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34阅读
  • 4回复

(江津底蕴)转帖:江津真武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2-04
我只知道南岸有真武山,还不知道江津还有个真武场。
真武场位于江津区支坪镇,是一个码头式小场,只有三四条小街小巷,但它具有古风古韵的客家移民小镇的特点,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古黄葛,古渡口……
真武拥有着独特的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早在康熙年间,该社区丰富的水域资源就吸引了大批湖广、赣、闽、粤等省移民涌入这里,因此真武成为“湖广填四川”的中心地带之一,目前该社区90%以上的居民都属于客家移民。



      古渡口——真武场是个水码头,綦江绕场西而过,下场口几株古老的黄葛树下就是真武渡口。这里不仅是客家人由长江进綦江到这里生根的登岸之渡,而且又是綦江河中长途商船在此中转的停泊之处。渡口长长的石阶向上一直延伸到街口。船夫、抬夫们的脚跟把石梯磨擦得非常光滑,石碑上的“真武渡”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史书记载:明清以来,川黔交通主要有二条:一是僰溪(綦江)道,从江津南下经綦江(县)进入贵州桐梓至遵义……。僰溪道正是指这流经真武码头的綦江河,于是这里就成了四川商船进入贵州和贵州商船进入四川的一个中转渡口,成了川盐、广柑和黔锅等商品的集散地。每当傍晚,这里就停泊了长长商船,桅杆林立,船灯点点、码头上人来人往……
    在重庆市新近评选出的152个优秀近现代建筑中,江津占七个。而在这七个中,小小的真武场就有五个,为重庆第一。


建于20世纪欧式风格民居吴泽俊住宅


广东客家移民会馆南华宫


福建客家移民会馆天上宫


江西客家移民会馆万寿宫


  建于民国时殖民式风格民居马家洋房子
  “三宫”均建于清代中后期,传统四合院。这些建筑气势雄阔,结构宏伟,特别是马家洋房子更是布局精巧,组合奇特。走近他们,你会感受到庭院深深下的古朴。


  在真武街东南边约1公里地名叫檬梓林的地方,现已出土了3尊赑屃(“bixi”)群,
赑屃(“bixi”)外形像龟,实为传说中龙的第九子,力大无穷,常在海里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常让它推山挖土,为治水做了贡献。治水过后,大禹怕它恶习不改,就用一块巨大的石碑压在它身上,碑上刻着大禹治水的功绩。
  据介绍,用赑屃(“bixi”)作为碑座必须是一定规模的墓葬,例如墓主有皇帝的封号等荣誉。墓葬的年代至少有200多年历史,大概在嘉庆与首光年间,是清朝是期当望族戴氏祖孙三代修建,在现在在一块石碑上,有“戴公声和大人之神道”的碑刻,
重庆境内乃至全国现在的神道碑很少,驮碑之龟保存完好的更为少见,三龟集中一地实为稀罕

五千年前,巴国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四百年前,客家人曾来到这里......
十年前,三峡移民也来到这里......
今天我来到这里,能够想象出当年这个南腔北调的小场是如此的热闹和繁华……





门牌路.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2-04
千年古韵之真武场
     碧河渡千年  古树韵百回 客家怀乡音  一街览明清
      綦江上悠扬的艄公号子,惊醒了这屋尘封五千年的记忆,这就是真武场,我国先巴文化的代表、客家移民文化的见证。
      真武场前临綦江河,背靠龙门槽山脉,自然风景如画,地理环境优越,王爷庙新时期时代遗址静静的矗立在这里,仿佛讲述着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聚居于此,所发生的殷殷细事。
      据民间传说,全真教的张真人率全真七子游历天下,途径此地,发现这里是极佳的风水宝地,遂取名真武大地,并历时十余年修建了禹王宫、王爷庙、三元宫等,让此地成为了道家的道场,真武场也由此而来。
      真武场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东部近邻的支坪镇,201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二期历史文化名镇(街区),现存古街总长4000米,其中主街长2400米。据史书记载,明清以来,真武码头一直是川黔交通的主要通道,如今保存良好的古渡口依然是场镇居民过河的唯一方式。河边并排着的百年黄桷树,延续着真武渡口的那份古韵。
      明末清初,由于兵灾和瘟疫,真武场人口凋零,土地荒芜,大量的客家人移居于此 ,有了让真武场生根发展和文化兴盛的机遇。在这里先巴文化、客家文化齐聚,时至今日,我们也能在街头巷角聆听到古往今来的传承。真武场保留了囊括目前我国已知的所有川东客家会馆。据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和文物部门的资料显示,现在成渝两地仅存客家移民会馆共有20所 ,而在这不到0.4平方公里的真武场就有3所,成为巴蜀地区罕见研究客家移民历史的实体。真武场曾有九宫十八庙建筑群,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偶然一见的残垣断壁,仍让我们依稀可见真武场那时的辉煌。如今硕果仅存的会馆只有三所:“福建客家移民会馆天上宫、广东客家移民会馆南华宫、江西客家移民会馆万寿宫,这些会馆都具有典型的明清南方建筑特色,呈现出一片淳朴、庄重的古街风韵。
      2006年,真武场的三个客家会馆,以及吴氏公馆和马家洋房,入选了首批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其中,始建于1920年的马家洋房,是重庆市最大的殖民式建筑,也是真武场的标志性建筑 。
      悠悠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多少的文明与沧桑。千年的屹立,百转的古韵,依然能还原幽远的繁华,让我们感受逝去的文明,享受文明里传承的那份智慧。
      真武场,就是这样的一条街,它让我们看见历史,走进历史。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2-04
支坪镇的真武街区,是一个码头式小场镇 只有几条小街小巷,但它具有古风古韵的客家移民小镇的特点。九宫十八庙早已消失大半,今天这里还完整保留了天上宫,南华宫,万寿宫。被评为重庆2010年文物保护单位。真武2012年被批准为重庆仅有的3个历史文化传统街区之一。古真武拥有着独特的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早在康熙年间,该地区丰富的水域资源就吸引了大批湖广、赣、闽、粤等省移民涌入这里,因此真武成为“湖广填四川”的中心地带之一,目前该社区90%以上的居民都属于客家移民的后裔。真武场的水码头是个古渡口,綦江河绕场而过,这里不仅是客家人由长江进到这里生根的登岸之渡,而且又是綦江河中长途商船在此中转的停泊之处。渡口长长的石阶向上一直延伸到街口。前人在古渡口两岸种下的数十株黄葛树已上百年 如今还是枝繁叶茂,虽然饱经雪雨风霜任焕发着青春的活力,给真武场平添了几分风韵和宁静。綦河边一艘摆渡小船来来往往运送着赶集的人们,一群小鸭在河边自由的觅食,几个小孩在河边嬉戏。闲暇之时 , 人们三三两两聚在黄葛树下或小酌或饮茶或拉拉家常,给古渡口带来一派原生态民居生活气息。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初到这里的我 完全被这里的场景吸引,如果你有机会到这里来,我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欢上这里。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2-04
  离开重庆城区二郎立交经过老成渝路转重庆外环在支坪下道,再上到江津老路4、5公里(总计55公里),也可以经四公里经渝黔路上外环到支坪(约60公里)也可以到一个叫真武的地方!一个很古老的场镇。距今约300多年,他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古场镇,湖广填四川的一个小缩影,他在2010年赋予了一个美丽---重庆历史文化传统街区(重庆只要3个、另外是磁器口、望龙门湖广会馆街区),在那里还有5个市级优秀近现代建筑物。现在是江津区支坪街道下的一个社区,在中山、塘河、白沙、石蟆、聂帅故乡的光环下,他是那么的不显眼,但是他又是吸引着我们,去年忙于城区的扫街,原计划蛇年春节去,不过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终于来了!
  真武古场位于仁沱镇(支坪街道)南端约五公里的先(锋)新(场)公路旁,是仁沱镇所属一个小场,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场的西面,静静的綦河绕场而过,东面,葱茏的龙井大山临场而立。

    这里,在清代时,原是一个大码头,重庆、贵州等地的各种物资都要在此中转,非常繁荣。良好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移民在此插占为业,生根落户。据当地居民介绍,这里本有“三宫六庙”之称。其中,带有移民会馆性质的就有“三宫二庙”,即:南华宫(广东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和妈祖庙(福建会馆)、三元庙(陕西会馆)等五座。今惟南华宫、万寿宫及妈祖庙三处保存基本完好,禹王宫仅存一角,其余均已毁于文革中。

      江津真武场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堪称重庆之首。在2010年重庆市评选出的152个优秀近现代建筑中,江津占七个。而在这七个中,小小的真武场就有五个,为重庆第一。
  真武场原本是一片野草荒滩。康熙中叶后,湖广、赣、闽、粤等省籍的客家人不断来这里拓荒垦殖,随着移民的增多、子孙的繁衍,家业的兴旺,他们开始修建家庙会馆。当年真武场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可惜多毁“文革”……这五个榜上有名的建筑是:福建客家移民会馆天上宫、广东客家移民会馆南华宫、江西客家移民会馆万寿宫、建于20世纪欧式风格民居吴泽俊住宅、建于民国时殖民式风格民居马家洋房子。“三宫”建于清代中后期,属中国传统四合院。这些建筑气势雄阔,结构宏伟,特别是马家洋房子更是布局精巧,组合奇特。走近这些建筑群,给人以古色古香和庭院深深的感觉。透过这些客家移民修建的会馆和住宅,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真武这个南腔北调的小场是如此的热闹和繁华……真武3古(古树、古码头、古建筑)
    黄葛树——客家移民的古树景观。
    我们常见的一些巴渝小镇有的虽然有黄葛树,但百年古树很少,最多也只是在场头或场尾有一株或两株而也。而真武这个小场的黄葛古树非常多,树龄百年以上的就有30多株(关键是这些都由支坪街道命名为保护树)。这些黄葛古树长得非常奇特,当地人根据其特点给它们取名“猫钻树”、“拐字树”、“夫妻树”、“姊妹树”等等。最大的一株在进场口处,这里是通往“龙门槽”大路的起点。这株黄葛树树干很大,五人才能合围。主干很好,没有一点点镂空。树冠很大,在树下抬头仰望,青枝绿叶遮档了半个篮天。这树有340多年的树龄,是康熙中叶第一批到此“插占为业”的客家移民所栽。
    黄葛古树主要集中在小场的河边,20多株有距离地摆延开,几乎将小场包围。它们树干粗壮,长满了虬枝,看得出它们被百多年岁月的风霜雪雨吹打得满目苍凉,但高大的树桠长满了非常茂盛的绿叶,将这个小场掩映在绿荫之下,给这个小场以氤氲葱茏……这些黄葛树是当年客家移民所栽。他们初来乍到,最先栽的是本籍带来的红豆树,二三十年后他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了巴渝人家,于是就在河边栽下这些根深叶茂、树冠硕大、风雨不摧的黄葛树,作为自己的风水树,从而形成了今天客家移民的古树奇观……
    古渡口——依稀记录着当年的辉煌。
    真武场是个水码头,綦江绕场西而过,下场口几株古老的黄葛树下就是真武渡口。这里不仅是客家人由长江进綦江到这里生根的登岸之渡,而且又是綦江河中长途商船在此中转的停泊之处。渡口长长的石阶向上一直延伸到街口。船夫、抬夫们的脚跟把石梯磨擦得非常光滑,石碑上的“真武渡”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古建筑:
  留存的三座会馆,全系客家人所建,均建于清代。它们呈“品”字形的排列在真武场三条小街巷头。相距只有百十米。三所客家会馆结构大体相同,会馆大门门扇是厚实坚硬的柏料,门坊、门檐、门槛,均由雕刻精细的石料砌成。石柱石门上均有阴刻楹联。这些楹联的书法都很精湛,其内容散发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大门内是开阔的四合院布局,青石地面平实而光滑,前面约二十米,上四五步石梯是正殿。正殿主楼高达十余米,均用圆形木柱支撑,整体悬空,颇具气势。大梁、侧梁上精雕细刻有各种飞禽走兽。正殿是会馆主要的活动场所,中央供奉有客家人参拜的神象,它也是客家人集会议事的地方。与正殿相对的是戏楼。戏台上下两厢则是演员上、下戏台和演出、休息的地方以及书楼、看楼。

    以下分别叙述之。

   南华宫 系广东会馆,从建筑形制来看,可能是清代中期的产物。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布局,占地约两千平方米。四合院正面开一石质门,门上楹联已被石灰覆盖,内容不得而知。门高约三米,宽约两米。进门上方为戏楼,无装饰及纹饰。戏台通高约八米,台高约三点五米,宽约十二米,进深约为六米。戏台正中开间约八米,无栏,两侧各有约为二米的封闭间,为演员演出更衣和进出场用。戏台紧接两侧居室,一楼一底,边长约为二十米,底层各开门四道,楼上各开窗四扇,进深约五米,高约六米,居室联接主楼。主楼是会馆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议事活动的场所。正殿台基高约两米,为素面台基,用六轮条石砌成,踏道八级,殿宽约二十二米,五开间,高约十四米,进深约十二米。当心间无门窗,次间用青砖砌,封闭栏,梢间连接居室,呈封闭状。梁架为抬梁,山墙为穿斗,十六架椽屋六椽袱用四柱,檐下施云纹浮雕抻弓六根,柱径四十厘米左右,柱础为抱鼓式、八棱两类。据当地居民介绍说大门外原来还有座贞洁牌坊,石头砌成的,雕刻精美,惜已被毁。正殿原布置有供奉的南华真人庄周的神象,已不复存在。今为民居。

    妈祖庙  也称为天上宫,系福建会馆,清代所建。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一千八百平方米。右侧居室中部开石质门,石门上有阴刻楹联:“崇封搠宋元以始,钟灵在闽蜀之间”,横额为“天开福运”。戏楼已毁,两侧居室破烂,院内杂草丛生。但,主楼的屋檐、窗户上雕刻的精致的图案尚存。正殿为素面台基,宽约十六米,五开间,高约十一米,进深约九米。当心间为大开间,次间和梢间正面为封闭状,连接两侧居室。当心间施单坡踏道,宽约三点五米,高约一米,颇有特点:(1)进深共两间,在第二间,采用对称木格板装饰通顶,但,底层装板高约三米,共五格,其它为等分,共八格。(2)屋顶为双屋顶,采用连体梁架,前后顶高差距约一米。柱径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不等,柱础为六棱、八,。整个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正殿原供天后妈祖林默娘的神像,已废。以前这里曾作供销社的库房,今闲置。我们去的当天正值原住民在举行观音会。

    万寿宫  系江西会馆,清代所建。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二千二百平方米。戏楼、右居室已改建,左居室基本完好。正殿为十六架檐屋五椽袱用五柱,梁架为台梁式,柱础为抱鼓式,五开间。正殿高约十三米,宽约二十米,进深约十四米。原供奉真君许逊的神像,已废。正殿正面开大门,门上有阴刻楹联一幅:“玉诏须来万古长留忠孝,金册渡出壹家都是神仙”,横批是:“福荫西江”。

    据记载,江津所建移民会馆就有八十二所,其中客家会馆五十二所。据此推算,仅在江津,客家人就占移民的六成以上。据有关专家说,目前,川渝两地仅存客家会馆二十座,而在江津仁沱镇真武场就发现了三座,实为难得。
   2013-3-30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一行30余人来到了真武,在支坪镇黄委员、夏明站长的帮助支持下,大家寻访了吴家老屋、三个会馆、马家洋房,还有赑屃群、古树、古渡口、乘了渡船上山看了真武全景,在古渡口大家刚坐下来休息,旁边的大妈、大伯就拿出真武特产江津广柑(这就是著名的江津广柑产地)让我们品尝,还与我们讨论起旅游事宜,阳光里、古树下、古渡旁,一汪碧水甚是惬意,喝茶、聊天,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2-04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儿来的。”(美国著名小说《根》中译本前言,艾柯作)
移民被称之为世界级难题。历史上,古今中外曾有过多少惜别故土,展转他乡,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移民场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就是其中之一。江津古为渝川黔军事要冲,在明崇祯十七年至清顺治十八年的37年战乱中,先后遭遇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明残将曾英、王祥、“夔东十三家军”袁韬、武大定、清吴三桂等杀掠抢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江津户籍人口49461人,到康熙六年(1667年)仅有114户,1032人。其时,广袤大地人烟断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康熙、雍正时期,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大量百姓“奉旨”押解入川。
也有不少移民们被清兵捆绑着押到江津。他们“插占为业,辟地开荒”,经历了无数磨难与艰辛,在长江、綦河流域开辟出了新的家园。移民离乡背井,故土难忘,乡音难改,唯一的寄托就是同乡聚会,点燃香火,供奉原籍主神,叙述思乡念祖之情。其后移民们渐有积蓄,或同门修祠堂,祭祀祖先;或几姓乡人邀约建会馆,以恰乡情。据民俗专家考证,江津境内有移民会馆85处。其中,福建籍建天上宫,尊崇管海女神妈祖;广东籍建南华宫(即广东会馆),供奉南华老祖慧能与道家名师庄子;江西籍建万寿宫,供奉东晋道士许逊;湖北、湖南籍建禹王宫(即湖广会馆),崇尚夏禹治水精神;陕西籍建三元宫(或名真武宫),供奉桃园三杰刘关张等等。
綦江河畔的江津真武场,就是湖广填川移民汇集地。几百年间,历代移民含辛茹苦,把这里开辟成了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中国第一个良种柑桔培育基地设置于此,中国锦橙(俗名鹅蛋柑)选种于此,巴蜀第一条铁路建造于此。真武移民们与其他移民一样,也相继建起了南华、天上、禹王、万寿、三元五座会馆,时时聚会,共叙乡情,供奉祖神。如今,这些会馆虽已破损,但旧宅仍在,古风依存。
步入真武会馆,已无往日香火,也不见移民聚会盛况,但仍可从正在风化的门额联刻之中,从做工精细的木梁风窗之间,从保存完好的高墙青瓦顶上,感受到百折不挠的移民风骨所在。移民,往往是国家利益所需,也是于福子孙的盛事。但这种事落在谁身上,谁都难接受。祖祖辈辈生养之地,世世代代居住之家,千丝万缕之情,谁也难割舍。虽然新家园更好,但故土情怀,乡音情结,谁能割舍得开?万般无赖之下,移民只有用会馆,寄托这种乡情,存念这种乡思。如今,多数移民后裔虽已淡漠了这种情思,这些移民会馆也失去了存在原值,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催人泪下、刻骨铭心的移民历史,不要忘记这些离乡背井、艰苦创业的先辈们。
“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儿来的,”这是人最宝贵的东西。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