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62阅读
  • 0回复

(巴渝文化)黄庭坚在巴渝大地的墨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15

黄庭坚在巴渝大地的墨迹——《读史撮英》
张光明
    在黄庭坚的一生中,飞黄腾达在京城洛阳,倒楣遭贬在巴渝大地。如今,在重庆的万州(合浦),在涪陵(涪州),在彭水(黔州),在四川的宜宾(戎州),都有他的墨迹。

黄庭坚(1045-1105),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江西修水(分宁)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贬于涪陵后,又号涪翁。他的书法成就与苏东坡、米芾、蔡襄为两宋代表,史称“宋四家”。

北宋治平年间,黄庭坚考中进士。先作地方官,后作京官。任“校书郎”,写《神宗实录》,升“著作郎”、“集贤校理”、“起居舍人”、“国史馆编修”,等等。这些官职都是皇帝近臣,如“起居舍人”,就是跟随皇帝左右,记录整理皇帝言行作为修史资料的。因此,在京时期是他飞黄腾达的年代。

    晚年,由于官场斗争,有人攻击他写《神宗实录》不实,五十岁时被逐出京城,贬为“涪州别驾”。涪州,就是现在的涪陵;别驾,即长官的副手。按说,“涪州别驾”,应当是州官的副职。可是,他的政敌不让他有实权,而将他在“黔州安置”。当时的黔州,就是现在的彭水,属“蛮夷之地”。所谓“黔州安置”,也就是把他弄到那个荒蛮之地“安置”起来,形同流放。

黄庭坚出洛阳,入三峡,辗转到了黔州,住在一个叫绿荫轩的地方,无所事事,以呤诗写字,游山玩水度日。然而,这种闲荡生活还不得安宁。因为不久,黄庭坚的妻兄张向到忠州(忠县)做了忠州的长官。忠县距离彭水很近,又以“避亲嫌”的名义,把他支到金沙江畔的戎州(宜宾)去了。

黄庭坚在巴渝大地前后六年,游览名山大川,留下不少墨迹。现在宜宾的“涪翁岩”,在涪陵鱼石梁的“元符庚辰涪翁来”,在涪陵北岩的“深沟堂”,在彭水的“绿荫轩”等等都是他书写的。然而最具文物价值的,是现存万州的《西山碑》石刻,和现藏故宫的《苦笋赋》手卷。

《西山碑》作于1101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黄庭坚遇赦,从宜宾乘船东下返京。他先到涪陵,后到万县。合浦(万州)太守高仲本,邀他游览西山,请他作记。黄庭坚为西山形胜景物所动,写了一篇短文记述其事。后由高仲本刻石立碑,故名《西山碑》。西山碑全文200字:

    “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守高仲本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涉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有僧舍五区,其都名曰勒封院。楼观重复,出没烟云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鄢,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冬暖而夏凉,宜于漩观也。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辛酉,江西黄鲁直题”。西山碑的书法艺术,曾国藩评为“海内有世黄书第一”。

《苦笋赋》手卷是一篇短文:“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宜宾)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及咸味。温润稹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诞,彼桂×之与梦录,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余亦未尝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渝,中士进则若信,退则舷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