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91阅读
  • 1回复

2010年高考新素材:湖北“信义兄弟”生死接力还工钱 诚信引感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14
 湖北“信义兄弟”生死接力还工钱 诚信引感动
                                               ——为了兄弟的兄弟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今年的二月十号,是腊月二十七了。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处处充满了喜气。但是在一条高速公路上却发生了一起车祸。在这起车祸当中,一家五口全部遇难,一个巨大的悲剧,但是却意外地留给了我们一个光明的尾声,还有它带给人无尽的感慨,先来了解这个故事。

    (播放短片)

    弟弟孙东林:

    哥哥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这有我呢。

    解说:

    昨天孙东林接到了开封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出示的尸检报告,他的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因车祸重伤致死。悲痛之余,唯一能让他觉得宽慰的是,哥哥生前没来得及发出去的工人的工钱,他已经替哥哥全部发完。

    大雪沸沸扬扬,回家的路清清白白。

    孙东林的哥哥孙水林,在北京做建筑生意,雇了一些武汉老乡。为了赶在大年三十之前,给手下的民工发放工钱,哥哥孙水林筹集了26万元,冒雪躯车回武汉老家。腊月二十六那天,是孙东林最后一次和哥哥相见。

    孙东林:

    他说得赶紧回家,我说不是说好了吗,明天早上四五点出发吗?他说不行,那明天大雪封路就回不了家了,那到时候大年三十,差工人的钱,不合适。

    解说:

    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为永诀,由于高速公路路面结冰,在河南境内高速路上发生了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追尾,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不幸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

    把太平间的门一打开,就去看,看到五个,都是我的一家亲人。当时我到了太平间的外面,外面这么深的雪,我就倒在地下,几分钟都没缓过气来。

    解说:

    孙东林在车祸现场扭曲的后备厢里发现了那26万元,哥哥生前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原则,孙东林下决心一定要替哥哥完成遗愿,按时发完农民们的工钱,哥哥和弟弟已经天人永隔,但是一场不欠薪的生死接力却就此开始。

    领钱的农民工:

    这人已经出了这么大的事,工钱我就不用想了。我就没打算要这个工钱了,可他弟弟说,这个钱是还给你们,你们一年打工的辛苦钱一定要给你们。

    解说:

    但是哥哥留下的账单已经找不到了,孙东林不知道该给每个人发多少钱,甚至不知道该给谁发钱。于是孙东林让工人凭着记忆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他就给多少钱。

    弟弟孙东林:

    发26万元发没了,我又从卡里拿出3万块钱发,还是不够,我妈又从楼上拿出1万块钱,发了还不够,我又叫我家里拿了3万6千来了,就说这回全发够了,所有人不欠谁一分钱了。

    解说:

    三十三万六千,孙东林东借西凑,终于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把这笔良心账一分不少的发放到了60名农工民的手上,而且虽然账单已经遗失,没有凭据,但工人们领走的钱数和哥哥孙水林生前所说的数目相差不多。

    主持人:

    看了这个故事,相信无人不感慨,无人不感动。岩松,你说出了感动之外,为什么这个故事的价值不断被放大,跟它的背景有什么样的关系?

    白岩松(特约员):

    是,我觉得首先来自于这种感动背后用一种巨大的悲情,这种悲情来自于兄弟之间。大家想像一下,在大年三十之前,他是为了尽早地赶回家,在弟弟劝他,说你晚一点走,都没有,他说大年三十前,我要把这个工钱还给人家。结果哥哥家在车里的这一家五口全部遇难,但是像接力一样,弟弟到达现场之后,待了没多长时间,转身开了15个小时的车,回到了湖北,把这笔欠农民工的钱全部还上,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感动来自于一种巨大的悲情和兄弟情深。

    第二个感动来自于一种对比,我觉得近一两个月,每年在这一两个月的时候,我们会见到各种各样欠薪,拖欠工资和讨要工资的新闻,在一系列这样的新闻当中,如同接力一样,而且是哥哥已经遇难了,这种情况下,坚决又把工资还到了别人的手里,而且凭的是良心,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感动,当然就变得非常稀缺,因此就更具感动的力量。

    主持人:

    现在赶到开封为哥哥料理后事的孙东林已经在线了,我们现在就连线他,也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他。东林你好。

    视频连线孙水林的弟弟孙东林

    孙东林(孙水林的弟弟):

    你好,李老师你好,白老师好。

    主持人:

    听得出来,您的嗓子很沙哑,身体还好吗?

    孙东林:

    身体还挺好的,就是嗓子有点用嗓用度。

    主持人:

    是悲伤造成的,还是劳累?

    孙东林:

    各方面原因吧,特别是挺悲伤的。

    主持人:

    可能我们今天这个聊天,难免还是会提一点伤心事,请您包涵。我想知道的是,当您在车祸现场发现后备厢备胎下面有26万块钱的时候,你怎么判断,这一定是哥哥第一位的一个遗愿,一定要把钱发下去?

    孙东林:

    我们哥俩从1989年就开始单干,从来没有说头年腊月三十还欠工人钱的,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是我们哥俩的一道坎儿,给农民工发工资的一道坎儿,二十年。

    主持人:

    二十年。我也看到有报道说其实这26万,相比大头之下的一个小头了,大头都发下去了。为了这个小头也一定要赶到二十九之前吗?

    孙东林:

    对,实际上是发了300多万块钱,四川的、河北的、河南的、内蒙的,放工的时候,从11月底就给他们发放了现金,差的这几十万是我们十里八乡的,离得近一点,到时候过年回家送钱方便的。

    主持人:

    您为什么没有把这26万,作为一个发放数额的上限,而是跟所有的农民工讲,你说多少我就发多少。

    孙东林:

    我估计应该26万不够,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先……

    主持人:

    那你不担心?

    孙东林:

    差得不多,差多少我补多少,从来没有看发工资的时候就给你们那个数,甚至帐本也没找着。

    主持人:

    那你不担心有人因此多报一些钱数吗?

    孙东林:

    不会,这都是我哥哥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从1989年就开始跟我们干的一帮。

    主持人:

    你们兄弟之间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共识,在二十年当中,每一年都不会在大年二十九之前拖欠工资,这是怎么形成的一个习惯?

    孙东林:

    可以说我跟我哥哥,本来我们就是打工的,头几年我们是一直打工的,到1989年我们才单干的,我们知道辛苦,挣点钱不容易,特别艰辛,干一年,就指望回家,热热闹闹过个好年,一般是过了正月十五就又得出来,在外面挺苦,我特别能理解,我哥哥更能理解,我一开始是跟着我哥哥。干到2003年,当时北京说要开奥运会了,我哥哥说,不行你到天津去发展吧,当时就跟中冶集团华冶公司的一个项目,我哥哥把所有最好的工人,输送到天津,人生地不熟的,去天津,到天津去干。不是我哥哥的支持,我根本当时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机会自己能单干。

    主持人:

    我知道您还在料理哥哥的后事,现在办丧事的日子定下来了吗?

    孙东林:

    我想应该尽快了,因为这几天开封警方给我们也提供了不少方便,各方面都在给我们进行协调,法律程序挺繁琐的,我希望尽快地,希望开封警方能帮忙。

    主持人:

    您哥哥还有一个女儿,现在是在老家,她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孙东林:

    现在我这个侄女跟我姨到了开封了,来了六天了。

    主持人:

    她今年是19岁,现在哥哥已经去世了,那么接下来谁来照顾她呢?

    孙东林:

    我哥哥出事的时候我就告诉我哥哥了,让他安心地走,我跟我嫂子、哥哥说,我大侄女,22岁,刚大专毕业,准备过了年就参加工作的,还有我的三侄女,还有小侄儿,刚刚读初中,我叫他们一家五口安心地走,有叔叔,我一定给两位老人尽孝,一定把孩子教育好,要像她爸爸那样,为人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要教导她以诚待人。我一定会。

    主持人:

    好谢谢您,多保重身体。也请您接受我们的致意,谢谢。

    岩松,在刚才跟东林连线过程中,您频频地在点头,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白岩松:

    是一种非常质朴的感情,也许没有演变成什么样大道理,我们用诚信,或者怎么样,它就是一种习惯,两个细节提供给大家:一个细节,其实可能跟刚才他的嗓子沙哑,很艰难,并没有去完全地说清。在他13岁的时候,他跟哥哥一块儿去打工,13岁,连续干了11天,一分钱的工钱都没有拿到,给了他以及给哥哥一个很深的印迹,今后他们有机会,当了包工头的时候,就决定绝不会欠兄弟任何钱,将心比心;第二个细节是今天下午我们的主编在跟他打电话的时候,问哥哥的丧事什么时候办,因为他出车祸的地方不在家乡,是在河南,只能在当地办了,他说正月十六。咱们的主编就问他为什么,他的答案非常非常简单,他说,会有很多人来看哥哥,跟哥哥告别,但是他们应该过完年再来,所以我安排在十六。但是这就意味着作为弟弟,他就要守在开封,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所以都是非常简单的行为,在背后却让你,说句实话,你看鸡皮疙瘩都起来,我觉得非常非常地应该向他表示致敬,向他们表示致敬。

    主持人:

    孙家兄弟的故事带给我们非常丰富的财富,好好地体味这一份财富,我想也是对孙家两位兄弟的一个回馈。《新闻1+1》稍候我们继续。

    (播放短片)

    解说:

    一次特别地回乡旅程,只为坚守了二十年的承诺守信,却不想哥哥一家五口突遭车祸。

    手足情谊、生死离别,面对着60多个农民工,面对着哥哥们生前所欠下的33万元工钱,刚刚经历一场生离死别的弟弟,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今晚《新闻1+1》,弟弟孙东林将向我们袒露心迹。

    几十年手足情谊,一对令工友们深情追忆的“信义”兄弟,一块沉甸甸的“五一”奖章,肯定的是义,呼唤的是心。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新闻1+1》今日关注,湖北“信义兄弟”。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孙水林和孙东林两兄弟,会像以往过年一样,在家里摆上宴席,将所有跟他干活的农民工兄弟召集在一起,将一年来的工钱结清,也许人群散去后,这兄弟俩还会再聊一聊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憧憬着新一年的生活。

    孙东林:

    我们两家其实是一家,我们没分彼此,就是12口人,围着一个放电视的桌子,(过年时)其乐融融,就准备来年,新的一年,那时候是我们一年当中最舒心的。

    解说:

    1989年,已经外出打工了六年的孙水林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开始承包工程,最后弟弟孙东林也跟哥哥一起做工程,赶在大年之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的手中,是兄弟俩不成文的约定。

    每年年底给工人结清工钱的时候,即使钱不够,兄弟俩也会一起想办法凑。

    孙水林的工友:

    1989年到2009年,21年,从来就没有拖欠过工人的工资。1991年,生意都赔本了,他拿贷款发的工资。

    弟弟孙东林:

    必须要在腊月二十九,把工人的血汗钱,发到工人的手上,让他们安安心心地过三十,吃年饭,这是我们自己良心的承诺。

    解说:

    在孙水林俩兄弟的心里,“兄弟”两个字或许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亲兄弟两个人之间,跟着孙水林外出打工的都是兄弟俩的同乡,有的十几年,有的甚至二十几年,凡是跟着孙水林外出打工的人,不管是有什么困难,生病没钱治的,钱被偷走没法过年的,孙水林都会出手相助。

    孙水林的工友:

    按我工资算,当时根本没钱治病,他把我送到医院看病还不说,专门找人护理我,到年底给我把账都结了。

    孙水林的工友:

    我们在他工地上打工,如果遇到下雨,天气不能干活的话,他就把我们叫到他家里去,打牌啊,晚上喝酒,在他家里吃饭。

    解说:

    在兄弟两人还工钱的这场生死接力发生之后,“信义”、“情义”这两个词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俩兄弟时使用的最多的词,人们通过电视、报纸,向兄弟俩致以注目礼的同时,武汉市黄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诚信兄弟的称号”授予了两兄弟,湖北省总工会也将两枚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分授给了两兄弟。沉甸甸的奖章,嘉奖的是兄弟俩生意接力还工钱的“义”,呼唤的是整个社会诚实守信的“心”。

    主持人:

    诚信兄弟、信义兄弟,这是人们送给兄弟俩的一个褒奖。岩松,在这个称号之外,除了褒奖是不是也还传递着其他的一些信息?

    白岩松:

    我觉得这是一个由好人所构成的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而之成为好人,跟他们自己本身是好人,同时也有类似这种遭遇,将心比心,因此形成了一种坚持有关。

    我们当然希望他成为榜样,但是我们心里会很清楚,指望所有的人都成为好人,那是不可能的,它并不是由一种保护机制所导致的,让每一个工人的工钱都不被欠,所以我们如何让人不成为坏人,这很重要。所以越是在今天,当我们面对像兄弟俩这样的好人的时候,越感慨,我们一定要建立一种制度和监督机制,让很多的企业的老板和包工头们不成为坏人,否则这个对比太鲜明了。

    主持人:

    刚才当我问到孙东林,为什么你敢于跟你的这些农民工兄弟讲,你说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他说大家都十几年了,很熟了,不可能有人报个虚数,这种熟你又怎么看?

    白岩松:

    其实这里有熟也有不熟。有很多人说,可能是因为熟,但是在他整个包工队里,可不仅仅只是家乡的人,还有很多,像刚才已经说了,河北、河南、内蒙等等,离得远的,他工钱都已经先结了,他觉得回到家里,剩下的这批是可以回到家再结的。

    熟是容易,乡里乡亲的,大家不去欠钱。但是我们首先要看到,不熟的他也不欠钱,二十多年,您认为他只会跟熟人来搭帮结伙吗?肯定不会的。但是的确可能熟,反过来也会导致另一种感动,回去交工钱的时候,已经完全也是凭对方的良心了,但是跟哥哥走的时候说的一个,大致上限没差多少,几乎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当好人和人相处的时候,人们也会将心比心。

    主持人:

    看到这个故事,除了感动、震撼之外,我还想到一个词就是“尊严”,他们获得了人们对他们的尊重,他们给了60位农民工的尊严,其实也让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共同体会到一种尊严。

    白岩松:

    我觉得在今年过年之前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领导人的祝词里头含有尊严这样的词语。我相信今年它会成为热词。

    在尊严里头,我们首先要想到这个兄弟,我们不能仅仅被感动,在感动的时候能为他做一些什么,比如说他的侄女,还有像这样的好兄弟的包工队,将来应该得到一种什么样的扶持。

    另外从尊严的角度来说,现在正处在用工荒,很多企业招不上来人,很多企业的老板该不该去寻思一下,在年前的时候,人家要工钱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对待将要离开的工人呢?如果大家像这样的兄弟去温暖地对待他们,会是年后招不到工人吗?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了。所以我觉得尊严也是相互的,当你给别人尊严的时候,别人也会在你最需要尊严的时候给予你。

    我觉得这个社会在诚信的建设上,在尊严的建设上,都需要一种良性地互动,而不是单方面地付出和另外的拆台,所以需要一种良性地互动,谁都不要去抱怨别人,先从自己做起。

    有人会去说,老天爷太不公平了,怎么把这么好的一个兄长给带走了呢。换个角度想,也许是老天爷看到,他二十来年所做的坚持太让人感动了,因此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方式,突然把他所有的美好展现在公众的面前,今后他可以长久地活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和感动当中。

    主持人:

    我想你这个解释应该是特别必要的,因为难免我们可能会顺着这个故事的逻辑想,好人有好报。

    白岩松:

    但是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一个结果,但是这样的一个糟糕的过程却展现出了一种大好,我们必须去换一个角度,去安慰所有正在感动中的人们。但是我觉得仅有感动,再次强调,感动留下泪水不够,甚至有的时候你会有一点生气,为那些还在欠薪和拖欠工人工资的人,看看这样的兄弟,我觉得我们可以不断地去播放他,不断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新华网武汉2月25日电(记者沈翀、李鹏翔)湖北“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故事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孙家兄弟诚实守信、有担当的行为感动人心,希望各行各业多一些像孙水林、孙东林这样的企业家。
    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李春明看了孙家兄弟的故事后,批示“孙氏兄弟接力践约守诺的动人事迹,再现了荆楚儿女的时代风貌和良好形象,理当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称,“孙氏兄弟事迹感人。这就是典型的武汉人,信义、守诺、豪气,我为这样的武汉人而自豪。”
    全国首届道德模范吴天祥说,流泪看完孙水林、孙东林兄弟接力送薪的故事,俗话说“诚信二字丢,莫在世上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对兄弟是新时期重情重义、诚实守信的榜样。当前一些黑心老板把打工者利益不当一回事,在孙家兄弟面前他们应该感到羞愧。孙家兄弟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社会中的善与美,丑与恶,他们的事迹可敬可学、可歌可泣,应大力弘扬。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方方说,初看关于“信义兄弟”的一系列报道时,震惊、难过之余,也很感动。讲信用,是眼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信义兄弟”之所以能感动大家,就是在现在的社会风气下,很多人都不能或不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肯尽自己的本分,而他们却尽到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和鼓励。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楚文化研究专家刘玉堂表示,重信守诺,是楚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黄陂的孙氏兄弟,20年来始终坚守承诺,哥哥一家五口遭遇车祸,弟弟在悲痛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兄长完成送薪心愿。“只有人欠我,不可我欠人”,他们这种情怀和境界,在这个农民工讨薪事件层出不穷的时代,显得尤其可贵,它能更好地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延伸。
    “信义兄弟”的故事在湖北建筑行业也引发了共鸣。新八集团项目经理甘金华说,孙家兄弟是建筑行业的骄傲,这个行业涉及面大,工序多,环节复杂,最需要诚信精神。其实,不欠工人的血汗钱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但建筑业却经常出现环环欠账,对于一些工地来说“不闹要不到钱”已经成了潜规则。“信义兄弟”犹如行业春风,期待与这样的包工头合作。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蒋德豪

发帖
1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