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241阅读
  • 0回复

(辛亥现场)普通日本人眼中的辛亥革命:支那猪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2-06
核心提示:而著名反清革命家陈天华在《绝命书》里不得不承认:“近观吾国同学,有为之士甚多,可疵可指之处亦不少。以东瀛为终南捷径者,目的在于求利禄,而不在于居责任。其尤不肖者。则学问未事,私德先坏,其被举于彼国报章者,不可缕数……”
本文摘自《世界博览》2011年18期 作者:蔡信 原题为:普通日本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说起日本的普通人,应该再继续细分一下:普通日本民众,和一些有“追求”的普通日本人。


为什么这么说?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辛亥革命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唯一变化就是以前称呼中国为“清国”,辛亥革命成功后,改称中国为“支那”。1913年日本政府下文,称以后无论中国政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律统称中国为“支那”。


对中国人的侮辱性称呼“支那猪”,在1911年以前的日本民间也不是主流。日本著名汉学家白鸟库吉在1908年发表的《关于清韩人的国民性》中,讨论中国国民性特征时还很善意,例如:白鸟库吉认为中国人是“民主的”而不是“贵族的和阶级的”,是保守的而不是进步的,是和平的而不是侵略的,是实际的而不是空想的,是自尊的、唯我独尊主义的。


事实上,1911年以前,普通日本人对于中国的恶感除了甲午战争时期之外,更多还是来自中国留日学生自己。


曾两次留学日本的民国著名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在《留东外史》上的记录,可让我们清楚看到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基本状况:


“原来我国的人,现在日本的,虽有一万多,然除了公使馆各职员,及各省经理员外,大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费或自费在这里实心求学的;第二种是将着资本在这里经商的;第三种是使着国家公费,在这里也不经商,也不求学,专一讲嫖经,谈食谱的;第四种是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来的。第一种与第二种,每日有一定的功课职业,不能自由行动。第三种既安心虚费着国家公款,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不因不由的有种种风流趣话演了出来。——近日的亡命客,则反其事了。凡来这里的,多半有卷来的款项,人数较前清时又多了几倍。人数既多,就贤愚杂出,每日里丰衣足食。而初次来日本的,不解日语,又强欲出头领略各种新鲜滋味,或分赃起诉,或吃醋挥拳。丑事曾见报端,恶声时来耳里。”


而著名反清革命家陈天华在《绝命书》里不得不承认:“近观吾国同学,有为之士甚多,可疵可指之处亦不少。以东瀛为终南捷径者,目的在于求利禄,而不在于居责任。其尤不肖者。则学问未事,私德先坏,其被举于彼国报章者,不可缕数……”


除了对中国留日学生观感不好以外,可以说这个时期普通日本人对辛亥革命的关注,不会比现在中国普通民众对利比亚局势的关注更多。


而对于另一部分尽管普通、但是心怀天下的日本人来说,辛亥革命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许多日本志士很早就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对反清革命作出了贡献。这些直接参与到中国革命中的日本人我们先不谈,来看看那些根本与辛亥革命毫无关系,但又对中国抱有莫名感情的日本人怎么看辛亥革命。


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企图分裂中国东三省的主谋是日本关东军的参谋石原莞尔。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22岁的石原莞尔正好刚从士官学校毕业,驻扎在朝鲜春川。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手上的一小拨兵带到一个山上去,然后对天鸣枪,领着这些士兵流泪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支那革命万岁”等口号。

可以说石原莞尔这种反应代表了当时一大群身在中下层,却心怀天下的普通日本人的想法。他们和犬养毅、头山满这些完全明白日本支持中国革命是为了什么的高层不一样。他们只是在进化论泛滥的当时,心里有“中国和日本其实是命运一体”的感觉,并且觉得如果有色人种只有一个日本的话,那么肯定不是西方列强的对手,说不定也会被西方吞并、消灭掉,如果中国也和日本一样崛起了,那么日本就有一个依靠这种质朴的情感在里面。


其实无论是日本民众,又或者像石原莞尔这样有些“小追求”的普通日本人,他们对中国的好感也罢,期待也罢,在20世纪上半叶流行“弱肉强食”、“媚强凌弱”的国际交往规则下、在中国分崩离析的国势下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歧视和贪婪。


“国家官乃贪官,民乃刁民,兵乃这个兵痞……总而一句话就是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失败的国家。”不到十年,那个曾经为辛亥革命成功而流泪、而高呼万岁的石原莞尔就如此评价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然后再过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成功20年后,他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