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全境南高北低,长江南北地势均向长江河谷倾斜,形成了错落有致,山河相间的壮阔景象,名山圣水流溢着自然人文风采,使江津这片土地令名远扬。
山系 江津山系,可以分为4部分,即南部的四面山系,北部的龙门槽山系、华盖槽山系、碑槽山系。“三槽”属川东平行岭谷的背斜低山,呈“川”字平行排列,相对高度200—300米。
四面山系最为庞大,为云贵高原北坡的延伸,江津南部的山脉几乎由此发端。 其东南部与贵州习水接壤, 西邻四川合江。在地理成因上,受到飞龙河、复兴河、茶坝河的冲蚀,被分割为4条山脉,云峰峻岭,山势崔嵬,由南向北平行伸展,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巨大的落差,形成众多的飞瀑流泉。
龙门槽山系分布在江津境内东北角,为中梁山延伸至支坪东南部形成。该山系面临长江的山峰名阳龙山,扼长江猫儿峡口,中部为槽状地形,入槽处山势矗立如门,故名龙门槽。整个龙门槽山系是巨大的山槽,山体如巨龙,东西两侧山峰连绵,海拔500—650米。中间是低凹的耕地,土地肥沃,农作物品种繁多。该山系北起于珞璜镇矿山村,南止于贾嗣镇自力村,南北长23千米,东西宽25千米。
华盖槽山系位于境内西北部江津与璧山交界处,是缙云山余脉。从双溪老关口入境,至油溪店子大白岩止,绵延长江北岸,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3—4千米。飞临油溪镇东的山峰,面长江拔地而起,像古代高撑在辇上方的华盖,故名华盖槽。两侧是连绵的峰峦,海拔500—600米,中部地势较低,形成走廊似槽状地形。主体山脉主要分布在临峰一带,长15千米,是津北最大的林带所在,最高处赶山寺,主峰海拔767.4米。
碑槽山系位于境内西北的津永交界处,因槽形地带中部高耸似碑状,故名碑槽。 该山系从北部的老鹰岩、花果山入境后,绵延抵达吴滩镇域,隆起中部的高地后,转折南伸至石门镇的秦家、茨坝,然后向长江河谷倾斜。整个山系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全长34千米,宽2千米。其中的二郎尖,石笋山,是著名的森林公园。
除四大山系之外,江津境内中部也有山脉分布。其中著名的有猫儿山山脉,在李市石龙峡笋溪河南岸耸然而起,顺河蜿蜒20千米,形成海拔500余米、东西宽6千米的绿色屏障。 横亘在綦江河与笋溪河之间的金紫坪,是江津重要的稻米产区。与金紫坪遥遥相对的是鹤山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寓居并病逝在这里,鹤山坪因此名传中外。
民国时期的《江津县志·地理志》载,江津境内有名的山脉峰峦有101座。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有10多座,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这些壮丽的山峰岗峦,不乏文人墨客的吟哦。如清朝杨钰《紫金山》写道:“春晴闲玩紫金山,四面峰峦拥髻环。脆影静含龟子水,岚光飞映岸门关。半山踪迹云霄外,万里乾坤指顾间。揽胜穷奇心不厌,东山月上始云还。”众山之中,以四面山、骆来山、鼎山、黑石山最为驰名,并称江津四大名山。
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3.37平方千米。位于江津南部,东、北接市域的凤场、中山和毗罗林区,南与贵州习水亚热带天然保护林区接壤,西与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毗邻,佛宝西南紧连贵州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赤水国家桫椤保护区,从而形成了以四面山为腹心的全国罕见的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在四面山400平方千米的林区里,有1700余种亚热带植物和200多种四纲动物,使地球同纬度仅存的这片亚热带阔叶林成为世界少有的珍贵物种基因库。四面山是重庆大都市的空气调节器,以自然、古朴的生态环境,集山、林、水、瀑、石于一身,融幽、险、雄、奇、秀为一体。 1987年,四面山100景就已经定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四面山逐渐扬名中外。旅游专家这样定评四面山:千峰竟秀,万壑纵横,百瀑飞悬,十湖潋滟。四面山常年有雾霭萦绕,四时皆有不谢之花,八节郁闭常青之树,灵兽出没于原始森林之中,珍禽翱翔于静寂空山之上。丹霞地貌与清幽植被相得益彰,铺展出古意弥弥的山水画卷。峭壁重岩,无不显出劲健的骨力,托出了峰峦壮阔的阳刚之美。丹霞地貌的岩石,无不多姿多彩。云龙壁耸身昂首,梦笔峰一柱擎天,醒狮岩雄关壁垒,土地岩壁立百丈,大佛岩宝相庄严,“猴头石”惟妙惟肖,“济公石”滑稽可笑。青山脉脉,绿水潺潺,营造出四面山的灵秀温柔之美,以大窝铺原始森林和龙潭湖西岸画屏绿韵为代表。“四面山光接水光”,四面山的碧水澄湖和流泉飞瀑,将在下面介绍。而四面山的人文景观,同样是不可多得的风景。
江津市级风景区骆来山位于西湖境内,距江津主城63千米,离重庆城区78千米,整座山由99座错落有致的山峰组成,拔地挺立笋溪河和綦江河之间,东西长3千米,南北宽2千米,最高处海拔1032米。骆来山原名骆崃山,古有“白马黑鬣曰骆”“马高七尺为崃”的训诂,可见该山名称由来已久。从远处眺望,山峰犹如一群奔驰的黛色骏马,向北昂首扬蹄,腾空激越,故名。有《骆崃山》诗写道:“兀立津南九九峰,俯看綦水势豪雄。川原锦绣开生面,雾霭苍茫荡客胸。渝市远横江一派,黔天近接岭千重。只缘地僻传名未,如此奇山岂易逢。”骆来山风景区包括骆来山、紫荆山、龙登山、天台湖和五通庙古墓群五个分景区。骆来山廊亭掩映,草木葱茏,茶园满坡,天高云淡季节登临主峰四顾,周围百里山川尽入望中,见长江落日,平畴铺展,白鹭斜飞,人烟市镇,纤细入微。鸡公岭、热石、猪嘴洞、仙姑洞、古寨门等是著名景观,移步换景,异彩纷呈。西面与主峰遥遥呼应的是孤峰秀出的赶印峰,山路狭窄一线,自下往上盘旋,两面陡如刀砍斧削,写照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蕴。紫荆山高峙天际,近揽笋溪河、远眺长江,五花心、轿子山、薄刀岭、马颈子等峰岭,因势象形,令人叫绝。龙登山有宋太祖和明建文帝登临遗迹,古木笼罩着千佛岩、龙山寺等自然人文景观,是寻幽访古的好去处。天台湖高丘矗立,形如巨台,一泓碧水在台上蜿蜒十里,烟雨迷蒙,如诗如画。澄湖西北耸立数百米高的危崖,远望似狮子头凌空咆哮,为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素有“狮子头上观九坪”的盛誉。五通庙景区由清朝乾隆至道光时期的七座古墓组成,佳木阴森,遮天避日。
鼎山在江津主城区南面1里处,海拔200米,形状如巨鼎高踞,自古是江津的象征,呼应着一湾浩荡的江水,把江津城区掩映在清山碧水间的硕大平阶地上,“鼎山几水”素来是江津山河壮丽固若金汤的代名词。“鼎山叠翠”排名古代“江津八景”之首,明代江渊写道:“鼎山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岚静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钩帘对酒情偏逸,拄笏吟诗兴颇浓。安得辞荣归故里,巢云直卧最高峰。”写出了鼎山名列川东名山,状如鼎钟耸峙,四时美景纷呈,撩动游人诗情,牵动着游子乡关之思、故土之情。作为江津城市的屏障,鼎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新绿满山,果木成林,与毗邻的艾卿坪生态公园浑然一体,托起了江津山水园林城市的意蕴。
黑石山在白沙镇南4千米处,平畴之中,一峰崛起,满山古木。该山300亩,有大大小小540余座盘石错落有致分布,颜色铁青似墨,形状浑圆雄厚,山以石名,《辞海》、《中国名胜词典》等均有记载。奇石构成黑石山的骨架,著名的有“文翁石”、“函谷”等。大的高三四丈,上面可以坐上百人,有的则三五成群,各具形态。更有九尊奇石,围裹出一泓曲曲折折的水域,天造地设为九曲池,上有古亭,名鉴止亭,取鉴于止水的寓意。黑石山的树木有5000多株,最老的是罗汉松,树龄500年,树径1.5米,树高18米。最大的树木是一棵古樟树,被称为“香樟王”,树径1.8米,树高30米,枝叶婆娑,亭亭如盖,似云涌半天,荫蔽数亩。古木从中,兰、菊、桂、桃、李等四季次第开放,色彩斑斓,幽香流溢。茂密林中,鸟类筑巢安家,常年有众多白鹭,春夏散居在全山大树上,孵化繁殖,秋冬之季,群聚在古樟树上。每当晨兴夜息,林中众鸟争鸣,风起雨来,满山林涛荡漾,构成天然合奏的自然之音。黑石山人文景观繁多,聚奎书院、石刻、园林为主要代表。聚奎书院是聚奎中学的前身,聚奎中学已经和黑石山融为一体。石刻多是名人题吟,陈独秀、于佑任、王利器、邓少琴等均有留迹。聚奎书院门上石刻对联“德星长聚五百里,广厦颜开千万间”,院外大门石刻对联“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院内石柱镌刻“是英雄铸造之地,为山川灵秀所钟”。黑石山三亭为鉴止亭、夜雨亭、月梅亭。黑石山三桥为镜桥、蝙蝠桥、仙鹤桥。聚奎三友是聚奎校友中在诗、书、画上各有造诣的吴芳吉、邓少琴、张采芹,三人墓地,都在九曲池边。
另外,滚子坪、大圆洞、碑槽山景区也各有千秋。滚子坪景区位于江津主城区西南60千米处,距白沙镇20千米,高台矗起200多个大小山峰,以瀑布、湖泊、森林、幽溪闻名。其中的九龙溪瀑布群河段风景清幽,九挂瀑布飞挂其间,构成全长1755米的瀑布集群大观。九挂瀑布中,九重天瀑布糅合了磅礴与飘逸的丰姿,瀑高85米,宽15米,在石滩上分九级跌落,山洪季节,瀑声震天,让人惊悚不已,秋冬季节,碧水犹如云天垂落的串珠,潺潺而下,又似九天仙女在绿谷中荡袂舒袖,飘下九重。
大圆洞位于永兴镇境内,是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的延伸部分,是毗邻四面山的又一重要物种基因库,面积40平方千米,峰峦起伏,莽莽苍苍,动植物种类繁多,有2000余种。庞家沟景点有棵古松,树龄1000年,扎根在危崖之巅,挺立在云雾之中,让人叹为观止。天鹅湖和泛江湖是大圆洞景区的两大高山湖泊。这片风景区古代是边界地区,留下了8处古貌斑斑的军事寨堡,都是扼据要冲,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碑槽山风景区在津西北旅游线路中,以溶洞群著名。碑槽溶洞群由简家洞、观音洞、冷洞、打铁洞、爬岩洞、吊洞等十多个溶洞组成。有对联这样描述:碑槽山,山上山,山下山,山山美景;简家洞,洞中洞,洞外洞,洞洞奇观。简家洞分为三层,高差70米,是重庆市西部最大的溶洞。洞内曲折蜿蜒,幽深奇特,洞内有山,山内有洞,洞水相连,石笋、石柱、石瀑、石帘,奇形异状,目不暇接,难以描绘。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后期以来,江津地区时有战乱,尤其是南宋后期,元兵大举进攻巴蜀,战火不断,此溶洞成为简氏家族避难的藏身之所,同时也是易守难攻的地下抗元堡垒。简家洞因此得名,溶洞里发现的大量宋代文物见证了这段历史的烽烟。
水系 江津水系发达,瀑、湖、涧、溪、河、江构成的水域,有飞流直下的中华第一高瀑,有天造地设的自然湖泊,有改天换地的人工大湖,有见证先巴文化的古老溪流,有养育大江文明的浩荡长江。涓涓清流,浩浩洪流,所有水域均属长江水系,境内折合年径流量为15.025亿立方米。
瀑布分布在高差较大的山区,以四面山瀑布群最为集中最为著名。四面山100米以上高度的瀑布有3挂,80米到100米的11挂,80米到20米的32挂,间歇瀑布有数百挂之多,雨后新瀑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有“瀑布之乡”的美誉。瀑布成群,瀑瀑相连,蓝天,碧水、绿树,配合红色的岩石,呈现出水映丹岩的独特壮景。绿水从高出走来,从林间飞出,在崖上挂下,紫雾腾空,艳阳斜照,赤、橙、黄、绿、青、蓝、紫色闪动在白练与黛山之间,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温柔的似轻纱垂地,壮烈的似玉龙搅天,让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四面山瀑布,以望乡台瀑布、水口寺瀑布、土地岩瀑布、悬幡岩瀑布、凤尾瀑布、鸳鸯双瀑、血千岩瀑布、迎宾瀑布、白龙下山瀑布等十大高瀑和雨塘湾瀑布、三道拐瀑布、杉坪子瀑布、洞口瀑布、黄连坝瀑布等为代表。望乡台瀑布高152米,宽40米,有“中华第一高瀑”之称。距离望乡台瀑布几里之外,便有霏霏雨雾扑面而来,来到瀑脚,只见巨流从半空飞坠,瀑飞水吼,摄人心魄,晴朗的上午,太阳从东峰云杉青松间斜斜照来,瀑布下面的水潭里波光流金,如纱如霞的水雾里,闪动起七色彩虹。水口寺瀑布是飞龙河冲下水口岩形成的,20米宽,落差94米,是四面山第二高瀑,高峻雄奇,银龙翻舞,瀑布以下,有300米落差,在幽深的河谷里,形成一瀑联一瀑的瀑布群,有诗这样描述:“两山劈面起,仰望一线天。曲径登悬岩,穿越乱石间。飞玉溅襟袖,喘气望深潭。珠帘下垂地,银河落九天。”
江津境内湖泊不多,自然湖泊首推四面山的龙潭湖。1926年农历5月23日,一场巨大的山体滑坡,数万立方米的土石填平了深谷,垒起了高坝,从而形成了这个宽100米、长3000米的淤塞湖。西岸的四座奇峰倒映水中,形成烟波浩淼的湖光山色,营造出“一龙凌波起,半湖柔绿痕,和风传倩影,霞阳笼翠情”的自然景观。龙潭湖南面,是如玉带蜿蜒的林都湖。溯流越过望乡台瀑布,过响水滩,便到了高山人工湖大洪海、小洪海景区。这两个人工湖,修建于1970年,相距0.5千米,均以幽静之美著称。十里澄湖,涵映着蓝天白云,荡舟湖中,两岸青山对出,时见野生动物在水边啜饮,不时有白鹭飘然飞起,悠然的鸳鸯伴舟前行戏水,朝霞夕阳之时,微风不起波澜不兴,湖中倒影与四周景色难以区分,一湖斑斓,满湖清新,令人击掌叫绝,叹为观止。其他风景秀丽的湖泊,还有骆来山景区的天台湖,大圆洞景区的天鹅湖和泛江湖。
清溪沟水库是江津境内惟一的中型水库,也是最大的人工湖。位于蔡家、柏林两镇及贵州习水、重庆綦江两县结合部,动工于1977年11月15日,竣工于1983年,容纳15条小溪流,总库容1638万立方米,干渠54.92千米,控灌面积3542公顷。湖区山势峻峭雄伟,奇峰异境纷呈,成为有名的风景名胜区。气势雄伟的大坝高45米,长188米,溢流段宽40米,洪水季节,宽大的水帘从大坝顶端泻下,形成巨大的瀑布,再从距河床5米高处的缓水坝上翻卷而起,腾起2丈余高的弧形水幕后冲入河床,满川银珠汹涌,水声如雷,蔚为壮观。湖面长5.2千米,最宽处350米,最深处上1000米,700亩的澄湖,春来湖水平滑如蓝,夏季水漫四围青障,秋季红叶浸染碧波,冬临冷气阴森,一年四季,湖光山色,变幻无穷。两岸青山相对出,各具情态的岩石,涵映水中,像山、像树、像人、像兽,奇妙而瑰丽,融合着当地许多神奇的传说。荡舟湖中,移步换景,在空灵的意境中,融入五彩缤纷的世界。紧邻湖水的阴阳洞,长200米,面积800平方米,洞口分成两孔,形如牛鼻,左孔常年凉风轻拂,右孔常年暖风习习,洞内空间形如巨蚌,洞壁和洞顶点缀着晶莹的卵石,犹如繁星点点,真是别有洞天。在舟上眺望,可见九根天生的巨大石笋,一字排列,顶上灌木丛生。湖区中还包孕着三个小湖,其中的三角湖处于清溪河与正溪沟水系交汇处,湖水如镜,青山倒影,湖边长满巨大的黄桷树,枝桠伸展,几乎遮满了整个湖面,绿树浓荫中,三座小桥飞架三溪,构成清幽的天然乐园。
江津溪河众多,著名的有綦江、笋溪河、塘河、津璧河、朱杨溪、驴子溪、清溪河、复兴河、飞龙河、龙吟河。
綦江古称僰溪、南江河,全长215千米,流域面积706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0.3立方米/秒。綦江从江津广兴的桥溪口入境,蜿蜒境内73千米,两岸地貌以浅丘为主,也有峰峦夹江对出,河边黄沙连绵,田畴漠漠,果木成林。境内河段落差39米,55处险滩,满河喧嚣,后经过河道整治,修筑了车滩、五岔两个闸坝,淹没了22处险滩。綦江注入长江处,古称僰溪口,今称顺江。僰溪口反映着先巴文化的遗迹,是江津最古老的地名,明代江渊在《南江寓钓》诗中写道:“僰溪遥合大江流,浩荡烟波送白鸥。暮雨半衰移浦内,夕阳一线挂滩头。”
笋溪河发源于贵州习水县大坡乡,在四面山林海村进入江津境内,境内全长109.3千米,流域面积1153.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0.1立方米/秒。上段称茶坝河,流经中嘴后汇入复兴河,始称笋溪河。沿江两岸竹林茂密,春秋两季竹笋勃发,笋溪河因此得名。笋溪河在羊满嘴与綦江汇合,从复兴至羊满嘴,落差99.25米,有名的险滩有256处,如大滩、野骡子滩、石蒿滩、杨家滩、北斗滩等。金刚峡和石龙峡是笋溪河的两大峡水。前者在蔡家镇境内,长2千米,乱石累累,波涛雷鸣。后者在李市镇境内,高山峡谷,水流激越,峡谷外冲刷形成巨大的河湾,水深逾百米。解放后,笋溪河道经历了多次治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笋溪河是境内重要的水运通道。笋溪河是重要的水资源宝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今上游四面山段和下游先锋镇段,已经开发成为迷人的风景区。
塘河又名蒲江河、林江河、狮头河。发源于贵州赤水县大娄山北坡红圈子,全长126千米,流域面积154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1.7立方米/秒。上游为大漕河,亦称小河,流经四川合江地界后,在江津塘河镇槐花村进入江津境内,流过26千米后,在石蟆镇五龙村注入长江。落差28.28米,有险滩130多处。民谚说:“上有难滩,下有独滩,危险三磨在中间,上下节子犹如鬼门关。”难滩乱石阻挡,水流曲折。三磨是三个险滩的合称,此河段河岸连山紧束,第一道险滩像巨大的磨盘石,第二道险滩似巨大的磨嘴石,第三道险滩如巨大的磨墩石,滩滩相连,浑然一体,蔚为壮观。独滩临近长江,汛期江水涌进塘河,波涛越过险滩,水激浪高,形成壮阔的“塘河潮”。
驴子溪发源于中山镇蓼叶湾,全长37千米,流域面积21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99立方米/秒,在白沙西边汇入长江。两岸多梨树,故原名梨子溪,后来据说当地居民曾经养驴子的很多,常放牧驴子饮水溪边,所以转名驴子溪。驴子溪流经多山之地,为江津境内落差最大的溪河,天然落差780米。驴子溪靠近黑石山的地方,形成三处瀑布,即高洞、蟾鱼洞、狗跳洞瀑布。高洞瀑布最有名,古本《江津县志》记载:“每遇天雨将晴,或久晴将雨,水必沸腾,声闻数十里,乡人因以占晴雨”。吴芳吉诗“径入松林堡,水喧高洞坳。临岩一俯视,幽篁百万梢。攀藤下谷口,乱石比人高。两山劈面起,翠微入九霄。一水破空来,满谷闻长号。奔窜各寻路,狞龙一条条”,就是写的高洞瀑布景色。驴子溪汇入长江处,有古代石桥,汛期没入水中,枯水露出,沙滩上用巨石铺出的路在江水已退未尽之时,如线如缕,成为古镇白沙一景。胡少石有诗写道:“石桥当道罴,能立哪能破。空山一夕雨,水从桥上过。”驴子溪泉清冽,酿酒极佳,从前远近闻名的“白沙高粱酒”,大部分就是用此溪水酿制的。
江津主城对岸注如入长江的溪流古称浒溪,溪从北面群山中走来,满溪碧水,潺潺汇入长江,山谷雾气弥漫,只闻水声淙淙,浒溪烟雨是古代著名的“江津八景”之一。明代江渊写道:“人家比屋临溪渚,翠树层层霭烟雨。放舟拟作潇湘游,玄圃沧洲渺何许。推窗坐对心神娱,仿佛缃缣开画图。几回误认辋川曲,落红飞絮春模糊。”
长江是流经江津的全国第一大江,在江津境内流程127千米,从石蟆镇史坝沱入境,在珞璜镇大中坝出境,流经石蟆、朱杨、石门、白沙、龙华、油溪、德感、几江、支坪、珞璜10个镇街。枯水期最窄处280米,洪水期最宽处1200米,多年平均流量为8670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2637.1亿立方米,最大流速5.19米/秒,最大断面平均流速3.71米/秒,最高水位216.31米,最低水位196.24米。位于石蟆羊石的中坝岛,是重庆市第一大岛,可耕地面积1500亩,常住居民1900多人,岛上平畴沃野,果木繁多,蔗林铺展,古木苍翠,是游览好去处。长江在江津境内有苦竹碛、母猪浩、大矶垴、小东溪、斗垒子5处险滩,经过历次整治,对长江通航已没有了往昔的威胁。
江津境内长江峡水有著名的龙门峡和猫儿下峡。龙门峡在龙华镇境内,俗称龙门滩。据清乾隆本《县志》载:“因滩水凶险,蜀王命工凿石梁为门,乡人以江水如巨龙穿门而过,因称龙门滩。”吟哦龙门的诗文很多,如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龙门峡》写道:“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猫儿峡在江津主城下游25千米处,位于珞璜镇境内,历来是江津水上门户,为重庆长江小三峡第一峡。又名珞璜峡、蜂窝峡,古称大茅峡,旧传汉代茅君在此飞升成仙,故名。两岸壁立,紧束江流,仰望莲花似的石峰参差交错,嘘云吐月,飞瀑悬空,风鸣雷吼,俯视怒水奔涌,盘涡漩转。清代赵熙《猫儿峡》这样描述其险要:“兹山粼粼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年深注水作肉色,铜锈瓜皮结钟乳。”
长江的孕育,使江津在历史的长河里有机地融入了大江文明。长江沿岸古迹很多,将在后面叙述。江津长江两岸,是闻名全国的柑橘产区。游溪一带盛产花生,为著名的天府花生的原料重要产区之一。沿江还盛产甘蔗,其他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产玉米、小麦、高粱、黄豆、胡豆、油菜、红苕。石蟆羊石一带出产沙金。猫儿峡一带蕴藏大量石灰石、白泡石、重晶石、碗沙,是水泥、陶瓷、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沿江有丰富的卵石、河沙,是天然的建筑材料。
目前,江津已经有了三座沟通南北的长江大桥,第四座正在修建中。小南海铁路大桥,是长江上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所建的第二座大桥。该桥于1960年1月1日通车,南岸为江津珞璜镇,北岸是巴南区白沙沱镇,所以又名白沙沱长江大桥。该桥是渝黔铁路交通咽喉,桥长600米,共13个桥墩,气势雄伟。大桥下游左边,有一江心小岛,玲珑郁苍,形状似龟,名龟亭子,上面有小南海寺址,为明代所建,清代光绪初年重庆知府庆善题刻“小南海”三字于岛上石壁,从此名声大震,旧时为佛门朝山之地,在国内享有盛名。江津长江公路大桥于1994年12月10日动工,1997年12月10日通车。大桥由聂荣臻元帅生前题写桥名,江津市与马来西亚南发集团合资修建,总投资3亿元,其中外资占80%。大桥位处江津长江上游五举沱广子桥,主桥长1360米,桥面为四车道,宽21.5米,24个桥墩,主桥为140+240+140米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桥,引道全长11.02公里。江津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创造了长江建桥史上县级行政单位自筹资金、采取中外合资形式、仅用16个月时间就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的“三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座由企业自筹资金修建的长江公路大桥——重庆腾辉地维专用长江大桥,于2001年12月19日动工,2004年1月建成。该桥位于长江猫儿峡老龙洞河段,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全长734.8米,宽15米,总投资0.985亿元。该专用长江大桥的修建,解决了重庆腾辉地维水泥公司原材料供应及产品运出等难题,打通了江津市的北大门,带动了江津市和大渡口区、九龙坡区的经济发展。(钟治德)
来源: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