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窟(元)北壁千手千眼观音 敦煌莫高窟——这个隐身在大漠里的美术馆。 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一千多年间 45000 平方米的壁画在这里保存了下来。这是历代无名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珍宝。然而,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却几乎是空白。现在我们只能从零星的壁画题记和敦煌遗书,去追寻这些大师的踪影了。 敦煌的画匠史小玉。他的生活和经历是我们根据学者的研究, 用真实的历史片断拼接出来的。他的名字出现在莫高窟第3 窟的西壁上,那幅名扬四海的千手观音就画在这个洞窟里。有人断定第3 窟的壁画就是史小玉所画,但还有一些人认为他只是元代的一名游客。 公元1351 年。史小玉从甘州来到了敦煌。在同行工匠的描绘下,史小玉对即将前往千佛洞工作充满了期待。莫高窟的壁画,描绘的是佛陀在前世发生的各种故事。史小玉看到的这幅壁画,是佛陀的一个前世萨埵太子的故事。徜徉在这些古老的洞窟之间,当年僧侣们打坐修行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不久,史小玉已经看遍了这里较早期的一批壁画。它们都是创作于南北朝时代。洞窟中除了描写佛陀前世修行的各种壁画外,还大量绘制了释迦牟尼今世成佛,以及他成佛后渡化众生的故事。 第285 窟五百强盗成佛图 这些通俗易懂的连环画,无疑是信徒们了解佛教最好的入门教材。不过,真正吸引史小玉的,并不是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佛教故事,而是先辈们用笔用色的技巧。史小玉发现,这些壁画的人物形象多半是半裸体,他们不但动作夸张,而且面容、神情充满了沉静和神秘的色彩。这种鲜明的外来印记,他在中原的绘画中是从未见到过的。从一位年长的画师那里得知,这是一种用强调明暗来表现人物立体感的晕染法,画史上也称“凹凸法”,它曾经在敦煌流行了数百年。 这种绘画技巧,最初来自印度。随着洞窟营造的兴盛,来自中原的画风,也融合了进来。公元6 世纪,一批洛阳来的画匠,为莫高窟的壁画换上了新的面貌。 面对这些新面孔的菩萨,史小玉感受得到,他们与印度、中亚的距离一点一点远了,而与中原的距离一点一点拉近了。他们都换成了当时中原流行的“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 在史小玉生活的元代,敦煌已不再繁华。但在丝路贸易繁盛的年代,不绝的商旅,行脚的僧徒,都来往于这个重要的枢纽城市。来自中原、印度、希腊、波斯的艺术和文明,在这里历经了千百年的汇聚和交融。如今,这些高低错落的石窟,就像是一部壮丽无比的佛学图典,一座风格绚丽多变的艺术宝库,让史小玉,也让每一个后来者震撼不已。 皇庆寺的积沙清理结束后,史小玉开始加入殿内壁画的绘制工作。 在莫高窟的生活是寂寞而清苦的。虽然他们中很多人足可跻身伟大的艺术家,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卑微的命运。“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来奴,妻是官家婢”。敦煌遗书中的这首诗,正是他们境遇真实的写照。 第103 窟维摩诘 公元713 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唐朝进入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史小玉最为仰慕的画圣吴道子,便生活在这个时代。 吴道子高超的人物描法,有“吴带当风”的美誉。粗细变化的笔墨之间,人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莫高窟第103 窟的这幅维摩诘像,就颇有吴道子的画风。 维摩诘是古印度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虽身在世俗,却精通佛法。他深受中国士人阶层的喜爱,他的形象也因此被换成了中国的士大夫。 在中国文化精神的改造、融合下,来自印度的佛教不断接受着中国新的阐释。 百年来,莫高窟一直是当地佛教信徒重要的精神寄托。但对史小玉来说,这里更像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艺术殿堂,一幅绘制了千年的画卷。在这些流光溢彩的画洞中,到处都能捕捉到大师的身影。 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史小玉也在努力追求用线条直接表现生命的神采。洞窟中历代壁画的杰作,正是临摹学习最好的范本。不过,和唐朝富丽堂皇的敷色风格相比,史小玉更推崇神气兼得、轻淡雅致的中原文人画风。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等等,这些都是当时中原最著名的几位大画家,他们主张作画的境界要“简古”、“澹泊”、“清新”、“萧散”,以至后世也都把“平淡”、“柔润”作为艺术的最高格调和正宗。而这种重意境、重情趣的中原文人画风,也正是史小玉一直所倾心的。 然而在敦煌默默守候了六年的史小玉,一直没有机会在千佛洞画上一窟壁画。直到公元1357 年的春天,一个新窟即将在莫高窟开凿。史小玉如愿成为了新窟的画师。依照捐资者的意愿,史小玉要绘制的最重要的内容——两幅千手千眼观音的画像。 榆林窟 每天,当莫高窟迎来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史小玉就来到洞中勾绘他心中的图画。 为了能有接近纸上做画的效果,史小玉趁泥底没干就开始描线、着色。随后,他运用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表现丝绸光滑细软的行云流水描,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等等不同的描法,将各种形体质感和人物的神情动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今,在这些笔墨的背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史小玉那份激情和沉浸。这千手千眼观音慈悲容颜的深处,似乎还描绘着一幅美丽的愿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壁上依稀可见的题字“甘州史小玉笔”,现在已经默默消失了。但史小玉的另一处题记,仍为他真实的身份留下了各种猜想。“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上报四恩 下资三愿息……”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莫高窟这座由无名大师们缔造的石窟画廊,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朝圣之地,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敦煌古远的世俗生活,丝绸商旅,舞乐文明,都将因为它们重新呈现在历史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