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如“器”
宋志坚
子贡曾问他的老师孔子,他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子贡“器也”。子贡又问是什么样的器,孔子说是瑚琏。这段对话,见诸《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于是有学者说,孔子认为子贡有执政的才能。那么,这是夸奖子贡了。
《论语·为政篇第二》中却有一条:“子曰:‘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只有某一特定的用途。既然“君子不器”,孔子却说子贡如器,前后连贯着理解,则是说子贡不是君子了,看来那句话又不像夸奖。
子贡如器,他的特长就在言语。他的擅长言语,并非擅长辩说,而是擅长游说,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让人家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意见。在孔子的弟子中,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而且卓有成效如子贡者还真不多。对此,《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详细记载。简略地说吧,有一位叫田常的人要在齐国作乱,就想转移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国危难时刻,子贡挺身而出,先至齐后赴晋,中则往返于吴越之间,无论在齐在晋在吴在越,均向对方指陈利害,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军队听从他的调遣,如此以四两拨千斤,当他返回鲁国之时,鲁国已经安然无恙。司马迁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读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那段跌宕起伏,生动形象的文字的人,都会为子贡的游说所折服。
子贡并不像颜回那样完美无缺。他有缺点,比如他喜欢非议别人,孔子曾经批评他说,子贡呀,你自己就那么好了吗?作为子贡的老师,这样的批评很中肯,也很有必要。子贡虽有缺点,却是能够自省的人。日后已为卫国国相的他曾去看望隐居在低洼积水、野草丛生之地的原宪(子思),见原宪衣帽破旧,情不自禁地说:你怎么会弄得这样困窘?原宪回答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有了学问而不能践行的叫做困窘。我这是贫穷而不是困窘啊。子贡一辈子都为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羞耻。知耻近乎勇,光是这一点,子贡就有君子风度。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一般都服丧三年,唯有子贡筑庐守墓六载,这也很够君子。
子贡也不像孔子那样多才多艺。擅长言语的他,除了外交公关,还有经商的才能,如此而已,我却以为足够了。有一个寓言说,大熊猫妈妈希望她的熊猫儿子是天下最强壮最美丽最有本领的小熊猫。她对儿子说:“哎,我想你能有大象那样结实的鼻子,有河马那样健硕的身子,有斑马那样疾跑的四蹄,有狮子那样尖利的牙齿……”儿子说:“我的妈妈真棒啊!你看到了别的动物的最大优点。可是,如果我达到了你所希望的那些指标,我就不再会是你的小熊猫儿子,而可能会变成一个怪物了!”这个寓言发人深省。能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很好,但人的精力都相当有限,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人师者应当注重而不是扼杀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并帮助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懂得,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全能冠军”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在鲁国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不是子贡一个,但孔子看中的恰恰是子贡--“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可见他深知子贡的长处,这倒使我想起另一句话,叫做“君子用人如器”。如果这世上,个个都去当“不器”的“君子”,那么,“君子”们又何能做到“用人如器”呢?
这一点,恐怕是孔夫子在说“君子不器”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