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27阅读
  • 1回复

认识:天地君亲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13
天地君亲师


简述
天地君亲师
  
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 。 旧时民间多设一 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 ,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祭 师 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天地君亲师何时合并在一起祭祀已不可详考 。在中国封 建社会末期 ,这一祭祀已遍及千家万户,具有肯定宗法关系、强化封建意识的作用。


  徐梓经过系统的历史资料梳理,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学术文章《“天地君亲师”源流考》。


  文章说:“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诠释,特别突出了“师” 的地位和作用。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 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


  “天地君亲师”的作为中华民族祭祀对象的历史悠久。从而铸成一个民族的“天地君亲师”文化体系,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规范,已渗透在中华民族家教家传的言行举止中。






  
中国人对天有着极大的敬畏,把人力不可主宰、无法改变的一切都归结于天,创造了天命、天意、天道、天然、苍天、老天、天神、天子等等词汇,从骨子里认为生男生女,富贵贫穷,升迁遭贬,得意落魄,得到失去,意外收获,在劫难逃……都是上天的意志,上天的安排,天定了的事情。天既是指天空、宇宙,又是指抽象神秘的神灵。天的确是神秘可畏的。且不说是否有神灵存在,仅它的广大浩淼、遥不可及,就足以令人望天兴叹了。然而,天也有不大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好: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人的胸怀。物质的天,是自然形成的;精神的天,却是人类创造的。人创造了精神的天,又反过来去跪拜精神的天,人却不知道他是在跪拜自己!



  
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在易经中,乾主要是说天,有天父的含义;坤则主要说地,有地母的含义。在我们的实际感觉中,天就象一位严父,地就象一位慈母。地球这位无比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恩泽,却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一丝回报。而我们对天的敬畏,却远远超出了对地的敬畏;岂止有敬畏,还肆无忌惮地去糟践她,毁坏她的美丽容貌,挖空她的心肝肠肺,污染她的血液脉络,肢解她的躯体……我们忤逆不孝啊!我们把大地划分为若干界块,把她交给庙破位卑的土地神去管理,土地神也在为她而哭泣。倘若不信,你到农村的土地庙里去看看吧,它的眼泪早已干涸了,只剩下两个无珠的空洞。




  
亚圣孟子有着浓厚的民本意识,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伟大的理论,一个光辉的思想,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人主、为人王的君,何时轻过?他们重得不能再重了,以至于需要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去抬他们。一个“群”字,便可说明问题。“群”的异体字,君在羊的上边,众多的羊一般的老百姓,是君在牧放他们、驱使他们、宰割他们。为夺得一个君字,子可以弑父,弟可以杀兄,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无数次的暴力革命,用无数的老百姓的人头去换取,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一次次的积累,一次次的破坏,直到天昏地暗还不罢休。这个君轻吗?它是所有的人头、所有的鲜血、所有的财富相加的总重量!



  
进入人伦者为亲,旁系的不说,直系的就有很多。按照儒家的划分,它属于孝悌仁义的范畴,也就是说,对长辈要孝顺,对同辈要友好,对朋友要宽容,对晚辈要慈爱,夫妻之间要有礼遇。在这里不说血亲,只说朋友。朋友虽不是血亲,但胜似血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也是分层次的,有刎颈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神交、至交等等,还有酒肉之交。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朋友讲究的是交心、知心。朋友相亲,如同男女相爱,爱和恨的程度是呈正比的,反目成仇的往往是最要好的朋友。因此古人说,对朋友要讲仁义,要相互宽容、谅解、忠信、尊重。还有诤友,是说还要相互批评帮助。古人的论友、交友之道,很值得今人学习。



  
师道尊严。天下状元秀才教;就连皇帝、总统也是老师教育过的。孔子是中国为师者的老祖宗,他的为人施教,堪称师表。有教无类,是他的伟大教育思想。无论贵族平民,无论聪慧愚钝,无论老幼病残,都是受教育的对象。然而,古人虽把师与天地君亲相排列,以说明师的尊贵地位,实际上只是说给文盲听的。读书人都是老师教的,但读书人却从不把当老师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说读书人金榜题名后的感受。只有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才会极不情愿地去当老师,以维持生计。明清时期有了师爷,但师爷连未入流的官品都没有,不过是官家的附庸而已。文革时期,师的命运就更惨了,师的老祖宗都被批倒了,他的徒子徒孙们日子能好过吗?


天地君亲师传说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1404年),三朝元老贾宰相七十大寿。曾以“神童”著称,14岁入朝的翰林学士解缙,对明成祖说:“卑职要送一件宝物给贾宰相,让他们家世世代代顶礼膜拜”。

  明成祖觉得解缙说话太狂妄,便半真半假地说:“那么,我们不访打个赌。”解缙问:“不知圣上有何赌法”,明成祖说:“我要让你那件宝物根本摆不上正堂”。解缙也毫不示弱地说:“我不仅要摆在正中间,而且要人人向他打躬作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贾宰相的寿诞之日转眼就到了。明成祖考虑再三,亲笔写了个米筷那么大的“寿”字,令人用金片连夜赶制出来。第二天天刚亮,就派人送到了贾府。 贾宰相见万岁送来如此贵重的礼物,真是受宠若惊,立即摆香案跪接,并披红挂彩,将金寿字摆在堂屋中间,还特地在两旁各点燃一支红烛以示尊重。明成祖心想:做寿的时候送“金”字,又是朕御笔亲书,这是任何礼品也不能替代的,看来这次与解缙打赌是万无一失了。

解缙姗姗来迟
  
早饭后,明成祖为了能亲眼看看解缙花招,竟不顾“君不拜臣”的礼节,早早便起驾来到贾府。谁知来贺寿的文武官都到了,却一直不见解缙露面,眼看拜寿仪式即将开始,解缙才姗姗来迟。更奇怪的是他竟什么礼物也没有带,进门之后,首先拜见万岁说:“不知圣驾来临,有失君臣之礼,万望恕叩”。明成祖说:“不知者不为过,只是一年前爱卿与朕打赌之事,……”。万岁话音刚落,解缙马上就说:“与圣打赌之事卑职拳拳在心,岂敢有忘”。“既然不敢忘,却为何孤身独影而来,两袖清风而至,莫非爱卿会变戏法不成?”一席话说得文武酉官哈哈大笑。贾宰相更是不失时机地戏落道:“解学士不是说要送一件让老朽全家子孙万代顶礼膜拜的贵重礼物吗,想必是怕把万岁爷的金寿字比下去了,才不敢拿出来吧?”贾宰相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群臣们的戏笑声给打断了。

  明成祖见解缙沉默不语,又不无怜惜地说:“解学士既然认输,众爱卿就别再难为他了,还是快饮酒贺寿吧。”贾宰相本想趁此机会将解缙戏落一番,见万岁开了金口,也只得很不情愿地坐到那把早已准备好的太师椅上,准备接受儿孙和下属、家人们的礼拜。


  哪料到主持司仪,刚刚说了一句“开始拜寿”,解缙却一步上前,制止道:“且慢!”说着从袖筒里抽出小半卷红纸,随即往堂屋后墙的正中央一贴说:“还是先拜拜祖宗牌位再说吧!” 贾宰相抬头一看,只见解缙说的所谓“祖宗牌位”不过是在红纸上写着三行字。中间写的是:“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左右写的是:“贾氏堂上宗祖”和“九天东厨司命”两行小字,便冷笑一声说:“什么祖宗牌位?顾名思义,祖宗牌位就应以‘贾氏堂上宗祖’六个字为主”。

  解缙不以为然地说:“有道是:天生我,地载我,君管我,亲养我,师教我。请问贾大人,难道你‘贾氏堂上宗祖’,能大于天地,高于君主么?更何况贾氏堂上宗祖同样是父母养的,老师教的,未必他们可以不尊重父母双亲?不敬重教诲自己的师长么?”


不愧为三朝元老
  
一席话,问得贾宰相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不得不点头称是,但他也不愧为三朝元老,话锋一转;又问:“这‘天地君亲师’的位置摆在正中间就算是理所当然吧!不过,我贾氏堂上宗祖,按照“右为尊上之位的惯例,摆在右边总该是名正言顺的吧!为什么非要摆在左边呢? ”

  解缙没有正面回答贾宰相的问话,而是反问道:“请问贾大人,还记不记得腊月二十四送九天东厨司命,也就是送灶王菩萨上天时的那副对联么?”贾宰相想都没有想,便回答说:“当然记得,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道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解缙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请问这一家之主,应不应该享受‘尊上之位’呢?”没等别人回答,又接着说:“灶神是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户户,无不供奉,难道还不如你一姓之宗祖么?!”


磕头如象鸡啄米
  
那时候,人们都说灶王爷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主人寿命,赐人福禄,因此,谁也不敢怠慢。贾宰相虽然是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不敢不敬重灶王爷啊! 解缙的这一手绝招,实在使明成祖始料不及。皇帝再大也只能是“天子”而已,而对“天地乾坤”,和“九天东厨司命”,他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不得不将那金字寿搬到一边,带头拜起天父、地母和司命爹爹来,贾宰相和文武百官见万岁都对着解缙送来的“寿礼”打躬作揖,那还敢说半个不字,一个个磕头如象鸡啄米。


将解缙贬至广西
  
贾宰相见自己的一场隆重的“古稀”之寿,就这样被解缙轻而易举地搅乱了,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解缙虽然取胜了,却因此得罪了皇帝。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果然以“泄禁中语”和“廷试读卷不公”为借口,将解缙贬至广西。三年后,又以“无人臣之礼”的罪名将解缙捕入狱中,并派人将其杀害。


祖宗牌位的来历
  
解缙虽然被杀,而他所独自设计的祖宗牌位却没有入敢更改,所以,从此以后,祖宗牌位仍然写着:“天地君亲师位”、“九天东厨司命”和“某氏堂上宗祖”三行字,这就是祖宗牌位的来历。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13
转帖:关于“君”的讨论:


 孔子所谓的“君” 是标谁的“人民公仆”

一场争论:

  向你求教下列问题,请回答—— *你说“孔子所谓的‘君’乃是皇帝,是国家的拥有者。……”但你认为孔子所指的君“决不是‘人民公仆’” 这段话的问题是:第一,孔子时代的华夏大地有皇帝吗,如果有,谁是皇帝?第二,孔子时代的“君”到底是整个国家(即天下)的拥有者,还是他自己那个小小封国的拥有者?
  【说明:先秦时期的周制,其实是一种等级制下面的“分有、分享、分治”的制度。(1)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便把天下疆土分封给各“国”诸侯,建立分封天下,周天子自己的领地只是比各诸侯国稍好、稍大的一点而已。这是“分有”。(2)国王和诸侯接下来还要进行二次分封,把一次分封得到的土地封给自己下面的各“家”士大夫们;真正属于国王、诸侯的土地便更少了。这是“分享”。(3)如前所述,先秦时期的国王、诸侯与后世的皇帝相比,权力小得多,最高统治者不能为所欲为,而必须在礼制的约束与士大夫一道进行统治。这是“分治”。】


    *你说孔教“……动辄指责个人发展为‘僭越’” 这段话的问题是:孔子所指责的“乱臣贼子”们之所以大搞动乱,到底是为了个人发展,还是想推翻当时的周制,从而自己当皇帝,并建立由皇帝拥有整个国家的“秦制”呢?

  【说明:战国后期华夏各国,基本上都已转型为此种被马克思称之为“普遍奴隶制”的国家政体,但唯独秦国最彻底。事实证明了孔子当年恢复周制是多么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他所指斥的“乱臣贼子”其实就是一个个窃国大盗,而不是你说的“个人发展”】

  *你说“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本来就是儒家的杜撰”。这个判断的问题是:第一,你凭什么肯定所有史料统统是杜撰,而唯独《竹书纪年》这一篇是真的?第二,你怎么看待许由、巢父、伯夷、叔齐等多位古人拒绝接受王位的行为?难道也都是杜撰吗?

  【说明:(1)周制及其以前,为君者的特点如果不是责任大于权、利,怎么会一方面出现上对下的“禅让”,一方面出现下对上的“拒受王位”呢?(2)秦制及其以后,为君者的特点如果不是权、利大于责任,怎么会既没有上对下的“禅让”,也没有下对上的“拒受王位”呢?(3)尧时洪水滔天,共工、鲧治水失败,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为了服务与大众,他不惜“摩顶放踵”。孔子这样称赞曰:“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试问:先周之君如此的致公自苦,如此的责任太大而毫无利乐,如此的只有公权而无专制,当时实行王位禅让而被禅让的不肯领情,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你只知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便轻率地断言“只能壮大官僚体制”。但—— 第一,你知道孔子那句话的前半句是什么吗?第二,孔子的时代有你所谓的“官僚体制”吗?

  【说明:(1)“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言,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连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官做得好的人就应学习,学习好的人可以当官。(2)先秦时期,社会的上层是天子-贵族,中下层是士农工商等“四民”;秦汉以后,社会的上层变为皇帝-官僚,中下层则基本不变。】

(说明:本人是黎鸣近半年来博文中的一名“不同政见者”,与楼主素不相识)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