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36阅读
  • 0回复

(清朝政治)裴毅然:清代为何无蒙藏边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1-15

夏商以降,汉族定居中原,以农立国,然边患频仍,尤以西北、西南游牧民族为烈。长于骑射的骠悍匈奴更是屡越长城,劫汉扰唐破金灭宋,成吉思汗甚至远征多瑙河流域,破波兰,匈牙利,跨据欧亚。元灭以后,蒙古仍是明朝主要边患,从不消停。勒马渡悬崖,弯弓射大雕,一茬茬蒙古青年不断涌现渴望建功立业者。如西夏(1038~1227)党项族部落,唐太宗时臣服中国,始由大夏河、洮河一带移至陇西北、绥远伊克昭盟一带,赐姓李。至宋朝,该部兴盛,时有掠夺边境之举,宋朝也赐姓赵,并赐许多金帛,封他们领袖高官,只要称臣宋室,一切皆从优。夏主赵德明之子元昊,劝父不必再称臣于宋。德明不许:“吾族三十年衣锦骑,此宋恩,不可负!”元昊复曰:“衣革衣,事畜牧,本我族所便,英雄之生,当帝王耳,何锦绮为?”元昊即位后,果然帝制自为。范长江由此悟出:“民族间的羁縻政策,绝对不能笼络得住第一流的人物。”[注1] 范长江接着思考:何以满清一朝,西北、西南大致宁静,尤其向不消停的蒙古何以悄然无声久宁长安?(《西夏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

1935年7月~1936年5月,青年范长江(1909~1970)以天津《大公报》记者身份游访西北,从成都出发,越祁连山,跨贺兰山,由川北入陇南,过青海踏陇西,最后沿黄河至宁夏,行程两千多公里。范长江一路走一路写,向《大公报》发回64篇旅行通讯,这就是奠定其一生地位的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连出七八版都销售一空。[注2]其时,范长江不过27岁。如今中国新闻界之所以设立“范长江奖”,除感于其“文革”死于非命(遗体发现于河南确山井中,死因至今不明),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两本至今含有相当专业高度的旅行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1936)、《塞上行》(1937)。范长江一路经过不毛之地、蜷宿羊圈、遭遇土匪、走过死尸满街的城镇……估计没有一位读者不对作者的敬业精神立正敬礼。《中国的西北角》的价值是立体的,不仅记录一路风土人情、红军信息、鸦片毒患,留下1930年代西北社情的长幅画卷,还有深刻的社会剖析。本文关注的是青年范长江的文史功底与社会关注,尤其是他对蒙藏边患渐消的历史敏感。

1935年8月,范长江一路或行或骑历经川北岷山、陇南藏区,到达临夏拉卜楞寺。历史敏感使他发现清室之所以在藏区推崇黄教的政治用心——对藏族造反行釜底抽薪之术。1936年5月,范长江由宁夏入内蒙,对清廷在蒙藏地区鼓励黄教的用心看得更透,撰有专文《满洲人的治蒙政策》,专题讨论清廷的“黄教策略”。

范长江认为满清除了沿袭和亲封爵以收买番族领袖这些传统手法,另有重大筹划——利用黄教摧毁这个民族的人口。皇帝宗室美女下嫁西北番王,再封公封王,赏赐金银玉帛,惟裕惟充,鼓励各地番王控制蒙藏青年,压抑青年们的反心,番王则子子孙孙世袭王公,永享安逸尊贵。如此这般,西北番族自然不容易冒出杰出人才。一般平民想造反,知识权力两缺,想反也反不起来。对于性格较烈的蒙古王公,清帝在其衙门专设可单独奏事的四品讲师,而王公要上奏,奏折须经讲师盖印方生效。四品讲师事实上是皇帝安放于蒙古王公身边的耳目。和亲尊爵,这是治标,最厉害的是治本之策——推行黄教。

满清在蒙藏地区竭力提倡黄教,推崇喇嘛,拨大量库银营建宏大寺院,尊喇嘛为最贵阶级,王公只能管理平民,管不了喇嘛。平民当了喇嘛,便不再受王公管束。喇嘛除了念经,百事莫理,衣食住行皆由平民供给,且用物专享上等。利用人类懈怠天性,引诱蒙藏青年进入不劳而获、坐享高等的僧侣阶层。同时规定每家最多只能留一子为俗,余子皆须入寺为僧,喇嘛不得结婚。这么一规定,蒙藏女子过剩,在俗男子供不应求,势必多妻,一方面戕害俗家男子身体,一方面在寺喇嘛出于性本能必与“过剩女子”发生关系,性事杂乱,性病必随,花柳病普遍。长此以往,蒙藏两族人口日少、健康日坏、经济能力日微、才智之士日鲜。让两个不安分民族的优秀青年去念经,巧堵人才之出,得一姓江山之固;谋深虑远,难出此右,真正两手都硬呵![注3] 这不,连蒙古额济纳旗图王都因花柳病沉重而影响行动。[注4]

此后,范长江有感于这一专题的价值,在随后的《塞上行》中引用了(估计专门寻找)清人魏源的相关论述:“蒙古敬信黄教,不但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开本朝二百年之太平。”黄教喇嘛所诵之经系藏文,蒙古喇嘛得费力攻读藏文,弃固有之蒙文而不顾,久之则抛蒙古民族文化,思想意识上逐渐淡薄民族独立之思想。[注5]

柔性笼络远较刚性压制为胜,效力持久。久压逼出决心,拂逆终生叛志,柔顺消磨其志,以软其力。道高魔垂,“黄教策略”比和亲封爵笼络更阴更狡,渗透更深更入,等你明白,你也残废了——想反也反不了。

范长江当年激于民族不平等的义愤,探究满清对蒙藏的“黄教策略”,不仅需要厚实的文史功底,也需要见微知著的社会敏感。这对当今致力新闻的数十万青年,实有多方面示范之用——看起来是对当下社会新闻的报道,但若想稍稍深入一点,还是得有一点文史功底,惟此才能从表面现象挖剔出深刻内容。

注1: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年4月第一版,第181页。
注2:陈远:《大江东去·铁笔流芳——忆我的父亲范长江》,原载《名人传记》2011年第6期,《文摘报》2011年7月9日摘转,第6版。
注3: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年4月第一版,第53~54页、第205~206页。
注4:范长江:《塞上行》,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年9月第一版,第51页。
注5:范长江:《塞上行》(1937),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年9月第一版,第20页。
(责任编辑:代金凤)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