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913阅读
  • 0回复

(15届获奖讲座)李敏:鉴古引今,物含妙理总堪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24

鉴古引今,物含妙理总堪寻
-------“第十五届全国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赛后有感

大家好,我是青岛53中的李敏,在2019年第十五届全国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很感谢谭老师、大会组委会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展示自己,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够参加比赛,对自己是一种锻炼和磨砺,在锻炼中进步和成长。今晚很荣幸能与众多的专家、老师们分享我的参赛体验。

我参赛的课题是《磁现象》,本节课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和“小循环多反馈、透镜式教学模式”的组合模式,同时融入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渗透一些心理学的效应。让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鉴古引今,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

今天我发言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设计理念、二是教学过程、三是课后反思

    

第一节:赛前思考

首先,我想谈的是设计理念:追寻教学中的“道”

作为一名青岛的物理教师,我很幸运的是,在青岛市初中物理教研员王㺸老师的带领下,青岛物理学科研究教学模式二十多年,运用东西方文化、思想,创立了几百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我在备课之初“有道可依”。

王㺸老师一直引领我们追求的教学中的“道”,他让我们明白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必须拥有自己坚定的教育哲学,不断体悟课堂教学的“道”,才能在教学中打造出有内涵、有文化、有魅力的艺术课堂。

在众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如何寻找适合本节课的教学之“道”呢?在王㺸老师和青岛中心组的专家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确定了本节课的指导理论:

1.教学模式:

“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和“小循环多反馈、透镜式教学模式”的组合模式

2.古代科学家的方法:

王叔和“对应-简化法”、唐慎微“分解-组合法”、郭守敬“缺点-缩小法”“缺点-放大法”、施发“图示-建模法”、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思想”、诸葛亮“连续运用思想”

3.心理学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灯塔效应、吉宁定理、蜕皮效应、路径依赖效应+配套效应+欧费斯托选择

第二节:赛中实战

第二,运用教学中的“术”

有了精妙的教学之“道”,还需要合理的教学之“术”,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将结合备课和上课的一些做法,力求能把《磁现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展现给大家。

一是“整”这个环节

先是用视频音乐展示绚丽的极光现象,在学生们被绚丽的现象冲击视觉的时候,趁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解释产生原因,学生的讨论可能是没有结果的,这里为整节课运用蔡加尼克效应——然后引入课题《磁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分一”教学环节,目的是制作可以让指南针“指南”的地球仪。

要研究磁现象就要从中国古代说起,所以播放郑和下西洋震撼视频及音乐引出指南针从而提出问题“指南针为何会指南?”,学生回答不出合理的答案,这里再次运用的是蔡加尼克效应。

直接研究地球太困难,怎么办呢?有困难找中国古代科学家,给学生简单介绍王叔和发明寸口取脉的过程——引出(对应-简化法)。

引导学生将我们要研究的复杂的问题简化,由大到小即由研究地球问题简化到地球仪上。先制作一个可以让指南针“指南”的地球仪吧。但是立体地球仪问题还是太复杂——再次找到王叔和(对应-简化法),引导学生由立体——简化成——平面问题。具体做法就是从地球仪中抽出一个子午线圆环——简化为平面地球仪问题,然后学生分组研究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次接触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对王叔和对应简化法的详细介绍,可以有助于学生领悟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获得成功以后,趁热打铁的让学生连续使用同一个方法,进一步深入解决问题,把一个立体地球问题,简化成平面问题,进一步简化成圆环问题。在运用古代科学家的方法的同时,渗透了临沂当地诸葛亮的连续运用的思想,将当地的文化巧妙的与课堂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这一环节中,还渗透着心理学的灯塔效应,在老师提出问题后,用古代科学家的方法作为“灯塔”,指引着学生解决问题,这个灯塔效应在后面的教学中多次运用。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渗透着心理学的吉宁定理,从无法研究地球上的小磁针—无法研究立体地球仪上的小磁针—无法研究平面地球的小磁针—改成研究圆环周围的小磁针,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失败错误中找到解决问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错误和失败的积极态度。

再往下进行,如何解决立体地球仪问题呢?遇到困难,我们找中国古代科学家——介绍唐慎微故事引出分解-组合法,唐慎微编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故事,告诉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若在各自独立、分解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困难,可以将几种分解的方法进行组合。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将多个截面组合,从而创设出手工插件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间放上磁铁,就可以让小磁针在地球仪的表面指南了。在此,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小高潮,老师引领着学生设计出一个可以让小磁针指南的地球仪实物。

分一的反思环节,除了总结知识和方法外,巧妙引入了比赛地——临沂宗圣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思想和诸葛亮“连续运用的思想”。自然顺畅的渗透了参赛地当地的文化大家的思想。

第三部分,是分二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目标是引导建立磁感线模型。

制成了一个模拟地球仪——但是,还是没有解决为何指南针指南(灯塔效应)——继续研究——还是王叔和简化——由立体地球仪——再回到刚才平面地球仪问题——这个圆环代表地球——好像很神秘——是否影响小磁针指南?——干脆去掉这个表示地球的圆环——发现小磁针指向仍然(仍受控制)——其他地方放上小磁针——也受控制——区域不同(有神秘物质)——溯因(条形磁铁)——去掉条形磁铁试试——发现小磁针变化——由此得出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神秘物质——引出“磁场”概念——引出“磁场方向”(通过小磁针指向不同)——引出磁场各点“方向”不同(通过各个小磁针指向不同)——方向规定(小磁针N极指向)——引出问题解决(如何找多个点磁场方向?)。

——方法(运用路径依赖效应+配套效应+欧费斯托选择)(微小问题串)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微小问题串引领后,如何找更多点磁场方向?找中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缺点-缩小法)。郭守敬为了提高观测天象的精密度,他制作了简仪,但由于要经常去各地观测,仪器体积庞大,无法携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守敬又创造了一套小型的。用郭守敬的方法,引领学生通过磁化制造出更多、更小磁针,最终小到非常小,从而引出铁屑,然后展示器材(油液中的铁屑),由此可以寻找各点磁场方向了——引导学生实验操作。

在这个环节中,渗透着心理学的蜕皮效应。在探究磁场分布特点过程中,学生找不到探究的器材和方法,通过学习他们仅仅能完成一个初步方案,这时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超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解决问题。

描述磁场分布很繁琐,如何简洁?还是找中国古代科学家帮助,再次引出王叔和(对应-简化法),再找中国古代科学家施发,通过施发脉象图故事引出科学研究方法(图示-建模法)

当学生自己建构了磁感线模型后,分二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后面就是进一步巩固研究成果,再次运用唐慎微(分解-组合法)建构起空间立体磁感线模型,即多个截面组合成空间立体磁感线。然后是反馈练习2和反思。反思中出示图片,补充法拉第力线。

第四部分,分三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任务是学习地磁场。教学设计路径如屏幕所示。

首先,继续提出我们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指南针指南问题这里还是渗透心理学的灯塔效应,继续研究,还是找中国古代科学家,再次运用唐慎微的分解-组合法,将立体磁感线模型对应到地球仪上,再逆向运用中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方法变成缺点-放大法,从而引出“地磁场”概念,然后介绍地磁场的结构——磁偏角——沈括等相关知识。

分三环节的主体完成,再次响起郑和下西洋震撼音乐及视频,回到指南针指南原因即小蔡加尼克问题,也是本环节的反馈练习3。最后反思知识和方法。

第五部分,来到了本节课“合”的环节,在经历了3个小高潮的学习,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精华的汇总。

首先,小结知识方法:运用喻皓:横向-纵向法、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法,进行知识、脉络、探究过程、方法的总结,包括:诸葛亮“连续方法”和曾子“三省吾身”,具体方法:对应-简化法、图示-建模法、分解-组合法、缺点-缩小和缺点-放大法。

然后视频音乐:回到激光问题,也就是大蔡加尼克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是最大的高潮。如何掀起这个高潮呢?先用魔术(教师遮掩下的灯丝晃动演示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进一步说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也要受力。

然后教师运用路径依赖方法,也就是配套效应+欧费斯托选择。

本节课中,通过开始的“整”环节中的问题,历经3个小循环,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里面渗透着心理学的蔡加尼克效应。让他们对问题念念不忘, 从而激发学生为完成这些问题而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第六部分,就是本节课的“补”这个环节。整个过程一张路径依赖投影片即可完成。磁极不断分割,渗透临沂诸葛亮“连续方法”,

最后一部分,本节课的“测”环节,讨论:在火星上能否使用指南针?

第三节:赛后反思

第三,谈一谈课后反思:境自远尘皆入咏, 物含妙理总堪寻

将青岛市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建模、古代科学家方法建模、心理学效应与物理建模相结合,王㺸老师创建的模式有几百种。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王㺸老师创建的几百种模式,其奥妙不是我今天寥寥几语即可道尽的。

课中用到的古代科学家的方法,其实是用现代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的名称,来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是总结得出的丰富多彩的研究方法。而将这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恰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记忆储存,而是运用了有效的方法去探究有用的知识。对老师而言,传统的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从现在的素质教育来讲,会捕鱼还不够,还要会制造捕鱼的工具,所以让学生借鉴古代科学家的方法这一工具来学习,正像是在引导学生制造捕鱼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所谓“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真实的教育是由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构成的。

本次参赛,让我在磨炼中成长,在磨练中提升。赛后整理课堂实录时,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引导的语言不够精准,所以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教学设计中的一些传统文化和心理学效应的精髓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深深感受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所以要在平日就加强教学中“道”与“术”的运用,让课堂的艺术得以升华。

境自远尘皆入咏, 物含妙理总堪寻。在物理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鉴古引今,使学生兴趣盎然中学习物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期待传统文化的融入,引领物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本届文化教学大赛虽然结束,但是文化的力量以及渗透文化教学的理念和思想将会在课堂教学中延续下去,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参入,水平有限,如果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正!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最后祝大家万事如意,晚安!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