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79阅读
  • 0回复

(14届获奖讲座)王建红:《诗经》里走出的周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26

《诗经》里走出的周文化
陕西岐山高级中学   王建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我叫王建红,来自陕西省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在2018年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展示了《诗经里走出的周文化》一课。在此感谢谭老师、大会组委会的辛苦付出与大力支持!感谢重庆广益中学高一六班学生的积极配合!自己从事教学工作27年,2003年至今连续担任高三语文教师16年,与高一学生接触较少,所以这次大赛我体会更多的是教训。教学成长,无关年龄!

一、赛前思考

大赛要求讲地域文化,我的家乡在陕西岐山,提到这个地名,大多数人的的第一反应是岐山臊子面,开始我也考虑以臊子面入题,饮食文化也属文化,而且这个接地气好讲,但臊子面不用我宣传推介名气已经很大。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文化人的担当与责任让我作出宣传本地历史文化的决定。

家乡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千年古县” “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转鼓之乡”的美誉,借助周文化的东风,岐山现在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县城。

周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从而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其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发端,影响了周以后近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

如何将周文化切入高中语文课堂,第一个念头便是《诗经》,于是便有《<诗经>里走出的周文化》这一课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又称作“诗”“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从体例上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中周南、召南的地域在岐周,《雅》中的《绵》《皇矣》都提到岐山,《颂》中大多数作品出自周之宫廷,是周人祭祀岐山、祭祀祖先等重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衍生作品。

开始读书,第一阶段:由薄变厚法。先从《诗经》读起,三个版本的《诗经》一篇篇读过,对有意向选入课堂的篇目一一抄过。然后读周文化,找来有关周文化的六本书,一本一本啃,找书期间特别感谢朋友和同事的帮助。周文化的书读过数遍,亶父一季历一文王一武王一成王一康王的线索才渐渐明晰,自豳迁岐一泰伯奔吴一拘演周易一武王伐纣一桐叶封地一成康之冶,周文化的精神才逐步突现。设计表格,一一对应,讲课的思路渐渐云开雾散。第二遍读书:找《诗经》和周文化的联结点。不同书对周文化的总结归纳不同。想来想去,决定从周文化中的“周礼”出发,找出公认的嘉礼、宾礼、凶礼、吉礼、军礼五方面,然后再读《诗经》,找出与“五礼”相对应的诗篇:《鹿鸣》《有客》《天作》《无衣》《甘棠》《采菽》《大明》等诗篇。原文译文注音一一做成电子版,做成教案,做成学案,做成课件。

第三遍读书:由厚变薄法。开始选定11首诗,课堂容量显然有些大,加之《诗经》枯涩难懂,光正音、释词都得好长时间,学生难以消化。忍痛割爱开始删,三次删减,最终定为六首。

如何导入?由诗城重庆联系代表诗作及代表诗人,故意将李白和杜甫设为首尾,从诗坛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分出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由现实主义的源头引出《诗经》,由《诗经》的写作时间引出西周,由西周引出历代国君、与国君相关的典故、典故中体现的周文化特色,推出周礼的五部分。然后通过《诗经》中的五首让学生判断属于周礼的哪一部分,学习中领悟周文化的内涵。教学目的有二点:一是理清西周的历史脉络,感悟周文化。二是从《诗经》的诗歌中感悟周文化。作业以《木瓜》为例,让学生体悟其中的周文化内涵。

二、课堂实录

师:导入新课:老师来重庆的机会不多,不太了解重庆,但老师听人们称重庆为“诗城”,请大家举一些有关重庆的诗句帮助老师了解重庆。

1: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杜甫 :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师:不愧为诗城,中学生都如此博学!刚才同学们背诵的都是古诗这么多的文人墨客为重庆留下名句名篇,,那么大家知道古代诗歌的两大流派吗?

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师: 那么现实主义诗歌源头是什么呢?我们学过其中的什么作品呢?

生:现实主义诗歌源头是《诗经》,我们学过其中的《氓》。

师:哪位同学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经》?

生:《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师:很好!《诗经》的时间起点在西周,西周的发源地就在老师的家乡陕西宝鸡岐山。岐山现在是著名的旅游县城,它的闻名除了“薄劲光、酸辣香、稀煎汪”的臊子面以外,还有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原则、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的完整而协调的周文化。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产生了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里走出的周文化》。

:前段时间,大家刚刚学过诗经中的《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诗经》及“六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如此典雅的《诗经》,老师怎么能和大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联系在一起呢?有诗为证。

(展示幻灯片)

《绵》

《诗经大雅》第三篇。全诗九章,每章六句。这是汉民族史诗之一,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追述了周王族十三世祖古公亶父自邠迁岐,定居渭河平原,奠定了汉民族兴盛的基础。《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教师特别强调其中的“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师:周朝的历史人物中,同学们都知道谁?能举出与他们有关的典故吗?

1:姜子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周武王    武王伐纣

3:周公      梦见周公

师:大家知识面很广,我们就从前边《诗经.绵》中的亶父开始,来了解一下西周历史。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周人从祖先后稷到古公亶父已经历经千年,古公亶父为了躲避狄人的骚扰,带领族人举族迁居到西岐周原,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积极发展农业,使周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奠定了周人灭商的基础。亶父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厉,按理应将王位传给长子泰伯,但亶父有意把王位传给从小聪慧过人的孙子姬昌,而姬昌为泰伯三弟季历所生,所以亶父决定把王位先传给小儿子季厉,尔后再由季厉传给儿子姬昌。

泰伯为避免同室操戈,更是为了成全父亲的意愿,偕同二弟仲雍在父亲生病期间,借口到附近山上采药,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奔波到遥远的江南梅里(今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避居下来。这一点,包括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唐代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中都有明确的记载。近10年,每年清明时节,无锡梅村有代表来我们陕西岐山祭祖。

古公卒,少子季厉继位,季历继承父志继续积极开拓周的势力,尤其是攻打西北的戎狄,因功被封为西伯,是西北的诸侯之长,势力从西北开始往东发展,已经解除了商的核心河南西部,被商王文丁猜忌后,商王借着封赏为名将其骗到殷都杀死!

季厉死后,儿子姬昌继位,是为西伯候。继承父祖遗志继续扩展周的势力,在发展势力的时候,被崇候告密帝辛(纣王),帝辛害怕周人威胁商的统治于是囚禁了西伯候七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事情。后来在周人的贿赂下姬昌才被放回周国,姬昌回国后,开始积极筹备推翻商王朝,在渭水访贤得到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后在太公等人的辅助下姬昌开始势力向南方发展,达到江汉流域,天下诸侯归附,史称“三分天下其二归周”,姬昌在完成推翻商朝的奠基工作后去世!

因其长子早逝!由其次子姬发继位,称之为武王!武王接受父亲临死前的嘱托积极准备灭商。武王克商后,建立周朝,从一个诸候国变成了统治四方的大国,为了更好地统治,武王进行了大规模分封诸侯,将宗室和有功之臣等分封到各地。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于是管、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  

(展示幻灯片11)

师:我们广益中学为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老师来到学校也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与礼貌,刚才的西周故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礼仪文化?

1:亶父自豳迁岐躲避西戎,以自己的离开避免战争。

2:泰伯奔吴主动让贤,不争名夺利,

3:周公治理作乐让社会有了礼仪制度。

师:大家听得仔细,归纳得也非常精炼。西周礼仪中最重要为“五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五种重大事件的礼仪和制度,分为吉、凶、军、宾、嘉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老师现在将五礼展示出来,然后我们选《诗经》中的五首诗,同学们来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礼?每学一首,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归纳一首。

(多媒体展示第一首诗)

周颂   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jū,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zhí,以絷zhí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suí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师:这首诗出自《诗经.周颂》,根据“颂”出自周之宫廷,所以题目中的“客”并非普通百姓家的普通亲戚,那他是谁呢?《毛诗序》云:“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微子名启,商纣王同母之庶兄,当殷之世,受封于微而爵为子。宋微子来朝周,周王设宴饯行时所唱的乐歌。同学们,宋微子与商纣王同母,看见他为商朝人,商与周是友好合作国家吗?你知道历史上有关商与周的一些故事吗?

生:我知道“武王伐纣”,周武王在姜子牙和周公的帮助下灭了商,因此他们可以说是敌我关系。

:是的,亶父的儿子季厉为商所杀,季厉的儿子文王一度被商囚禁于羑里,文王的儿子武王后来就灭了商,但灭商之后并未将其后人灭绝,而是采用怀柔政策,比如纣王的哥哥被周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爵位公爵,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始祖,后世称之为宋微子。《有客》中的“即这位宋微子。

(多媒体展示译文)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原文)

师:请同学们结合译文思考,《有客》体现了周文化里的哪种礼?

展示第2首诗:

小雅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师:这首诗中的句子熟悉吗?哪里见过?

生:熟悉,个别句子在曹操的《短歌行》里读到过。

师:大家能试背一下《短歌行》吗?

(生齐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师:大家背得很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两首始终都出现了。《鹿鸣》中写到: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请大家注意这首诗出自《雅》,《雅》写什么呢?它是《诗经》中最现实的部分,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

(多媒体展示译文)

师:请同学们根据周文化的五礼给这首《鹿鸣》归类。

(多媒体展示第三首诗)

周颂·载芟

载芟(shān)载柞(zuò),其耕泽泽。

千耦其耕,徂(cú)隰(xí)徂畛(zhěn)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有嗿(tǎn)其馌(yè),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sì),俶(chù)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绵绵其麃(biāo)。载获济济,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zǐ)。为酒为醴(lǐ)烝畀(bì)祖妣,以洽百礼。

有飶(bì)其香。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fēi)且有且,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师:字词虽难懂,但大家根据背景图片和个别字词就可以大体判断这首诗的写作内容。《载芟》写什么呢?

生:写农民在地里辛苦劳作。从南亩、百谷、其苗”等词即可看出。

师:对的,这首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行文生动活泼。请同学们判断,它又属于什么礼?

展示第四首诗: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

师:这首诗难懂吗?

生:不难。

师:全国的不少高三学生,将这首诗作为他们的高考誓词,同学们请齐读这首诗,分析它可以作为高考誓词的理由。

(学生齐读)

生:此诗选自《秦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所以可以作为高考誓词,激励同学不畏困难,努力前行。

(多媒体展示第五首诗)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多媒体展示译文)

高耸的岐山自然天成,创业的大王苦心经营。荒山变成了良田沃野,文王来继承欣欣向荣。

他率领民众云集岐山,阔步行进在康庄大道,为子孙创造锦绣前程。

师:这首诗出自《周颂》,诗中无人、无景、无事,请根据《诗经》中“颂”的特点,此诗的作用是什么?

生:应该是用于祭祀。

师:请同学们根据周文华中的“五礼”来判断此诗体现哪种礼?完成前面的表格。

布置作业:

请以《木瓜》为例,联系周文化,写出你的感悟。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教后反思

课讲完之后我并未轻松,更多的是遗憾。高三连续16年,似乎已不会讲新课。“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应该是真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有许多不足:

一、忽视了地域特点。过多地体现家乡陕西岐山的地域文化,忽略了学生为重庆学生,课前也未给学生提供相关辅助资料,导致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吃力。

二、选诗不准。诗歌内容过于艰涩,既然由《诗经》讲周文化,但选诗却全与岐山有关,并且过多地选了“雅”和“颂”,这不是校本教学,《风》中有些较浅显的诗歌同样能体现周文化。

三、学生活动少。因为既要梳理历史人物,又要普及周文化,还要在理解《诗经》的基础上将诗歌与周礼相关联,知识点太多,老师讲解过多,忽略了学生的活动、消化及吸收。

讲课结束,回顾整个备课思路,感觉自己走的是论文模式或讲座模式,整个思路体系有些复杂。自己花费一个多月整理出的内容,让高一学生在短短45分钟掌握,本身就不现实。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融合,教学设计不仅仅考虑讲授内容的知识性,更应吃透学情,熟悉学生基础和年龄、心理特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不能只是教师的单独表演,不论这个表演是知识性的还是技术性的。过于沉闷或过于炫技的课堂都是不合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将教书变为育人,才谓真正的教学。

特别感谢感谢大赛组委会的周密组织与安排,感谢重庆广益中学高一六班学生的积极配合!

也感谢各位同仁今晚的聆听与陪伴,再见!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