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90阅读
  • 0回复

愿我们春节不再说“恭喜发财”--从春节贺语谈中国文化的兴与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15
愿我们春节不再说“恭喜发财”--从春节贺语谈中国文化的兴与衰
(作者:薛海培)   



  大年初一您走上街头,碰到亲朋好友,您会说什么样的春节贺语呢?新年快乐?新年好?过年好?拜年了?恭喜恭喜?还是“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原本是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广为使用的春节贺语(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 近年来却大有在中原大地攻城掠池之势,令人担忧,也令人深思。
 
  这决不是小题大做。试着想想,在中国一年里最为喜庆,最为期望,自然也是最为神圣的节日里,我们却在互道“恭喜发财”。当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一个即将引领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自己一年最重要的节庆里,祝福人们新年大发一笔,心里真挺不是滋味的。(翻译成英文后更为直白:Wish You Make a Lot of Money in the New Year!)
 
  这里,我们不妨和其他民族对比下吧。先看看其它兄弟民族的重大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白节”过年,维吾尔族的“库尔班”节,藏族的“藏历年”,他们无一例外地使用诸如祝福,祝好之类的话。再看其他国家,文化和宗教,笔者经过多次查核问询,也只见用祝福,祝好,祝愿安康,祈祷和平之类的贺语,无一使用与“发财”相关的言辞。唯一例外是深受中国广东文化影响的越南。
 
  这当然不仅仅是“恭喜发财”一句话的问题。语言和礼仪对人,对一个社会的影响不仅微妙而且深刻。从恭喜发财到压岁钱,送红包,送穷神,迎财神,中华文化中讲求实用功利的那一面在春节可谓发挥的淋漓至尽。我们的传统节日常能让你感到物质的沉重,却不大易体会到精神的飘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既要全力保护和继承,又要用心梳理改造中国文化。在海外常看到一些国家的重大节日充满活力与韵味,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更深感改革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迫切性。
 
  当然,你也许会说说“恭喜发财”是尊重风俗传统。没错。可中国的传统和文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今天仍大量使用的春节贺语, 为什么一定要用“恭喜发财”呢?这里有一个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自我选择的问题。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做出大量的选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就是在每一个人每天的点滴选择中形成。说什么,不说什么,确实是我们的自由,可那更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取舍决定文化的优劣。也许你会说“别折腾了,老百姓愿说啥就说啥吧”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可是文化不仅是一个遗产的问题,或听其自然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更新和变革的问题。而一个缺乏更新和变革的文明决不会是一个健康的文明。环视今天的世界,无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二战后的德国,还是七十年代后的亚洲四小龙,无一例外。反之也然,失败文化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再看中国,老实说,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今天无论是在如何庆贺传统节日,承传更新文化,还是培育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问题上都正处于十分纷乱的战国时期。看看我们的节庆吧。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主要传统节日看,大家凑到一起除了吃还是吃, 对节日的象征和含义日益模糊,不知该作什么,说什么,庆祝什么。更有甚者,我们现在连一些主要传统节日要不要过都不太清楚,比如重阳,七夕节和鬼节(或中元节)。而一些古老且有着丰富教化内涵的节日,如寒食节,初七人日等,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早已成历史的注脚。
 
  其实,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节庆素材。可我们既没承传好,也没利用好,更没创新好。举个例子。过去流传下来的“七夕节”,活生生的传统和极动人的素材搁在那儿没人感兴趣,却偏偏要去凑西方情人节的热闹,不是很可悲嘛?可是反过来一想,年轻人这样做也不无道理。作为一个民族,你自己没有对“七夕节”进行认真地承传和梳理,或者搞得庸俗不堪,使得咱们民族的好东西在全球化的自由市场上败在了西方人的手中。此为承传问题。
 
  再举个例子吧。现在过端午节就是吃吃粽子而已。我们原可以根据现有的需要,把一些节日固有的元素放大,或对其作一些新的诠释。这里我们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既然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我们为何不可以在吃完粽子后,大家都来吟诗赋词一番?为什么不将这一天诗的元素放大,甚至把它变成中国的准诗人节?在这一天可以进行全国不同级别的赛诗会,选出新一年度的中国桂冠诗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将“吟诗赋词”变成或恢复成一个中国文化人真正的风雅和标志,并以此作为振兴中华文化的杠杆和指标?中国可是一个诗的国度啊!仅仅两三代人前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还是动辄要提笔写诗抒情的,我们有什么权利轻易放弃这个上千年的美好传统呢?是啊,忙碌的生活终于带来了GDP和个人所得的丰收,却可能使一个诗的民族从此丧失作诗的冲动和技能。可不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中国人都做诗抒情之时,才是我中华民族真正昌盛之日。此为创新问题。
 
  当然,对传统节庆和文化的关注同时也应是中国政府优先选择的问题。可在中国各地政府普遍以物质发展和GDP增长为首任的今天,又谈何容易? 至今许多人依然认为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会上去的,不必杞人忧天。 所幸,中国已开始意识到“文化软件”的重要性,但却一直开发无力。笔者认为原因还是中国各界人士没有把文化建设,把以人为本的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真正当回事。这里建议大陆不妨参考下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的设置并就此议题与台湾政府展开认真的交流;同时也应参考韩国和日本是如何在追逐现代化时保护和光大其传统与文化的。最起码,两岸三地,也许还要加上新加坡,应尽快坐到一起,对中华传统节日一同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规范。
 
  其实,我们各级乡镇县政府并不需要等待什么中央文件和特别拨款,就应主动梳理自己当地的文化传统特质,进而设计和培育真正厚植于本土本乡的新节日和新风尚,使中华大地培植弘扬精神文化之事业蔚然成风。在一个快速同质化,全球化的今天,这本应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因为文化与传统,不像修公路和建工厂,一旦淡化和消失后,再找回来就不容易了。而要培育好一个文化决不会是一两天的事。在这方面,我们过去应有许多深痛的教训。
 
  一个民族是应该有与她相媲美的节庆的。春节到底应该怎么庆祝,文化到底应该如何承传,国家到底应向什么方向发展,答案的案底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手里。最起码,最起码,您可以在春节这一天不再说“恭喜发财”,对吧?那如何才能过个真正有意义的春节呢?这两天过节好好想想聊聊吧!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