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20阅读
  • 5回复

重庆市大足县双塔中学、弥陀中学、雍溪中学科研课题结题现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黄秀琼
 
发帖
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02
— 本帖被 谭蘅君 设置为精华(2010-06-05) —
重庆市大足县双塔中学、弥陀中学、雍溪中学科研课题结题
--“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重点课题‘文化作文’结题现场会


  大足县双塔中学、弥陀中学、雍溪中学,三校共同申报的“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重点课题‘文化作文’结题会”于5月28日在双塔中学举行。经过专家组的评审和验收,三校都已完成科研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谭蘅君教授宣布结题。


  双塔中学、弥陀中学、雍溪中学都是于2007年向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申请课题研究的,在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谭蘅君教授的指导下,大足县教研室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究,三校都已完成各个阶段的科研内容,并作出了全面的总结。



  这次结题,先由三个学校各推选的一位教师上“文化作文”汇报课,再由谭蘅君教授上了一堂“文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指导课。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课题组教师的课件、教案、论文和学生习作等,认真阅读了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最后在大足县教研室袁伦国主任的组织下,所有参加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接受了答辩,答辩通过后,由谭衡君教授宣布三校结题。









[ 此帖被黄秀琼在2010-06-05 12:35重新编辑 ]
离线黄秀琼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02
第五届“文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在双塔中学举行


  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重点课题,“文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于2010年4月28日,在重庆市大足县双塔中学举行。




  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谭蘅君教授于4月28日上午在双塔中学上了一堂优秀的“文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前来参加学习的有大足县教研室袁伦国主任,大足县双塔中学、弥陀中学、雍溪中学领导和语文教师。谭教授是《文化作文》系列丛书的主编,多年从事“文化作文”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对“文化作文”教学有着很深入的探究。这次观摩课,就是他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展示,对参加“文化作文”研究的中学语文教师是一次很好的指导。






离线黄秀琼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6-02
第五届“文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在双塔中学举行
预留图片发表。
[

[







[ 此帖被黄秀琼在2010-06-10 22:35重新编辑 ]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6-04
  特别说明:今后论坛上对我的称呼,请一律使用“谭蘅君老师”。

  其一:专家一说,是一种浮躁。某些人需要这种光环来达成某种目的,但我没有私下的目的,只有一个公开的责任:追求文化与育人的结合。借助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文化人格,用文化人格的力量,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

  其二:教授一说,是一种虚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草根教师,虽然很俗气地挂了一些研究中心的虚职,但它既不是民间的职称,更不是官方的认可。朋友们给我冠以这样的称呼,是出于好心,希望这样能够让课题研究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与认同。但我认为这样的善意却违背了学术研究与我们追求的伟大目标所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的要求。我提倡素教、素写、素读,是希望用真实与本色来践行教学的力量,避免花样与伪饰对教学内力的伤害。在做人行事上,更应该讲究真实与朴素。

  再说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伟大的追求,不需要用已经变质的所谓教授的光环去打动他人,甚至欺骗他人,一切有文化良知和责任的教师及各界精英人群,都会自动自主地加入到我们这个研究与推广的洪流中来。这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每个参与实验的教师,身上都有一种荣光,超过了多数教授和所有为自己生存而争夺的营营众生,因为我们在灵魂和精神上承接着祖宗的遗产,我们是真正中国文化的孝子肖孙!我们,只有我们,才拥有合格的文化身份证与文化继承权。我们应该自豪,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我们的远大理想以及为理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其三:历史真正的推动者是草根民众。所谓大人物只是光鲜一时,历史会很快忘记他们。大人物感叹最多的一个词是人走茶凉。茶凉,是因为别人为他热茶。他们本身是一种社会分工中的剥削者。我们不一样,我们不是坐着喝茶的享受者,而是推动历史的一股股力量。即便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世界没有离开我们。我们的脚印和文字活在他们的视野中,我们是他们继续延长历史长绳的一个环节,我们已经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理解了这样的道理,我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学校,我的背后,是五千年的厚重与辉煌;我的身边,是上万年的祖宗的叮嘱与责任;我扛着的,是民族上百年失落与衰微后的期望。一个的称呼,于我,真的很微小。

  当所有实验学校的称呼已经自动变成最长久、最亲切、最真实的谭蘅君老师的时候,我知道,这称呼不仅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自信与成长。

  谢谢所有老师和朋友们,我期待着。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陶秀中

发帖
1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6-07
感动!!!!!!!!!!!!!!!!!!!!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1-16
这些都是一个个坚实的推广脚印,中国教育会记住这一些美好时光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