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墟王陵遗址导游词(1) | | translated by Billy French
傅比利翻译
(欢迎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大家来到震惊中外的殷墟王陵遗址参观。
.
作为华夏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遗址,它被国际专家、学者赞誉为“第二个古埃及”,其价值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王陵遗址与洹水南岸的宫殿宗庙遗址一样,不仅是殷墟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范围。在这里发现了13座大墓(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重达875公斤的国宝重器——司母戊鼎就出土于这里,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正是因其重要价值,它与宫殿宗庙遗址得到了联合国专家的高度评价,有望在2006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在为之加油喝彩的同时,也来领略它的神秘风采吧。
一、正门外:
(开场白)为更好地保护商代王陵遗址,我们在原址上修建了王陵遗址保护区。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座仿殷建筑形式的大门,为“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结构(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坡顶,两重房檐)。迈入这扇大门,一个尘封了3300年的殷商王朝将为我们揭开它神密的面纱,再现当年辉煌与强盛。现在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
二、正门内
(概述王陵遗址的重要意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第一批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距今三千多年商王陵墓群,命名为商代“王陵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它的发现,奠定了殷商文化研究的基础,确证了奴隶社会的存在,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平面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王陵遗址的平面布局。请看这边王陵遗迹分布图: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水北岸的侯家庄与武官村北的高地上。与南面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是殷墟遗址重要的组成部分。王陵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11.3公顷(169.5亩)。大墓大约始建于商王武丁时期,而终于商王帝辛时期,前后营建达200余年。从1934年至今,在这里共发现了13座王陵大墓(包括一座未完成的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当年发掘时踩出的一条土路,把遗址分成相距百余米的东、西两区。东区有大墓五座,西区八座(包括一座未完成的大墓)。大墓规模宏伟,出土文物精美(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在这里出土);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所以,学者们认为,这里不仅是殷商时期的商王陵地,而且也是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之一。因为当年发掘后这些大墓即被回填,为重现当年的盛大景象,我们在大墓原址分别采取了地下封存、地表植被砂石标识、复原展示和揭露展示等方法,再现了当年王陵墓葬群的宏大场面。下面,请先随我参观王陵遗址的东区。
三、平面图至车马坑展厅
(由王陵大墓的发现介绍王陵遗址概况)。从19世纪末甲骨文的发现到20世纪20年代的殷墟科学发掘,安阳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已无可质疑。特别是小屯村一带宫殿宗庙遗址的确认,更是激发了大家寻找商代王陵的兴趣。大约在1933年,侯家庄附近私人盗掘出三件形状奇特、体积庞大的青铜器,消息不胫而走。正在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听到了这个消息,并得知墓葬的位置大约靠近侯家庄、武官村一带,于是便在五位年轻的考古学家(石璋如、刘耀——即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祁延霈、胡福林——即著名甲骨学大师胡厚宣先生、尹焕章)的协助下开始第十次发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3座王陵大墓、2000多座祭祀坑逐步露出地表。根据墓内出土的器物,大墓的规模及人殉制度等情况,学者们认为这就是统治殷商王朝的最有权势的商王家族墓葬。一个尘封3000多年、深埋黄泉之下的殷商王朝终于显露出他的真实面貌。
东区主要分布了的五座大墓,分别是M1400、M1443、M1129、武官村大墓(WGKM1)和M260(相传司母戊方鼎就出土于此墓)。其中,M1400大墓为四条墓道,M1443、M1129、武官村大墓为两条墓道,M260为一条墓道。同时,其中东区发现了大量小型墓葬。这些墓葬除少数为陪葬墓外,大多属于祭祀坑,是商王祭祀先祖主要祭祀场所。
(武官村大墓)在东边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座大墓,这就是武官村大墓。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考古工作者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1950年,由郭宝钧先生主持发掘。墓室为长方形,两条墓道。口大底小。墓口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墓口至底深7.20米。墓室底有腰坑,内埋1人1戈。椁室南北长6.30米,东西宽5.20米、高2.50米。椁底由30根原木铺成。椁室每壁由9根原木叠成,呈井字型,上覆椁盖。北墓道长15米,呈坡状,南墓道长15.60米,直达墓底,殉人79人。并出土铜鼎、簋、觚、爵、戈及玉器等随葬品。最著名的有虎纹石磬,长84厘米,厚2.5厘米,正面雕刻卧虎纹,纹饰刚劲圆熟,生气盎然,是目前殷墟出土乐器中最大的一件,也是中国古代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珍品。
四、车马坑展览馆
(结合版面和实物进行介绍)车是古代中国陆上交通的主要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经发明了车,夏代还设“车正”之职,专门管理车旅交通和车辆的制造。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殷墟出土的车是我国最早的车子实物。这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一次重大发明与创造。以车子制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科技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车”的形象出现较多,形象的描绘了当时车子的形态。车马器实物是1931年在殷墟考古中首次发现的。截止目前,发掘出土的殷代车马坑超过40座。
殷代车子是木质结构,主要由舆、轴、轮、辕、衡、轭构成。由于深埋地下,年长岁久,出土时木质部分已全部腐朽,仅存遗痕和青铜饰件。考古工作者根据泥土中保留下来的车子轮廓,成功地对它们进行了剥剔和清理,经过复原,使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代车子再现于人们眼前。
随着社会发展,车子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对车子的重视,又促进了车子本身的进步。一方面,车子结构与系驾法向着轻便快捷发展,由单辕发展到双辕,由“轭靷系驾法”发展到“胸带系”驾,使车子更为合理也更为科学;另一方面,车子的作用也逐渐摆脱战场的束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主要工具。中国文明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与中国车子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五、王陵墓葬展览馆
(结合版面和实物进行介绍)墓道为大墓所特有,由地表直通墓底,形成斜坡,有的墓道成台阶状。墓道内一般葬人牲或马。墓室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墓室四壁常有“二层台”,二层台上殉人或放置器物。墓室内葬具有棺、椁和帐幄。墓室底部中心有“腰坑”,常见殉狗,也有殉人的。殉狗是为墓主人警戒,殉人似有奠基意义。这些都是为死者安居并保护其在阴曹地府不受侵害而设。
在奴隶社会里,祭祀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大事,多数由国王亲自主持。祭祀对象包括天地、山川、日月、风雨、祖先、神鬼等等。在王陵遗址发出的2000余座祭祀坑中,白骨累累,显示了殷代奴隶的悲惨情景。把人强行处死后埋入坑内祭祀祖先,称为人祭。人祭坑排列有序,分为若干组,每组代表一次祭祀活动。有活埋的,有先处死后再埋入的。祭祀的人牲,多为战俘,也有一些是奴隶。
六、M260大墓展厅
(结合版面和实物进行介绍)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东区,在1984年9月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闻名遐迩的司母戊大方鼎传说1939年就出土于这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重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鼎中最大最重的。
M260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戈。在墓室西北角填坑内有8把木。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墓室填土中有6个个体的人骨,椁室填土内有5个个体人骨。传说1939年该墓出土了司母戊大鼎,更显示出墓主人的尊贵。探讨该墓主人身份之迷,成为殷墟考古的重要目标之一。
七、祭祀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随着墓主人的安葬,祭祀杀牲仪式逐渐开始。这里是当年商王祭祀先祖的祭祀场所。在王陵大墓的周围,共发现2000余座祭祀坑,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地下封存、地表砂石标识、复原展示的方法进行展示。为避免风雨侵蚀,我们对复原展示的祭祀坑加盖了玻璃罩进行保护。
这些祭祀坑排列整齐的称“排葬坑”,比较分散的称为“散葬坑”。埋人的坑大多是长方形竖穴,坑内所埋人骨有全躯的,有身首分离的,也有无头躯体。另外,还有一种是方形坑,是专门埋葬人头骨的。
在商代,每当祭祀时商王都会把人像牛、羊、猪等牲畜一样供奉给祖先和神灵,这种制度被学者们称为是人牲制度。被杀的人牲绝大多数为战俘,少数为奴隶。商王和贵族奴隶主在祭祀祖先、祈祷神灵佑护、建筑宫室和求年问雨时都要用人牲,这里也就成为商王祭祀祖先的一个大型公共祭祀场所。里面埋葬着大量祭祀牺牲的遗骸。其中仅1976年发掘的191座祭祀坑中,就发现1178具人骨架。据不完全统计,殷墟甲骨文中有关人祭的甲骨有1350片,卜辞1992条,共用人牲13052人。不仅如此,商王或贵族死后,还用人殉葬,称为人殉。人殉的数量,根据墓主人身份的高低,少则1人,多则达200多人。像M1001大墓殉人就多达225人。
商王的祭祀活动是频繁的。在祭祀活动中,有时祭祀一位祖先,有时几位祖先一起祭奠。祭祀的对象除盘庚后的诸王,有时把商代的先公先王一起祭奠。每次祭祀所用的牺牲,有的是牲畜,有的是人。我们看到的这些祭祀坑就是当年的兽祭坑。它们是1976年春发掘的,里面埋葬的都是墓主人生前所使用过或喜爱的动物,主要有马、牛、羊、犬、象、猪、狐等,其中马有117匹。咱们可以看一下这边的坑里埋葬的就是一匹马。位了保护遗址,我们采取了地下封存,在祭祀坑原址上按考古发掘情况进行复原的方式进行展示。请大家随我来看一下这座展坑。这是一座象猪同埋坑,里面是一只幼象。大象是河南中原的象征。根据殷墟考古发现和甲骨文记载证实,远在3000年前,中原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草茂密。当时河南省广大地区,都曾有野象活动。因此,河南省的古称为豫。
八、观景台
前面就是观景台。它由著名建筑学家杨鸿勋先生设计。完全采用原木,台高三层,古朴典雅,为王陵遗址增添了一处游览、休息的场所。现在就请大家与我一道登上观景台,一睹王陵遗址的风采。
(观景台上)来到观景台,我们会感到眼前豁然开朗。高台远眺,王陵遗址的全貌也尽收眼底。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岗、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南面的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与东部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是殷墟遗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大墓大约建于商王武丁时期,而终于商王帝辛时期,前后营建达200余年。这些大墓在历史上虽多次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和白陶等。解放前这里出土的器物目前保存在我国的宝岛——台湾。在这里,我们希望这些文物能够早日回到它们的故乡——安阳,或者大家有机会到宝岛一睹为快。
在王陵东区,发现了五座大墓。大墓周围分布着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在西区的八座大墓周围只发现了1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再仔细看一下西区的八座大墓,除了中间那座未完工的外,是否注意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这些大墓都有4条墓道,考古学家们认为,4条墓道是商代王陵的标志,也就印证了这个地方就是商代晚期的王家陵园。先秦的王陵大墓仍然保持着这一特点。像最近发现的湖北九连墩楚墓就是这样的。而在东区的5座大墓中,只有1座为4条墓道,其余3座为2条墓道,1座为1条墓道的大墓,规格次于西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