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4921阅读
  • 6回复

(风水讲座)揭秘中国传说中龙脉:源自昆仑山 中原龙脉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25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昆仑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这些举世闻名、举世无双的大大小小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了一幅中华巨龙图,是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因而,就有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来讲是对的,但从风水学上来讲却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40多年前,它们睡的迷迷糊糊,中华民族才从先进走向落后的。现在已经群龙苏醒,我们的民族必然要复兴;从落后走向先进!





当然,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中国有三大河流,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黄河与长江同是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唐古拉山则是长江的源头。黄河、长江与珠江都是向东流,分别流入渤海、东海与南海。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陕西到山东流入渤海,经过九个省区;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到上海注入东海,流经八省、直辖市。珠江源于云贵高原,流经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经广州市形成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而后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龙脉的走向而流动,使成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还有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东部地区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广西的邕江、红水河,等等。全国还有调节江河水(龙的血液)的2000多个湖泊;这些天然的淡水湖,缓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来个大弯小弯,形成了山环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到这里打个大弯,水注入鄱阳湖,使江西的风水地理成为全国之冠,成为全国的三大(江苏、湖北、江西)才子之乡,居于湖北、湖南中间的洞庭湖,也在长江中游的弯曲处,故湖南人灵地杰、人才辈出。据湖南的地形图来看,湖南有龙凤呈祥之形。龙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为龙尾,过涟源-娄底-宁乡-韶山,龙头落于涟水。韶山位于龙的七寸部位,岳麓山是龙足。凤指的是,南岳是尾,过双峰-湘乡,凤头与龙头隔涟水相望。而曾国藩的故里处于凤颈与凤背的结合部位,故这一带净出女杰。在这当中,以大熊山龙脉为最贵,其祖山九龙池海拔1622米,高盖湘东、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区。九龙池顶原有一池,周围有九条山脊,每一条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还有泉水流出,现已基本消失。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成长、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



[ 此帖被前朝老僧在2011-07-25 19:37重新编辑 ]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7-25
Re:(风水讲座)南京龙脉形法之玄武湖

南京玄武湖的龙脉在那里?从来传说很多。但打开南京新的3D地图,你会发现玄武湖真的很神奇啊。风水外形上是个游动的龙,或说海龟等也可以,左右前面都有护卫。
       外形不损,则地气还在。发迹仍然会有时。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7-25
Re:(风水讲座)全球龙脉来龙去脉详图

全球龙脉来龙去脉详图
 
 
全球龙脉来龙去脉详图 全球龙脉均发源于昆仑之西,龙脉之祖为帕米尔高原,在中国大唐西域旧地。北龙两条:一为葱岭、萨彦岭,去蒙古。一为天山、阴山、燕山、兴安岭。两龙在中国东北(现俄罗斯境内)交会,主龙去勘察加、过海去美洲,为洛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渡海而连南极山脉。支龙回头南下,形成朝龙(案山,即东洋岛链。详见下。) 东龙为昆仑山脉,中龙经祁连、秦岭后分为两支:北支为太行山,南支为桐柏山、大别山。 南龙为喜玛拉雅山,南下印尼、新西兰、一支去澳洲。 西龙两条:一条去乌拉尔山脉,形成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一条去高加索山脉,去西欧分为两支:一支北上挪威芬兰,一支南下非洲。 昆仑又为中龙,居天下之中,入于中国。天下之中在中国大唐西域旧地。中国为天下之中,大唐中土,岂是虚言?!有龙脉为证: 从全球龙脉看:昆仑龙左右龙和朝山十分明显:左青龙为北龙(为中国北部蒙元旧边疆)。右白虎为南龙(为中国西部、西南边疆)。案山为东洋岛链:阿留申、勘察加、千岛、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马来亚岛链。(乃中国旧藩属邦)。 昆仑龙脉特别眷顾中国,更神奇的是: 单从中国的龙脉看:昆仑龙左右龙和朝山也十分明显:左青龙为阿尔金山脉,去阴山交会北龙,东下三韩陷幽冥。右白虎为唐古拉山脉,去江南之南岭。案台为舟山、琉球、台湾诸岛。 这是中国古代堪舆家所认为的“大南龙”、“大北龙”哟。当时他们眼里的天下只有这么大,不知道还有更南的、更北的更大的龙脉。这要感谢全球卫星地图了,连海底的龙脉都能看清。呵呵。 单从中国中原地区的龙脉看:昆仑龙左右龙和朝山也十分明显:昆仑主脉经祁连、秦岭后分为两支,北支太行山为青龙,南支桐柏山大别山为白虎。泰山为案台。

龙兴中国——踏寻龙的足迹作者:孟广顺 摘自2004年《报告文学》第58期 中国的气,是沿地势由西流向东方的。由于气的灵妙,气聚之地大都出现许多大人物,通常把这种地方称之为人杰地灵。而气的源头便是昆仑山。在国家地理上,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东延青海境地内,长达2500多公里。它的西段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介山,西北东南走向。东段成东西走向,分出三支;北支为祁漫塔格山;中支为阿尔格山,东延至布尔汗布达山及阿尼马卿山;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延为巴颜喀拉山,在四川边境与氓山和邝山、郏山相会合。对于昆仑这座大山,人们只知道它的高大雄伟,实际上它是中国乃至世界龙脉的发源地和鼻祖。古时便被看作为产生源气之所。黄河由它发祥而出,它是生气之源,物本之源。气脉从昆仑山向全世界扩展,所发端出的五支龙脉,其中三支在中国,两支向欧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为天下的主山。 中国的三支龙脉,从北方开始,以北干、中干、南干的形式,在中国的大地上流动,与黄河、长江等大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地理的基干龙脉对三支干龙的分法为: 北龙:


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实际上,北龙不应到朝鲜便终结,它相接于朝鲜的白头山。也就是朝鲜的龙脉发于白头山,但并未停止,只是隐入了海中,最后连接了日本列岛。北京、天津等城市处于北龙之上。 中龙:


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南龙:


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 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 三大干龙中,北龙和中龙的分法古今大相一致,惟独南龙未被取得共识。唐代的大地理家杨筠松认为:江浙地区最平坦的当属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常州五府;嘉兴、松江的龙脉发自古目支脉,到杭州凤凰山分出,沿江东北曲折而行后消失,到高亭忽然耸峙,进入海宁、海盐;稍微靠中行走的有崇德、桐乡、嘉兴、秀水、嘉洋、平湖、松江,尽于西余等九峰,被太柳湖界开。稍靠外行走的,从上海到吴淞、江口为止;沿海往西靠内行走的,有曹水,各城郡都是西目的分支。湖州的龙脉发于东目支派,成为临安、余杭;从安吉出发,经武康、归安,终正于乌程,广德、宜兴的离墨是正龙尽头。长兴弃山是大龙的尽头,都为南龙的分支。常州是发于京口的支脉,接连丹阳,高原岗阜隐隐隆隆的是毗陵,与晋陵相连属,支脉是夫椒、锡山;从晋陵沿太湖向东南行约六十里有洋山,方圆四十五里到天平山向东稍南断伏,过金山。而金山出狮山。狮山又出索山,自此向东都是平原。三十里后聚为吴都,丹阳与武进交于滨江,再分支江阴;沿江往东偏南,虞山出现,便有常熟。北边是大江,南面是昆湖,中间是平凰东南是昆山,东边是嘉定,太仓也到吴淞、江口而止。而明代的刘伯温考称:南龙一脉,从峨眉山沿江东行后,一开始不知结局。从通州泛海勘察后,才发觉海盐一带的山脉是南龙的尽头处。因为天目山虽为浙右镇山,但山势并未截止,而是蜿蜒而来,右挟黔浙,左带苔水,直到海盐长墙秦驻之间才终止。于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长江、淮河、泅水,以庆绍诸山为虎,右绕浙江曹娥之水,都朝拱着海盐州。后边的脉气乘湖东出,前后以朝鲜、日本为岸,使南龙成为最大的干龙。 应当说,杨筠松和刘伯温的论断都很有道理。但南龙并未止于上海或海盐,真正的南龙龙脉在福建继续延伸人海,到达台湾岛后仍未到尽头。

山在地上行,气在地下走。中国地理上的三支干龙又是怎样由西向东行进的呢? 北龙之气脉发于祁漫塔格山,行至南山口生出雅拉达泽山和锡铁山;到达甘肃生发了祁连山,一直向东生发出拉北山、合黎山;进人青海形成了达坂山。达坂山生贺兰山,贺兰山生石嘴山,石嘴山生狼山,狼山生大青山;到山西先生发出太行山主脉,太行山生出长梁山、吕梁山,长吕二山又生出五台山、恒山,五台山、恒山又生出狼牙山等各支脉;到北京的南口关沟,与燕山相接。


太行山与燕山虽不属同一龙脉,但仍为一气。在南口燕山承接太行脉气继续东行进人河北,生发出雾灵山;往南又生发平谷的京东大峡脉,大峡脉向东生发出东陵所在的昌瑞山,昌瑞山东行生青龙山,直到秦黄岛。雾灵山往北生出承德的风山,风山生发棋盘山,棋盘山生发辽宁的虎山;虎山往北又生两支,一支为内蒙古的天山,吉林的兴隆山,二山行到内蒙合生出大兴安岭。另一支为长白山,长白山形止而气未止,朝鲜的脉气与此相接,生出了白头山和惠山;二山的脉气隐于海中,直贯日本,生发出各列岛才就此而止。中龙之气始于阿尼马卿山,同时生发出两支:北为甘肃的西倾山,西倾山生鼠山,鼠山生武山;气冲陕西而生岐山,岐山又生秦岭,与大巴山相接。南为气人西藏先生出他念他翁山,他念他翁山生出沙离里山,沙离里山生出凉山,凉山生出大巴山,南北二气在大巴山又合为一气。大巴山主脉承接秦岭之气分生三支:南生发出二郎山,二郎山生名山,名山生邛山和睐山,邛睐二脉又生出岷山和峨眉山。岷峨二山生出乐山。中生湖北的武当山,武当山生河南的桐柏山,桐柏山气聚成大别山;进人安徽,大别山生出潜山、霍山,二山生出嘉山,嘉山生含山,含山生冶山。北生河南的伏牛山,伏牛山生发了崤山、熊耳山,两山又生出嵩山;气人山东生发出微山和苍山,二山之气生出泰山,泰山又生徕山、沂山和鲁山,三山扩展而生北圈山、兰陵和长岛,到此临海为止。 ― 南龙之气发于可可西里山,后生他念他翁山;入云南生出横断山和伯舒拉岭,二气往南生出高黎贡山,往北又发生二支:一生为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过凉山后生出盘于云贵两省的乌蒙山,乌蒙山又生湖南境内的巫峡、龙山、武陵山、雪峰山。四脉气交而生南岳衡山。衡山之气进入江西又生武功山和罗霄山;两山脉气化之成景冈山。以景冈山为少祖又生南北二支:北为九岭山,九岭山生庐山,庐山之气贯于安徽又生发黄山;过安徽到浙江派生出天目山、莫干山和牛头山。此后,牛头山生煤山,莫干山生金山,最后汇于上海吴淞口和杭州湾。


横断山和伯舒拉岭所生另一支,先是沧山、宁静山、怒山、无量山、哀牢山。五山之气入老挝生发拾宋早再山;此山不但没有南延反而回头人广西,生发十万大山,十万大山生出灵山,灵山生出云开大山,云开大山又生出大瑶山。大瑶山脉气入广东而生云雾山,云雾山之气生发出佛山、中山和罗浮山,三气汇成九连山,再生大庾岭,大庾岭生莲花山;气人福建而生武夷山,再生云山;气人浙江则生出仙霞岭、括苍山,还生出南雁荡山。 南龙在历史上认为止于江浙。实际上,脉气过海到达台湾后仍未阻断,而是越过巴坦群岛,扩散至整个南亚地区,最后与发于昆仑山西南的气脉合为一体,这便是昆仑山之气人藏后生发的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由此山入气行人印度而生发东高止山到斯里兰卡。东来的气脉经菲律宾于西南之气相交,扩经周边诸国至澳大利亚,南龙气脉才算真正的终止。 对于伸向欧洲的两支干龙,历史上古人只认为由昆仑山生发,而没有透露过它们的气脉走向。这两支干龙的脉向为西北、东北各一支: ――昆仑山之气首先在北面生化了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天山往西北,生出了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脉。二气人塔吉克斯坦生出被前苏联命名的共产主义峰和列宁峰;经阿赖山又生吉尔吉斯山,再生楚伊犁山。扩散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后,形成大高加索山。此山脉气人罗马尼亚生喀尔巴阡山,由喀尔巴阡山生发了横跨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以至气展欧洲各国,这支干龙最后经英国到西班牙才停止。 ――天山往北偏东,先生北塔山和蒙古的阿尔泰山,由此山脉气生发出汗呼赫山、杭爱山;入苏联(或俄罗斯)后,生出唐努山和萨彦岭。这支气脉过乌兰巴托生雅布洛诺夫山,又生斯塔诺夫山,再生上扬斯克山和切尔斯基山。此气过白令海峡到美国生出阿拉斯加山,人加拿大生出海岸山和落基山;继续延伸至墨西哥而生出马德雪山,最后到巴拿马而停止。

气的运行是不分国界的。地壳的运动和大陆板块的组合都是“气”运行的结果。地核中在蕴藏了丰富矿产的同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气”。人类有国家之分,而地气却不会同国家间的分隔而断行,只是像人身上的经络各走一脉而已。五大干龙的气源都在中国的昆仑山,华夏民族被称为中国,实有世界中心的涵盖。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有一幅描绘昆仑山的图像,它被龙神守护着。


气随山行。五大干龙或为中国的三大干龙,从西向东相生的万千山脉中,大干生出小干,小干生出支干;支干生出大支,大支生出中支和小支,支又生支,每一处都有龙的支脉存在。但所有的龙脉都与水相随,有山就有水。这是因为“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塞而不理。”气来有水导行,气止由水界定。气为水之母,有气才有水。因此,中国的山川龙脉是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界的。自昆仑山始发气脉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这五岳以及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便被看作是用来节制和疏导天地之气的。


龙脉思想的形成和确立,将国家地理上的山川河流和气脉归属成为一个难得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将国家的兴衰存亡和人民的福祉,都置于在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之下。天人合一、自然融人、遵循大道也就从上古到今天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的一种信仰和行为准则。如果把中国的都会郡州、村镇民宅置于三条龙脉的基干上,由西向东,祖先们用怎样眼光、思维来审视和构建城廓而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都市呢?


沿着昆仑山东延的龙脉,能够使先人们兴都置国的首先当数秦岭。它处在中龙的主干,东西绵延,西起甘肃、青海两省,以太白为主峰,横贯中部;东到河南,西倾山、氓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都在它与大巴山合承一气伸展的支脉上。因此,既成为渭河、淮河、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气脉进人咸阳后生发出了挺拔的九峻山,而渭河在宽阔的平原上穿流而过。公元前350年,孝公任用商鞍变法,国富力强后,自栎阳迁都至距现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的古都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迁到此地,设置成帝都,与九峻山一脉的毕郢原,便建起了很多的古代帝王陵。而对都城规模,秦始皇一再扩大,并建造“东西五里,南北千丈”、可容坐万人、一直到秦朝灭亡也末建完的阿房宫。定都于此,按照地理龙脉理论,不能不说当时的秦始皇十分重视来自于秦岭北麓的王气。咸阳城以九峻山为祖脉,以渭河平原为明堂,以渭水为朱雀,关住了九峻山的来气而聚成正穴。这样,咸阳界于九塔山以南,渭河以北,山水相互映照。同时,由于九峻山主脉的高大特异,加上秦始皇坐天下于此地,在营造和扩大都城规模、兴建宫殿时,仿效紫微宫,把渭水引人都内,象征天河,以皇宫标示北极星,告知世人咸阳是帝都,宫殿是天子的住所不可动摇,把整个都城建成了一个宇宙图式。也许正是秦岭的王气使他留恋,秦始皇死后把自己的皇陵选择建在了渭河平原东北的临潼,南依骊山、北跨渭河,形成气度不凡的皇家气派。还是这道气脉和这条渭河及这片平原,汉高帝首先发现了位于咸阳东南的长安(今西安)这块风水宝地。与咸阳不同的是渭水流至平原中部后,在秦岭以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形水口,所分几条支流由秦岭北麓而出,最后在中部交汇,支流环抱了一片平坦的原野。于是汉高帝以秦岭北麓为主脉,紧贴靠西的内支渭水建成定都,喻为长治久安。此后,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包括唐末的黄巢)均在此定都。东汉,三国曹魏还以此做过陪都;而真正成为陪都却是在唐末天佑元年迁都洛阳之后。长安建都到今天,共经历了4次大的变迁。但其地理意象仍是依托着秦岭北脉和渭河,定位在渭河内侧东西两条支流环抱中。如同秦始皇建咸阳兴宫殿一样,汉时的长安布局也是摹仿对应了天星宫位。不仅城中有天河般的细小渭水流过,而且整个规划仿效了天宫图上的大熊座和小星座,以城角、宫角对应两熊座星相分布,遍布全城;且南城墙仿照了南斗星,北城墙仿照了北斗星。隋唐时期,长安城从靠西支渭水边的汉长安城址上全盘托出,南移到内侧东西两支流的开口处,既承了秦岭的气脉,又得水开口之贵;明代至今只是扩大外延而没有再变过城址。从隋唐开始,长安和洛阳开始建为一对都城,为后来迁都奠定了基础。这时,长安城中心部分,把太极殿北移了,建城造宫多仿北斗运行,使整座城池像一座天界。而在东西轴线上,以《周易》中的乾位设了长安城的龙头,依乾卦从九一到九六的不同含义,营造了不同的建筑物,代表帝都的特征。正是首接昆仑之气的秦岭干脉,由渭河相随,还使周朝发起于歧山,使唐高祖与武则天的合葬墓置于乾县。这对皇帝皇后头枕梁山、脚踏渭河,不能否认他们对渭河平原风水的推崇。

紧承秦岭脉气的是横连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四省边界的大巴山系。它虽连陕、甘两省,但实际上因与秦岭相接而成为四川和汉中两座盆地的界山,由陕西向东南方向蜿蜒而来,以湖北的大神农架为主峰,分生出包括摩天岭、米仓山、武当山在内的众多名山;长江、岷江、嘉陵江等诸多水系和干支流随它东行,并在沿途结穴。这样,先人们以它的干流龙脉为屏障,以每一处干支脉前后左右的山峦为四砂和朝、案,一路建置了重庆、武汉、成都等名城。而巴山龙脉生出的支龙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上当算延伸至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而结为大穴的蟠龙山系。它承着大巴山的脉气,像一条未能升天的苍龙蟠于川北。干生支、支又生支、支支岔岔从北向南,遍地结聚。先由巴山主脉生出烟峰楼,烟峰楼东支而生682米的蚕丝山,蚕丝山东延又生出云台山穴脉,并过云台山来龙向东南生出博树垭,博树垭继续延伸,在东南生出702米高的高成山;高成山往前向正南发出支岔,东西各生刘家坡和灵城岩为止。烟峰楼主脉南下到五里子,东生小支至玉粉墙垭。在东西对峙上,正好与高成山成为龙虎砂。从五里子主脉向西南延绵百里生出露丝山,露丝山往前到嘉陵江边的主脉生出了凤凰山,支脉生出了红庙子。而从五子里往前正南发出一大支龙,到双娅向东再生发龙脉赵家山,与东发的刘家坡形成关口对峙。主脉往南继续生发出盖阳山;盖阳山在陈家坡又分三支:西南到引鸿寺,东南到灵山,正南在大盘龙;在大盘龙以北又生西南支脉大山,往东生出小盘龙,中生出伞盖山,西生出玉台山而结穴。嘉陵江如一条玉带紧紧缠绕着它。在小盘龙的尽头平原处、嘉陵江的北岸便产生了具有2300年历史的巴蜀重镇――阆中,史志描绘它是“间水迁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


中龙东发,借着它的脉气,古人建了一座座省城县市。河南西南部的南阳从战国时就已被置县。秦岭、大巴山二气在此聚结,白河随山而转流贯东西。在这座城池的东边有桐柏山起发,北边则有熊耳山和方城山、伏牛山,南边有湖北大洪山的支龙应山,西有武当山。这样,南阳建城的地理取向,便是以熊耳、方程、伏牛山余脉做为所依的玄武,以桐柏山余脉为青龙,以武当山和丹江口水库为白虎,以应山余脉为朝案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大格局上,它却承启了洛阳气脉,不仅因为洛阳在北,南阳在南,而且洛阳的伊水干支流和流经南阳盆地的白河,都源于伏牛山北麓。此外,龙气由西北而向东南生发,同在大巴、秦岭的干脉上。而洛阳在承气接脉上,因它处在河南西部,更靠近大巴山和秦岭的东段,比南阳更领先一步。


洛阳为中龙置建的古都之一,周成王当时营造了洛邑。战国时改称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秦时置县,为三川郡治。汉后历为河南的州、府、路。东汉、三国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和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都以它作为陪都。东汉时有太学生2万余人,明帝在此修建了白马寺。置建这座帝都,历代都注重了它的王气。地理上,发于崤山山脉的北邙山支脉,以东西走向西起东三门峡,东到伊洛河岸便止住停行了。由于北邙山的气势所在,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们,都把死后的墓地选在了城北展开的黄土台地上,所以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在水的支流合拢上,源于伏牛山的伊水,经过240公里的行程,在堰师县的杨村附近流人洛河;源于西北的踱水,东南流经旧县城东以后流入洛河;源于淹池县东、新安县北的涧水,东流经新安县至洛阳西北折向东南汇入洛河;源于华山南麓的洛河,东南流经卢氏县折向东北,与伊水一起在杨村汇成伊洛河,成为黄河下游南岸的一大支流。黄河、洛水自古是中国的发祥地,因此这块土地始终被视为天下的中心。作为帝都,在洛阳选址的地理模式,既不同于长安,也不同于阆中。虽然借助了邙山主脉之气为来龙而北依,前面以伊水以南的龙门山为朝案;但东、西没有阆中的砂山合围之势。它左右所借的是躔水和涧水,将东、西流水视为青龙、白虎,北边的邙山当作玄武,南边的伊水看成朱雀,加上有龙门山做朝山,洛阳城的格局才达到了自然天成的境地。伊、洛、躔、涧四条支流汇于洛河,并在都城中心川流而过,一来形成了交汇的水口,二来将邙山的脉气关拦在了洛阳城中,成就了一方吉地,不同的只是“四神相应”模式在洛阳城起了变化。洞察洛阳城的演变过程不难看出,虽然都址有所变迁,但借水在城中川流的形势基本没变。尤其是隋唐城,把帝都置于洛水两岸,把城廓一分为二,仍运用了长安和咸阳置都的方法,以水为天河,也将洛阳拟为了紫微宫。初建洛阳时,尽管谷水较弱却流经城中,东周王选址仍选在了谷水与洛水的交汇处,稍偏西南。汉晋魏时迁址到了东北的金村、汉太学洛水的对岸,偏邙山和龙门山,看中的是洛水和伊水的迂回,扩大了都城的明堂。隋唐时代又将城迁临近周王城的邙山来水与洛河交汇处,并使其布于洛水两岸。明、清时代,把都城置于洛水北岸的来水交汇处,这时形势宗选址的结果,既让它北接了邙山的气脉,又令伊洛朱雀水在前翔舞,且对正了龙门山,使这古城坐落在了龙穴的聚结地。洛阳城在汉魏时,南北九里,东西六里。堪舆家们把它称为“九六城”,所取轴线也为东西向,与长安相类似。尽管当时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城廓,可不论长安和洛阳谁是帝都,谁是陪都,九六都代表了皇帝的地位和尊贵。


黄河南岸、河南中部偏北的另一古都是开封。五代梁开平元年就被置为州,后来的晋、汉、周及北宋等在此建都。它的最大地理取向是:嵩山之中岳脉气由西南而来;横贯山西的沁河从西北来,在北岸的黄河入河口交汇,开封与沁河汇人黄河的水口在一条直线上,西北的来水与西南的来龙,正好使开封处于它们的交点上,加上黄河在正北蜿蜒东流,便使开封具备了一个较大的风水势局。于是,它以嵩山之脉为朝山,以黄河做依托,成就了这座历史都城。相邻的郑州之所以成为中原最大的枢纽,与它置于山与水的气交汇聚处有很大关系。


中条干龙的北支在渤海和黄河聚结终止前,在山东的中部盘踞,形成一个巨大的龙穴,从而产生了两大名城泉城济南和以孔圣人闻名天下的曲阜。泰山乘着中干中支和北支的气脉,从东平湖东岸跃起,向东北延伸达200公里,并生出鲁山、徕山和沂山。由于它的雄伟高大和特异,并对应着北斗,在五岳中为首,有“泰山北斗”之称。它的神秘和气势,惊得众多皇帝到此封禅,其气脉伸延到四面八方。跟随并挟持它的不仅有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更有东边的湖泽。京杭运河到济宁直汇南阳湖,把黄河与四湖,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连为一体,形成对泰山气脉的关拦态势。而四湖为一的南微山湖,在它的尽头最南端,又折头环顾,显出对泰山祖脉的照应和依恋,黄河到微山湖这一巨大的水口,使泰山在中部平原上归结为真正的龙穴。


济南在西汉初就被文帝改为国,以后由于战乱反复几次被兴废,现在仍为山东省的省会。在这座省城里,有诸多的泉眼,且汇聚着大明湖。而建城的地理定位却是北临黄河;京沪铁路过黄河一人城,在南岸便有把守气口的龙虎砂山。虽然城内泉眼突涌,湖泊宽阔,但它们是与黄河承一脉、随着泰山之气而来的。因为位于城东南的千佛山实属泰山支龙,黄河、突泉和止聚的大明湖是用来锁其脉气的。山遇界水而止,有了河、湖和泉水,泰山生气便被关拦,济南也就成了藏风聚气之所。曲阜,周代鲁国的都城。因儒家创始者孔子一生在此讲学、修志、立说而名天下。他和后裔均在这里安家立业。修建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历代皇帝都为其立碑。府、庙、林在曲阜占地大片,仅孔林就达3000多亩。尽管曲阜在泰山界水之外,可它具备的地理意象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龙结穴大都在界水以内,而曲阜尤其是孔府、孔庙、孔林却在界水以外立穴,孔林最胜,孔子的主坟与子孙的坟墓呈携子抱孙式,更加增添了它的风水佳境。曲阜选址注重了山、水、穴的高低和前后映照。泰山的突兀壮丽,加上向东北方向的伸展,使脉气过界水而不止。从泰山的山顶向东北眺望,在曲阜形成俯视30度角;而它正南所对的是微山湖与昭阳湖的相汇处。所以,历史上的地理学家称曲阜有真正的风水。因为它把湖山岛作为朝山,把四湖作为朱雀,明堂从曲阜过藤州到朝山和湖面,足容千军万马,西南的泰山之气又鱼贯而来,于是造化了曲阜这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中条干龙在安徽水随山走、水聚龙止的聚结之地也有两处:一是以大运河为界水,长江北岸借长江之水发源的高邮湖、白马湖、淮河、滩河、花园湖、女山湖共同汇集成洪泽湖,把以张八岭山为主脉的龙山、釜山、舜山、长山等余脉关锁在降淮平原。尤其将正穴老子山缠护在南湖口,进而形成了南为扬州、滁州,北为淮安、宿迁等大批古城。二为从安庆西北的大龙山之气,一条轴线向东北接连而生出柳风山、矾山、青山、银屏山、龟山、元山和含山,但到银屏山和龟山便被巢湖所拦锁,气聚巢湖,借着这股脉气便置建了合肥。合肥市正南的轴线借了南来的柳风山和巢湖的西部水域。于是,大龙山、柳风山成为它的朝山,巢湖成了它前面的朱雀。尽管有湖相迎,有山可朝,而龙脉的气势比泰山要逊色一筹。山川蜿蜒、龙行天下,就是这样被先古所认识和利用,置都立郡无不反映出古人对地理环境的重视和关切,因而龙脉的概念在古时也就贯穿在了整个社会活动的空间里。


如果说,古人借着中龙气脉、依山傍水置城立都的话,那么沿南条干龙而设都郡的城市照样注重了龙、砂、水、穴的选择标准。


昆仑山南干的脊梁为他念他翁山。它在西藏东部呈南北走向,横躺于四川和云南两省的西部。高山深谷、雪峰冰川以海拔2000至6000米的高度,东延出以色隆拉岭、伯拉舒岭、怒山、宁静山、沙鲁里山、大雪山、邙崃山为主干的横断山脉,怒江、澜苍江、金沙江紧流相随。又以云岭、哀牢山、无量山、怒山和高黎贡山之脉为东西轴峰,由此向南倾降成滇西峡谷山地,金沙、澜沧、怒、元四江南北贯流缠绕;腾冲和大理将其分成南北两部,北为高山峡谷,南为山丘盆谷。大理便倚落在这一龙脉之下。这座具有750多年历史的名城,宋代为国,以“白蛮”为主体的领主,曾辖境云南全省以及四川西南部,有8府、4郡、37部之分。其王曾被宋朝皇帝封为云南节度使和大理王称号,即使忽必烈远征云南曾灭大理,国王段氏仍被任为世袭总管。而大理被置于洱海沿岸,汉设梁废;元设明清升为府,置国设府和封王,不能不在乎它的王气。在大格局的地理取向上,现今的大理市南有大雪山、哀牢山、无量山“三山”相迎,穴星太极顶又俯垂鸟瞰西有怒山做外围,北有横断山来脉相拱托,东有众多小山做护卫。近案则以苍山为背、洱海为朝,苍山洱海成为它具体的象征。横、怒、雪、无、哀“五山”行踪千里,却被澜沧江、漾濞江、耳洱河、把边江和元江众水系千纠百缠,最后在大理以洱海拢聚。这个古称叶榆泽、横贯大理、洱源两县的大湖,犹如一只耳朵,长约40公里,东西平均竟达7至8公里,面积有250平方公里。它西汇沧山诸水,北纳西洱河,冲积成大理平原,最终又汇合漾澳江,从而在湖中形成了三岛、四洲和九曲名胜。它的王气就在于五山朝拱,一海聚汇,把五山之气止于苍山成为龙盘之地。古人看准了它在地理上的优势,近把沧山当玄武,洱海当明堂和雀水,三岛、四洲做朝案,营造了大理古城,使它至今名扬天下。


山川合局的地理环境,同样在大理的北部造就了另一古城丽江。这一古时置就的处所,已具720年的历史,元朝设路、明代改府。如今的丽江已另置新区,该市的过境公路从风水格局外穿过,现代建筑依公路聚集,形成新区。而旧城却一直完好地矗立在山岳环抱的平衍大坝上,地势高峻。从外围龙脉而言,也是四面交合。横断山脊背自西北朝东南延伸而来,欧赛拉山、天宝山、哈巴雪山、玉龙雪山、老君山、雪邦山一直到天子山,从偏西方向出发过丽江,呈弧形轴线向西南去,与横断山相交;北部的远龙是绵绵山,东北是白林山,东南是白草岭。尤其金沙江随横断山余脉径直贯流,在玉龙雪山背后向北而去,与水落河交汇后折头南返,把丽江圈于其中。而漾濞江又从丽江前方流出,使得丽江处于水聚山围之中。更重要的是欧赛拉山到天子山的弧线地势和金沙江、漾濞江的阻断,让丽江获得一个少有的水口,把各脉之气关拦于此地。取山川中心点建置古城,不仅使它的形胜,更使气旺。并在就近的地理选择上,它把玉龙雪山当做祖宗山。因为玉龙雪山秀丽雄伟,云岭主峰海拔在5600米以上,既有积雪和冰川,又有松杉树木,草木为龙的毛发,气盛不可阻挡。基于这种对龙脉的总体认识,丽江在近距离择其支脉,北靠了象山,金虹山,西枕了狮子山,东北的团山、东边的金山成了它的外延护山。正是这种格局,才使丽江变为一座名城。
在南部,始发于广西大桂山系的南岭,与东北的九嶷山对峙耸立。九嶷山是虞舜的葬地,它盘基苍捂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有溪绕,岫壑负阻,异岭同势。二山的气脉直发中部,于是在湘地中部偏东、湘江西岸造就了南岳衡山。它的山势极其雄伟,俯瞰湘江,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糜五峰为龙头,矗立了72峰,其余脉布展于韶山以北,气到洞庭而止。


然而,在湖南的东部,囊括了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诸多山脉的罗霄山,纵贯湘赣两省边境。九岭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直到修水聚汇处武宁的东南方武陵岩,才被界水切断,它的东北便是鄱阳湖。武功山脉在罗霄山北段,也以西南、东北走向跨在湖南茶陵、安仁、江西萍乡、安福、莲花五市(县)间,脉气直冲着鄱阳湖。


万洋山则在罗霄山的中段,被湘江支流的遂川江夹持。西南、东北向,以海拔2100米的高度生出主峰南风面。北段孕生了横贯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的井冈山,外环高山险峻陡峭、中多盆地的优势,引得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脉形与湖南小干龙形成对应,气的走向也朝着鄱阳湖。


庐山则在北部耸立在鄱阳湖、长江之滨,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的山脊上,众多的秀峰郁结着江湖水气,弥漫着云海,它的气脉被长江和鄱阳湖关锁的十分严实。


福建的武夷山脉,北接浙江的仙霞岭,南接九连山,以东北、西南走向横在江西、福建之界,被赣江、闽江所纠缠。按说,它完全可以向其他方向伸延,但它却朝着江西的鄱阳湖,呈折身回头之势,成为湖南、江西诸多众小干龙的外卫。


仔细堪定这些南条干龙生就的小干龙气脉朝向便可以结论,它们共同伸向洞庭湖和鄱阳湖,并在两湖之间聚成硕土的穴星――幕阜山。它吻合着所有小干龙的走向,即:西南、东北向,盘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止于洞庭、鄱阳两湖间。龙大水大,气旺水多。如此大的来龙和真穴,没有足够的奇水关拦是难以使它停止聚气的,而洞庭、都阳二湖恰是这大龙所需要的。


长江九曲回肠,在南龙之北将其界住,使它不再向北冲发。洞庭、都阳两大湖则在东西两侧把它锁定,从而使它结穴于湖南、江西两省之间。


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从西面和南面吸纳了湘、资、汉、遭四水,北纳了长江和拙滋、太平、藕池、调玄四口汛期泄人的洪水,并冲积成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的洞庭平原。在有800里之称的洞庭水域,星罗棋布地分割出东、西、南、北洞庭和大通湖。在江西的北部,鄱阳湖则总汇了赣江、信江、修水、都江等水系,南北两大湖占据了35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冲积出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的鄱阳平原。


从地理上考察,十余条小干龙各生出许许多多的支脉,都有各自的结穴处。与其他省相比,湖南的小干龙可谓遍地结穴。单拿韶山看,它承袭了南岳的气脉,在距韶山很远的外围,就已有婉蜒起伏的重重山峦环绕护卫了。而韶山冲的诸龙相会,加上气势磅礴的龙虎山,使它成为了一代帝王和伟人的诞生地。同时,由于湖南处于南龙的大聚止处,长江加两湖的关拦格局,使湘赣两省隆发出天子之气。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南昌起义,注定了他们必坐天下、中国必定解放的美好结局。
南龙沿长江东行到南京再结一穴,但这一龙穴很不圆满,地理格局上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虽然战国时楚国就已置金陵邑,之后三国、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的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在此建都,却没有一个能太长久的。宋景德三年(l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后,于大中祥符七年建南京。明朝以后,不知是风水缘故还是其他原因,南京建都随建随废。永乐十九年被明成祖朱棣迁到了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废掉了南京称号。辛亥革命时一度复号,翌年即废。1927年国民党改府定都于此,划城郊区域设市,并正是命名南京,可不过几十年便全军极没,江山易改。


建都也好,置市也罢,应当说南京的地理合局成为一个重要原因。古人看中的是它滨临长江,既有湖又有山,却忽略了它的气势。城东北玄武湖周约10公里,环、樱、梁、翠、菱五洲相通。长江南岸城东北又有燕子矶,三面绝壁,极为险峻;东面有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生有东中西三峰的紫金山;中华门外还有被称作聚宝山的雨花台。建都的地理环境取向,是把玄武湖当作了北方之神,燕子矶虽有绝壁、势险峻,但被长江截断,北无祖山和送护之峦;东砂紫金山本应南北走向为吉贵,却呈东西向。雨花台形势较好,可偏于孤单,这些全被忽略了。加上西北缺乏遮挡龙脉的大帐,阴风过盛,不论谁在此建都坐江山都很难久远;它的局势不能称大聚,只可为中聚,设郡做省会是最佳的选择。也许是为了弥补地理上的不足,蒋介石在此建都筑造大会堂时,在小广场对面修建了起着风水作用的迎门墙,可他不知道因大局的缺憾,这道墙是不起作用的。当年,曾有道人告诉他:“胜不离川,败不离湾。”示意不可在南京建都,多在四川主理国事为妙。他却只听了后一句话,1949年率部逃到台湾后,到死也没有离开过台湾半步。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大概因为南京的气势大不如北京。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7-25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
美玉之山
昆仑出美玉,自古就有记载。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称昆仑山“唯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 并且“取玉三乘,载玉万只”。《史记•大宛传》中说:“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仑山的名气在先秦时期就相当大。古代人崇拜山,并以为,以玉祭山是对山神赐福的回馈,因此,对昆仑山的崇敬逐渐转向对昆仑山玉的企羡。在中原使用的玉器中,以昆仑山的玉质为最好,尤其是昆仑山所产的白玉。在古籍中,因昆仑山脉某一座山盛产白玉便直呼其为“白玉山”。《穆天子传》中记载,用以赠答的礼品都离不开玉,尤其是周穆王以玉作礼器使用,反映了当时盛行礼玉文化。

  
   龙祖之脉
  
   昆仑山脉位于天上仙界的正下方,自古有通仙之路,被人间奉为圣山。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来龙去脉”,就是关于龙脉风水的理论的概括:山为龙,水为脉;山为脉之源,脉行山之势。
   中国的风水学中,宇宙间惟山为最大,山脉即龙脉,昆仑山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山岭,为宇宙之气所凝结,它气上通天。龙脉与昆仑山相通就等于与天上的元气相通,故昆仑山被古人当着是万山之祖。昆仑山传说是中国的“龙脉之祖”,连紫禁城的龙脉都源自昆仑。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7-25
Re:(风水讲座)龙脉,什么是龙脉

龙脉,什么是龙脉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雄峻非凡,气势磅礴,忽而直插青云,云烟缭绕;时而奔腾起伏,千姿万态,时而舒展缓落,伏首苍田;或而隐踪匿迹,身形不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风水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将逶迤奔腾,形象万千的山脉称之为龙脉,比喻是非常恰当的。风水术上所说的龙,本义就是指山脉的动态气势。山脉在地质学上的术语叫地表皱折。大面积的冲积平原上虽然见不到山峰,但地底下照样存在着复杂的地表皱折,只是那里的地表皱折在表面上看不到而已,也就是说平原也有龙,只是藏在地表底下不露真身。
  山脉是在宇宙星体的引力和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相结合而形成的地应力作用下逐渐隆起而形成的,其间还有地表水天长地久冲刷的功劳。所以,凡山势雄伟的地方,都是地球表面的高能场分布地带,同时也是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带。地表上的高能场分布,大体上与山脉的坐向是相一致的。这种能量场在风水术上就叫着“龙气”,龙气是地应力、地电场、地引力、星体引力等复杂成分组成的综合场。
  龙气有吉有凶。这种能场的强度与频率与人类生理、心理所要求的域值是否相一致,是划分煞气和生气的主要标准。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害的龙气叫做“煞气”,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益的龙气就叫做“生气”。
  风水术强调“葬乘生气”,那么,生气要怎么样去寻找?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风水术的先贤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山脉的形状和走向与风水的关系上,苦苦地探素了几千年,终于在晋代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用于寻找生气的理论和方法,郭璞所写的《葬书》,就是关于寻找生气问题的一篇总结。唐代的杨筠松,在承继郭璞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堪舆实践经验,写出了《撼龙经》、《疑龙经》两部寻龙专著。杨公的二龙经,是堪舆家寻龙的主要经典和理论根据,成了所有习堪舆者的必读之书。

中国龙脉起祖于昆仑山脉
  风水术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分别龙的不同级别,认为作为某处的一条具体的龙,它不是孤立存在和凭空出现的,与人一样,龙也有父母祖宗。穴位后面的山峰叫做父母山,依次往后是少祖山,太祖山,……山脉的源头是为龙的老祖宗。查求龙的各级祖宗就叫着“认宗”。
  古话云:“寻龙不认宗,到头一场空”,可见龙的起源对龙穴的富贵贫贱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中国所有的龙脉都起祖于昆仑山,昆仑山又名须弥山。杨公所著的《撼龙经》开头就写道:“须猕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帏为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枝劈脉纵横去,气血钩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地。”
  中国有三大干龙,以长江和黄河为界,长江以南的干龙叫南干龙,长江和黄河夹送的干龙叫中干龙,黄河北面的干龙叫北干龙。三大干龙同是昆仑山南龙的分枝。所以说,昆仑山是中国所有龙脉共同的祖宗。三大干龙是各级枝龙的总纲,想要探寻清楚龙脉的来龙去脉,就要先了解三大干龙的分布区域和基本走向,才能认清龙祖龙宗。
  北干龙所分布的地域,包括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山西、河北、辽宁、吉宁、黑龙江等省份。
  中干龙,包括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山东诸省。
  南干龙所在区域包括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诸省。
  三大干龙的总体走向大体上都是从西往东到海为止,有的则延伸到到大陆架的岛屿。三大干龙从昆仑山往东延伸的过程中,或南或北,一路分枝劈脉,孕育出各级枝龙,孕结出成千上万的富贵之穴和大大小小的垣局,有如群星撒落,星罗棋布在神州大地上。

如何辨别龙的真假?
  杨公风水术讲究“龙真穴的”,但必是先有“龙真”然后才有“穴的”。辨别龙的真假,是风水术最紧要的功夫。
  天下之山,山山都有龙,但并不是每一个山脉都是真龙。
  真龙必祖宗奇特,出身活动,星峰秀丽端庄,或尖、或圆、或方。行度之间,开帐穿心(也有非穿心出帐的真龙),有桡卓枝脚,有起伏顿跌,有剥换转变,有束咽过峡,有活泼可爱之势。及至入首,应星明显,穴情明白。下砂有力,水口关锁严密。明堂平缓端正。出脉、行龙、过峡、结穴皆后有送,前有迎,两旁有护卫,到头结穴处重重山水缠抱,四周山水有情。
  假龙也有祖宗,但出脉不美,五吉星峰不现,不是强硬粗陋,就是凶顽带杀。脉不穿心,或虽穿心但无迎无送。偶见秀丽山峰,也是孤削缺枝叶,或偏斜无从。虽有枝桡卓,但边长边短,或逆而带杀、带尖利,或臃肿粗恶,反背而不顾本身。虽有起伏,但过脉不绵。虽有过峡,但风吹水劫,两旁没有遮拦,或长粗硬直,或斜出偏落。虽有剥换,但越剥换越显粗斜,或剥换后反生凶星。行龙一路缠护稀少,护从不周。及至入首,应星模糊,穴场渺茫,无穴可下。下砂无拦,水口不关,明堂倾而直泻,水不归堂,或反弓。或直窜,或割脚,或射胁。龙虎反窜,或曲腰折臂。虽有秀丽朝山,但脚走而无情。
  真龙必有穴,假龙必无穴可点。真龙必重重缠护,假龙必缠护甚少或没有缠护。真龙必星峰秀丽,假龙必山体粗陋。真龙必活泼喜人,假龙必僵硬苯绌。真龙必山水有情,假龙必山水反背。

怎样知道龙的行止?
  行龙有其一定的规律,有的要行数百里才结穴,有的数十里结穴,也有的数百步即结穴。不分清是结穴之龙,还是过龙,就难于正确地找到穴场。
  龙行则山势奔走不停,水势遄急而不回环,山水不聚,门户不关;龙止必尊星不动,逆水回拦,砂交水会,水口关严。
  龙行必分牙布爪,枝桡卓(即山脚)闪后;龙止则藏牙缩爪,手足向前。
  游鳞凤翼,不是真落;勒马横弓,乃是真停。分水之地,龙之行所;合水之地,龙之止处。龙欲行,分水导之;龙欲止,合水证之。
  所以,辨认龙的动静行止,一看山势的起伏跌宕,二看砂水送迎,三看水之分合,四看水口关拦。

如何辨别龙的老嫩?
  经云:“老龙抽出嫩枝柯,跌断不嫌多”。龙之老嫩,与人之老嫩理也相同。人老珠黄就没有生育能力,龙老枯稿也没有生气可乘。
  凡山峦粗蠢、臃肿,星体浑浊,枝脚短缩,气色枯槁,未经剥换者,即属老龙。老龙绝无生气,永无生育之理。也有虽经剥换,但不变细嫩者,称为老亢,同样没有生气,无穴可寻。
  龙通过剥换,大变小,粗变细,自凶变吉,由老变嫩,有如蛇退皮、蝉退壳,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有起伏,有顿跌,有活动,好象新春来临老树发出的新枝,生机勃勃,自然生气旺盛,必有穴可寻。

如何看龙的枝脚桡卓?
  陆地上,动物具足方能行走,水中,备篙浆才可行船。龙,也需自具枝脚桡卓而方能行止。枝脚桡卓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比喻。
  枝脚桡卓的形体随龙而异,龙长,其枝脚桡卓也长;龙短,枝脚桡卓也短。枝脚桡卓,形态百变,也有贵贱。吉龙所发枝脚,也起星辰而发秀;凶龙所发枝脚,则形恶陋而现凶机。
  枝脚之山如广褒起伏,伴龙同行,或如仓库,或如旗鼓,或如剑印,或如太乙天乙,峙立两边;或成御屏展帐,或结天关地轴,或如文官武将,或类天马贵人,或类龟蛇狮象,或如玉带金章,或秀如文笔,或如覆釜顿钟,或如队仗仪从,或森如排衙,或如子孙济济,或如奴仆从行,等等皆吉龙、富贵龙之枝脚。
  虽有枝脚,但无挺拔之势者谓之弱;散漫无收拾者谓之虚;反背无情者谓之逆;尖利凶恶而反射本身者谓之杀;拖曳太重而左右奔走者,谓之劫。凡枝脚不均,一边长一边短,一边有一边无,一边顺一边逆,一边美一边丑,或垂落两旁,如抛枪提箩,如断臂断指,如零乱茅叶等,都是凶龙、贫贱龙之枝脚。

如何分辨龙的旁正?
  龙除了有真假吉凶的分别外,还有旁正之别,要注意鉴别。祖山之下,数龙并出,何为正龙?何为旁龙?正龙乃秉受正气而生,大多穿心出帐,星辰端庄尊重,行龙活泼自然,护卫侍从不离左右,过峡时有迎有送,结穴时山水重重缠护,形态、气势自与众山各异。
  旁龙虽也有秀丽山峰,也有剥换,也有跌宕,也有枝脚,但旁龙总要流露出俯伏、揖让、退逊之神态,仔细从主从关系上去观察分析是不难区分的。
  圣贤君子皆由正龙正气钟孕而出,是正气感召的结果。但他们家里的祖、孙、父、子、兄、弟,却贤蠢不一,或邪正不齐,何故?此乃龙脉各节星辰不同和砂水方位各异的缘故造成的。正龙也无全美,造化绝无全功,此乃天道使然。

怎样分辨龙之宾主?
  主即受穴之山,宾即朝迎之山。宜主宾分明,宾略弱于主。喜主宾情意相投,形势相称。一忌主弱宾强,强宾凌主。二忌有主无宾。
  分辩宾主的方法很多,最便捷的方法是看明堂之水环抱何方:水城环抱必为主,水城反背便是宾。

怎样分辨龙的面和背?
  祖山、龙皆有正面、背面之分。以祖山论,其面一壁,开帐幔,出脉顿起星辰,必迥然秀美;其背一壁,或峭壁,或臃肿粗顽,无乳泉,无枝脚,即使有枝脚,也是悬针尖利,星辰不起,有出脉也短促,只可作神坛佛宫。以山龙论,龙之正面,必有护从,且山环水聚;龙背则无枝脚,无护从,或枝脚尖利,或陡峻,或山水反背无情。以平地龙论,砂宽水缓、有开口是面,砂窄水急、无开口即是背。古人云:“平洋之龙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所谓开口,即是指有天然生成的内明堂。
  龙之正面才有穴可寻,龙背则无穴可点。

什么叫龙之“三势”?
  五行之气蕴藏于地中,发而生万物,聚则成形即成龙。形分三势:即山野之势,平岗之势,平洋之势。
  葬书云:“若伏若连,其原在天,若水之波,若马之弛”,即是指山野之势。山龙大多是起伏格,其势有高有低,有昂有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平岗之龙,多仙带之格,其势屈曲摇摆,逶迤活动,好象蛇行,似飘带飞舞。平地之龙多平受之格,其势脉落平原,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微微有势,高一寸即是山,低一寸即是水。
  三格之龙,都是高山起祖,分落于高岗平地,龙形虽异,其生气却无轻重大小之别。山龙也有下落平地而结穴者,平地龙也有墩埠高起而结穴者。

廉贞
  《撼龙经》说:“廉贞如何号独火,此星得形最高大。高山顶上石磋峨,伞折犁头裂丝破。只缘尖炎耸天庭,其性炎炎号火星。起作龙楼并宝殿,贪巨武辅因此生。”廉贞是火星,其性炎上,故廉贞一般都在绝顶高处。高尖为龙楼,平者是宝殿。高山顶上有单个或成双的泉池,或有镜子般的小池,可以照见真龙辞楼下殿的样子,边上还有卫龙缠护迎送。龙楼、宝殿下横开帐幙,帐幙有一层的,只主富豪;有三五重的,两层以上为贵龙,三五重有如巨浪者,其贵无比。帐中贵人峰起,穿心出脉如仙带飘垂,是生旺贵龙的标志。出脉两旁“天官地轴两边迎,异石龟蛇过处往”。帐中华盖三峰品字耸立,就是真龙出脉之处。五吉之星,都要随着华盖峰来寻觅。真龙从华盖穿心出脉,两肩又生出护龙,前迎后送,分为雌雄二龙。低肥者为雌,高瘠者为雄。廉贞多生回龙顾祖之局,遥遥祖山是朝山。五吉行龙过程中正峰时现,好象是回头朝拜祖山。随龙的山水都朝揖真龙,护龙有的似龙盘,有的象虎踞。水口上罗星耸立,异石重重,罗星外面又有多重山岭关栏。送龙之山停在真龙之后,缠龙之山则缠过龙虎之前,缠护越多重,富贵则越长久。廉贞之峰以石为真,如果是土山就完全没有力,廉贞如果星峰非石,脚下也必定是石壁,石壁是背土是面。廉贞多向南方落脉。
  廉贞如果不剥换出五吉星峰,只能作真龙的朝应龙,而且是朝迎于数百里之外。
  廉贞是权威之星,廉贞起祖剥换出五吉之星主贵。“贪巨武辅弼星行,出身生处是何星。剥龙换骨若九段,此是公侯将相庭。红旗气焰威权在,愚妄时师骇凶怪。权星威福得自专,纵入文阶亦武权。廉贞一变贪巨武,文武全才登宰辅。廉贞不作变换星,孑身乱伦损君父。”

武曲
  《撼龙经》说:“武曲尊星性端庄,才离祖宗既高昂。星峰自与众星别,不尖不园其体方。高处定为顿笏样,但是无脚生两旁。”武曲与禄存的山体都是方形的,但禄存有脚,而武曲则无脚。武曲星是至尊至贵之星,方正高昂乃是武曲之真体,高大雄伟,方正如屏,或高如顿笏。行龙过程中护卫重重而不断,每逢跌断过峡时,都有衣冠吏(园峰带脚)伴随,有如大官出巡,重重护拥,气势非凡。当星峰再起时,也一定是方正如屏,端庄威严,“峰峰端正方于长,不肯欹斜失尊体。”武曲到头结作穴位或垣局时,外山重重包裹,朝案重重拜伏,明堂绝不陡泻。大凡贵龙多缠护,没有护卫伴行的武曲星,只能结作佛寺道观。
破军
  撼龙经说:“破军星峰如走旗,前头高卓尾后低。”破军的形状就象行走中的旗帜,前面高,后面低,走旗拖尾是破军的的真形。两旁峭壁凌空,山体有裂痕。破军不是祖星,一般起祖于六府、三台。三台是指高山顶上有双尖、双园、双方的山峰成双成对排列,象三级台阶之壮。三台之下是六府,即高山平顶上有凹凸形的六个小园堆呈偃月形排列。凹中微微起势,再生出九星。
  破军有六种形体。一曰贪狼破军,其形状象伸颈作啼的雄鸡冠头,最高的山顶有带微微而下,到平地呈蛛丝、马迹、梭迹之形过坪过水,两边定有泉塘夹随。二曰巨门破军,顶上微园,前面的悬崖上露出石嘴,好象是啄木鸟扒在高枝上,所出之龙生出鼎足,象鸡爪一样爪甲分明,巨门破军富贵无比,主出王侯。三曰禄存破军,上为平顶,山的两边微露肋形,前面好象大树倒悬,独干下垂,下生枝叶无数,前方又起高峰往下延伸,前面不远即当结穴。如果行龙没有缠护,则结作神坛寺庙。四曰廉贞破军,势高坡陡,水流湍急,声响如雷,此种形体多见于险峻的关峡处。五曰武曲破军,身形臃肿,象破橱柜。六曰辅星破军,形如幞头,两边有脚似抛球。七曰弼星破军,好象鲤鱼跳跃,行到平地亦三三两两不时起峰卓立,身形直出,两旁横生有脚。
  九星行龙都有破军、禄存、文曲间杂,贪狼、武曲、巨门三吉星常有辅弼二星伴随左右,是不是富贵之龙,第一要看缠护的情况,缠护多便是富贵龙,缠护少则结作神坛寺庙。第二是看应星(即父母山)是吉星还是凶星,应星是吉星主吉,应星是凶星者主凶。凶龙是不结穴的,只是行龙途中的过渡,终究要闪到边上去。四凶之星剥换成五吉之星,凶星之气尽消,生气则旺盛起来。破军行龙突然横开大帐,帐中戈、旗形状的山峰就是生气的标志,这样的龙将结成将军形的穴场。

左辅
  两球形之峰前高后低,形如幞头,此乃左辅正形。前低后高而腰长,形似驼峰的也是左辅。左辅经常与武曲相近,与武曲是分宗伯叔,都是贵龙,武曲之两旁一定有左辅星伴随,方岗之下形如卓斧的叫做武曲辅星。左辅行龙,如果突然堆起螺卵、梨栗,岭上累累山结顶,前面离垣局就不远了。左辅又名为待卫星,在垣局中为近待。左辅是近帝王的星体,在垣局中形体细微,似隐似现。左辅随贵龙同行,凡在垣局中都有辅弼二星待卫在帝星的左右。所以,认识左辅星的人不可乱开口。
  贪狼之下的左辅剥换象抛球,下岭者形如浮在水面上的龟,上岭者象逆推覆舟。禄存左辅剥换形如蜈蚣脚,排列在龙身两旁。文曲下的左辅剥换如梭带线。廉贞下的左辅变为梳齿形,梳齿中央行真龙。武曲下的左辅面貌不变,行到平地时时断时续。破军之下的左辅形如枪、戈,没有次序,好象虎狼行走中带箭。不管何种形态,只要是护缠多的就是吉龙,没有护缠的只能作神坛道院。

右弼
  “弼星本来无正形,形随八星高低生。要识弼星正形处,八星断处隐藏形”。右弼本是隐星,也叫隐曜,没有正形。右弼是伴随八星行龙的过脉之星,藏于地下,抛梭、马迹、蜘蛛过水、上滩鱼、惊蛇入草都是用来形容右弼星的,断脉断迹,似有似无,是地中暗来之脉。平洋之地一马平川,没有明显的龙迹可寻,但平洋地势也有高低,高一寸即是山,低一寸即是水,两水夹流就是龙脊,八曜都可入平洋,并找到行龙的踪迹,不然的话那里到处都是弼星行龙。
  九星虽有五行,但九星行龙是不论五行生克的。以五行生克论龙剥换的不是杨公的方法。九星有吉有凶也是相对的,天下山山都有破、禄、文,只要通过剥换,变成吉星,而且缠护多便属吉。硬直死僵不变换,缠护少便属凶。
  所谓缠护就指山环水抱,山水有情,,龙穴的前后左右有很多重山水,但如果山水不抱龙穴而反背,就是无情之象,也就不是缠护。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7-25
Re:(风水讲座)中国龙脉在哪里?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然而中国龙脉并不在中原。

那么龙脉在哪里呢?

答案是在遥远的南方,古代被称为交址的地方。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汉唐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越南领土,一旦中央王朝失去这块领地时,中国 就衰落了,明代在最强盛时恢复了对越南的直接控制。

《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可见交址本在岳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其西有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乌浒人是也。古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不飨其质;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获此赐也!”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曰:‘久矣,天之无烈风雷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有则盍往朝之。’”周公乃归之于王,称先王之神致,以荐于宗庙。周德既衰,于是稍绝。主

  楚子称霸,朝贡百越。秦并天下,威服蛮夷,始开领外,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兴,尉佗自立为南越王,传国五世。至武帝元鼎五年,遂灭之,分置九郡,交阯刺史领焉。

汉有交址后,得到南方的精兵,设立越骑营,为北军五营之冠。得此强大助力,汉遂为世界强国之首,北伐匈奴,西诛大宛,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写下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五胡乱华,永嘉南渡,中原尽为膻腥,然而只要控制着交址,中国虽不绝如屡,却仍然坚持了过来。梁侯景之乱,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原本人口众多的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建康城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试想如果侯景这时再杀到南朝的交州地区去,把未充分动员起来的南方地区也个个击破,再把当地汉人也杀光,南方可能除个别山区外可真谓无人了。

然而杰出的陈霸先将军带交址的汉越混合部队准备充分后北伐江南,灭掉这支万人不到的好战顽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陈霸先将从江南跑来交址的难民回迁,并把许多原本在越地山区的人口补充到长江中下游,充实当地人口,才为后来隋唐江南的发展打下基础。

唐代是中古世界最明亮的太阳,正是因为具有着交址的龙脉,而不是陇右的马场。

但是以后就形式大变了。

在一些史料中,比如那本《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关于中国和安南分成两个国家的历史界限似乎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地阐述。中国和安南分成两个国家,应该在唐朝衰亡五代十国期间。因为那时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内部混战,边疆自然动荡,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王朝自顾不暇,自然无力顾及南方边疆,南方九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荆南)再加上一个偏居山西的北汉,号称十国,那时中国乱得不成样子。当时割据江南的南越和南汉,曾先后进兵安南,将安南并入南汉,把杨廷艺封为交趾节度使。公元937年杨氏牙将矫公羡杀杨廷艺而代之,939年,越南的大封建主杨氏旧将打败南汉部队,建立了吴朝,定都古螺(河内北部),史称前吴王。从此安南地方摆脱了中央的直接控制,获得了独立,当然也可以叫分裂了出去。

没有了龙脉,宋朝空有千万资材,也难敌北方的游牧民族,先辽夏,后女真,再蒙元,正统的朝廷始终风雨飘摇。

元攻交址,因为蒙古骑兵在热带不能发挥作用而失败,蒙元无此龙脉,不到百年而北走。

明朝兴起,1406年成祖令50万大军从广西、云南两路入安南,并迅速占领了全境,把安南重又并入明朝版图,为交址布政使司。明拥有交址布政使司后,国力盛极一时,七下西洋,九伐北元。 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是短暂的,因为明派往安南的官吏太腐败太黑暗,人民自然反抗这种贪官酷吏的统治,起义就爆发了,1418年,黎利在蓝山起兵抗明,苦战了十年,支梭一战,明军溃败,在成祖死后大明退出安南,有忠顺越人随军回国,即为广西京族之先祖。

明失交址布政使司,渐渐日落西山,终亡于流贼与女真之手。

1788年,清朝趁安南内乱派两广总督孙士毅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兵,三路进军,占领河内,大过新年。西山起义军趁机突袭,清军大乱,抢渡红河浮桥逃命,人马拥挤,浮桥断。清兵溺毙者众。两军又在玉洄村清军大营展开决战。清军先以满洲精锐骑兵出战,但是转眼间就被象队踩得七零八落。清军退回营垒抵抗,弹矢如雨。西山军首领阮惠(已称帝,号光中)亲自骑象冲战,连龙袍都被火药熏黑。又命敢死队以3块木板拼起,外裹湿泥草秸,腰插尖刀架板冲锋。清军弹丸皆陷入泥板,无法杀伤后面人员。敢死队抵近营垒后放板抽刀,逢人便砍,勇不可当。清兵不谙象战,又怕敢死队,顿时大溃,自相践踏,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清史记载,玉洄村进攻中,越南人“蚁聚如潮”)。提督许世亨阵亡,田州知府芩宜栋自缢。余部在逃跑时又误入河内青池附近的“墨塘”,先后有上万人葬身于这片浩瀚泥泞的热带沼泽。各路清军闻讯皆撤,边境中国人扶老携幼,纷纷北逃,一时间几百里袅无人烟。

阮福映借法国的力量崛起,1788年攻占了西贡,1799年攻占了归仁,1801年攻占了顺化,势如破竹,又攻占了升龙,彻底消灭了西山军,建立了阮朝,自称安南王,奉表清朝皇帝,请求册封承认,并提请清廷将其国号“安南”改为“南越”。

  这个改国号是有深意的,安南含有‘被安抚的南方’的意思,因而也就有那是中国版图的含意。1803年,清朝不同意阮福映提出的‘南越’国号,由嘉庆皇帝钦定为‘越南’。《清史录》中嘉庆的批谕是这样的:“……至所请以南越名国之处,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封,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甫字列其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与古称南越不至混淆。称名既正,字义亦属吉祥,可永承天朝恩泽。……”。作的解释合乎情理,为越南朝野所接受。大家可以查一下,对理解中越两国的历史渊源很有价值。

至于后来的,我就不说了,

历史雄辩的证明了:只有越南是中国直接领土时,中国就强大,反之则衰落。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7-25
Re:(风水讲座)中国究竟有多少条风水龙脉?

  我们先看一下究竟什么是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中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总之,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就有不同是姿势。
  风水学把龙势分为5种。1,南北走向称为正势。2,由西向东成为侧势。3,逆水而上称为逆势。4,顺水而下成为顺势。5,首尾相顾成为回势。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弟。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风水学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昆仑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这些举世闻名、举世无双的大大小小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了一幅中华巨龙图,是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因而,就有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来讲是对的,但从风水学上来讲却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40多年前,它们睡的迷迷糊糊,中华民族才从先进走向落后的。现在已经群龙苏醒,我们的民族必然要复兴;从落后走向先进!
  当然,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中国有三大河流,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黄河与长江同是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唐古拉山则是长江的源头。黄河、长江与珠江都是向东流,分别流入渤海、东海与南海。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陕西到山东流入渤海,经过九个省区;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到上海注入东海,流经八省、直辖市。珠江源于云贵高原,流经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经广州市形成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而后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龙脉的走向而流动,使成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还有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东部地区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广西的邕江、红水河,等等。全国还有调节江河水(龙的血液)的2000多个湖泊;这些天然的淡水湖,缓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来个大弯小弯,形成了山环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到这里打个大弯,水注入鄱阳湖,使江西的风水地理成为全国之冠,成为全国的三大(江苏、湖北、江西)才子之乡,居于湖北、湖南中间的洞庭湖,也在长江中游的弯曲处,故湖南人灵地杰、人才辈出。据湖南的地形图来看,湖南有龙凤呈祥之形。龙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为龙尾,过涟源-娄底-宁乡-韶山,龙头落于涟水。韶山位于龙的七寸部位,岳麓山是龙足。凤指的是,南岳是尾,过双峰-湘乡,凤头与龙头隔涟水相望。而曾国藩的故里处于凤颈与凤背的结合部位,故这一带净出女杰。在这当中,以大熊山龙脉为最贵,其祖山九龙池海拔1622米,高盖湘东、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区。九龙池顶原有一池,周围有九条山脊,每一条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还有泉水流出,现已基本消失。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成长、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中国的龙脉( 山岭 ) 星罗旗布,到处皆有,江河水流( 脉络,血液 )快慢节奏均衡,龙脉和江河湖海配合得非常紧凑,编织成一幅壮观的,宏伟的,美丽的,到处山环水抱的地理蓝图。
  真正的好风水,理应符合人个体的需求,风水理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应结合命主本人之生辰八字与结合周围环境的气势来布置,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自己周边的风水,命理结合风水,潘教授祝每个人都能风生水起好运来!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