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31阅读
  • 0回复

2010年高考作文最新时事热点素材:从甲型H1N1流感防治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4
2010年高考作文最新时事热点素材:从甲型H1N1流感防治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背景素材】
美国的“防疫不力”与中国的“防疫过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签署公告,宣布全美进入甲型H1N1流感紧急状态。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全美50个州中,有46个州出现大面积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大约100名儿童。
  读了这个消息,我的一些中国朋友开始抱怨美国政府防控不积极,没采取必要措施隔离病人,致使感染人数激增,而且“输出”了很多病毒的携带者,传染给了别国民众。
  与一位美国朋友谈起此事,他却很难接受,反倒说中国对与感染者同机或接触的人实行隔离观察,有点儿“过度防疫”。“政府怎么可能去干涉私人生活呢?”这是他的质疑。当我把这位老美的质疑告诉中国朋友,换来的却是另一种质疑:“个人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私人生活而损害大家的利益呢?”
  对比中美此次防范流感的做法,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医疗和防疫水平的差别,更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不同,而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一个更强调集体的利益,更依赖政府的作用;一个更重视个人的权益,更依赖家庭和民间的作用。
  在美国,早就有很多人担心,政府会利用防疫或隔离来侵犯个人权利。因此,在疫情发生时,美国政府往往更多地采取鼓励人们自觉配合,而在采取强制隔离手段时会特别谨慎,以自愿为主。美国的社会舆论也更倾向于强调个人和家庭在防疫时的责任。几年前,当SARS暴发时,大多数发现感染者的国家都采取了隔离的方式,只有美国是例外。
  实际上,美国政府并非不重视,而是只能按照“美国的方式”来重视这个问题。比如,美国疾控中心迅速地研究出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序列,并传给了相关国家;在美国疾控中心的网站上,各种各样的流感信息不仅相当全面,而且更新也非常及时。
  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曾经说过:“美国的政治体制是非常有趣的,是与那些工业民主国家完全不同的。这是一个非常崇尚自由的国家。比较而言,这个国家强迫和控制国民的能力十分有限。”
  因此,美国政府的“防疫不力”也好,中国政府的“防疫过度”也好,不过是两国政府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不同决策而已。它更多反映的是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不同的政府治理机制的差异。
  中美两国民众对对方的不同看法反映出,中国人如何看外部世界,带有中国人看中国社会的深刻烙印,就像美国人、法国人看中国也会带有他们的宗教观和社会观一样。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只要中美民众加深交往,最终就会消除误解,但在笔者看来,恰恰是因为这种深刻的社会烙印,误解可能是无法消除的。

【相关评论】
防流感还要多向美国媒体学习

  一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对国家的疾病防控系统是一场考验,对媒体来说也是一场挑战。怎么报道,怎样让自己的报道更符合国家利益,更符合民众利益;既能够有效地宣传防疫知识,又不至于造成恐慌情绪;即能保持社会有效的动员力,又能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媒体负有重大的责任。
  甲型H1N1流感暴发后,美国很快就成了受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接连出现从美国“输入”的流感患者。有人抱怨说,美国政府非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其媒体也“假装看不见”,有关流感的报道只考虑到美国的利益。
  这看上去的确是一个问题。美国是世界上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人自己可以不担心,但应当替更多的医疗水平不高,甚至很低的国家多想一想。可这个问题又不是个问题,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首先是要为美国人民服务的,也是站在美国利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报道)的。
  从流感暴发至今,总体看来,美国的应对是到位的。季节性流感每年平均造成美国3.6万人死亡,20万人住院治疗。但是,此次流感到目前为止,仅有6例死亡患者,且都患有其他疾病,并非直接死于病毒感染。奥巴马总统说得很明白,“我们不能肯定这次流感最终会比我们过去遇到的季节性流感更严重……我们将有所准备,但并不需要把所有准备措施付诸实施。”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民众对疫情也没有恐慌。在购物中心等人流较密集的场所,人员流动与往常相比没有太大变化。美国政府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方面的不懈宣传收到了一定效果。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疫情的出现,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家人洗手或利用杀菌剂为手部消毒比以前更频繁了。美国政府乃至普通民众当前对流感疫情的基本态度是“谨慎乐观”。
  这就是美国的实际,美国主流媒体并没有“假装看不见”这样的实际情况。相对于平时每年的季节性流感出现,美国媒体此次的报道是相当充分的。相关报道也基本到位,没有过多的渲染和炒作,可以说是尽到了美国媒体应尽的责任。当然,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或者世界的角度来看,认为美国媒体做得很不够,但这种做得不够恰恰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至于有评论以美国媒体当年对中国“非典”的高度关注来做对比,那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只要翻一翻当年美国媒体的报道,就会清楚,它们的关注点并不是“非典”及其疫情本身,而是所谓的“信息透明”问题。可以说,那是一种符合美国利益和美国媒体运作准则的“政治性关注”。
  一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对国家的疾病防控系统是一场考验,对媒体来说也是一场挑战。怎么报道,怎样让自己的报道更符合国家利益,更符合民众利益;既能够有效地宣传防疫知识,又不至于造成恐慌情绪;即能保持社会有效的动员力,又能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媒体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美国媒体还是应当多一些观察和学习。

甲型流感美国“只灭火不防火”必付代价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美国确诊病例达4714例,大大超过墨西哥3648例,成为全球头号疫情感染国。但令人回味的是,美国对此似乎并不紧张,表现相当宽松。媒体评论称,美国采取的“只灭火不防火”的方式。(5月21日中新网)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把对甲型流感疫情提升为5级警告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控防应对,可据媒体报道美国表现却相当宽松:先是美国一些高官还对世卫组织对新型流感的“过度防卫”提出“置疑”,倡导要“放松”。接着美国卫生疾控部门于前些天断然取消疑似案例统计,称疑似病例统计没有意义;纽约市长彭博公开宽慰人们,戴口罩是“不必要的”——而戴口罩是防止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此外,纽约政府早前就鼓励学校复课,无疑又对疫情传播提供“宜人”的空间。美国“只灭不防”的代价就是成为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头号国,笔者认为,这是给了美国的“宽松”措施一记响亮的耳光!
  对甲型流感美国表现相当宽松似乎理由有二。一是美国人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保护刚刚有所恢复的因金融危机把带来的伤害。实事求是讲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宽松”的代价,受伤的却是更多的“普通的民众”。二是美国是十分推崇个人自由的。在美国,人们视医学隔离为侵犯人权的一种行为。讲人权、讲自由没有错。问题在于,何谓真正的人权,真正的自由?其实,保护人权与对传染患者实行医学隔离是两码事。在防控传染病期间,保护人权,首先就要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离开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安全,谈人权是毫无意义的。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新闻官陈蔚云所述:甲型流感作为一种新病毒,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的毒性到底有多强,传播途径到底是怎样的,所以,在它被研究清楚之前,采取任何能想得到的防控措施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说反应过度为时尚早。众所周知,对于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控”是被动应对,“防”才是主动战术,如果将应对甲型流感比作一场战争的话,“防”则有可能取得战略上的有利位置。
  美国“只灭不防”的教训,警示世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我们的心态可以“放松”,但是措施绝不能“宽松”!

甲型流感疫情防火的中国和灭火的美国
  因为曾经遭受过非典肆虐的缘故,北京对流行病毒的危害有着切肤之痛,所以对于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有着深刻的认识。自4月30日启动应急预案后,所有相关资源系统——卫生、检疫、旅游、公安……全部迅速在程序上运行,北京用行动“编织”了一张严密的防御大网严阵以待,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没成想,却惹来大洋彼岸的美国官员的各种无端的指责: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中国需要避免过度反应。”美国塞顿霍尔大学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延中说:“中国现在采取的行动表明,它未能区分致命性病毒与可传染性病毒的不同之处。”美国言行一致,相当宽松地面对甲型H1N1流感,尽管他与甲型H1N1流感的发源地墨西哥只有一邻之隔。不仅如此,美国媒体还得意洋洋地称,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只灭火不防火”。
  美国“只灭火不防火”固然大大得益于其发达的免疫防疫与医疗救治体系,同时也有综合因素的平衡,包括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与衰退的经济形势;而且,美国是个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构,各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美国政府不能任意对各州发号施令,这种行政无奈加剧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美国全国的爆发流行,使之成为世界上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大输出国,祸及全球。
  指责中国“防卫过度”的美国很快就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演出了一场滑稽剧:先是美国一些官员官对世卫组织对新型流感的举措提出“过度防卫”的“置疑”,倡导要“放松”。接着美国卫生疾控部门断然取消疑似案例统计,称疑似病例统计没有意义;然后纽约市长彭博公开声称,戴口罩是“不必要的”……一系列举措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在美国达到高潮,美国的确诊病例在5月下旬就超过了墨西哥,成为全球头号疫情感染国。甲型H1N1流感在充分表现自己强大的传播能力的同时,狠狠地给了美国的“宽松”政策一个教训。
  我们知道,甲型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病毒,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的毒性到底有多强,传播途径到底是怎样的,所以,在它被研究清楚之前,采取任何能想得到的防控措施都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所说的那样:“我们并不是在过分夸大疫情,但如果因为我失误了而未做准备,那么我就是失败的。我宁愿过度准备,也不愿不准备。”对于防护疫情,“灭”是被动应对,“防”才能占据主动,如果将应对甲型流感比作一场战争的话,只有先“防”好,才可能取得战略上的有利位置。
  面对疫情,北京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利己利人,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认为,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防控措施积极有力。该组织驻中国代表韩卓升也认为,中国的反应是“正确”且“透明”的。这一切都证明,北京“过度防卫”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链接素材】
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说到两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不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理解中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美文化的几个特性之上。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你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你也会想象有多少岁月神奇的秘密蕴藏其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就好比这棵大树的根系,树越古老,根系越繁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而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掘,但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去承受,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就像中国古代宣扬禁欲主义,但不管你怎样宣扬,男女相悦却是怎么也不能从人们心底抹去。

五、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与美国文化的多极性
  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注重阴与阳的辩证统一,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组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如:上与下、左与右、正与反、内与外、男与女等等。中国的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性。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而佛、道文化主张消极避世,组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因此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而美国是一个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国家,不仅有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还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道文化,等等。美国的文化不是两极,而是多极,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六、中国文化的内向性和美国文化的开放性
  中国属内陆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这大片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陆文化。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自成体系,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就连接受西方文化最彻底的台湾、香港、新加坡来讲,也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仍然保留着许多儒家文化的传统。然而,与正统文化相对立的是,开放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却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外来文化。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店、西方哲学思潮,等等西方文化,无不是借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东风吹遍了中国的村村落落。
  美国的主流文化源于欧洲,是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又保护了美国的文化自由发展,不受政治的打击和控制。加上美国每年招收大量的外国学生与学者,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不同文化与碰撞。美国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吸收其中优秀部分以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七、中国儒家主文化与美国基督教主文化

  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两大特点是,第一,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二者不可逾越。第二,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由此延伸到社会,讲究朋友之间以兄弟相称,四海之内皆兄弟,讲哥们义气。
  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信教,相信上帝。按基督教义,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抚养孩子的场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打骂自己的孩子,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基督教讲究博爱,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也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八、中国文化的统治性与美国文化的大众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中间小,两头大的社会。即中产阶层占少数,统治阶层与普通大众占主体。而统治阶层又驾驭普通大众之上,对于文化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统治阶层的利益。
  美国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多数,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美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产阶层的利益。加上严密的民主与法律制度,使普通大众得以自如地参加文化的构建。因此美国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大众性。

九、中国文化的人文性与美国文化的科学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中又以伦理道德为主体。伦理道德与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条主线。伦理道德注重于社会关系的协调,诗词歌赋注重于情感的宣泄,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美国人以欧洲移民为主体,人数最多。因此美国文化是在欧洲文化基础上发扬光大的现代欧美文化。欧洲文化的重理性、重科学等特性在现代美国文化中也有所继承。美国人协调社会关系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国人热爱科学,相信实力,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世人说话。
  了解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再看彼此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就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豁然开朗之感觉。因此研究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社会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差异的对比,认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在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发展自身文化。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