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从任何一个趋势,过渡到一个相反的趋势,都要经过渐变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对一个作者来说,是最危险的;但是依我看,对这门学科来说却是最有利的。因为在旧的组合关系全面瓦解,派别思想随之而消失时,这正是学者们慢慢注意听取各种意见一边按照另外一个方案团结起来的最好时机。”
————从任何一个趋势,过渡到一个相反的趋势,都要经过渐变的阶段。我看需要五个阶段1.旧的关系组合还没有全面瓦解。2.各种派别雨后春笋般冒出,都认为自己是解救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都只是一砖一瓦而已。有的甚至是往旧建筑上添砖加瓦而已,如于漪、程少堂等人,更加浪费学生的时间。其中新课改借助行政手段强行推行12年。大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味。3.各种派别相互学习,认识到自己大有缺陷,他人大有优势。4.吸收了他人的长处之后,更改自己并拿出新的模式,重新出发,有走向新的趋势的探讨。5.最后一个集大成者跑出来,结束这个时代的教改课题。
难能可贵的是,千古一爱在我国教改刚开始的时候,24年前就一步登天,走完这5步。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望尽天涯路,构建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现在2013年中国的教改走到了上述哪一个阶段了?过渡到了相反的趋势了没有?而直到今天,我国的教改还处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混杂阶段,冰与水的混杂。所以这两个阶段的专家学者不理解他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模式,就好像大海里的鱼儿不知道什么是海水和大海,树上的鸟儿不知道什么是空气与地球。
理解这个帖子比较困难,最好在看看下面的跟帖以及另一个批判李镇西的帖子。一个从理论上注释该贴,一个从实践上注释该贴。指出我国教改三十年才走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混合阶段。
我国教改经历了四个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互动论为理论基础的阶段,代表人物为魏书生、于漪、梦龙等人,课堂操作为“六步教学法”。既不懂什么是语文及语文教学,又不懂什么是教学。既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来,也没有那教师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来,更没有解决师生关系的问题。倒是撰写这方面的论文而产生了一大批特级教师。统治教坛20年,80年代,90年代。中国教育的悲哀。
第二阶段为上述三人的徒子徒孙李镇西、窦桂梅、干国祥、程少堂等人,屋下架屋,综合使用上一代的经验和模式。巨人魏书生肩上的孩子以及巨人魏书生脚下的影子。
第三阶段为杜浪口中学、洋思中学以及新课改等,开始触摸到我的学习四要素理论的某一两个要素。给学生一点半独立的主体地位。
第四个阶段为当下,开始学习芬兰模式,我国教改20年纲要所规定的导师制、走读制、学分制等教学模式。
我的理论与实践,早在88-89年写初稿形成体系,正式发表论文在2000-2001,在新课改开始之前,就拿出了超越新课改的教改体系。在得知芬兰之前十多年,就拿出了超越当今芬兰的教学理论与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