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917阅读
  • 3回复

从孔子李白的盖世武功说起 为何后世文而不武--国人积弱病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14



  有个香港电视剧中,把李白演成一个武林高手,我看到有较真的人提出批评说:“香港电视剧太胡闹了,太戏说了,居然把李白演成武林高手,把个李白故事演成了武侠片。” 

    香港电视剧固然戏说比较多,但是,把李白演成武林高手,却和历史事实应该相差不远。历史上的真实李白,武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他15岁就学习剑术  ,向当时的高手学习过,长期经历游侠的生活,而且按照他自己诗中的暗示,似乎还做过刺客,想来不可能武功低微。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并没有飞机可乘也没有哪怕是一辆自行车,而且毫不害怕遇到强盗,显然必定身强体壮。如果我们把李白刻画成一个神经质的诗人,身体弱不禁风而手无缚鸡之力,才真的是戏说李白呢。 

    更大的误会是对孔子,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都应该类似我们电影中的老教师,瘦弱而微微驼背,和武林高手的形象更是毫不沾边。 

    孔子的武功如何,我们并不确知,他一生以超人的智慧,从容地应对种种困难,并没有遇到必须自己出手和比武的情况。更何况学生中有子路,子路确定是当时武林高手,也用不着让他老师出手。但是,至少我有相当的根据猜测,孔子绝非瘦弱,武功也应当不错。首先从遗传上看,孔子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力能托举千斤闸门,孔子有此遗传,想来也不会太差。当然,只看遗传还不足以作为充分的证据,比如功夫影帝成龙的儿子房祖名也并不能拍武打片。也许孔子更像母亲?但是,孔子身材高大异常,在鲁国是出名的“长人”,估计还是像父亲多些。另外,孔子教授的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之外,还有射和御,这不折不扣是当时的武术。射就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射击技术和赛车技术。而且孔子也明确表达了对自己射御技术的高度自信。如果他不是武林高手,以他的谦虚性格,怎么会在包括子路这样的武林高手的众学生面前自诩高手!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代之前的古代中国,文人有武功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因此文人中有些武功高强的人物也并非异类。班超能投笔从戎,也正是因为他身体好。祖逖闻鸡起舞,也并非是起来跳交际舞,而是舞剑,是练习武功。 

    追溯到先秦,实际上对“士”的要求都是文武双全,那时的士人也的确多是能文能武。即使是后来,文士和武士逐渐开始有分工,文士也往往兼为武士。汉晋隋唐各代文人习武也都并非奇特。中国的文人逐渐形成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实际是在宋代才开始的。 

    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武将出身,但是当国之后,却对武人深怀戒心。他认为武人往往是战乱的祸首,而要天下太平,就不能让武人有太高的地位权力。因此高调重文轻武,文人考中状元,可以披红戴花到街市上夸耀,而武将的地位却远远低于文官,甚至接近罪犯。即使一代名将狄青,也照样会被文官所轻视。宋代文人中也有武林高手,比如辛弃疾就是一个,他能够率领数百人杀入二十几万人的大营,而刺杀营中的叛徒。但是,他的命运也是被削去兵权。在这之后,文人“文”而不“武”的倾向逐步加强,最后才形成了我们现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人形象——像京剧小生那样文弱,娘娘腔而又胆小。遇到事情没有主张也没有胆魄,往往反倒需要美人去救他们。他们唯一的长处,就是“读书好”,能考上状元。 

    士人做不做武林高手,对中国民族性格有影响吗?在我看来,这不仅有,而且还不小,我们设想如果李白不习剑术,身体虚弱无力,我们还能想象他会有那种大鹏一般雄浑的气概吗?虽然心理上的勇气并不完全依赖于身体的强壮,但是,身体上的虚弱往往会减弱一个人精神上的气魄,减弱一个人的勇气和心理力量,这却是一个确定的倾向。京剧小生那样柔美的男性,可能会心细如发,但是在决断力上,一般的确是比较差的。读书本身,也许并不需要强壮的体魄,但是一个人要从事实务,却不能没有一个至少比较强健的身体。因此,文士们身体的虚弱化,总体上也必定导致了文士决策上越来越偏于怯懦化,导致了文士经略实务上越来越能力弱,或者说文士的行动力越来越弱。中华民族之积弱难振,也和这一点不无关系。 

    好在明代出了个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性,使之没有更衰弱下去。王阳明自己善于射箭,在和军人比赛时,曾经以三箭都命中红心的成绩令士兵惊叹,虽外表瘦弱但实际强壮。王阳明的遗风,影响了曾国藩以及后来许多士人,成为了中国人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心灵并非受限于身体,所以体弱者也可以有刚勇之气,正如珍贵植物的生长,不仅仅取决于土地,而更多取决于种子。但是身体毕竟是心灵的所寓,沃土必定适合培育良种,所以强健的身体必定对强大的精神有辅助作用。当今之世,才能卓异之士,应该力排宋代之后文士的颓风,恢复从孔子到李白诸多古士人的武勇精神。士人的身体强,则利于强其精神,士人的精神强,则利于强我种族,强国之梦,必从强民开始。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著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14
“刚、毅、木、讷,近仁”,意思是“刚烈,坚毅,质朴,少语者,接近是仁者”

孔子多处强调仁者必须有勇的品质(见义勇为,如今经常提倡的一个道德就来自孔子的话),孟子更强调仁者必须有“刚烈”的品质!

可见秦汉隋唐文士之武勇刚烈风!

如果读过《史记》的伍子胥列传篇的,就知道西汉文人司马迁的勇烈之气!其中浩荡文气让后人两千年后读来还深受感染,司马迁早年就习剑,所以这不奇怪!!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8-14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他学生眼里的形象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可见孔子是有厉、有威的一面的,只是他平时一般不发作出来。  


《论语·子罕》,孔子说自己从小出身贫贱,因此“多能鄙事”。这鄙事,除了扫地、做饭、种菜、挑担以及给人家牧羊、放牛、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场合给人家当吹鼓手等等之外,可能还包括身手拳脚。参看下边《淮南子·主术训》条。  

《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好勇”超过了自己。这可以理解为,孔子承认自己其实也是“好勇”的。  

周游列国,孔子师徒一度在陈蔡之间遭到围困。绝粮之际,跟从的学生有些病得都站不起来了。而孔子一个人还在那里不停地弹琴唱歌。由此可见,孔子的身体素质非同寻常,很可能有内*****底子。  

孔子教学的科目“六艺”,包括了骑马、射箭两项。孔子能射飞鸟(《述而》),六十三岁时还曾亲自为学生驾车(《微子》)。《礼记·射义》记载,孔子一次射箭,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跟围墙似的水泄不通。可见,射箭、骑马,都是孔子的拿手好戏。  

《吕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列子·说符》记载:“孔子之劲,能拓(举起)国门之关”。众所周知,普通的城门栓,都可重达百十斤。都城的城门栓,就更粗重了。  



《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古代勇士),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孔子不但力大无比,还能飞跑,追逐野兔,或许他练过轻*****。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是一个整天头戴公鸡冠的好勇之人,手下有一帮弟兄,是黑社会的头目。不难想象,他的身上一定是有*****夫的。子路之所以能够老老实实跟着孔子念书,应该曾经被孔子以武力降伏过。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曾经力挺城门的著名武士,他的这种体能,毫无疑问,已经遗传给了孔子。  



种种迹象,都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孔子不但会武*****,而且*****夫相当了得。这样一个勇武有力的人,口口声声周朝的礼仪,仁爱之道,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圣人就是圣人,不服不行。  

--------------------  
补上这一段,更证明孔子是个有武勇的人了。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青青子衿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1-18
是事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