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62阅读
  • 0回复

(教学讲堂)关注课本素材 提高教学实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8
关注课本素材 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蔡立燕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师呈现出来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实际有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依据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素材  用心解读  细心关注  精心处理  教学实效
 
学习素材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而课本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就是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学习素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素材,我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用心解读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
新课程一直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这里所说的不要“教教材”不是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相反,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对学习素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
解读学习素材,首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顺序,理解其编写意图,要善于将某一知识点置于整一单元、整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也就是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例如:设计四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教师如果先能回顾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的统计内容:学生已经能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并使用画简单的符号和画“正”字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又能关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的统计内容:四年级学习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学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六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通过瞻前顾后,就能发现四年级上册的“统计”与第一学段比,重点是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运用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有了这些认识,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能更清晰,设计教学活动也能更合理了。
因此,我觉得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然超越,有效生成、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细心关注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

我们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要面临钻研教材的任务,而课本教材则是给我们提供了进行教学的素材,有时候是给我们一个问题,有时候是给我们一条思路,有时候是给我们一个情境。如教材中出现的主题图,就是很好的一个学习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它,关注每一个素材,使之达到我们所预设的目标,让教材真正“为我所用”。例如: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主题图是老师带领学生过马路的情境,从主题图上我们发现有10名学生,一位老师,有9名骑自行车的人,这样一来,图上的人合起来就是20人了,除了人,图上还有各种车的数量,小树的数量,斑马线的条数……,教师如果能有序地引导学生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学生就能在这一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11-20各数。同时,主题图中隐含的教育意义也能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渗透,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遇到红灯车要停等等。
所以说,我觉得只有读懂、悟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才能正确地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精心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我想,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处理学习素材,如果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或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教师就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是新课程理念下正确的教材观。如果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那么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方法的再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教材例题用两幅图呈现了一个统计活动。统计对象是桌面上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个数;统计方式是学生小组合作,一人报图形名称,小组内其他同学作记录。如果就是这样处理,从统计随机性内容的角度来对照教材中所提供的统计对象,似乎不是最好。因为随机性的统计内容一般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统计的结果不以固定规律出现,而桌面上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个数本来已经确定,只要用一年级上册学习的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就行了。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对例题的教学作了进一步加工,设计了小朋友喜闻乐见的“争当小小设计师”的录音故事,营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随机性情景,选择“用什么样的方法能知道小设计师们一共要做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使学生以积极的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通过尝试,明确用以前的方法不能统计出结果,从而产生了要“记下来”的想法,这样学生对用记录的方法统计随机性事件的必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就能主动想办法把听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各种方法,自主优化记录方法,体会到记录时注意分类,用符号记录比较清楚、方便。
事实证明,教师如果能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学习素材,用心解读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 细心关注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精心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