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30阅读
  • 0回复

读懂2009之文化告密战(专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4
读懂2009之文化告密战(专题)



摘要:
   当各种谍战剧充斥着09年的屏幕,间谍,告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一些真实的“告密”之事,在文化圈蔓延。揭老底,文人相轻再次成为热点。在有关李辉揭发文怀沙大师“造假”,易中天进一步把问题引向:在公共空间中是否应该动用道德私刑。告发者,似乎也因此陷入辩不可辩的困境之中。对名人们的道德监督如果变成道德“飙车”,那也是危险的事吧。而之后,章诒和《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一文中指出黄苗子等人在文革时期把聂绀弩送入监狱的事件,在人文知识界砸开了锅,也让近百岁老人成为众矢之的,往事并不如烟。同样,作家们也因为卷入假捐事件而在09年间,掀起了悍然大波,文人们不是因为作品而是因为行为而轰动,也是当下人文界的一大特色。方静间谍门,这起阿忆引发的告密事件,却更具有许多戏剧的局面,仿佛现实版的《潜伏》。当然,间谍、卧底、告密,由于它和常情相悖的特点,在所谓正常社会中总是罕见的非常行为。这一切,只是让人觉得“告密”之下,盛名难副。

一、告密之下,盛名难符之大师篇
  李辉揭发文怀沙 国学大师深陷造假深渊
  学者李辉发表原创文章“告密”,文怀沙先生的年龄、入狱原因、国学大师身份均可疑。一文惊起千层浪,究竟是谁在“造假”,一时间争论不休。李辉的“告密“意义又何在?李辉也因为告发文怀沙,易中天跳出来指责其道德飙车,进而掀起新的一轮道德讨论。

  李辉: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
  人们想知道,我忽然发出质疑,是否因与文先生有个人纠葛所致,文在视频谈话中,也编造一套我曾在狗年采访过他的说法,试图将我的写作动机暗示为人际恩怨所致。

李辉:文怀沙到底为何入狱?
  在北京文化界,知情者都清楚,文怀沙早在“文革”爆发前的1963年年底,就已经被判处劳教。其罪名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其它原因。

  李辉:文怀沙是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吗?
  将文怀沙称为“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主要依据,是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理出版过《屈原集》以及随后陆续出版的《九歌今释》等。但是,有知情者就此发表过不同看法。

文怀沙回应李辉:答疑应该更真诚
  我是个中学水平,如果我能够达到叶圣陶那个小学水平,我觉得太光荣,至于大师也好,权威也好,我自己从来没有认为我是大师,我还差得很多。

 文怀沙回应年龄质疑:总之是生于19xx年
  我们都生在20世纪,都是19XX年生的,不论说是10也好,20也好,21也好,总而言之是19XX,现在是21世纪,我不准备到22世纪。

 文怀沙回应学术质疑:著作的寿命比我长
  现在至少有我一个短的三十三字真经“正清和”,“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一个是儒道释三个东西,我把它三个核心提出来,提最短的东西,我认为这个东西可以传,它的寿命比我长。

钱理群等学者谈文怀沙:媒体造一个大师,又摧毁他
  学者们大体认为,文怀沙并无突出学术成就,在学术界并没有太大地位,是媒体把他炒成“大师”,如今,媒体“揪他这么一个老人大肆做文章,倒有些苛刻了”。如果李辉论断是真实的,对“百岁文化老人”、“国学大师”文怀沙的打击将是沉重的,其公众形象将轰然倒塌,其所作所为,则与胡万林之流的江湖骗子没有任何分别……

易中天:李辉涉嫌道德飙车VS李辉:用证据说话
  易中天在文中首先就“质疑文怀沙”事件提出疑问,即在公共空间对另一个人进行“道德批判”和“道德谴责”,要不要有“规则”和“底线”?如果要,它们又该是什么?易中天认定李辉已经涉嫌在公共空间“道德飙车”,而且存在“主观故意”。而李辉的回答是“别转移话题,我们就说说文怀沙的为人”

二、告密之下,盛名难符之名流篇
  黄苗子告密还是章诒和诬陷?
  章诒和用老练圆熟的文笔,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知道吗?把聂绀弩送进监狱的,不是那个错乱的年代,而是聂绀弩身边的一批朋友,尤其是他的至交黄苗子等人。章诒和抬出了两个人在文中充当了特殊的角色。谁能想到,自从去年7月份便一直重病,在医院治疗的黄苗子先生,于96岁高龄之际,迎来了事关人生名誉的挑战。

  章诒和:黄苗子等人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
  坐在身边的谢泳低声对我说:“最近,我看到一份关于聂绀弩的档案材料,很吃惊。”我问:“吃惊什么?”他说:“聂绀弩的告密者,主要是像黄苗子这样的一些朋友。”我瞠目结舌,半天回不过神来。事情太突然,太意外,太恐怖!谢泳说:“告密材料一直汇报上去,罗瑞卿批示:‘这个姓聂的王八蛋!在适当时候给他一点厉害尝尝。’”难以置信!我的脑子全乱了。

  王容芬:章诒和说黄苗子告密的论证不成立   一夜噩梦,找到章文所据的《聂档》,一口气读完。告密者的文字不再令我吃惊,勾上来的,却是翻肠倒胃的恶心,太下作了。只是,我没看到黄苗子的告密文字和释诗,也没看到《聂档》作者关于黄氏告密的说法。

  林达:“告密档案”与对一个时代的反省
  在相似的社会机制下,会出现大量类似的告密,而在另外一种社会机制下,却不会形成一个告密社会。我想探究的是,所谓告密的要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在不同的社会机制下形成这样的本质差别。

三、告密之下,盛名难符之作家篇
  萧夏林告余秋雨“假捐”VS余秋雨:捐款属“君子协定”
  在早有私人恩怨的萧夏林曝出余秋雨为汶川地震捐款有假捐的消息之后,著名学者易中天也继续“炮轰”余秋雨,一时间天下沸沸扬扬,余秋雨及其都江堰市教育局纷纷表态说,捐款属“君子协定”。只是在本来私人捐款的行动,因为名人的参与而变成了公共事件。人们在关注余秋雨是否捐款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众多作家。一时间,作家群陷”捐款门“。而最终秋雨图书馆也建起来,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在热度消退之后也安静平和下来。

四、告密之下,盛名难符之作家篇

  阿忆告密:方静从事间谍活动VS方静:无中生有
 《东方卫报》发布了“阿忆博客爆料称央视主持人方静是‘间谍’,已于5月12日被捕”的消息。随后,国内众多网站包括人民网在内都纷纷转发这一消息。此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网上引起极大回响,一时间将方静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间谍门成为现实版《潜伏》是种悲哀
  在这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信息强者的沉默,权威信息的缺失,无疑变相强化了小道消息、流言与谣言的横向联合,说到底,“方静间谍门”的最大受害者是谁?是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因为,我们可以是影视剧《潜伏》的观众,却本不该被置于“信息盲区”而事实上沦为现实版《潜伏》的群众演员。

  阿忆背后的社会道德底线
  虽然功利时代,公众早已经对各种炒作后天免疫,然而回过头来看,过去的炒作依然有所禁区,最起码,利用间谍来炒作的绝无仅有。如果这一炒作是真,那么,阿忆无疑是在颠覆社会的道德底线。连公众爱国心都可以被用来炒作,那么还有什么不能被炒作?社会的道德底线,正在一点一点被吞食


转载网站有更多内容:http://book.ifeng.com/special/2009wenhuagaomizhan/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