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木只占世界0.25%人口的犹太人,包揽20%全球诺贝尔奖的事儿,所以就简单普及知识,介绍介绍。人家优秀的地方,我们也要学习。
诺贝尔奖是一年颁发一次的最知名的国际奖项,其中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及和平等5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经济学奖则于1969年起颁发。诺贝尔奖至今已颁给800多人,其中至少有20%是犹太人。
具体而言,据犹太人诺贝尔网站统计,从1901年开始至少有193位犹太裔(包括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血统)获奖,约占全部23%。以个别奖项,经济和科学更是犹太人强项。经济奖中,犹太裔占全部近四成(39%),其次医学占27%、物理26%、化学22%。而文学有12%、和平奖也有9%。
要知道包括以色列、美国、欧洲等国在内,全世界的犹太人加一起才1500万人,占全球人口0.2%多一些,相当于北京市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却在科研和国际信用领域拔得头筹。秘密是什么?
《犹太人的礼物》一书介绍的一种说法比较有意思,有点类似上帝造人的“天择论”——认为犹太人的聪明来源于基因。
该书引述康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生物社会科学杂志》上柯曲兰、哈本丁、哈代三位作者一篇引起争议的论文认为:犹太人的聪明起源于一种导致神经疾病的遗传基因及生存竞争。文章称,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举行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统治,开始在全球漫长的流亡。中世纪时,欧洲犹太人受到歧视而被禁止务农,转而从事商业及金融业,论文作者认为从事这些行业者用脑较多,使得犹太人的智力得到发展,上千年来基因逐渐变异,最终变得越来越聪明。这种聪明不仅体现在对事物的探究上,也表现在金融、法律等领域。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基因不能决定一切,主要还是后天因素。于是有人就认为“忧患意识”,应该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比较多的重要原因。
比如有分析人士用卢梭的“环境决定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历史上犹太民族是最多灾多难的民族,外部环境一直险恶,为了生存必须让自己做得最好,否则就会被消灭的。这种生存的印记一辈一辈的流传下来,最终成了亘古不变的“民族性”。
如今这种忧患意识也特别强烈。比如对阿拉伯世界的警惕,对伊朗核问题的反抗,以及对新纳粹出现的警惕。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历史上这种“忧患意识”的现代化反应。所以它会让犹太人越来越具有领先的紧迫感,督促这个民族不断前进和发展,并占领制高点。
本质上还是对安全的迫切需求和对周围的不信任使然。
更多的人认为,犹太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即使是在流亡时期,也没有放弃对教育的渴求。这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众多的根本原因。
比如,犹太人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流散于世界各地,但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引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一个例子是,至今作为犹太人祖国的以色列节日几乎全部是犹太历法的传统节日。即使是像1948年5月14日这样的现代化的“独立日”,以色列也要将这个日子用犹太历换算之后来庆祝。其他的逾越节、新年、五旬节等更是圣经时代就流传下来的节日,至今全世界的犹太人还在庆祝。这种传统教育,深深植根于每一个犹太人的心。
长久以来,海外的犹太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在以色列种树,来表达作为犹太人对故土的依恋。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木叔注意到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犹太人霍华德有一集说:我妈留给我的遗产有以色列的三棵树。就是这种教育在犹太人心里的印记。
如今以色列是全世界为数不多森林覆盖率高于100年前的地方。在很多犹太人心里,远方的圣地有一个由自己亲手启动的生命,其宗教意义和情感代入都是实实在在的。
在数千年的流浪中,那些犹太人的拉比们(相当于导师或者大学问家),他们把传统古籍当作生命看待,用包括口耳相传、羊皮誊写等各种方式保留了远古时期的犹太文化。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犹太人至今使用的希伯来语,是已经失传两千多年的一种文字,但是上个世纪被犹太学者和圣经研究家们,根据保留下来的传统典籍硬是给“复活”了,并成为以色列的官方语言。甚至有人开玩笑称,如果现代犹太人遇到千年前的犹太人耶稣,或许还能自如交谈。文字是文化的符号,复活文字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个不朽的奇迹。
另外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上看,犹太人的创造力或许也与开放式的文化形态有关。在数千年流亡中,许多犹太家庭与其他民族接触,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养料,这样就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比如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心理学家弗洛姆等,都是在这种复合型文化生态下破土而出的科学人才。
当然,木叔比较在意的一种解释是,犹太人有强烈的质疑精神,这种质疑精神是产生构思的根本保证,而构思又是创新的基础。
熟悉犹太人的朋友会注意到,犹太人的性格比较刚硬,无论男女都一样。一个专门的词叫“chutzpah”,翻译过来就是有魄力、脸皮厚的意思。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犹太人求知欲望非常强烈,而且经常质疑和争论——两个犹太人就会出现三种意见的反权威主义就是这种表征。
犹太人的学生会和老师在教室里争论,这在很多国家或许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犹太人鼓励这种对知识的执着。也可能正因如此,犹太人才能产生众多思想家,比如马克思、耶稣,都是打破惯例的人。再比如爱因斯坦和佛洛伊德,他们都是不拘泥过去的开创主义者。
197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家的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过,他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