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38阅读
  • 0回复

(历史探秘)抵抗了会怎样:张学良打鬼子为何豁不出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27
 抵抗了会怎样:张学良打鬼子为何豁不出去

张学良

  -
  历史没有“如果”。可对于“九一八”之夜,我们不妨“如果”一下:如果抵抗了,会怎样?
  事变当时,日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个师团和6个独立守备队,约1.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余人,另有警察3000多人。东北军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其中仅北大营7旅就7000多人。东北军散在各地,日军也不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北大营和奉天城,而是在炮轰北大营后,即在南满(今沈阳至大连)、安奉(今丹东至沈阳)铁路沿线10余座城镇,陆续发起攻击。当时日军第2师团,其主力还在辽阳。攻击北大营的,只是第2独立守备大队的600多人。从宏观到微观,东北军的数量都占绝对优势。
  战争当然不是“10个打1个”这种简单的数字游戏。从总体上说,装备当然是日军好,但北大营的7旅一点儿也不比日军差。旅属战车队、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有轻型坦克12辆,8.4厘米迫击炮6门,马克泌重机枪12挺。团属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与旅相同,还有个装备4门3.4厘米口径平射炮的平射炮连。每个步兵连有捷克式轻机枪12挺,同式步枪120支,掷弹筒12具。操持这些装备的,许多军官是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毕业生,还有留学英美和日本的,士兵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基本都是高小以上文化。
  在构成战斗力的诸多因素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士气和精神的力量。在“不抵抗”造成的乱成一团的当口,那么多官兵奔去枪械库踹门砸锁干什么?那么多人执行“挺着死”的命令,虽然不无悲哀,却也说明并非大难临头就炸了营的乌合之众。而620团3营,从起床到全副武装集合完毕,只用了10多分钟,同样说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620团是最后撤离北大营的,姜明文率9连在后面掩护。到达北围墙,刚爬上墙头,外面枪声大作,埋伏在那里的日军一齐开火,子弹打得墙头灰石飞迸。官兵立即卧倒,姜明文指挥几门小炮一阵轰击,就将日军火力压制了。
  如果北大营的枪炮都能喷射出怒火,那会是一幅什么情景?
  请看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是怎么说的:
  如果当时奉天军敢于试图公然反抗,则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日本方面的夜袭必败无疑。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辽阳赶来的第二师团主力的到来,再次发起攻击。那样,战局就将再起波澜,陷于复杂的状态,决不会有几天内便相继占领奉天、长春以及吉林的结果。
  当北大营、奉天城和南满各地全力抵抗时,紧急调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部队乘火车南下,一年前进关的精锐当然也要出关。19日天亮后,再出动飞机。这一天,日本驻朝鲜飞行队也到了奉天,可它能来多少架?东北军有200多架飞机(还有说300架),空中仍然是优势。你打炸我的北大营、奉天城和南满、安奉铁路沿线城镇,我打炸你的军队、大营和南满、安奉铁路,以及一切可以打炸的目标。特别是那个第2师团主力,无论还在辽阳,或是北上奉天途中,都要把它打炸个一塌糊涂。日本军队再多,飞机军舰再厉害,也是远水不解近渴。一时间,即便不是把小鬼子打垮了,也把它打住手了。你打不下去了,那就坐下来谈吧。再把“国联”代表,或调查团什么的找来,那就更好了。
  再看江桥抗战,数万敌军在飞机、装甲车、重炮掩护下不断攻击,东北军以死相搏,激战16天,光日军就毙伤5000余人。须知,当时东北已是大势已去,马占山独立难支,他指挥的又是黑龙江的省防军、屯垦军,比起北大营7旅这样的国防军,从官兵素质到武器装备都差多了。
  事变之际,最需要的是当机立断,抱定打烂坛坛罐罐也要血战到底的决心。因为对东北、东北军和张学良而言,这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最后的斗争了,必须咬牙横心,豁出老命小命拼命了。
  可这位当家人有这等气魄吗?
  事变第5天,张学良召集高级将领会议,研讨东北对策。
  于学忠认为,日军现在东北各地横行,我们虽然避免全面冲突,也应集中几个旅的兵力,哪怕牺牲3个团,也要给敌人打击,挫其侵略气焰,并取谅国人。同时建议在北平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军事长官,尽快返回防区,掌握军队。
  张学良当时同意了,翌日又变卦了。
  奉天沦陷,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跑到锦州挂牌办公。这回从蒋介石到南京政府,可不是有点儿含糊其辞,甚至让人觉得不无嫁祸于人味道的“相应处理”,而是命令抵抗了。因“九一八”事变而特设的特种外交委员会,秘书长顾维钧,或个人,或与宋子文联名,一再致电张学良:“兄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也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切勿后退。”“航空第一队已限3日内到平,归副司令指挥。”
  12月30日,即东北军全部撤退锦州前两天,日军进占锦州前三天,南京政府还致电张学良:
  北平张主任勋鉴:密艳电(“艳”的韵目代29日——编者注),并勘日御敌情形,殊堪嘉许!陈述困难各节,均所深悉。惟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各官吏及军队均有守土应尽之责,否则外启友邦之轻视,内招人民之责备,外交因此愈陷绝境,将何辞以自解?日军攻锦时,天津或有异动,亦须预先防止。总之,望该主任深体政府之意,激励将士,为国牺牲,是为至要。国民政府,卅亥印。
  “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这话是不是已经说到家了?事变当夜,板垣征四郎是以本庄繁的名义下达攻击令的,一步到位。东北军则是赵镇藩、王以哲、荣臻,一级级请示到张学良、蒋介石那儿,蒋介石又把球踢给了张学良。如果说少帅年轻,还缺乏历练,由不抵抗到抵抗,事变当时就让他作出这样的决断,是勉为其难了,到江桥抗战时已经一个半月了,是不是应该回过味儿了?那边江桥受阻,这边再调集精锐出关、出锦州,向奉天攻击,劁猪割耳朵,让小鬼子两头难受,不是挺好的机会吗?
  “九一八”事变后的个把月左右,乃至再长一点儿的时期,对东北的命运走势是至关紧要的。日本也在调整政策,它也不是铁板一块,某种程度上也是走着瞧,看你的动向和战场上的态势。各地一些执掌大权的、后来投靠日本的人,也在看着少帅的动作。同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中的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戴顶“汉奸”帽子的。至于马占山、李杜、冯占海、苏炳文等爱国将领,盼望少帅率兵出关,打回老家,那就不用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把小鬼子打疼了,让它知道辣椒不是巧克力,它就不得不住手了,甚至可能相当长的时间不敢轻举妄动。这与事变前的隐忍自重,可谓殊途同归。隐忍而无自尊、自重,只是一味屈辱地忍让、退避,这不是纵容、助长侵略者的野心和气焰,把东北拱手让给人家了吗?
  即便日本不惜一战,从本土调来重兵,大打出手,东北到底还是沦亡了,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不也能赢得世人的尊敬吗?
  “九一八”事变前后,我们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委曲求全,希望事态不扩大。现在明白了,对日问题实在没有委曲求全之道,过去这样想,不过是一个空虚的憧憬。今日我们对日本惟有抗战,决不再蹈前此覆辙。
  提起张学良,光说道“九一八”事变显然是不公正的,因为他的名字还与“西安事变”紧密地联在一起。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蒋介石会继续“剿共”,中国的全面抗战不会那么早,日本军队也就不会那么早地陷于中国战场,日本会不会与德国联手,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会是什么样子?“西安事变”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还影响了“二战”历史。而人类历史上有着共同文化渊源的最大的一群人,当然也包括笔者和本书的读者,今天的生活、生存状态,也极可能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可张学良在说这话时,他早已成了“不抵抗将军”,东北军早就成了“误国军”,包括我的祖辈在内的3000多万东北人民早就成了“亡省奴”。
  全东北工农兵学联合起来呀,
  联合起来跑到火线拼命去作战,
  张小胡子国民狗党出卖东北啦!
  可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啦!
  …… ……
  国民党成什么样,
  日本子进兵快到长江,
  谁也不打仗,谁也不抵抗,
  节节退让,退到石家庄。
  张学良精兵二十多万,
  全不抵抗只会交枪,
  好个卖国张学良,
  出卖中国许多地方。
  …… ……
  以上分别为当年东北抗联官兵唱的两首抗战歌曲的第一段歌词,一首叫《东北义勇军歌》,一首叫《无耻卖国歌》。其中的“张小胡子”即张学良。东北人管土匪叫“胡子”,张作霖是胡子出身,是“老胡子”,张学良就是“小胡子”。“西安事变”后,就把“张小胡子”、“张学良”改成了“国民党”,“出卖东北”、“卖国”的字样自然也没了。
  也被戴上“卖国贼”帽子的蒋介石,也是有颗中国心的。最初的证据是淞沪抗战中,投入几十个精锐师,死打硬拼了一场抗战中规模最大的、也是伤亡惨重的阵地战。
  蒋介石不让张学良从锦州后退,并要派去飞机助战,比之事变当夜的“相应处理”是进步多了。可他能亲临南昌指挥“围剿”红军,为什么就不能去北平督师抗战?倘能坐镇北平,严令抵抗,东北军会那样弃守锦州吗?
  “攘外必先安内”,在蒋介石的议事日程上,是有轻重缓急的。他总惦着把国内的反对派收拾了,特别是把共产党打灭了,再去对付日本人。
  大敌当前,却有那么多打出来的和没打出来的反蒋旗号,不能不让他闹心。中国本来就贫困落后,再加上四分五裂,这个家换了谁也难当。自鸦片战争后,总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官府的腐败、糜烂,更是源远流长,绵无绝期。这些当然不能都怪罪蒋先生,倒是实在难为了这位恰逢乱世的老大难国家的领袖。只是如此中国,就只有安内才能攘外一剂良药吗?强敌入侵,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再枪打炮轰消灭异己,把本来就贫弱的国力消耗在自相残杀上,这是安内,还是纵外、帮外?家不和,外人欺。有道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从来都是外敌打进来了,自家兄弟抛弃前嫌,携手对外。有时为了内部的安定团结,甚至不惜对外挑动事端,哪有老将的“攘外先安内法”?更何况你果真就有这等本事,能用血腥和暴力把内安了吗?
  在后来的八年抗战中,无论蒋介石表现了怎样的信念和气节,也无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怎样像鹰一样冲上历史的天空,在“九一八”事变这样决定民族存亡、历史走向的关头,他们都不是龙,而是虫。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