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07阅读
  • 0回复

(学术媒体)《写作》杂志:闲庭信步——文化作文标杆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1
  注:这是第11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谢筱婷老师的课堂实录。经组委会推荐,发表在中国写作学会会刊,中国写作学科核心期刊《写作》杂志2016然后第8期上。




闲庭信步
——文化作文标杆课
重庆市大足二中 谢篠婷


  教师简介
   谢筱婷,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会员,大足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16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市、县级奖项6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散文、诗歌不计。第九届、第十一届连续演绎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作文标杆课,多次到各地上文化作文示范课。爱好散文创作,写作上的爱好促使她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师爱,是教育的灵魂。”“阅读和写作是给学生奠定生命底色的工程”是她坚守的教育信念。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她幸福地带领孩子们一起追逐太阳。


  教师照片




  课堂实录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一、解题引入
  师:老师今天的讲课叫“闲庭信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闲”字。同学们,假如你有一大把的时间,又有一点闲钱,你会用来做什么?
  生:(异口同声)旅游!
  师:下面我采访6位同学。
  生1:旅游。
  生2:买东西吃。
  生3:旅游。
  生4:旅游。
  生5:旅游。
  生6:开个花店。
  师:鉴于今天旅游的呼声比较高,下面我们不妨在音乐中来一番畅游。


  第二环节 挥毫泼墨·任行思绪,激扬文字
  二、引导学生想象品味
  师:(指着PPT)我们来读一下“景致壹——挥毫泼墨”中的文字。
  (生读)
  师:在音乐当中,我们可以去任何想去之地,想象可以让我们见任何想见之景,山川河流、花鸟虫鱼、松梅菊兰,山川万物皆在你的想象世界里。生活可以束缚我们的行动,去永远无法限制我们的思维。所以,今天,在这首曲子当中,同学们想去何处,想见何景,都可以写在你的“导学案”上。让我们在音乐当中开始。
  (放音乐,学生写作,教师巡回视察学生写作情况,约3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我们对音乐丰富的感受,仿佛用一些词汇不能表达,那么,想点办法好不好?现在,我们进入第二季。请看(PPT)“景致贰——峰峦如聚”。
  (生读)


  第三环节 峰峦如聚 ·重叠成势,列锦如秀
  师:山峰重叠起来很有美感,在词汇当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来看一下列锦(修辞手法)。列锦就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的修辞手法)。我们以诗词为证——
  生:(齐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师:这6个词语,写出了残月高悬,雄鸡清声;客舍青青,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PPT)
  生:(齐读)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师:这里仍然是6个名词,就写出在大雪纷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语言凝练、意境相当之开阔。我们再看下一句——
  生:(齐读)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最后这3个名词——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加以“晓风、残月”色调上清新、凄婉的形象使人获得空间广阔、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形成朦胧深远又神秘的艺术境界。
  师:不仅如此,时光更迭,文学发展,在现代文学尤其是散文创作中,列的不仅仅是名词,更多见的是借动词、形容词进行排列,借以提升文字的表现力和张力。我们来以散文为证,这是黄辉的《渐行渐远的村庄》中的开篇的一段,作者借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以及瓦、砖、寒烟、大树的排列,聊聊简笔,浓浓乡村意味,着墨不多,却色调清淡、高远,境界全出。
  师:我们再来以散文为证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齐读)譬如一条大河,下游一定从容、平静、豁达,但在它形成之初,却是由千万条小溪翻腾、倾注、汇集在一起的。
  师:这是苏童《河流断想》中的句子,我们来看一看,连用三个形容词——从容、平静、豁达,将大河西归的气概、情态、性格充分的展现出来。连用三个动词——翻腾、倾注、汇集,将上游小溪的一路而来,行而至远的动态过程纷呈于前,高度凝练,极富动感。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余秋雨《论君子与小人》当中的这个句子。
  生:(齐读)天底下有多少奋发有为之士,都在追求完美、充实、清白、聪明、雄辩,但庄子给他们泼冷水了,说明这每一个目标都无法以纯粹的方式达到。
  师:你们看,连续用了五个形容词,从五个角度来解释君子之风,所求之道,言简而义丰,来人寻味。虽然说大师之作,我们觉得很困难,但是我们来看一下简单的过程,叶落的过程。假如我们来操作一下的话……本来就是枝桠上的一片黄叶落了下来,我们这样来写(出示PPT枝丫上那片憔悴、残损、浑身皱纹的黄叶,在秋风中轻叹一声,旋转而下、飘飘摇摇、陨落消逝在一片沉寂里。)是不是要有意味得多?明白怎么回事了吗?你看,老师把刚才在音乐当中所感的词汇略加梳理,写出了这么几句文字。
  (出示PPT红枫,古桐,秋松,烈烈于冬,剪剪御风。草原,大漠,绿野,苍苍于世,莽莽于众。深林,在华夏的原野上萌翠,衍生,兴盛。奇峰,在无极的天地间汇聚,罗叠,耸矗。鸿鹄,举翼振翅,远影渐渺,依云而去,绵远,轻盈,逍遥。闲鹤,漫漫无意,独游竹影,凌翔云峰,高渺,潇洒,绝傲。)
  师:老师在写这几个句子时,在写深林、鸿鹄、闲鹤时,用了几个形容词的叠加,在写奇峰时,用了几个动词的叠加。下面,请你选择刚才在音乐中的所见所感之词,采用名词叠加,或动词叠加的方式,写出四个或更多的完整的句子。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约7分钟)
  师:下面请每组同学讨论,看谁写得最多写的最好。(1分钟)
  师:下面请2组同学把写得最好的展示给大家:
  生1展示,老师点评
  生2展示(未写完),老师点评、鼓励

  第四环节 大道无极·无中生有,过往来去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景致叁——无中生有”。在古典诗词当中,在佛家境界当中,在老子之道中,都强调“无”“空”“虚”的境界。无,方可生有;空,方可成境;虚,方可得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读一下——
  生:(齐读)无,名天地之始。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地开始时时的状态就是一种“无”的状态。如果移到我们写作中的话,(会怎样呢?)我们看一下这句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觉得有点意思,无人,无鸟,无声,才有了孤独,有了寂寞,有了傲骨。我们再看看《二十四诗品•雄浑》中这一句:“超以象外,得其中环;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说雄浑这一境界之到来,因无穷而边际无限,大小无限,思维有多辽阔,境界就有多博大,这种豪壮的境界,用任何“有”都无法形容。当然,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花千骨》,大家看了吧?花千骨临终的时候说了一句遗言:“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还有什么样的祝福,比这样的诅咒更深情,更痴迷呢?咱们看看,这种“无中生有”要以什么去领起我们的文字?用“无”“不”“没有”去领起。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过往来去”,“过往来去”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在行文过程中,把时间往过去或未来进行推移,就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拉伸文字的历史深度和厚度。我们来看一下李汉荣的《沿河流行走》中这样一个句子——
  生:(齐读)谁都陪伴过他,谁都很快离开了他。石头陪他一程,很快变成沙粒;鸟陪他一程,很快变成幻影;人陪他一程,很快变成传说。
  师:这种时间上的迅速后移,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河流的永恒和人世的短暂。仍然是这一篇文章的句子——我根本不能想象,一个老人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霜雪;我根本不能想象,一条河流的身体里埋葬着多少世纪的闪电。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进行“过往来去”:一枚琥珀错过了多少星垂日起,一片树叶里深藏了多少春天的风雨,一截断戟上磨灭了多少英雄的理想。明白了吗?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老师把刚才我写的那一句话再加上了一些东西,变成了这样一段文字:
  (PPT)红枫,古桐,秋松,烈烈于冬,剪剪御风,无声无息,无休无憩。草原,大漠,绿野,苍苍于世,莽莽于众,无涯无际,无往无踪。深林,在华夏的原野上萌翠,衍生,兴盛,历冬不死,经霜不灭。奇峰,在无极的天地间汇聚,罗叠,耸矗,千年不逝,万古不凋。鸿鹄,举翼振翅,远影渐渺,依云而去,绵远,轻盈,逍遥,残羽不存,踪迹难觅。闲鹤,漫漫无意,独游竹影,凌翔云峰,高渺,潇洒,绝傲,世俗不存,碌碌难寻。
  师:老师加上了一些东西,加了一个“无中生有”,加了一个“过往来去”。你仍然不要去看,要束缚你的思维。现在,请你用“无中生有”或者“过往来去”的方式去写你的文章。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约7分钟)
  师:大家写得差不多了,下面各组互相看看,看哪些同学写得更好一些,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一组一组的来。
  组1展示(掌声)。
  师评:这是一篇多没有战斗力的作品。(生笑)
  组2展示(掌声)。
  师评:她把这种“无中生有”的状态写得特别好,因为任何自然之景都到达不了我们想象的世界。
  组3展示(掌声)。
  师评:象庄子的《逍遥游》一般,音乐给了他一个放飞思绪的载体。
  组4展示(掌声)。
  师评:天地之间有大美之景啊!(掌声)
  组5展示(掌声)。
  师评:很有意思。把冬和春交接的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组6展示(掌声)。
  师评:从我们现在穿越到了古代,非常有味道,有书生气。(生笑)


  三、作结归纳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源于音乐,但不止于音乐。看起来我们的作品闲于庸常,但希望同学们不溺于庸常。假如我们的高考作文以“文化”为话题,那老师先前的那篇文章,就变成了这样——
  (PPT)(生齐读)浩浩天穹,茫茫宇宙,朗朗乾坤,文化浸染着红枫,古桐,秋松,烈烈于冬,剪剪御风,无声无息,无休无憩。文化席卷过草原,大漠,绿野,苍苍于世,莽莽于众,无涯无际,无往无踪。文化似深林,在华夏的原野上萌翠,衍生,兴盛,历冬不死,经霜不灭。文化似奇峰,在无极的天地间汇聚,罗叠,耸矗,千年不逝,万古不凋。不愿举目见鸿鹄,举翼振翅,远影渐渺,依云而去,绵远,轻盈,逍遥,残羽不存,踪迹难觅。更不愿见闲鹤,漫漫无意,独游竹影,凌翔云峰,高渺,潇洒,绝傲,世俗不存,碌碌难寻。
  坚守文化,点一盏文化的心灯,在晨曦中笃守前行!
  师:诸君以为音乐可以入文否?
  生:可以。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辛苦了!下课!

  专家点评
无中生有显魅力
——简评文化作文课《闲庭信步》
重庆市璧山中学 谭功云
  2015年12月3-4日,全国文化作文大赛暨文化课堂大赛在重庆市璧山中学举行,来自重庆市大足二中谢篠婷老师为璧山中学高2017级25班的学生上了一堂文化作文标杆课《闲庭信步》。
  谢篠婷老师在引入课堂之后,分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音乐感悟到挥毫泼墨——呈现文字,再到峰峦如聚——排列词语、组织句子,最后无中生有——提升文句的境界,一步一步,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句。纵观课堂,师生间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老师的指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环节6个学习小组学生的精彩展示,更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和褒奖。
  本次课堂最为亮丽的景致是谢老师引导学生写作的第三环节——“无中生有”和“过往来去”结合,把时间往过去或未来进行推移,就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拉伸文字的历史深度和厚度,增加文句的张力。这一环节通过对写作大家李汉荣的《沿河流行走》的句子、《花千骨》中的台词以及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无中生有”和“过往去来”两种手法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而后面学生的精彩展示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白璧微瑕。此课如能在最后对此次的指导过程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可用PPT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流程,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感受中有所提升,那将再好不过。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