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97阅读
  • 0回复

巴黎城市建设:视旧如命 摒弃大拆大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07

 


    “视旧如命”背后是怎样的坚持和智慧?摒弃“大拆大建”的他们靠什么支撑增长?巴黎,为所有的城市经营者树立了榜样。
 
巴黎
    巴黎,哪怕是街心的一座雕塑、路边的一座小教堂、民居的一扇窗都在讲述着她“每个拐角处都有历史”的荣光。
    这个城市拥有的当然不只是古老。就在3个月前,人们还在围绕着“2030年巴黎是什么样子”展开着一场“新”与“旧”的激烈讨论。
    法国总统萨科齐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个“大巴黎计划”,将对巴黎进行自19世纪中叶奥斯曼重塑巴黎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斥资350亿欧元修建一条24小时运营的自动地铁,并且建造未来派的玻璃塔、单轨铁路和塞纳河上的人工岛等十大工程。
    赞同者说:“博物馆城市”已经成为巴黎的一大威胁,单一而古板的巴黎需要被打造成一座开放的、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
    反对者说:这个计划最终可能不过给巴黎留下一些“大工程”而已,历史学家埃里克?扎恩甚至担心,巴黎将沦为“简单的铁路交汇点,没有文化遗产”。
    从2004年萨科齐提出意向,到2009年4月计划正式推出,争议一直没有停过。而在巴黎这座城市中,新与旧的博弈一直都有,在保护历史与发展创新之间,巴黎人的这份小心翼翼,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巴黎
    ■老巴黎
    5年左右的工业建筑也可能被保护
    “看到上海漂亮的现代建筑时我完全震惊了!太令人惊讶了……可是,上海的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之间缺少一个平衡点,老建筑基本都被毁掉了……”巴黎市政府新闻处的艾丽克丝说。
    上海是艾丽克丝唯一到过的中国大陆城市。在巴黎时,几乎每一个采访对象都会称赞中国城市成长的速度之快、建筑的标新立异,但他们也都会顺便提及一下北京的四合院、广州的老城被拆的遗憾。
    在快速城市化中,如何保护既有历史遗存,巴黎是世界的老师。
 
巴黎
    ●卢浮宫的烦恼
    夜巴黎,卢浮宫,如梦如幻。
    透明的金字塔前,还有许多人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进去参观。
   “卢浮宫现在经常是游人爆满,让管理者很烦恼。”刚刚从国内带了一个旅游团过来的导游小吴告诉记者。
    卢浮宫也有烦恼?
    小吴说,卢浮宫有好几个出入口,但大多数人愿意从玻璃金字塔进入。金字塔最初的设计年接待能力是400万人次,现在已经接近900万人次,严重超负荷运转。然而,令卢浮宫烦恼的是,这样的改建难度太大,“最后法国人不得不再把贝聿铭请了回来。”
    卢浮宫的每一点变化都会成为巴黎人关注的新闻。
    20多年前,巴黎人也着实为卢浮宫烦恼了一回。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钦点贝聿铭改造卢浮宫,而贝聿铭则大胆地设计了一个极具现代主义色彩的玻璃金字塔入口给这座古朴的宫殿。当时,这一设计引发了巴黎人强烈的反弹,90%的人反对他的这一设计。
    “卢浮宫是‘万馆之馆’,我们不能容忍这样一个玻璃怪物破坏它整体的氛围。”ElyseeHotel的前台工作人员费朗斯先生对当年的反对浪潮记忆深刻。“这些古老的历史建筑是巴黎人共同的财富,所以,我们必须要极度小心确保它们不被毁坏。”
    要在严格的保护中创新,卢浮宫的烦恼几十年来挥之不去。
    在历史遗迹保护上,巴黎人精细得一丝不苟,严格遵守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因此,对于在拿破仑中厅出现这样一个风格迥异的建筑,出现反对浪潮并不奇怪。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也是一项大工程,目前的修复工期已经排到了10年后。巴黎市主管文物保护的副市长DanielePourtaud女士告诉记者,1999年巴黎圣母院的4个塔尖在风暴中被吹断,后来在修复中“选用的材料、建筑式样与旧塔尖一模一样,修复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洗礼,被严格保护起来的巴黎历史遗迹―――分布在塞纳河两岸的巴黎圣母院、市政厅、卢浮宫、协和广场、大小宫、亚历山大三世桥、埃菲尔铁塔等至今仍风采奕奕。1991年,塞纳河沿岸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对巴黎人“护旧”直接的肯定。
 
巴黎
    ●不仅仅保护历史遗迹
    在半个小时的采访中,DanielePourtaud女士一直在向记者强调,巴黎对历史遗存有2种定义,一种是狭义的历史遗迹,另一种则是包括了老建筑、文化、艺术在内的广义的历史遗产。
    “法国不光保护历史遗迹,也保护近现代的老建筑,甚至是5年左右的工业建筑也会被保护下来。”她说,对于巴黎人而言,保护工业遗产也是对历史证明的保存,他们将会把厂房改建成博物馆,或者引入文化产业,让下一代记住这段历史。
    从12区的贝尔西公园看向对面的左岸地区,那里有一座乳白色饱经风霜的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巴黎大磨粉厂。
    90年前,这里是一片繁忙的工业区。岁月流逝,当年工业区早已经衰落,而在城市改造中,它被保留了下来,并被改建为巴黎第七大学的图书馆和行政中心,而仓库则被改建为阶梯教室。“大磨粉厂是左岸工业时代的见证,所以它被保留了下来。”DanielePourtaud女士说。
    漫步在巴黎,你会在许多老建筑门口发现一块盾式的铜牌,这就是巴黎历史遗迹的身份证,它代表着这个建筑不能被拆除甚至微小的改变,周  边的建筑要改变也会受到严格限制。
    即使是一栋普通的民居,如果你想进行改造或者新建,那么你就必须面对整个社区。每5000人组成一个社区,每个社区均有自己的规划,只有得到了社区的同意,你才可以动工。
    DanielePourtaud副市长的助手介绍说,巴黎市事实上被分为了两个不同的保护圈层―――第一个圈层是18世纪形成的老城历史文化区,这个区域保持不拆、不改、不建,保持原有的历史面貌、传统功能;第二个圈层是19世纪形成的历史街区,允许适当改善并加强住区的功能,限制建造办公楼,以保护原有的和谐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这个圈层的周边地区可以略为放宽一些,允许建立新的住宅和大型设施,以加强旧城区的生活多样性,保持老城区可持续的生命力。
 
巴黎
    ●维修费用可以得到税收返还
    漫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那些默默无闻但却穿越了百年的老建筑是如何被保护得无微不至的?法国政府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这些私人物业的主人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访了一户巴黎民居。


    巴黎第十五区坐落于塞纳河左岸,距埃菲尔铁塔不远。在中国留学生小林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一座十五区的建于19世纪末的古老民居。房子只有3层,米色的外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走进去之后则是另一番景象―――洁白的墙面,豪华的吊灯,用掌上电脑控制的电器……
    墙上一幅中年妇人的肖像画,主人说,这是父亲当年给母亲画的,已经挂了几十年。“法国人很怀旧,家里的许多装饰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他们把老房子看得像个宝。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数据,从1998年到2004年,巴黎的老房子房价上涨了80%多。”
    小林还悄悄告诉我说,这栋楼里的几家住户每年光粉刷这栋房子的外墙总共要花好几万欧元。
    DanielePourtaud副市长的助理告诉我,为维修老房屋而支出的费用,按照法律规定,可以通过税收返还得到补偿。
 
巴黎
    ●法网笼罩下的巴黎老建筑
    “巴黎是一个欧洲的另类。”许多在当地的华人这样告诉我。在这个大陆上,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算得上是超大都市了,而巴黎的人口竟然达到了1200万。
    二战之后,巴黎的人口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特别是不少非洲移民涌入巴黎,造成巴黎的住房紧缺。在住房需求的强大压力下,巴黎并没有在保护老建筑方面作出退步,相反,他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巴黎保护历史建筑首先是通过法律。”巴黎DanielePourtaud副市长说。
    1913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历史遗产保护法》,并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3次立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1962年颁布的《马尔罗法》,不仅确定了各种公共和私人角色在旧城保护区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划出了“保护区”对成片的区域进行全面保护。
    目前,巴黎有2个保护区―――马雷保护区和第七区保护区,马雷保护区位于塞纳河右岸,涵盖了从巴黎市政厅到巴士底广场的广阔区域,跨巴黎的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七区位于塞纳河左岸,集中了埃菲尔铁塔、荣军院、战神广场等许多历史遗产,法国国民议会等众多国家机关也坐落于此。
    在划为保护区之前,马雷区曾一度因人口剧增而导致大量搭建滋生、建筑拥挤、环境恶化。1965年,由于设立保护区,巴黎市政府对此区域进行了清除,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这一制度对包括古建筑、绿地、道路在内的整片区域进行了严格的法律保护,这使得它们的古典风貌得以被保存下来。”DanielePourtaud副市长说。
    这4部法律构成了保护历史建筑的基本框架:景观地、历史建筑周围500米区域的范围也在被保护范围之列;除国家级历史建筑、景观地、保护区的管理权归中央政府外,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权下放到地方政府;设立“保护区国家委员会”,经文化部认可的国家建筑与规划师(AUE)拥有在保护区中审批建设的权利……
 
巴黎
    ■崛起增长极
    九大副中心拉开巴黎格局
    和中国城市建筑工地遍地开花不同,巴黎几乎看不到建筑工地。1860年之后,巴黎老城区的范围就没有改变过。
    ●“德方斯们”的崛起
    150年来,巴黎的增长点在哪里?老城如何避免毁于迅速增长的住房需求?巴黎是平的,许多人这样说。这个城市的建筑,绝大多数都在3―5层,高度控制得很严格,整个巴黎老城只生活着200万人。
    “巴黎另外近千万的人口生活在哪里?巴黎新的增长极如何产生?”
    面对记者的疑问,巴黎工商会会展司司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黎市巴黎大区参展协会总经理马丁威在巴黎大会堂的顶楼指着一带林立的高楼告诉记者:“那里就是答案。”
    在巴黎大会堂的顶上,向东望去,是耸入云天的埃菲尔铁塔,它孤零零地傲立在一片老城的中央,而向西望去,则是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化的气息。这个区域就是巴黎自1965年之后开发的9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德方斯。
    “那里即将诞生巴黎最高的大厦,当然,它的高度仍低于埃菲尔铁塔……那里是许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高新企业的总部……”马丁威介绍说。
    德方斯位于巴黎大区塞纳省,是巴黎如今的CBD,也是巴黎的9个副中心之一。二战以后,由于大量人口向巴黎中心区聚集,特别是大量移民的涌入,旧城保护与城市化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这最终催生了巴黎大规模的新城建设运动。
    和中国拆除老城区重建新区不同,巴黎将新建的住宅和工业区全部安排到了郊区―――在塞纳河下游新建了卢昂、哈佛等城市群,将人口和工业向这些城市疏散。同时,巴黎规划了南北两条“城市走廊”,建起了埃夫利、塞尔杰?蓬图瓦兹等5座新城,而德方斯、克雷泰、凡尔赛等9个副中心也是此时布局的。
    这5座新城就可以容纳近200万人口,而每个副中心也可以容纳几十万人口,巴黎的格局由此豁然开朗。“当时的思路是保护旧城区、建设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放弃了以前建设单一城市中心的传统思路,城市发展朝着多中心的格局开始发展。”BertandLemoine先生说。
    “当今城市发展有2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一是用好老建筑,保护城市的历史和特征,同时提高能源效率、舒适程度和使用价值;二是建好新建筑,尤其是住宅,使之完全符合现代生活标准,和成为高环境质量的典范。”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巴黎拉维莱特高等建筑学校校长BertandLemoine对记者表示,巴黎是两者结合的典范。
    ●轮轨上的巴黎
    “巴黎新城建设的成功,缘于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迅速将人口和产业分流出去。”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表示。
    目前,在整个大巴黎地区,有超过500万辆机动车,是世界上最多车的城市之一。而巴黎解决道路交通难题的手段并不是拆掉老建筑多修路、拓宽道路,而是向轨道交通要空间。
    1900年,巴黎修筑了第一条地铁,到现在为止,巴黎已经修建起212公里的地铁(METRO)线路,14条地铁线如蜘蛛网一样盘踞在城市地下,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地铁站,另外,巴黎还有5条郊区火车快线(RER),交通十分便捷。
    晚上十一点的时候,华为法国公司的员工李俊在Opera坐上了驶往郊区的地铁。“巴黎的地铁都运营到晚上一点之后,不用担心太晚回不去的。”
    华为的法国公司设在RER线A1线的终点SaintGermainenLaye附近,从市区到这里需要40分钟左右。“虽然地方远点,但是巴黎地铁很方便,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李俊说。
    巴黎地铁实行通票制,一票就可以乘坐METRO所有的线路,并且设置了单程票、天票、3天票、5天票、月票、年票等多种形式。“公共交通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公共需求,所以,好多车停在路边好多天都不动。”李俊说。


    如果你去到13区的中国城,还可以看到有轨电车。1938年,巴黎拆除了原有的旧有轨电车,70年后,有轨电车重现巴黎,取代了原有的几条公交线路。远期,巴黎市政府将修建有轨电车环城线路。
    在法国总统萨科齐2009年推出的雄心勃勃的“大巴黎计划”中,法国政府准备在未来20年中再投资350亿欧元建造一条130公里长的自动地铁,未来大巴黎的交通,将是以时速60至80公里的全自动化地铁将各区域串连起来。
    在这条地铁的背后,不仅仅是令人惊叹的玻璃塔、人工岛等建筑的崛起,影响更为深远的将是又一轮城市格局的调整―――巴黎将会从现有大区的格局中实现突破,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让巴黎成为一个海洋港口城市。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