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48阅读
  • 0回复

(城市文脉08)峡谷诗意:行政交界处的江津文化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3-30

七、峡谷诗意:行政交界处的江津文化资源
谭云籍  谭蘅君

连载:重塑精神地标 打造母城文化——寻找江津母城源点,延续群体精神信仰

目录

上篇:外城,江津城市坐标

一、寻找城市颜面: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焦虑

二、江津意象:强大的先天八字

三、神话传说:李铁拐封印江津“阴阳乐”仙家风水

(一)天示奇观:超灵出世七彩迎

(二)拜师学道:丹成云游寻造化(上)

(三)长江首坝:中国哲学第一岛

(四)寻龙查脉:石笋阴阳双龙情

(五)伏龙奇遇:阴阳合乐鸿蒙气(中)

(六)隐藏仙踪:封印江津道藏群

(七)雪藏江津:解印秘笈留石门

(八)神话启示:重构文化新秩序(下)

四、远望江津:六龙朝圣的风水格局

(一)长江: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二)几字与巴字:长江的楷体与篆体

(三)远望江津:三面环抱山水情

五、中观江津:鹤山坪上的历史故事

六、县志与长联:水陆之冲,全蜀要地

七、峡谷诗意:行政交界处的江津文化资源

下篇:内城,城市文化记忆

暂无‍

《县志》云:“龙门珞峡开合其流”,指的是长江在江津段的两个重要地方:龙门滩和猫儿峡。

因猫儿峡在珞璜地界,故称“珞峡”。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宋代诗人范成大、黄庭坚和清代诗人赵熙、张船山等,均留下了诗歌。

作为江津的文化记忆,不妨呈现一下。

这些文脉,应该传承。

江津学校,应该作为校本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代代流传。

并且继承中国传统“图说”读脉,将文字与地图与实景结合,还原历史现场。

(一)龙门乃天功,炼药仙山中

据明朝万历《重庆府志》记载,公元698年,陈子昂乘船回射洪,过龙门滩,写下《龙门峡》一诗,于是把江津留在了《全唐诗》。

龙门峡

陈子昂  初唐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

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

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巇萼意无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中。

面对“天功”般的西南“巴峡”,看到“长窦”“伏湍”“瀑水”“潭河”等奇景,陈子昂尘欲俱消,产生“息机事”之感,希望“炼药此山中”,做一个道士。

这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也是初中课本)面对自然有相同的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顿生遁世隐居之念。

与龙门此地的神话传说和道家底蕴来说,更是深契天机。

龙门滩,水急浪高,江底石奇,行舟多险,与猫儿峡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江津人可能有一个误区,以为龙门滩、朱家滩、小滩子三道险滩构成了“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

其实真正的险滩“峡首”,不在龙门,而在江津“糯米堆”,即今官溪下游约500米的“温中坝”处。

800多年前(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朝廷水利官(常平使者)“广汉杨公”路过此处,见“大、小糯米堆……高下对峙,江之西来,浩然横流,直指二滩之上,触为涛濑,喧豗震掉,危险可畏。舳舻衔尾而来,一或不戒,则与石相遇,虽有智力不能施设。”

于是“出金捐粟”,并告诫当地官员,捐款作为平滩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戒属邑吏,悉用疏凿)。

江津酒税监(负责收酒税的官)王敦夫大为感动,认为此举必能流传千古,名闻天下,泽被后世,于是写下《糯米堆记》,记载了整治“糯米堆”的原因和经过,并称“蜀江之险莫盛于峡,而是滩之险实居峡首”。

长江上有大三峡和小三峡,而宋代“是滩”“糯米堆”,居然险为“峡首”,这是后世应该知道的,虽在南宋时已除去,但历史却不应该忘记。

至少,我们应该有地方文化记忆,有历史知情权。

后人应该记住宋朝这个春天,这是长江中上游航运史上重要的治滩工程:

公元1185年,菜子花开遍长江两岸,蜂飞蝶舞,柳叶吐翠。正是枯水期,长江水量陡减,大小糯米堆突兀出水,傲然刺天。礁石嶙峋,瘦骨裸露,怪穴鬼号,犹似江中异兽。由杨公出资,在官署和民间的齐心协力下,大家争相效力,筑石成坝,隔离江水,附薪石根,纵火裂石,奋勇除险,很快将礁石凿平,从此江患平息。

宋朝还有一次治滩工程,发生在1051年,是重庆境内的新滩,苏轼、李商隐、陆游等人,都在那里留下了诗篇。

(二)猫儿守门户,雄奇仙踪路

三峡天险,雄伟壮观,自古出名,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成为审美标杆。

但长江上游还有很多比不过三峡,却与之相似的地方,就命名为“小三峡”。

比如巫山小三峡: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比如乐山嘉州小三峡:岷江上的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

当年李白写夜发清溪向三峡”,有人认为就是乐山的小三峡,当然这个方向不对。

甚至还有比小三峡更小的相似处,就命名为“小小三峡”。比如:巫山小小三峡:马渡河上的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

但在重庆,最出名的小三峡,却是长江河段上的巴渝小三峡”,地方志均有记载,其中“首峡”位于江津,是江津的东面门户。

晚清第一词人赵熙路过此峡时,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赵熙是蜀中五老七贤之一,少有才名,25岁就以第十七名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保和殿大考,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

这个“首峡”就是猫儿峡。

猫儿峡
赵熙  晚清第一词人

乡中往往讳言虎,地是古志毛虫处。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

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年深注水作肉色,铜锈瓜皮结钟乳。

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翩翩小儿穿绿衣,突遇黄斑耸肩股。

大抵论山如论文,第一雄奇次媚妩。以此问猫猫不驯,铜官驿前驾飞橹。

赵熙是晚清进士,诗的意思是说,这里本来应是老虎出没的地方,只是乡人讳言,才改叫猫儿峡。

这是正确的猜想,直到解放初期,江津山区一带,还有将老虎叫着大猫。

诗歌写出猫儿峡的三大特征。

一是高耸:“高逾江面知几里”,弥补了泸州以下,“惟少岷山天一柱”的缺憾。

二是陡峭:刀截悬崖无寸土”,猫儿峡北岸是壁立千仞、刀劈斧削的金剑山;南岸则是怪石横江,层层堆积,形如“万卷书”山。

三是色异:常年注水,山壁变成腊肉色,许多钟乳悬挂,如生锈的铜铁。

如果以论山标准来讲,此山雄奇,当归一流。

这里,赵熙惊叹奇哉”的猫儿峡,认为是江津东面“门户”,把猫儿峡的所有权,交给了江津。

猫儿峡与铜锣峡、明月峡并称为重庆长江小三峡,也称巴渝小三峡”,是三条龙脉跨江形成的峡谷。

猫儿峡的上游,就是九龙坡的铜罐驿,赵熙最后一句的铜官驿”,应是原来的名称和功用,是官家驿站。

猫儿峡的南岸是江津珞璜,但北岸属大渡口。

《巴县志水道》介绍猫儿峡:“峡在县西。至铜罐驿下游,两山壁立,约束江流曰猫儿峡,古大茅峡也。”

说是古时候有一个叫茅君的人,在峡谷内一个山洞里修练,最后成了仙。

后人就把修练的这个洞称作栖真洞,这条江峡就叫大茅峡。因为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借此就知道为什么叫大茅峡,而不叫道士峡。

这里峡谷雄壮,是长江冲破“中梁山”形成的两岸壁立山势。

江津的仙气,一路顺长江水流到了峡谷两端。

(三)眼前有景道不同,诗家灵性赞江津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文化资源的当代争夺问题:因为诗人们可能会写“铜罐驿”或“大渡口”,从写作来说,切入口可能会更小一些。

也可能写作过程,并不象赵熙一样有行政意识。

就象文人写奉节,不必写成夔州一样。

但这并不等作者的写作对象,不是这一行政区域。

如明朝状元杨慎因“大礼议”案被贬谪云南永昌,其间曾在春天乘舟沿长江而行,题咏一首《铜罐驿》描述途中所见。

铜罐驿
杨慎  明【状元】
金剑山头寒雨歇,
铜罐驿前朝望通。
天转山移回合异,
春添江色浅深同。

诗中的铜罐驿位于现在的九龙坡,老重庆四大古水驿之一,从朝天门出发,行船一日刚好到铜罐驿

金剑山则在大渡口。

其中天转山移”,写出了过峡谷的视觉感受。

这首诗从题目看,属于九龙坡。

但大渡口认为,这诗属于他们。

这首诗描述的重心不是铜罐驿,它只是一个观察点,重点是描述大渡口的金剑山,以及峡谷和江色。

同样,乾隆进士、清中叶乾嘉诗坛性灵三大家之一”的张问陶,作为一代诗宗,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1792年顺江而下,过猫儿峡时,也写了一首《猫儿峡》。

但他过峡时并没有行政意识,没有贴上江津的标签。

猫儿峡
张问陶  清朝

                     石斓文章出,横空半壁蹲。

                     山容留禹凿,峡意仿夔门。

                     洞杂精灵守,林荒虎豹尊。

                     人烟可断续,一犬吠云根。  

这首诗很有情味:南岸的“万卷书”山犹如斑斓的“文章出”世,引得北岸峡石上的猫儿“横空半壁蹲”着观赏。刀斧砍削的痕迹,应该是大山刻意留下的大禹“”;壁立千仞、雄峙大江、高耸入云的峡谷造型,应该是大禹当年模仿“夔门”创作的精品。

将山川形胜,勾勒成山精石情,并融入历史人物与民间传说,不愧是性灵派手法。

至于洞杂有精灵,林荒有虎豹,此句灵性较为平常,无非表达猫儿峡的蛮荒阴森,但读来还是胆战心惊。

最后一句写出峡后,感觉重回人间的生机,也颇耐寻味,特别是狗追着云脚狂叫,那种深山的寂寞,借着狗和云的细节,表达得非常深刻。

虽然张问陶与陈子昂都引用了大禹素材,但想象却各异陈子昂是惊叹龙门为天功,非大禹”。

张问陶却偏偏说,猫儿峡就是当年大禹模仿门的斧之作。

写作,就需要这样的避讳。

否则就会落入“眼前有景道相同”的窘态。

(四)溯源即知前生事,江津最当有自信

不过,我想表达的不是写作,而是一种现象:这首诗你会在大渡口的网站上看到,却在江津的网站上缺失。仿佛大渡口先讲此诗,江津就不能再讲,文化归属权已在大渡口手上。

这是江津文人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

从历史来讲,那时没有大渡口这个行政名称。长江以下,只有宜宾、泸州、江津、巴县(即重庆),大渡口,只是巴县的一个小地方。

从行政和地理来讲,猫儿峡从入口到出口,都在江津区珞璜镇辖区内,属于珞璜辖区内的3个居委会之一(珞璜街、猫儿峡、铁瓷),而北岸全是高山,以前几无人烟。

所以,历来《重庆府志》和《江津县志》,都把猫儿峡归于江津,作为江津东面门户。

江津作为全蜀要地,中途虽有分分合合,但核心辖区相对比较稳定,还曾两度作为重要治所。

一是在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作为重庆市(彼时叫江州县)的治所,具体位置在僰溪口,也就是顺江口。直到北周武成三年(561年),重置巴县,合计74年。

1951年重庆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专员公署驻江津县,直到1960年改为永川专区。

这段时间,辖江津县、璧山县、巴县、永川县、合川县、铜梁县、荣昌县、江北县、綦江县、大足县等县,1953年巴县、綦江、江北三县划入。

合计9年。

随后江津专区驻地迁往永川,一直到1981年更名为永川地区,这段时间虽然延续了江津专区的名称,但驻地已变。

再说大渡口和铜罐驿。

《巴县图说》说:“邑分三里,曰西城、曰怀石、曰居义”。“西城里”包括了:大渡口的跳蹬场、九龙坡的白市驿、走马场、福寿场、铜罐驿等。

巴县《全图》云:其广袤东西二百四十五里,南北二百七十里。现在的巴南区面积1825平方公里,约为原巴县面积二分之一。

巴县被分为七个区:渝中区、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巴南区。

清代《巴县志》记载:大渡口,县西四十里,为智里二甲米口。这是大渡口见于官方文献之始。

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设义渡,以江宽水缓,过江人众,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人称大渡口

从行政来讲,大渡口可谓时光之浅也。

这样一梳理,就知道江津峡口文化资料的归属问题了。

现在的主城九区,多数是原来的老巴县辖区。

其实,我们还找到一个江津建城的理由:从上险滩温中坝到龙门滩,从猫儿峡到明月峡,再也找不到象几江半岛这样风平浪静的福地。

只有在龙门滩到猫儿峡之间,长江突然温柔地在绕了一个大圈,划出长江上最大最优美的一湾半弧,藏风纳水,四围护佑,让它静悄悄地躺在那儿做梦。

(五)李白杜甫过江津,灵感不在服务区

江津这样奇美的地方,应该有诗歌和远方。

公元1177年,四川军政一把手范成大离任,529日从成都万里桥出发,6月过江津。

但,范成大竟然睡着了,忘记了停船。

实在是几江段风平浪静,坐小船也象乘大竹筏一样平稳,醒不了。

他后来在诗歌《过江津县睡熟,不暇梢船》中自嗨:“西风扶橹似乘槎,水阔滩沉浪不花。”

一段没有浪花的江湾,该有怎样的神佑?

而赵熙在《将至江津》中,面对“天然水秀与沙明”,就福至心灵地猜想:“一转前山定有城”。

但是,很遗憾:杜甫、李白都到过江津,而且是购买的全程船票,但他们都没有留下半句诗歌。

这件事江津人应该了解一下。

李白过江津时24岁,比杜甫过江津时年轻了30岁,正是充满理想的年龄。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经乐山、宜宾,过江津到重庆,出三峡奔汉江平原,可以说江津127公里的长江水道,李白是全程感知。

这有诗为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朝
峨眉山月半轮,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记载了公元724年秋天,穿一身青衣的李白夜泊清溪口,出发到重庆的行船路线:从乐山市犍为县清溪驿出发,这里可以看见峨眉山,当然还有山峰上挂着的半轮形的月亮。

月亮的影子倒影在清衣江的水流中,很妩媚。

李白眼中,山如蛾眉,月如脸庞,自然是女性形象,比较符合24岁青年人体内的荷尔蒙数量。

夜间就从犍为县清溪驿出发,应该说晚上行船安全度低,况且白天也不堵船,估计是行程上考虑,比较急。

也可能是吹牛,这是李白的专长。

清溪、三峡都是天狭一线,难见月影,初次离乡,自然有思乡之情。

即便到了重庆主城,也还念念于心。

整个行程路线为:犍为县清溪驿——宜宾——泸州——江津——渝州。

李白过境江津,竟然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只有一个理由:从清溪驿到重庆,李白只做一件事:思乡。

所以没有任何景物能变成他笔下的诗句,包括酒都宜宾和泸州。

随便补充,前面“李铁拐封印江津阴阳乐风水”中,邵雍之子邵伯温入川,隐居嘉州,就在清溪镇。

宋时,清溪镇作为犍为县的治所长达360余年。现在清溪镇花园街,就是邵伯温的定居之所,因寓所前有一个花园,所以这条街命名为花园街。

李白一生两次到重庆,只有这一次走得最完整。

而且从清溪驿写完思乡诗之后,一直到忠县,千里之遥全程无诗情,只沉醉于思乡,在重庆主城的两江汇、南岸铜锣峡、长寿黄草峡、涪陵龟龙峡、丰都仙境等等,灵感信号完全丢失。

直到忠县,才被石宝寨和望夫台激活,终于完成灵感充值,满血复活过来。

第二次是暮年,李白作为政治素人误入王权之争受牵连,大唐王室想惩罚一下他的狂性,判其长流夜郎,什么是长流?就是时间超过一万年:无限期。

夜郎对李白来说不算陌生,公元753年李白52岁时,七绝圣手王昌龄被贬龙标县,李白听闻,写下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中有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没想到一语成谶,仅仅5年,李白57岁时,这愿望真的就实现了。

唐代有两个夜郎县,中学语文老师通常不讲图语,所以全国人民长大后,也傻傻地分不清,这也是文化教学为什么提倡传承传统读脉,要求左手拿图,右手执书。

一个是贵州桐梓夜郎县,一个是湖南新晃夜郎县。

其实唐初在贵州石阡一带也设过夜郎县,但跟诗歌无关,就不展开。

历史上以夜郎县为名者颇多,秦朝、汉朝、陈朝、唐朝、宋朝都设置过,《兴义府志》记载一共有八个。

这里谈的是夜郎县,跟夜郎国不一样,莫要混成一谈。

王昌龄贬到龙标县,即怀化黔阳县,现改名叫洪江市,离湖南夜郎县近,并非夜郎,是李白误解,以为他到了夜郎;或者他用僻远的夜郎意象来表达对朋友贬谪生活的同情和抱不平。

李白是直接流放贵州夜郎县,这个名称历唐、五代十国至今天,一直沿用了1360年,更偏僻,也更正宗。

两次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安慰别人跟自己遭罪是两个概念。

李白犯的是十恶之罪,妻子合罪,他是带着妻子流放: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世上还有比这更凄惨的么?

李白一生有三任妻子和一次非法同居:第一任是湖北人许氏,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第二任是山东人鲁氏;第三任是河南人宗氏,唐武后时三次入朝为相的宗楚客的孙女;一次非法同居是浙江绍兴人刘氏。

李白以才华为聘礼高娶,两次都是前宰相孙女,这桃花运好到六亲不认。

好男人真的不用买房,年薪之类也只是对付无才男人的借口。

宗氏是“白富美贵”,精通韵律,拒绝了无数富家子弟,却被43岁的中年油腻男李白以一首《梁园呤》俘获芳心。

当时开封有句民谣:“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没想到千不嫁万不嫁,千金买壁喜结良缘,竟是如此命运,最后万念俱焚,出家做了道士。

李白悔意万分,他是真对不起宗氏,也对不起自己的爱情。

公元7582月,他在写给妻弟宗璟的诗《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他终于想起第一次过重庆时的明月峡了。

出川过三峡是顺行,但流放是逆行,心里苦成狗。公元75712月,他在《上三峡》写道:“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好在他仅仅只走到奉节(白帝城遇赦是宋代曾巩提出,当代有学者论述是重庆主城,仍有争议)就遇天下大赦,诗性又大发,写下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

这道坎终于跨过了。

如果李白没有遇到大赦,或者后世如有的学者清代黎庶昌、张澍)论,他的确流放夜郎,那么他从流放地返回江陵,可能会第二次经江津,路线为:贵州桐梓——綦江——江津顺江——重庆——奉节——荆州,全程顺流而下。

江津顺江口将会迎来大唐第一诗仙。

綦江也叫夜郎溪,第一段河流叫松坎河,发源于桐梓县夜郎坝,北流至赶水镇,左纳杨渡河、右纳藻渡河后,始称綦江,然后北上从江津顺江口入长江。

但李白不会来去都走顺江,虽然这条路更便捷。

根据唐律,他流放去夜郎,必须先去黔中郡报到,黔中郡治所在彭水,他要去换籍,所以不会经过江津。

路程只能是:九江——江陵——奉节——涪陵——彭水——换陆路到桐梓。

再说杜甫。

公元765年,高适、严武相继病逝,刚刚过了几年安稳生活的杜甫,已经54岁,这年5月,不得不从成都惶惶乘舟而下。

他居然在嘉州乐山遇到大他一岁的杜姓老哥,于是在乐山酒楼痛饮狂歌,愤笔写下了《狂歌行赠四兄》。

然后洒泪拜别老哥,感慨一番“今年思我来嘉州,嘉州酒重花绕楼”后,没有去登峨眉山,直接一日到了清溪镇。

李白在这里留下的诗,早已响彻大唐。

相同的河山,不相同的是个人心境,还有那轮明月:李白是初秋的“半轮明月”,杜甫却是夏天的一轮圆月。

他没有想起李白,也没有想起另一位大诗人岑参(11月,岑参担任嘉州刺史,他补写了《寄岑嘉州》),却想到了唐高宗时宰相张大安的孙子张之绪,写下《宿青溪驿站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挥笔就是泪,凄楚不已:“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

后来苏轼被狂贬,跟杜甫有了相同感受,就直接改写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随后杜甫乘船到了酒都宜宾,受到戎州(宜宾)行政长官杨市长的热情接待,在东楼上,临江面山,吃贵妃荔枝、喝宜宾春酒、赏文工团小妹妹的时尚舞曲,心情大爽。

杜甫喝下宜宾唐代五粮液“重碧春酒”后诗兴大发,当即作《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一诗,“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成为名句,杨市长也在文字里享受不朽。

当然,他对现场气氛的描述也精彩: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这已经有点少儿不宜了。

酒后任意胡为,歌妓皆“乐”意,这一点好像后来成为宜宾东楼的传统。

公元1098年,黄庭坚也贬谪到了宜宾。以荔枝下酒的时候,也想到了杜甫的东楼乐: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范成大回京过宜宾,也是到东楼饮酒: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既然享受了市长接待,肯定还有一班富商贵人跟着风雅,杜甫很是浪漫了几回,但没有传出绯闻,杜甫不象后来的杜牧,直接为某位小妹妹写诗抬身价。

所以就没有“春风十里叙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类的香艳传世。

消停一些日子后,顺水到达泸州,依然受粉丝接待,唐代的“泸州老窖”,醇香浓郁,清洌甘爽,让杜甫人生很快达到高潮,泼诗酬谢,写下《泸州纪行》: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三杯入口品出酒性,说明杜甫是真酒鬼。

不过这次没有写出请宴主人的名字,很不够意思,看来红包没给足。

杜甫是这年九月到达云阳,水路上走了四个月,所以在宜宾、泸州、重庆等地,小住了不少时间。

离开泸州过江津,杜甫却很寂寞。

因为没有江津人为他接风,他慕名已久的江津老白干,没有进入他的灵感。

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与江津白酒分属不同类别,白酒烈性,一杯就能点燃杜甫老瘦的生命。

无法猜想当时杜甫失望的心情。

面对江津一湾玉水,他找不出与乱世和颠沛流离相应的诗句,也没有酒楼携醉,文工团助兴,不得不遗憾而去,未曾在江津留下只言片句。

一直走到人烟稀疏的长寿黄草峡,他才终于找到乱世意象,唱出了“谁家别泪湿罗衣”的悲歌。

江津虽然与杜甫失之交臂,但杜甫的十三世孙,南宋进士杜莘老却带着族人从四川眉山青神迁居江津,成为江津名族,所居之地,也一并称为杜市。

这可能是杜甫和他儿子杜宗文当时在船上万万没有料到的:他们的后人代他们喝了一代又一代的江津老白干。

总算是一种弥补吧。

江津教育文化一直名列重庆前茅,但对杜甫的到来,《县志》无一片言,看来是真的忽视了大唐明星。

不过也能理解,杜甫在唐朝的名声其实还是比较普通,他在唐朝诗坛没有地位,他不仅没有高级粉丝,相反,他还一直做李白的粉丝。

他的光环是唐朝灭亡以后才拥有。

那时印刷术还没有普及,流行寒士手抄。

寒士们抄写杜诗,发现他的诗歌很深奥,与当时流行的高级顺口溜完全不一样,写实性强,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于是就抄写下来自己读。

到五代十国文坛早已忘记有个诗人叫杜甫,但杜甫的诗还在民间寒士中流传。

到了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召集文人编写了一部《文苑英华》的书,以振兴宋代文化,人们打开书一看,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叫杜甫,选诗高达246首,与李白一样,并列第二。

排第一位的是白居易。

于是杜甫翻身了!宋朝文人开始全力研究和歌颂杜甫。

一个叫王洙的文人看出商机,编了二十卷《杜工部集》,收集了杜甫1400首诗。

该赚钱的赚钱,但杜甫的诗却较完整地流传下来。

后来宋朝文人达成共识,唐朝诗人前三甲排名为: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榜确定后,再没有人出来翻案,后世全部设置为默认模式。

所以,杜甫即使当时有点诗名,也不受诗坛和主流阶层喜欢。

何况,唐朝写诗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道士、和尚、百工、妓女,三教九流谁都可以呤上几句。

其实,不仅李杜们无缘江津,千年长河,很多响当当的大牌同样无缘江津!

江津不怎么攀附名人是一个深刻的地域文化现象。

韩愈曾说:“蜀雄李杜拔”,自古诗人皆入蜀。

蜀中走出了司马相如、扬雄、李白与苏轼等文坛领袖,也让入川的文人沾了一身巴蜀灵气。

这些文人,很多进川出川都是走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重庆的传统水路,但在江津留下诗篇和足迹者较少。

我们可以随意列出一些过境江津的名人,除李杜外,还有唐朝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岑参、马祖道一等,宋朝的陆游、苏轼、苏辙、苏洵、魏了翁等,民国的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等。

唐代已经有航道支撑名人们航行于长江之上:王绍荃主编《四川内河航运史·古代部分》记载,唐肃宗时期,已经是“万斛大船风行成都、扬州之间”。

更不论之后,益扬之间,航行往来。

江津是白酒之都,教育大县,文化昌盛,但这些名人居然都没有留下诗句,或者根本就没有上岸。

这说明江津地域文化里有一种可以支撑骨气和傲气的底气,才会对国家级品牌明星不屑一顾,或者不愿攀附。

文化自足,才会有这样的淡泊。

双眼傲骨撑,王侯是白丁。

江津人真的有点拽。

不过,也说明江津人在交际应酬方面较弱,很难出社交大腕。

只会干实事,不会借助社交杠杆,放大声望。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