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601阅读
  • 21回复

(诸子思辨)儒墨交锋:谁大谁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4-02-05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δημοκρατοζ,由“人民”δημοζ和“权力”κρατοζ两个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权力”。“民主”对中国来讲是一个舶来品,他是西学东渐时的外来“礼物”。中国古书中也有“民主”一词,如《尚书》《左传》总的“简代夏做民主”“天惟时求民主”“其语偷不似民主”等等。这里的“民主”,意思是“民之主”,它和现代的、西方的“民主”是意思相反、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希望弱智者和别有用心者不要以此论证中国古代也有“民主”甚至“民主”诞生在中国。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4-02-05
以儒教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反民主的本质。
   首先,儒教是扼杀平等的。   
  儒教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是一个很具欺骗性的儒教概念。“仁”是个什麽东西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⑴ 儒教让人怎么去爱人呢?“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就是爱人,其中爱自己的亲人是最重要的。)除了“亲亲为大”之外,儒教也主张“泛爱众”,主张“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但这种“泛爱”并不是平等、博爱,而是“笃于亲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关系向外依次递减的爱。儒教的仁爱是建立在血缘原则之上的有远近、有等级的爱。
   儒教这种建立在血缘之上的有等级的爱,塑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
   为了维护、巩固这种不平等的仁爱,儒教发明了等级礼制。“子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爱亲人有远近之分;尊贤人有等级之分。这就是礼所产生的缘由 。儒教礼制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被礼制囊括于内。其核心内容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本意是网上的总绳,君、父、夫为“总绳”,臣、子、妻为“网”,网对于总绳来讲,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一国之君是所有臣子的纲,臣子们又是自己儿子、妻子的纲,整个国家便形成了一个以皇帝为总纲的金字塔式的关系网,这个网是真的疏而不漏,每个中国人都逃脱不了。在这个专制的网中,君、父、夫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而臣、子、妻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君可不敬,臣不可不忠;父可不慈,子不可不孝。”。 这是一种单向的权利、义务关系,里面没有双向制约,不存在丝毫平等观念。
   三纲之外尚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之外,尚有公媳、婆媳、叔嫂、妯娌、叔侄、姑侄、舅甥、姨甥、堂兄弟、表姊妹等等人伦,中国的人伦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儒教是以此来让人们辨贵贱、明亲疏、别父子、知上下、识远近,使得家族长幼有序,尊卑有等。
   五伦之中的兄弟,要求弟弟对兄长绝对服从,这一点在儒教礼制观念中是仅次于孝道的相当重要的人论,因此二者常被合称为“孝弟”。五伦之中的“朋友”,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婚姻关系,应该摆脱父子、兄弟之间的服从关系,平等相处了吧,偏不!儒教连他也不放过,硬是用不平等的血缘关系将之强奸了:儒教通过结拜兄弟的方式将朋友泛血缘化、泛兄弟化了。还美其名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儒教也是反自由的。
  苛严的法家是通过户口制度、文字狱等手段来限制人的身体自由和学术自由的,儒教则是通过仁义礼制来限制人的身体自由和心灵自由的。和法家相比,儒教是伪善的,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的大纲有三百条,礼的细目有三千条。)待其人而后行。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按“圣人”的话去做,人一生的精力都用来实践儒教繁琐的礼节了,哪里还会有自己的思想,哪里还会有自己的特言独行。有些人天资聪颖,“威仪三千”都难他不住,不要紧,还有科举考试等着他哩,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全是儒教经典。浩如烟海的儒教经典及经典注释足够消磨他三辈子的精力了,哪里还会有劲儿去琢磨非礼的念头,甭说在干非礼的事儿了。
  儒教的仁义礼制,是束缚中国人身心自由的枷锁。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