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67阅读
  • 0回复

(12届年会)参会教师陈晓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诗文博采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诗文博采长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江口中学   陈晓娟


  作为一个在乡镇中学从教十年且鲜少外出学习的我,于12月6日至9日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扬州公道中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并学习聆听了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精彩大课,有江西赣县中张声兰老师步步为营循循善诱式教学;有河南安阳孙永芳老师对诗歌创作信手拈来式学;有江苏宿迁张欢老师哑铃式诉说式诗歌教学;更有著名诗人封义珑老师身临其境对学生诗歌创作体验感悟式教学等等,他们巧妙地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运用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教导学生诗情画意地描绘出生活中所听所见所闻所感,锻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营造学生们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每一节课课堂精彩纷呈。
  在众多大师级别的优质课中,有两位老师的课让我记忆犹新,感触颇深。首先是来自清华大学附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韩军老师的《老王》,听了韩老师的课,使我内心为之一震,因为韩老师不仅以全新的角度解读《老王》,并且紧扣“命运”一词分析老王的命和运,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文化语文课”。课中,韩老师引导学生写一封“遥寄天堂”的愧怍信,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老王命运多舛的根源,体会了如今世人该如何作为,方能造福百姓。课尾,韩老师引导学生朗读写给老王的“悼词”,还用韩老师特有的山东腔以凄婉之调唱起了“悼词”,将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带入一种凄凄惨惨的境地,不由得让人两眼微润,鼻头发酸。由此我想到我的课堂,我这十多年来的教学,总是琐碎的分析,生硬地讲解,无聊地记忆,生搬硬套,课堂活生生被我上得乏味,没有了语文味。韩军老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恰如其分地给课堂熏染,让学生徜徉在他创设的情景之中,他的朗读,总是能将人带入有一种奇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文字背后奇妙的美。他的“又哭又唱”,总是能拨动人的心弦,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其次就是文化作文的倡导者谭蘅君老师对高三学生上的一堂《语言训练》,课堂上谭老师渊博的知识,厚重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高深的学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举重若轻的教学能力,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高效的课堂生成,给我日后的教学有更广更宽的指引。一上课,谭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小沈阳和周杰伦入手,引导学生区分俗语和雅语,并体会雅语的文化和底蕴,课上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断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和老师的生疏拘谨感一扫而空。对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同学也不批评,靠学生之间对比、参照、感悟而知,这充分体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几个典型的雅语片段后,学生走近了雅语,然后就是让学生看图并根据自己感触最深的图片动手仿写,规定时间内同学们必须快速思维,自己审美,组织语言,锤炼语言,这种紧张既加快了课堂的节奏,更有助于消化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简捷高效。整堂课,谭老师让学生先感后训练,训练先易后难,先走近自然寻找美,继而走近社会寻找美。从简单的现代雅语仿句,到三字句,五言句,七言句,散曲语,词赋语,诗家语……沿着中国文脉与教脉,步步引导,课堂书声朗朗,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意韵之美,传承了教脉,又尊重了汉语本身的学习规律,让诵读的汉语气韵,重新回到教室,并在这样的感悟下,进行写作训练,让会唱歌的汉语,在同学们笔下重新行走在音乐的节奏上。
  好久没有听到这样本真的语文课了。也理解了文化教学为什么被称为“教脉道场”“文脉正传”。
  谭老师教给了学生发现美的眼光,这种美的发现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张扬。但谭老师又进一步把这样发现,引向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原点:“象”。将学生的寻“美”,转换成寻“象”,并雅述“象”,进而深入到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象”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中国文化含蓄之美的传承,也是认识中国文化和走进中国写作学的重要源点。
  这节课,帮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并创造诗意。他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生活,美是会被打碎的,我们不要避讳,而是要勇敢面对。因为生活是文化,生活就是思想,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课后,偶然的机缘,跟谭老师交谈了片刻,我还很无知地问了一句:“谭老师,现在的高中作文可以写诗歌吗?我们初中作文的要求就是文体不限,除诗歌外”,谭老师笑容满面很亲切儒雅地说“作文的创作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诗歌就是其中一种,中考作文虽然不允许通过诗歌的形式来体现,但我们可以用诗一般的语言把作文写实写美”,听了谭老师一番话顿时觉得自己有多才疏学浅,内心感慨万千。难怪多年的作文教学如同春种而不秋收,过程忙碌而枯燥乏味,学生一提到作文依然犯怵,笔下的文字也缺少韵味与灵性,谭老师给了现实教学的我“一记耳光”,让我真切地明白写作是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以培养发展学生的真、善、美的品格为导向,鼓励学生放飞心灵去感受、想象,自由如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心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优化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训练简洁的教学语言,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库,学生写作才能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在生活中,多虚心向前辈学习,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一代教育教学工作者。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