该互爱。所以孔子主张“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这意思的基础大概就是奥维德(OVID)说的“二人成群”。   而近代美国有位学者──威廉·詹姆士认为,仁的意思就是“活,并且让人活的友爱”。
    仔细想想这些说明,我们曾发现,它们的意义其实彼此相通。爱人就是关怀别人,就是心里除了有自己以外,也必须还要有别人。
  “爱”应该是广义的,有血缘之间的爱,也有非血缘之间的爱,即可以是家族亲情,可以是师生之情,可以是男女之情,也可以是同事、朋友之爱。只是,随着各种人伦系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表现,至于本质则是相同的──“关怀别人”。
  当我们关怀别人的时候,住在我们心里的,自己就不单单是自已一个人,我们所关心的对象也住在里头,这份关怀正是“二人”情感互动下的产物。
  反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里只容得下一个“自我”,“自我”所关怀的还是“自我”,这样的人一般讨人厌恶,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他在自己的心扉挂上了“谢绝进入”的牌子,结果,自然无法享受到情感交流所带来的欢欣。
       就好像过新年的时候,收到了贺卡、礼物,如果全是自己寄给自已的,惊喜,没有了,温暖,没有了;贺卡,礼物的意义也就随而消失了。形影相吊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有没有试着用真心的关怀去改善与别人的关系呢?
       仁,就是仁爱、爱人,这解释清楚极了;然而“爱”又是什么呢?现代人很强调“爱”,可是常常忽略了“爱”的真正境界。
       在日本,我每年有五六十场演讲的机会,讲到孔子的“仁爱”时我时常用繁体“爱”这个字的构造来说明。繁体的爱字,拆开来是两个字:‘心’和‘受’。爱的意义就是心里接受。”这一讲,日本人就明白了。
       是的,爱,就是真接受对方,同时也能让对方接受你,在相互的接受中,有肯定、有鼓励;也有包容和规劝;更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融合,这种人际之间的爱的情感将会提升人的生活,并且能够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
        如果我们真的想生活在一个充满仁爱的环境,除了在乎自己,也一定要在乎别人;要以诚心爱他人,关心他人,要有礼节去待他人,尊重他人,让世界真正充满“仁爱”,努力实现“为仁由已”
  这一点,最为儒家所重视。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他们提出的办法也很切实。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就是说,能以眼前的事为例一步步去做,就是最好的实现仁道的方法。比如推已及人:你自己想要的,人同此心,大家都想要,都应该得到,你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所以你也不应该把它加在别人身上。
  孟子曾说:仁、义、礼、智这些好品质,是每个人都自然有的禀性,像怜爱之心、同情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是人人都有的,关键是能不能保持住它,好好发扬它,一定要好好的保持住它,千万不要让它跑掉了。
  仁在自己的心中,不要让它跑掉。孟子还进一步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与舍,全在自己的努力和修养。
  只要有自我的觉悟、毅力和坚韧,孜孜以求,就能达到仁的境界的。历史上有很多志士仁人,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他人的生存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的人,难道不是仁人吗?
    任何人作事情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从眼前每一事上下功夫。要重视“日常”、“每一”,这可说是儒家思想真正了不起的地方。“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矣”意思是说:“‘一日’最可贵,舍此‘一日’永无下手之期矣。百事都始于‘一日’,况为仁乎?”
  有一次,冉求对孔子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只怕我力量不够,无法做到。
  孔子回答他:如果真是力量不够,也得做到半路才停下来,你现在还没有起步呢,怎么知道无法做到!路是一步步走到的,而不是一步跨到的。哪有不能一步一步走的人呢,所以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要有自己独力承担自己的能力,就要从自己的“眼前”、“日常”、“每一”处用力。做人是这样,做事,又何赏不更是如此呢?
        一天,子贡问孔子说:“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过上很好的生活,那么,这个人怎么样?该可以说是仁德吧?”
        孔子说:“那哪里只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人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仁是什么呢?就是自己想要有所立,同时也要使别人也有所立;自己要想发达,同时也要让别人也发达。能够选择眼前的一件具体实例一步步去做,就可以说是找到仁德的方法了。”
        孔子所提倡的“仁”,就是从热爱整个人类出发,采取推已及人的手段,从积极方面去帮助人,造就人,这样就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反对有人借仁德来愚弄人。有一次宰我问孔子:“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掉下去了一个人,他也会跟着跳下井去救那个人吗?”
        这个问题显然具有挑战性。仁德的人当然不能见死不救,然而,下井救人,不仅达不到救   人的效果,反而会白白地牺牲了生命。不下井救人,仁者的仁爱之心如何体现,“已欲立而立人”又如何落实?看来,宰我是给孔子出了一道难题。
         然而,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宰我的提问,却对他的提问方式提出了批评。孔子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设想问题呢?君子可以杀身成仁,但不能设计一个没有道理的场景陷害他;可以欺瞒他,但不可以愚弄他。”
        仁是一种道德,一种精神,是处理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的准则,因此必须从积极的方面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它,不能嘲弄它,或者钻牛角尖来否定它。
        仁对一位有高尚品德的人来讲,要以“爱人”为本。“爱人”则要以“礼之用,和为贵”为前提,只有人和,才能真正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爱人”。“爱而无私”或“仁德无私”是仁德之心最完美的境界。
       其实,胡主席提出的“和谐”的根本就是,仁爱。人和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  人需要爱,  没有爱的人生是沙漠的人生………  有了爱,生命是生存的见证,交流是活的见证;没有爱也就没有了生存,或者生犹不生。”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经可历了冰冷彻 的人生,更知人间爱的温暖。他十四岁入党,十九岁写出青春万岁,二十四岁错定成右派,“流放”新疆十六年,四十六岁重获新生后,当选为中央委员。五十二岁任文化部文学艺术难以计数的名字,可他一生贯穿的就是一个“仁”字,以仁为本,以苦为乐,让仁爱之心达到“忘我”的程度,他讲“大德无名”大德是对于才人的关切与帮助,是不期待任何回报的助人为乐,是为大局而不惜蒙冤受屈,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所以说,新的一年开始,我送给博友一个字就是“仁”。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能算人的,并且走到哪里也不会受人尊敬的,反而,永远被人看不起。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2-15
网友回复争议:

  如果说“仁”是孔子为人处事的思想核心,这我赞同。但要说“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这我不赞同。孔子的思想是广义的,包括其它很多方面。如:修养人品,治理国家,培养智慧,解决问题等。仁不是这些方面的核心。如果说仁是孔子的核心的话,那这些方面都应包括仁。如果两军对垒,也是仁的话,国家岂不瞬间灭亡?不知您看过“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决没有,向你讨教一下它的来源,我也是偶尔看到的,确切来历不太明了。

  儒是应该包括:
  仁、义、信。
  但我认为这只是片面的。应从这个事情来看,孔子有很多老师,有七岁的儿童和别派的。说明什么:儒学是什么都要学的。只要是优秀的,就学。做一个通才。因此它的特点是不能用这几个字能概括的。这只是后人的粗略的总结。只会让学者走歪路,让学者始终围着一个仁字转,结果对待敌人,有的也仁了。
仁只是孔子推行的仁政有个仁字,是治国实贱中的方法,但其学问中,比这广得多。不是以仁字为中心的,也不是以中庸为中心的,中庸其实就是做什么都有度,义和信还要靠边点。儒学是传接古文明最好的学问。尧应该是儒的起源者,他提出的心决: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当我第一次看到这诗时,我怀疑古代的人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叹为观止。应该是儒的核心就是(危,微,精,一,允),我译过来就是(正义,深奥,周密,专一,中庸),儒学中首先就要要求学者有正义感,别走歪路,走正确的路,正就是正确,方向第一,(再大的数,前面有个负号,结果是南辕北辙)。深奥就是要想常人所不能想到的,更深入的。周密就是完善一切(易经里讲的可能就是这个),专一是励精图治。允是中庸,《中庸》里有讲。

  危,微,精,一,允这几个字里的核心就是第一个字危=正,因为只要路线是正确的,再深奥的学问也可能得到,再周密也能做到,再专心也能做到,再中庸也能做到。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