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969阅读
  • 0回复

(重庆形胜)青狮白象锁大江的风水含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24

作者:源重庆

链接:http://www.vccoo.com/v/8c4fdf

来源:微口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庆其实也是一座不缺少精神泊地的城市。在背倚山、面临江的地方,总能找到寄情之所。长江两岸,一直流传“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然白象何来?青狮何在?

读懂一段记忆,是一座城市的需要。这两期,老源跟你一起摆摆。

——编者按

老源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像重庆这样并不谙于宫闱觥筹的城市,在以悠悠王朝岁月历史著称的中华大地上,每每抒发情怀之时会不会有些底气不足。近来看到很多以重庆为背景的书,或是讲述重庆发生的故事的电影,不管这个作品是出自重庆土著,还是只是对重庆文化猎奇的外地人,总有一个篇章,郁结着浓重的重庆情谊,这似乎是世人公认,重庆最妥帖,最毋庸置疑的名片,那就是重庆老街。

而在重庆老街日渐模糊的记忆中,白象街应该是目前为止最为清澈和最为亲切的。说他清澈,是因为在一座城市发展所必须经历的对母城的覆盖中,他依然呈现着历史的纤尘;说他亲切,是因为他并没有因此成为冰冷的陈列馆而是依旧活色生香。

白象街老照片

青狮白象锁大江

就像重庆这座城市大多数的地名一样,或来自神话传说或来自战略要义或只是地形拟象,“白象街”的由来也有很多典故。

据乾隆旧《志》记载:“白象池,命名无考,白象街缘此得名,今废。”由此可知,曾濯洗白象的白象池早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就废了,而当时已有白象街的大名了。

白象街

据说在长江对岸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慈云寺,寺门口有一座用一整块青石雕造的石狮,和白象街遥相呼应。在佛家典籍中,青狮、白象是佛教里两大护法,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佛教典故有:“青狮献瑞,白象呈祥”。于是就有了青狮白象为重庆江岸锁住吉祥之说。但是慈云寺门口的青狮已经在文革中期被捣毁。

还有一说是清乾隆年间,重庆商贸繁荣,为保风水不外流,就在长江两岸分别建了一座青狮和白象,把财富牢牢锁住,保佑重庆风调雨顺。

慈云寺

从老重庆人讲究的风水上来说,出现青狮白象之地,皆为世间难得的风水吉地。古时筑城建房看风水的目的是要找到建基最佳之处——“穴”,勘察到的“穴”,必定是官衙之地。

而“水口”是“穴”之水去之处,水口处一定要有“水口砂”予以镇锁才算绝妙。而重庆江岸的“水口砂”就是青狮和白象。地图上,“穴”(巴县衙门)、白象所在地(白象街)、青狮所在地(慈云寺)三个地方恰好连成一线,白象青狮分峙两岸,白象街成古代官署的不二之选。

在青狮被捣毁后不久的八十年代,往返弹子石与朝天门的轮渡经常出事故,为保平安,人们又用水泥和油漆来重塑青狮。据说,此后果真没出现险情。

  

醉时光,影斑驳

也许真的是因为青狮白象锁大江,让这块地方成为重庆的发展宝地,护佑着这座城市一路昂扬。历史上,白象街之于重庆,如同华尔街之于纽约,政、文、军各界名流往来不绝。最重要的是这里曾是重庆母城的中心,是最具重庆特色的地方。

在南宋,重庆知府余王介曾在这里开设过招贤馆,广纳人才共同抗蒙。1886年,这里成立了重庆最早的有线电报局。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大量外国商人来渝捞金,却被限制在南岸租界区内,未经允许不得过江。

白象街在太平门内,又靠近官府、码头,方便做买卖,于是街上就诞生了替外国人代理办事的买办。此后,慢慢就有洋人在此开办洋行,一时间人头攒动,不同口音在此交汇。

晨曦暮光中,码头上货船汽笛长鸣,街道上人来人往,各式百货、银楼、当铺、钱庄鳞次栉比,商贾、船家、挑夫忙碌穿梭,形成了的“金融街”。而设立在这里的重庆海关更是总管云贵川,国内的药材、纺织品等货物由此走向世界,英、美、法、日等洋派产品于此流向全国。

重庆海关办事处旧址

这里还聚集了西南首富、重庆最早用电灯的李耀庭,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以及爱国实业家汪云松,还有胡子昂、黄锡滋、虞洽卿、汤子敬、邓华益、吴蕴初等众多民族实业家,是当时重庆最负盛名的富人区。

而明清时期巴县衙门、重庆府、川东道台的所在地,抗战期间国民军事委员会的驻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所在地,更使白象街地位显赫……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白象街都是重庆城建筑最豪华的街道。

李耀庭旧居“卜凤居”

从白象街出发,迎接胜利

当年二战盟军远东军事指挥中心军委会,亦即中国的最高军事指挥部,就设在白象街。

据说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消息传来,重庆市民喜极而泣,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欢庆胜利,时任国民政府最高统帅亦从白象街的国民政府军委会门前广场出发,开始全城巡视。

重庆人民庆祝日本投降

白象街,见证了日寇对重庆的狂轰滥炸,目睹了从防空洞中抬出的一具具因窒息踩踏而亡的难民遗体,也最终盼来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记忆的潮水继续涌流,城市像海绵一般把它吸干而膨胀起来。这城不会泄露它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在窗格子里、在楼梯的扶手上……”

在如今的千城一面的城市进程中,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将城市的历史、人们的情感记忆分割的支离破碎,那些散落在街角、鼓楼、窗格上的,关于一个城市“根源”的东西,成为最难以找寻的记忆。

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重庆老街仍然能为那些拥有深厚历史的城市津津乐道。重庆老街独有的建筑特色与旧时代留下的防空洞,组合成一个耐人寻味的重庆故事。

重庆的老街——拥挤嘈杂的菜市场、黑黢黢的小茶馆、以及即将拆除的下半城各种旧时风光,这些才是最能代表老重庆文化的东西,兼容起平凡、闲适、慵懒,有几分爱面子,也有几分图安逸。

这座城市里,有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也有狭小拥挤的街头小巷,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也有装修简单的老店时光……现代的、古代的、以往的、将来的都有。

厮以为,一座城市有绵绵细数的历史确实能够证明它在漫长的时光里泛过光,但久远的故事终究只是一座城市内涵的一个切面,一座城,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它可迢迢遥望的未来。一条百年历史的老街可能不及一座千年历史的宫殿来的浑厚,可是他却能一端根深于过去,而用另一端,将鲜活的生命延续给未来……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