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32阅读
  • 0回复

气功是中医“治未病”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修行僧
 

发帖
28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06


是中医“治未病”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海气功研究所



  吴仪副总理在今年举行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题道:“中医学中有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上工治未病’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我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吴仪副总理的讲话,为当代中医药的今后发展,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上工治未病”是中国古人提出来的,较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国古人认为,只有最优秀的医生,才把“治未病”放在重要位置上,才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并且也才有能力“治未病”。
  按笔者的理解,传统中医用于“治未病”的方法主要就是养生的方法。传统中医特别重视养生。通过养生,人们可以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身体功能达到平衡,身心趋于和谐,从而获得健康长寿之效果。养生法有许多种类,如起居饮食的调节、神志的调养等。在诸多养生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引、按跷、吐纳、坐忘这一类现在称气功的自我身心保健法。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人把这一类的保健养生法视为“治未病”的十分重要十分有效的方法。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开宗明义的一段文字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有四句话,前三句说的就是古代气功的锻炼。虽然这里没有铺开具体的方法,但却点明了气功锻炼最重要的核心——调心;去除非分的欲望与杂念,使意念活动安定下来,把精神集中于身体之内,体内的真气便慢慢积聚增加。这样,疾病还能从哪里来呢?这不就做到“治未病”了吗?!
  中国古代的一些医学大家无一不是出色的养生家,对养生有很高的造诣。对养生法的娴熟掌握,使他们无不成为“治未病”的高手。他们对养生重要方法的气功不仅自己身体力行,由此而颐养天年,而且积极推广,造福于民众。如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仿生的气功功法“五禽戏”,自己坚持锻炼,还传授给弟子吴普等人。南北朝时期的医家陶弘景,提出气功锻炼应动静结合,以静为主。隋朝太医巢元方在其著作《诸病源候论》中,收录了导引法200余种,十分丰富,这些方法不仅可用于治病,亦可养生健体,预防疾病。唐代名医孙思邈,从医近百年的实践使他把修身养性与“用世”极好的统一起来。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学术观点各有特色,但对于气功,则一致认为其具有较高得临床应用价值和保健养生作用。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积极倡导气功锻炼。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常以功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指导患者坐功运气。民国名医张锡纯,把当时未被列入中医学术殿堂的气功养生法,提到重要的地位,认为它对中医的起源和基础,对于养生疗疾,大有裨益。
  中国历代的名医之所以对气功这一养生方法情有独钟,把它视为“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因为实践出真知,在养生保健的实际操作中,他们认识到,气功锻炼具有其他养生方法所欠缺的优势。
  1、气功是一种身心兼养的自我保健方法,通过三调技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经络因此而畅通,正气因此而充盈,这样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然而然便起到了“治未病”的效果。
  2、在中医各科中,气功的整体调节作用是最强的,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整体功能改善和健康水平提高。同时,气功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以平为期”,即同一种功法可对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状态进行合理调节。如既可以使高血压者血压降低,也可使低血压者血压升高。
  3、气功锻炼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安全可靠。养生气功的方法一般操作都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并且如前所述,气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复杂的体质辨识。气功与打针吃药相比,无创伤,无副作用,所需费用无几,对场地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只要在有经验的气功医师的指导下学练功法,就能防止偏差的发生,做到安全可靠。总之,气功确实是中医“治未病”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党和政府对气功事业的发展一贯较为重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政府医疗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河北省成立了北戴河气功医院,上海成立了气功疗养所。在总结前人气功锻炼经验的基础上,两单位分别编创推出了兼具防病、治病功能的“内养功”和“放松功”,在养生和医疗实践中应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借鉴传统,推陈出新,创编了四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即“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在全国城乡逐步普及推广,其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正在开始显现。江苏省盐城地区曾对气功锻炼的效果作过一次社会调查,结果表明,与不练气功群体相比,练功群体的就医率大大降低,健康素质高出许多。目前我国城乡普遍存在着“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人们希望降低就医率,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策略及模式已是众望所归。党和政府重提传统医学“治未病”的理念,正是顺应了民心和民意。作为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气功,应当在满足人民群群众“治未病”的愿望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摘自上海气功研究所《气功医疗与科研动态》2007年第7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