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980阅读
  • 0回复

(文白思辨)唐晓敏:文言文与白话文哪个更“好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22

唐晓敏

文言与白话哪个更好懂?这不能抽象地回答,需要分两种情况,一个是历史上的的文言与白话哪个更好懂?若时间比较久远,那么,文言好懂一些,白话更难懂。如五经中《尚书》非常难懂,连韩愈都感觉它“诘屈聱牙”,这是因为《尚书》与其他经典不同,它含有很多白话的成分。魏晋时期的白话,对今人来说,也比那时的文言难懂。语言学家李先耕就提到:“你就读读书圣王羲之的“十七帖”试试,就算每个字你都认识,还会有一大堆词语让你摸不着头脑。而《文选》中任昉的《奏弹刘整文》里的狱词也非得像黄侃那样的大语言学家才能搞清楚——因为那都是当时的口语‘白话’!”今人读宋代的白话,也不如文言好懂。如《朱子语类》是朱熹的谈话记录,经后人编次成书,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使用白话的原貌。而此书的一些地方,就不太好懂,还如文言。如卷3说:“鬼神事自是第二著。那个无形影,是难理会底,未消去理会,且就日用紧切处做工夫。”卷10说:“莫说道见得了便休。而今看一千遍,见得又别;看一万遍,看得又别。须是无这册子时,许多节目次第都恁地历历落落,在自家肚里,方好。”《说郛》卷7《轩渠录》记载,北宋开封“有营妇,其夫出戍”,其子名窟赖儿,她“托一教学秀才写书寄夫云: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蠖底物事”。那个秀才无法捉笔,只能退回她数十钱。那妇人说的就是当时的白话。相比之下,我们会觉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好懂一些。

    另一种比较,是古代的文言文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哪个更好懂?一般会认为,当然是白话文更好懂。但这也不一定。民国时期,初中课本文言语体夹杂着,而高中课本差不多全是古文,因为当时多数人认为语体文浅近,初中学生已能了解,到了高中应该全读古文了。对此,文学史家、教育家浦江清就有不同的看法,他提出:“论文字是古文深奥,语体文浅近,论内容就不见得。学术和文艺,从古代到现代都是从单纯到复杂的。现代化人的感情和思想,实在比古人复杂,所以中学语文教学现代的语体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有许多是超出于初中的智力和体会能力的。”

    作家张晓风将一千二百年前李白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与现代诗人洛夫《大寂之剑》的诗句:“千年寒铁铸成一身孤傲,剑身的冷是因为血的热”以及李金发《弃妇》的“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加以比较,觉得李白的诗更好懂。

张晓风还举了一个散文的例子:“有自负为中国之虞哥、左喇、桂特、郝卜特曼、狄铿士、王尔德者乎?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魔宣战者乎?” 说道:“这段文字你以为是文言文吗?哈,错了,它是陈独秀写的白话文,(至少他自以为是)。”

这样的白话文,现在就已经它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其“好懂度”,显然不如先秦时期庄子的“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