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重庆城区二郎立交经过老成渝路转重庆外环在支坪下道,再上到江津老路4、5公里(总计55公里),也可以经四公里经渝黔路上外环到支坪(约60公里)也可以到一个叫真武的地方!一个很古老的场镇。距今约300多年,他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古场镇,湖广填四川的一个小缩影,他在2010年赋予了一个美丽---重庆历史文化传统街区(重庆只要3个、另外是磁器口、望龙门湖广会馆街区),在那里还有5个市级优秀近现代建筑物。现在是江津区支坪街道下的一个社区,在中山、塘河、白沙、石蟆、聂帅故乡的光环下,他是那么的不显眼,但是他又是吸引着我们,去年忙于城区的扫街,原计划蛇年春节去,不过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终于来了!
真武古场位于仁沱镇(支坪街道)南端约五公里的先(锋)新(场)公路旁,是仁沱镇所属一个小场,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场的西面,静静的綦河绕场而过,东面,葱茏的龙井大山临场而立。
这里,在清代时,原是一个大码头,重庆、贵州等地的各种物资都要在此中转,非常繁荣。良好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移民在此插占为业,生根落户。据当地居民介绍,这里本有“三宫六庙”之称。其中,带有移民会馆性质的就有“三宫二庙”,即:南华宫(广东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和妈祖庙(福建会馆)、三元庙(陕西会馆)等五座。今惟南华宫、万寿宫及妈祖庙三处保存基本完好,禹王宫仅存一角,其余均已毁于文革中。
江津真武场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堪称重庆之首。在2010年重庆市评选出的152个优秀近现代建筑中,江津占七个。而在这七个中,小小的真武场就有五个,为重庆第一。
真武场原本是一片野草荒滩。康熙中叶后,湖广、赣、闽、粤等省籍的客家人不断来这里拓荒垦殖,随着移民的增多、子孙的繁衍,家业的兴旺,他们开始修建家庙会馆。当年真武场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可惜多毁“文革”……这五个榜上有名的建筑是:福建客家移民会馆天上宫、广东客家移民会馆南华宫、江西客家移民会馆万寿宫、建于20世纪欧式风格民居吴泽俊住宅、建于民国时殖民式风格民居马家洋房子。“三宫”建于清代中后期,属中国传统四合院。这些建筑气势雄阔,结构宏伟,特别是马家洋房子更是布局精巧,组合奇特。走近这些建筑群,给人以古色古香和庭院深深的感觉。透过这些客家移民修建的会馆和住宅,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真武这个南腔北调的小场是如此的热闹和繁华……真武3古(古树、古码头、古建筑)
黄葛树——客家移民的古树景观。
我们常见的一些巴渝小镇有的虽然有黄葛树,但百年古树很少,最多也只是在场头或场尾有一株或两株而也。而真武这个小场的黄葛古树非常多,树龄百年以上的就有30多株(关键是这些都由支坪街道命名为保护树)。这些黄葛古树长得非常奇特,当地人根据其特点给它们取名“猫钻树”、“拐字树”、“夫妻树”、“姊妹树”等等。最大的一株在进场口处,这里是通往“龙门槽”大路的起点。这株黄葛树树干很大,五人才能合围。主干很好,没有一点点镂空。树冠很大,在树下抬头仰望,青枝绿叶遮档了半个篮天。这树有340多年的树龄,是康熙中叶第一批到此“插占为业”的客家移民所栽。
黄葛古树主要集中在小场的河边,20多株有距离地摆延开,几乎将小场包围。它们树干粗壮,长满了虬枝,看得出它们被百多年岁月的风霜雪雨吹打得满目苍凉,但高大的树桠长满了非常茂盛的绿叶,将这个小场掩映在绿荫之下,给这个小场以氤氲葱茏……这些黄葛树是当年客家移民所栽。他们初来乍到,最先栽的是本籍带来的红豆树,二三十年后他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了巴渝人家,于是就在河边栽下这些根深叶茂、树冠硕大、风雨不摧的黄葛树,作为自己的风水树,从而形成了今天客家移民的古树奇观……
古渡口——依稀记录着当年的辉煌。
真武场是个水码头,綦江绕场西而过,下场口几株古老的黄葛树下就是真武渡口。这里不仅是客家人由长江进綦江到这里生根的登岸之渡,而且又是綦江河中长途商船在此中转的停泊之处。渡口长长的石阶向上一直延伸到街口。船夫、抬夫们的脚跟把石梯磨擦得非常光滑,石碑上的“真武渡”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古建筑:
留存的三座会馆,全系客家人所建,均建于清代。它们呈“品”字形的排列在真武场三条小街巷头。相距只有百十米。三所客家会馆结构大体相同,会馆大门门扇是厚实坚硬的柏料,门坊、门檐、门槛,均由雕刻精细的石料砌成。石柱石门上均有阴刻楹联。这些楹联的书法都很精湛,其内容散发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大门内是开阔的四合院布局,青石地面平实而光滑,前面约二十米,上四五步石梯是正殿。正殿主楼高达十余米,均用圆形木柱支撑,整体悬空,颇具气势。大梁、侧梁上精雕细刻有各种飞禽走兽。正殿是会馆主要的活动场所,中央供奉有客家人参拜的神象,它也是客家人集会议事的地方。与正殿相对的是戏楼。戏台上下两厢则是演员上、下戏台和演出、休息的地方以及书楼、看楼。
以下分别叙述之。
南华宫 系广东会馆,从建筑形制来看,可能是清代中期的产物。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布局,占地约两千平方米。四合院正面开一石质门,门上楹联已被石灰覆盖,内容不得而知。门高约三米,宽约两米。进门上方为戏楼,无装饰及纹饰。戏台通高约八米,台高约三点五米,宽约十二米,进深约为六米。戏台正中开间约八米,无栏,两侧各有约为二米的封闭间,为演员演出更衣和进出场用。戏台紧接两侧居室,一楼一底,边长约为二十米,底层各开门四道,楼上各开窗四扇,进深约五米,高约六米,居室联接主楼。主楼是会馆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议事活动的场所。正殿台基高约两米,为素面台基,用六轮条石砌成,踏道八级,殿宽约二十二米,五开间,高约十四米,进深约十二米。当心间无门窗,次间用青砖砌,封闭栏,梢间连接居室,呈封闭状。梁架为抬梁,山墙为穿斗,十六架椽屋六椽袱用四柱,檐下施云纹浮雕抻弓六根,柱径四十厘米左右,柱础为抱鼓式、八棱两类。据当地居民介绍说大门外原来还有座贞洁牌坊,石头砌成的,雕刻精美,惜已被毁。正殿原布置有供奉的南华真人庄周的神象,已不复存在。今为民居。
妈祖庙 也称为天上宫,系福建会馆,清代所建。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一千八百平方米。右侧居室中部开石质门,石门上有阴刻楹联:“崇封搠宋元以始,钟灵在闽蜀之间”,横额为“天开福运”。戏楼已毁,两侧居室破烂,院内杂草丛生。但,主楼的屋檐、窗户上雕刻的精致的图案尚存。正殿为素面台基,宽约十六米,五开间,高约十一米,进深约九米。当心间为大开间,次间和梢间正面为封闭状,连接两侧居室。当心间施单坡踏道,宽约三点五米,高约一米,颇有特点:(1)进深共两间,在第二间,采用对称木格板装饰通顶,但,底层装板高约三米,共五格,其它为等分,共八格。(2)屋顶为双屋顶,采用连体梁架,前后顶高差距约一米。柱径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不等,柱础为六棱、八,。整个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正殿原供天后妈祖林默娘的神像,已废。以前这里曾作供销社的库房,今闲置。我们去的当天正值原住民在举行观音会。
万寿宫 系江西会馆,清代所建。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二千二百平方米。戏楼、右居室已改建,左居室基本完好。正殿为十六架檐屋五椽袱用五柱,梁架为台梁式,柱础为抱鼓式,五开间。正殿高约十三米,宽约二十米,进深约十四米。原供奉真君许逊的神像,已废。正殿正面开大门,门上有阴刻楹联一幅:“玉诏须来万古长留忠孝,金册渡出壹家都是神仙”,横批是:“福荫西江”。
据记载,江津所建移民会馆就有八十二所,其中客家会馆五十二所。据此推算,仅在江津,客家人就占移民的六成以上。据有关专家说,目前,川渝两地仅存客家会馆二十座,而在江津仁沱镇真武场就发现了三座,实为难得。
2013-3-30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一行30余人来到了真武,在支坪镇黄委员、夏明站长的帮助支持下,大家寻访了吴家老屋、三个会馆、马家洋房,还有赑屃群、古树、古渡口、乘了渡船上山看了真武全景,在古渡口大家刚坐下来休息,旁边的大妈、大伯就拿出真武特产江津广柑(这就是著名的江津广柑产地)让我们品尝,还与我们讨论起旅游事宜,阳光里、古树下、古渡旁,一汪碧水甚是惬意,喝茶、聊天,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