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63阅读
  • 0回复

(历史溯源)郭老学徒:清代被凌迟处死的造谣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9-22

被凌迟处死的造谣者

  秦火火被抓算什么,大不了关几年。历史上还有因在媒体上编造谣言被千刀万剐的呢。

乾隆十八年,一个名叫鲁卢生的军官因为在《京报》上编造大臣奏折而被凌迟处死。与他一同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官阶比他高的军官刘时达。只不过他们死得不像鲁卢生那么痛苦,是被斩首的。

鲁卢生是江西抚州的绿营兵千总,官级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吧,或者略高点。乾隆十五年,坊间传说皇帝要南巡,鲁卢生想到皇帝南巡就要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地方官员会借机搜刮民财,老百姓要遭殃,就与绿营兵的南昌守备五品军官刘时达商议,以孙嘉淦的名义写奏折,在《京报》上登载,试图鼓动舆论劝阻皇帝取消南巡。

他们为什么要假冒孙嘉淦写奏折?

孙嘉淦是一个性情耿直敢说实话的大臣,他在雍正朝因为多次犯颜直谏触怒了皇帝,被判拟斩依然拒不认错,最后连雍正皇帝都不得不承认:“朕亦不能不服其胆”。乾隆当皇帝后他也敢于犯颜直谏。孙嘉淦这样的大臣在清朝很少见,他的社会声望非常高。所以鲁卢生要假借他的名字写奏折。

鲁卢生冒孙嘉淦之名写的奏折指斥皇帝南巡有“五不解,十大过。”然后通过驻京办发给了《京报》。《京报》编辑也不知是假,以为是当朝名士孙嘉淦的奏折,就刊登了,在全国广泛流传。《京报》是一份民办报纸,每天一期,面向全国发行。内容是从官办媒体邸抄和宫门抄上转载,都是谕旨、奏章和宫廷新闻之类的东西。《京报》是民办的官方喉舌扬声器。

云贵总督硕色看到了登载假奏折的《京报》,这家伙嗅觉敏感,觉得不对劲,就向皇帝打了报告。乾隆皇帝看了报告后勃然大怒,下令彻底追查,还对追查不利的官员革职查办。历经三年时间,案子终于破了,鲁卢生和刘时达被抓获问罪。

鲁卢生和刘时达以他人之名编造假奏折发到媒体上,确实不妥,应当严肃批评教育,撤销职务也未尝不可,就是关几年也不算太过分。但为这事把他杀了,千刀万剐了,连儿子也杀了,则太残暴了。鲁卢生毕竟是为了老百姓不遭殃才冒名写奏折的,他这样做也是臣民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批评国家领导人的权利的无奈之举。大清国没有宪法,没有关于“公民可以批评各级领导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宪法条款,没有任何表达的权利,更没有表达的渠道,鲁卢生不冒充高级干部孙嘉淦,《京报》根本不可能登载他们的文章,传达他们的想法。鲁卢生编造假奏折无非是想阻止皇帝扰民,从根本上讲对社会对皇帝是有利的,即使方法不对,也有情可原。但乾隆皇帝不这样看,他从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地位的政治高度看待和处理这件事,他下令对鲁卢生施以最残暴的凌迟酷刑,不是为了解恨出气,而是意在告诉天下:敢利用媒体数落皇帝,就是千刀万剐的下场。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