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诸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这一系列要谈的是面对灾难的省思,今天的主题是《左传》里的“多难兴邦”。
这一次四川的大灾难,总理到现场去视察及关怀受灾者的时候呢,特别提到“多难兴邦”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最早可以推到《左传》里面,我们把《左传》的背景大概说一下,《左传》是对春秋的引申讨论,他所记载的是鲁国的历史,再把各国当时的情况,做一个说明。所以在《左传》昭公的时代,里面谈到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先把当时人对于自然界的规则,以及人间的作为,做一个对照说明。
所以今天首先要介绍的一段,是郑国的宰相子产所说的话,当时发生了火灾,情况非常严重,郑国也受到波及,在座有一个人就建议,赶快进行宗教的仪式,靠祭祀来消除灾难。子产就反对,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成为后代用来了解古代的时候呢,说明思想的转捩点,子产说的话很简单。他说“天道远人到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天道是指自然界的运行规则,像日月星辰的并行,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发生,他的规律对我们来说,很遥远、很难掌握,但是人间的法则,就是人应该如何安排生活,国家应该如何走向富强,这是我们比较就近可以掌握的。
所以天道并不是我们可以容易达到的,你怎么会了解说,怎么去避免火灾这些呢?当然讲到古代的火灾,有一些是人为的因素,但是主要也是天候的因素,是一个自然的灾难。
所以子产这句话呢,就把自然界有他的规则,他按照他的方式在运行,人的世界应该用他的理性,用他的思考,设法去预防或者设法救济。
那么你如果说把自然界跟人混淆的话呢,人间发生任何灾难,都去祭拜透过仪式,那说实在的,恐怕助长了迷信的风气,对于实际的状况也没有什么样的帮助。
那么接着我们就要谈,跟今天主题最直接有关的部分。在《左传》昭公四年里面,有一段资料,这个背景是说,晋国、楚国正在争霸,当时在春秋时代,各国都希望能够取得领导权。那么晋国,认为自己已经相当的可靠很有把握,所以对于楚国,就想不一定要跟他和平相处了。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位大臣,叫做司马侯,就跟晋国的国君建议,他讲了一段话,就是所谓的“多难兴邦”的来源,我们看看这段话的内容怎么说的。他说邻国的灾难不可以幸灾乐祸,有的多灾多难,反而使他的国家稳固、开辟疆土;有的没有灾难,却丧失了国家,失去了国土。
所以这段话是最早的根据,他举很多例子,里面包括像齐国在春秋时代开始有重大的灾难,后面出来了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那么接着后面是晋国,晋国本身也出现的灾难,所以后面才有晋文公,这两位都是有名的春秋五霸里面的代表人物。
所以他举这些例子是提醒我们说,一个国家如果说太平安乐,很多人恐怕就疏忽松懈了,相反的如果多灾多难的话呢,反而让你更加警惕,好好去把握一个国家应该有的方向,大家兢兢业业。
在各国互相在争雄的阶段呢,不至于有什么样的危险,所以这是古代的观念,古代在春秋时代是各个诸侯国,都希望能够取得领导权。那么这样的话,转到后代有很多说法,譬如在《孟子》里面,他也会提到,我们将来也会特别介绍,叫做“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忧患让人生存,安乐反而让人丧亡,所以这在国家方面是如此,在个人也是一样,所以后面就会把国家忧劳可以让国家兴盛,而逸乐就恐怕让个人都会灭亡。
所以国家要兴盛的话呢,必须上上下下都非常的努力去奋斗,所以天下有各种灾难,许多不是人所能掌握的,像自然界的灾难,像四川这一次的大地震。
那在这个时候就要痛定思痛,设法记取教训,有人为的疏失一定要改善;有自然科学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的自然的状况尽量去掌握,我们有灾难的时候就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有的成果,这样的话一个国家,一定可以越来越兴盛。
所以多难兴邦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故事一路传下来,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具有启发的教训,对国家是如此,对个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说经常遭遇考验的话,他就会不断开发潜能,不断努力上进,希望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在克服的过程里面,他自己本身越来越能够坚定成长,国家也是一样,越来越能够茁壮。
所以我们今天谈到多难兴邦,也可以说是遇到这么大的灾难,首先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一些重要的参考。
我们如果说,从这里面学到说不但不要泄气灰心,反而要更加努力,在这个机会,设法让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去减少化解,而不断增加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在未来的路,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平顺,最后抵达成功。
我们今天从这个主题可以得到这些想法,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