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53阅读
  • 0回复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及  参考试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赵小和
 

发帖
3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28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一、  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  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三、  考试目标要求

    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章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 探究  F

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

2.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鉴赏评价  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积累与运用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 识记  A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⑷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

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

2.表达应用  E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六)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

符合题意

符合文体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五、  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六、  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  20%

填空题、简答题  40%

写作题  40%

2.内容占分比例

现代文阅读  25

古诗文阅读  10

积累与运用  25

写作  40

3.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811。容易题(0.80以上)占80%,中难题(0.60~0.80)占10%,稍难题(0.40~0.60)占10%。全卷难度控制在0.80~0.85之间。

七、  题型示例

(一)  选择题

【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江河:横渡

B.善假于物也:借助

C.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

D.而闻者彰:清楚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之壮,犹不如人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是余有叹焉

D

 


   无以成江海

项王未有以应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态度。

B.由第一段可知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C.第二段作者用比喻从正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D.文中用“蚓”和“蟹”设喻,意在说明客观条件虽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

     答案:(1)C  (2)D  (3)C

说明:第(1)题是考查根据上下文推断句中实词的准确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容易题。第(2)题是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B。容易题。第(3)题是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中难题。

【例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供给(jǐ)     gěi)东西    yào)匙     锁钥(shí)

B.嚼(jiáo)舌   咀嚼(jué)      lòu)脸     揭露(lù)

C.恐吓(xià)    xià)唬      压迫(pò)      pǎi)击炮

D.小巷(xiàng  hàng)道     )酒      成色(

答案:B

说明:第2题是考查学生辨识口语和书面语读音不同的能力,能力层级A。容易题。

(二)  填空题

【例1】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故不登高山,            ;不临深溪,               ;不闻先王之遗言,                。(荀子《劝学》)

答案:第(1)题: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2)题:不知天之高也  不知地之厚也  不知学问之大也

说明:第1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A。容易题。

【例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

答案:月季牡丹金桂    均为海内奇葩(北京西安上海    都为中国名城;长城故宫三峡    尽为中华风光;芍药黄菊剑兰      均为苏杭名花;草原戈壁沙漠    全是北国风光)

说明:第2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E。中难题。

(三)  简答题

【例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物欲淘尽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font=ˎ̥]1
)请解释文中“谦卑”的含义。[font=ˎ̥]

[font=ˎ̥]                                                                                

[font=ˎ̥]2)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font=ˎ̥]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font=ˎ̥]

[font=ˎ̥]                                                                               

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font=ˎ̥]

[font=ˎ̥]                                                                                

[font=ˎ̥]3)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哪些方面作了阐述?[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4)作者认为谦卑会产生怎样的力量?[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5)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font=ˎ̥]

[font=ˎ̥]                                                                                

[font=ˎ̥]                                                                              

答案:(1)谦虚,不自高自大(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2)①人只是大自然机体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的对象。或:人要善待自然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②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

(3)文中从“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三个方面作阐述。

(4)谦卑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谦卑能产生创造力,谦卑能达到虚怀若谷、进退裕如、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5)(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以下说法供参考:①同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②不同意。先民定的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说明:第(1)题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容易题。第(2)题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容易题。第(3)题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C。中难题。第(4)题是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中难题。第(5)题是考查对问题的探究、发现、创新能力,能力层级F。稍难题。

【例2】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不少于30字。)

原句:梅花踏着风雪来了。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踏着风雪来了。

说明:第2题考查根据一定语境扩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E。中难题。

   (四)作文题

   【例1】以“我与通俗歌曲”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说明:第1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E。容易题。

   【例2】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仅自己运动,还推动其他物体一起运动;不仅洗净自己,还冲刷各种污浊;经常寻找自己的出路,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这就是水。

请以“水”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说明:第2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E。容易题。

八、  参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2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荡漾(yàng)    (diāo)    荒芜(wú)       yǐn)隐约约

B.记载(zăi)     宽裕(yù)      (zŭ)       平平仄()仄

C.点缀(zhuì)    精髓(suí)      (jiá)       chún)谆告诫

D.(è)      羞涩(sè)      (mí)        摇摇欲坠(zhuì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习《论语》《孟子》等文化经典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文化      

  ②“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插艾蒲,吃粽子,祭屈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    

   A.品味  传承      B.品位   传统

   C.品味  传统      D.品位   传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福建省教育厅今年527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初中校坚持不懈地开展治理初中辍学工作,完善和落实“控辍保学”的管理制度。

   B.“咱们有新图书啦!”晋安区西园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欢呼着,奔走相告,一本本崭新的图书让他们爱不释手。

   C.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制茶师”大赛中,安溪虎邱镇湖西村选手林永胜从32位制茶高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D.“歼—10表演机首次装备给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并将亮相空军建军60周年庆典”的消息不翼而飞,引起了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乌鸦能够会用工具的趣事已广为流传,在使用工具上乌鸦不亚于猩猩。

   B.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建国大业》,以超强的演员阵容引起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C.由于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成倍下降,家长束手无策。

   D.每逢佳节临近,出门在外的人无论离家多远也总想回家过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汉语“新词”漫议
雷  颐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来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用“港台腔”的“耶——!”“哇——!”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的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5.文中加线的“普通话”有特殊的含义,请选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指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首先使用而后在全国迅速流行的语言。

B.是以北京地区的方言或流行语为基础的,并已进入语言使用“中心”的现代汉语。

C.指那些原来属于上海方言而现在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时时脱口而出的词汇。

D.已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然后被人们开始熟悉和使用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

6.对“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它方言只能蛰居“边缘”。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大概是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

7.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中,语言存在着“势利”、不完全“平等”的客观现象。

B.一种方言能否突破边缘成为“普通话”,与其所在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C.对于语言的发展演变,不妨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必随意批评责难或痛心疾首。

D.为了让语言更富有个性化、自由化,作者主张广泛使用生动、新鲜、丰富的“外来语”。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开除

   B.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慢:怠慢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             B.臣具以表闻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

B.文章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有不事二主之心。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D.文章层层推进,直截了当,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

 

第II卷  (非选择题 80分)
四、根据要求答题(21)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上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1)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4)蜀道之难,                    (李白《蜀道难》)

(5)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13.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6)

(1)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文字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其中周郎的“妙计”是什么? 又如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2)简述堂·吉诃德出游后“勇救‘公主’”的故事。

 

 
 
 
 
 
 
 
 
 
 
 
 
 
 
 
 
 
 
 
 
 
 
 
 
 
 
 
 
 
 
 
 
 
 
 
 
 
 
 
 
 
 
 
 
 
 
 
 
 
 
 
 
 
 
 
 
 
 
 
 
 
 
 
 
 
 
 
 
 
 
 
 
 
 
 
 
 
 
 
 
 
 
 
 
 
 
 
 
 
 
 
 
 
 
 
 
 
 
 
 
 
 
 
 
 
 
 
 
 
 
 
 
 
 
 
 
 
 
 
 
 
 
 
 
 
 

14.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8个字)(4)

    重庆铁路中学高三、初三年级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们在升学考试前调整好心态,轻松应对大考,举办了一场“减压盛宴”,魔术、摇滚乐队、搞笑舞应有尽有。

    该校几位男老师扎着丝巾,穿着艳丽的长裙,随着《自由飞翔》的乐曲,扭着发福的腰身,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还时不时装出奇异搞怪的表情,让在场的一千多名学生一阵阵狂呼大笑,有的老师自己也禁不住一边跳一边笑。

该校陈校长说:“在这种氛围中疯狂一下,能够让学生释放自己,减轻复习的压力。”

 

 

 

 

 

 

 

 

 

 

 

 

 

 

 

 

 

 

 

15.请补充下面的句子,使句意完整,并能表现出积极的意义。(2)

生活好似一张网,                                             

 

五、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19)

(一)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姑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6.在“会见黛玉”的情节中,王熙凤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王熙凤的情感变化。(3分)

 

17.从王熙凤的情感变化中,可见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

 

()
七里香花开
刘彦林
①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觉得空虚难奈,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②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

    ③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水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哪能由你?

    ④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会奉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给每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⑤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头来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得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的开荒,使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她们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⑥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一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2008年12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18.文章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19。文章一开篇便将五彩斑斓的山野美景与单调压抑的城市生活进行鲜明的对比,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

 

20.“七里香花开”是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4)

 

六、作文(40分)

21.请以“关注”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参考试卷答案

1C(髓:suĭ  狭:xiá  谆:zhūn)   

2B   

3D   

4D

5A    

6C   

7D

8A(授予官职)  

9A(因为) 

10D(应是措辞委婉)

11.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无望的无奈和痛苦。诗人先极写空间距离之远,后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

12(1)一时多少豪杰  (2)烽火扬州路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难于上青天  (5)而青于蓝

13(1)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

  (2)堂·吉诃德路上遇见一帮人,后面跟着一辆载着一个要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妇人的马车。他把走在前面的两个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便提枪冲上。一个修士吓得从骡上跌下,另一个逃走。接着,他和贵妇人的仆从交战,击中了仆从的脑袋,贵妇人忙求手下留情,他才饶了她仆从的命。

14.毕业班老师举办“减压盛宴”,为考生减压。(重庆铁中毕业班举办“减压盛宴”亦可)

15.生活好似一张网,只有强者才能撕破它获得自由。(意思对即可)

16.情感变化:先是喜(),后是悲(哭、拭泪),最后转悲为喜(转哭为笑)

17.性格特点:机变逢迎,察言观色 (精明能干,见风使舵)

    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见到黛玉先是笑着恭维,不惜到令人肉麻的地步;继而哭,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抢先流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情感的转变。

18.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七里香花的美丽和漫山遍野开放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七里香花的怜爱、沉醉之情。

19.通过对比既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优美环境那种刻骨铭心、梦魂萦绕的爱恋,也流露了身处闹市的无奈、空虚之情,同时为引出七里香花开的迷人丽景作张本。

20.行文紧紧围绕“七里香花开”这一线索,依次写了梦忆七里香花、七里香花盛开丽景、摘剪七里香花、七里香花消失、怀念七里香花等内容。

21.(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