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09阅读
  • 2回复

彬县大佛寺(组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修行僧
 

发帖
28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05
































































































--------------------------------请点击查看本空间以下精彩目录-------------------------------
离线修行僧

发帖
28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05
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浅谈彬县大佛寺和丝路文化的随笔
作者:长武姑娘 苣子


大佛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五县之一的彬县。距古城西安150公里,大佛寺是古丝绸之路中线的必经之路。也是西方佛教文化在关中的第一站。对于古代驼队的商人而言大佛寺是进入关中的重要标志。入邠州,见大佛,天朝近矣!有石窟的地方就有古丝路商队的足迹,而大佛寺石窟作为入关中第一驿站的标志是无可厚非的。

大佛寺石窟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1300多年的历史,冬去春来,1300多年的时光荏苒尘埃里消失的商队驼铃。大佛守护着古丝绸之路过往的商旅,踽踽而行的商道之路不在孤独。泾河畔饮驼的辉映,大佛寺石窟吟唱这历史的沧桑。

大佛寺唐时称为应福寺,后历经更改,因有大佛,遂被俗名化称大佛寺,沿用至今。飞檐挑角的唐建筑风格,彰显着唐王朝时代的繁华。昭仁寺位于彬县隔壁被称为“秦陇门户”的长武县城。其建筑风格与大佛寺如出一辙。如果说昭仁寺是闹市里的孤独,那大佛寺则是郊野里的喧嚷。若说昭仁寺是告慰浅水源大战逝去的英雄,大佛寺就是安抚一方净土的圣灵。

当疲惫的商队告别落日的夕阳,番货、丝绸停留在大福寺时,我想大佛给予漂泊的人以信仰。从古城西安到罗马,那要多长的时间呢?步履艰难,人心浮动,大佛告慰这旅途的倦怠。一缕烛台,佛前一株清香,一次次叩拜,祈祷里的平安和祝福。是信仰完成一万四千公里的旅程。大佛寺作为丝路关中驿站无疑给西来的商旅以希望。

如果在西安你为去看戈壁里敦煌的“飞天”而没有时间,那我就会告诉你,不妨到彬县看看大佛寺石窟。大佛寺寺石窟集佛学、艺术与一身。大佛寺因有大佛像而闻名遐迩,更主要的是大佛石窟带来的艺术震撼。千佛洞大佛窟位于东侧,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婀娜的舞姿,楚楚动人,犹如欲出石壁,红砂岩石茵红仕女的脸。 大佛寺石窟对研究贞观时期唐文化、宗教和艺术提供了大量而又生动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感叹这千年文化里斑驳的艺术岩体。每每坐车过大佛寺都觉得与之千年的艺术和文化交汇。

离线修行僧

发帖
28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3-05
彬县大佛寺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一、当代学者对彬县大佛寺的定位

1988年,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参观了彬县大佛寺之后,赞誉这处石窟群为我们推想大唐长安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

1994年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局长赞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与巴黎圣母院媲美”。

1997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为常青《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序中认为:彬县大佛寺是关中地区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唐代石窟寺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唐都长安佛教艺术发展之面貌。在长安地面寺院及其造像大多损毁无存的情况下,彬县大佛寺则成为考察唐代京畿地方佛教艺术发展状况极其重要的遗存。事实表明,彬县大佛寺石窟所拥有的大唐文化底蕴是不可忽视的,彬县大佛寺石窟恰恰可作为研究唐都艺术的切入点。

199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徐苹芳为常青《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序中认为:

彬县大佛寺石窟保存着典型初唐时期的大像窟、中心柱窟、佛殿窟、僧房窟等,以及大量的石窟造像作品,也有不少是属于盛、中、晚唐时期的造像,还有近二百处历朝造像记、重修记碑与题记,是中国现存唐代的一处珍贵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宝库。

——

同年,君冈在为常青《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前言中认为:

一般来看,人们比较熟悉的石窟寺是敦煌、云冈、龙门、大足等,对于彬县大佛寺石窟则较少了解,而他又恰恰是中国佛教艺术顶峰时期的初唐佛教艺术风格的代表,其影响不仅涉及龙门、敦煌等地,还可远至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因为它可以做为丝绸之路出发点——长安的中央艺术形式的直接体现者,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常青认为:丝路重镇邠州的佛教胜迹

大佛寺石窟是我国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盏明灯,是唐宋史、佛学史的真实写照,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实物宝库。大佛寺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大佛寺将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历史典籍对大佛寺的定位

大佛寺石窟大约开创于唐朝建国之初,当时的名称叫应福寺,宋代改名庆寿寺,至迟从明景泰元年(1450)开始,就被称作大佛寺了,并沿用至今。

关于这处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却很少被古代的历史文献所提及。明嘉靖年间(1522—1566)它才被简要地记录在彬县地方志中。

明万历年间姚本修阎奉恩撰的《嘉靖邠州志》卷四《寺观》中说:

庆寿寺,在州西二十里官路旁,唐贞观二年建,像坐石岩下,高十丈许,座后出泉,前护层楼,嘉靖二十三年重修,俗名大佛寺,工费金碧数以千计,雄伟壮丽,关中第一奇观也。

《一统志》云

唐庆寿寺,在邠州西二十里,唐建。有像坐岩下,高十余丈,俗名大佛寺。

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王朝爵、王灼修、孙星衍撰的《直隶邠州》中又说:

庆寿寺,旧志云在州西二十里官路旁,唐贞观二年建。《一统志》云有佛像坐石岩下,高十余丈,俗名大佛寺。座后出泉,前护层楼,明嘉靖年重修。

毕沅在《关中胜迹图志》上转载道:

唐庆寿寺,在邠州西官道旁,唐贞观二年建。

清光绪年间修成的《彬县乡土志》上也载

大石佛在庆寿,身高四丈,倚山而坐,对面楼三层可登眺。另外,曾在广州虎门销烟的英雄人物林则许撰写的《荷戈纪程》一书也记载

出州西门十里有明岨山……,又十里,大佛寺即庆寿寺,唐贞观二年所建造也。佛三尊,一正坐,二旁坐,高约八丈,宽约二三丈,皆就石岩錾凿而成。此外造像不可胜记。

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叶昌炽曾撰有《游邠州大佛寺记》一文,其中记载道:

(古之庆寿寺)布金在地,出自东陵故俟,凿石为躯,逾于西域真像,一佛二尊者夹侍,其高八丈五尺,一体一堪,一堪一级,自顶至踵。浮图五成……周览石室,黝无日光;四壁题名,间以造像;当昼秉炬,扪苔藓而读之,般若梵文,断自金轮之岁……欧赵诸家迄未著录。

三、彬县文体局对大佛寺的宣传定位

丝路明珠 盛唐奇观

四.举行大佛文化旅游节的不足之处

没有佛文化活动:如礼佛的整个程式

没有佛文化队伍:没有僧人,没有佛文化研究者,更没有研究权威。

没有佛文化产品:没有相关的书籍,也没有相关的旅游产品、纪念品。

五、一点建议

是否可以抛开佛文化主题,以“美哉豳风”或“古豳民俗风情游”命名这次旅游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