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84阅读
  • 0回复

(巴渝胜景)庞国翔:江津古县城及城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27

江津县城座落在长江南岸。滔滔江水流经其西北东三面,河段犹如几字,县城就在几字中间,所以这小城又有几城之称。县城在沿江的低谷之中,城区地势平坦开阔,东西两面有较为开阔的郊区,人们习惯称为上坝和下坝。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县治从僰溪口移迁到今几江后,虽县名一度曾叫江州、江阳,但仍建有较小城郭。到开皇十八年(598年)正式改名江津。不想三百多年后即北宋时乾德五年(967)县治迁出几江,但在元贞年间又迁回,此时县城城郭大多荒废,房屋倾圮。事隔200年到明成化八年(1472),大兴土木,重建县城。北面临江以石砌城墙,其于三面以土筑城墙,但管83年,遭曹甫举兵从南门攻城,城破墙落,这是津城第一次受战争的重创。14年后进行重修,并扩大面积,城池初县规模。后来的格局基本上在此基础上改建。

江津县城呈椭圆形,东西南北四面皆有城墙环绕。城墙高约6米,厚约3米,用条石砌墙,中填泥土。城墙外有一条濠沟,与城墙平行而走,宽约4米、深约3米,引上坝和下坝溪水灌而入濠,这实际上起护城河作用。沿濠大植柳树,濠中之水由东南两处入城,汇入城南小官山一大水塘中,再经大小杨嗣桥、板桥,从北固门注入长江。城中濠水相通,使江津县城既无被围时的断水之虞,也少有大江涨水被淹之患。

古代县城,一般而言大多只有城门四座,多的6座,而江津县城,除按一般规律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外,还以县城地势之形态,沿江又增开五座城门。县城有九座城门,这在县城中很是罕有,京城也不过是九座城门。在清末民初巴蜀中有句民谣:綦江县城烟多,江津县城门多。说的就是綦江县与贵北高原毗连,贩烟的多。江津县在长江要津之处,城门多。九座城门分别是:东埠门、南安门、大西门、北固门(又名癸水门)、小西门、临江门、嘉惠门,通泰门、迎恩门。九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特别是东西南三处城楼最为雄伟壮观。四周城墙上设大炮台8座,小炮台10座。每个炮台上都有两米长的被称为“铁牛儿”的红衣大炮。

江津县城建这多座城门,这可犯了上。有地方文献说,京师和上级州府曾追究此事,好在有明代重相江渊的斡旋,此事才了勉强过关。又有一种版本说,之所以江津小县城能修这么多城门,超过了州府,比肩京师,是因为有辅相江渊,得到皇上的恩准才建的。

时县城城墙外的街道,有通泰门外的一条短街和附近的一条老新街。靠近长东边还有一条好吃街,涨水拆去,水消搭建。在临江门、嘉惠门外,也有一条矮街。除此之外,城墙外都没有成街的建筑,多是长江边冲击而成的沙丘小平原,南安门外刚是山坳。

江津县城城门虽多,但老百姓进城出城仍不方便,不论抬夫挑担者还是骑马座轿者,都要经过城门岗哨的检查才放行。衙署图省事,选几处交通要道的城门,白天打开,傍晚关门,只通泰门在天黑后约二小时才关。至于小西门、临江门、嘉惠门、迎恩门、南安门等城门,则常年紧闭不开,只遇有大事才开放。临江的城门不开,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代,城里人吃水就成问题,百姓就想了一个办法:挑水夫从江中挑水到外城墙根,将水倒入穿过城墙的镔铁尖嘴撮箕,水就流入内城墙根下接水人的桶中,用水人则递出挑水夫的工钱……至于迎恩门,据说是专门为迎接皇上圣旨或钦差大臣、州府大员而设的,只有他们到时才开放。他们乘船来时,县衙中文武百官在此门排队迎驾,场面很是热闹。

城南南安门直通石子山,非常奇怪的是这里地表为较厚的泥沙积层,下面就是厚度不等、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有的已露出沙土外,在晴日的阳光下是琅琅生光,所以这里又叫琅山,山上有一平坝,明嘉靖初年,知县王贡在此修筑演武厅,操练兵丁,故老百姓称之为武城或武城山,因年久倾圮。清咸丰三年,知县陈祖润主持在此墙基上建成石城,作县城之拱卫。倚山和临江显示出古老江津县城的面貌。

明天启元年(1621),永宁宣抚司奢崇明举兵,占据重庆后,三次从南安门处攻城,城内民兵和“武城”兵丁顽强抵御,但终不敌炮火,楼毁墙破,断壁残垣到处可见,此是江津县城遭受的第二次战争重创,但后来多次进行补缺修缮。南城南门成了津城两次战争中被最先撕开的伤口。著名“白屋诗人”吴芳吉对此曾作过一首《江津南门》诗,追忆南门硝烟战火和战后惨状:城下蹄痕树莽苍,城头血迹日昏黄。许多过客新缌服,道是川黔古战场。驿路堆尸高马鬣,柴门流弹簇蜂房,贤奸何处浮云尽,万点寒鸦啄食忙。

国民18年,张清平任驻屯江津的国民24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他是地下党员。他对城区进行改造,当时县城全是窄街陋巷,低檐旧屋。他统一规划城内的街道,截弯取直,撤除梯坎。发动军民拓宽街面,由三四米扩为七八米,长度约三公里,形成现在江津城街道总体格局。派出工兵修建第一和第二公园,改造修建了大同路。还统一将沿街铺面改为西式,修建了体育场。在大十字修建标准钟楼,晨钟暮鼓,为县城增添一处景观。创办了大明电灯公司,江津县城终于用上了电灯。

民国31年5月27日,迎恩门外顺城街发生火灾,延烧至城门口。以后市民要求拆除通泰门至迎恩门之间这段靠长江的城墙,建成公路,后又建成通泰门码头。

江津县城清属“三里”(思善、杜里、笋里)之笋里。城厢为“中正团”,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坊。民国时名中区,后改城守镇。新中国成立后城墙逐渐拆除,名城关镇、几江镇、几江街道。后又分设鼎山和几江街道,面貌大为改观,面积大为扩展。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