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19阅读
  • 0回复

(7届初赛联播)河北片区初赛河北保定市冲之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8
— 本帖被 长河 从 课题活动 移动到本区(2012-08-09) —

        河北保定市冲之中学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简报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但如今,在喧哗浮躁的社会,中国文化渐渐被人淡忘,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布道者,“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们也看到,高考作文也正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2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目,直接引用孟子三乐作为材料。2010年安徽卷以阮元的《吴兴杂诗》作为材料,2010年湖北卷以中国幻想小说中的人物孙悟空、哪吒作为材料。当然,在内容上切合传统文化的考题就更是不可胜数,如2011年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有季布一诺、曾子杀猪、商鞅立木求信等等,如今又有信义兄弟、还有材料中的诚信业主。所以,文化作文既能够引导学生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人格,又能使考生在万人争夺独木桥的高考中游刃有余。我校举办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下面是部分获奖作品:


                     “变味”的文化
                    河北祖冲之中学 邢明新
  还记得前几年流传一种说法,说是美国的西点军校挂有雷锋的画像,把他作为美国军入学习的模范。对此李慎之先生还曾专门问过在那里教书的中国教授,得到的答复竟是“没有听说过。”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此深思:我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得到洋人的夸奖就会如此
  高兴?
  我们的文化已经“变味”了,悲观倒不必,但我们确实应该在保留文化精华的同时去其糟粕并注入新的元素。
  王蒙做客《锵锵三人行》节目时说道:有几位文艺界的领导在那儿议论,古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咱们这儿该怎么办?搜肠刮肚思索良久,有一位领导期期艾艾地说,咱们现在有小品和短信。小品和短信能代表我们现代的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可以称作时代的文化?有什么可以成为传世经典?当轻松化、娱乐化成为时尚,我们是否应该多一些严肃的思考?我们现在的文化已经“变味”了。
  2010年春晚在一片评议声中缓缓收场,这场一年一度的文化大戏、娱乐套餐今年备受关注。然而大量的植入式广告,由于过于生硬和赤裸,引起观众的嘘声一片。刘谦魔术中的汇源果汁;牛莉的prada粉红大衣;赵本山《捐助》中的国窖酒、搜狐;包子铺的鲁花花生油;歌曲《拍拍拍》(佳能相机)——一据说,整个春晚有十几处植入式广告。除了这些植入式广告之外,祝福词前冠名是广告、零点报时前有冠名广告、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前有冠名广告、前排嘉宾席有广告——一除了广告,在演出节目的质量、取向等问题上,春晚也让众多的观众表示不满。那些本可以巧妙融入剧情的广告,在简单低劣的制作下,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了连带性反感,使春晚的信誉再次受到质疑。在影视剧或节目中,植入式广告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观众反感,造成品牌与节目双输的局面。在广告活动中捅播了一场春晚,这样“变味”的文化难道还需要发扬光大吗?
  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的小品无疑独占鳌头。他早期的作品是而向现实的、面向草根的,《相亲》反映了平凡人的喜怒哀乐。这才是赵本山小品超越阶层,红遍全国的根本原因。从春晚上的“忽悠系列”开始,小品正流露出一种不太好的价值观,它在揭露骗术的同时,实际上也表达了对骗术的欣赏;为博观众一笑,甚至不惜取笑残疾人,拿农民的某些缺点开涮。小品这个独特的艺术品种近些年来为搞笑而恶搞,忽视了内在的价值。这样“变味”的文化必然会导致其小品的衰败和没落。
  小沈阳红了。小沈阳靠着赵本山的提携,由2009年春晚的《不差钱》而一夜爆红,进而商演不断,据说2009年吸金一个亿,足以令任何一个人瞠目结舌。一年过去了,观众盼望着小沈阳有所创新和突破。遗憾的是,小沈阳除了留给大家一个委婉大男孩的形象和一个
  超级模仿秀外,其他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2010年虎年春晚更无亮点可言。小沈阳到底能红多久?小沈阳这样“变味”的文化能让大众一直接受吗?一直是大众较为关注的话题。
  毋庸置疑的事,如果小沈阳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仅凭眼前的这些“老本”,他很快就会“夭折”。大众的审美情趣一直在提高,小沈阳应该懂得“与时俱进”,否则必将被拍死在沙滩上。春晚应该呈现展示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形象,过度关注并依赖赵家班,这是春晚的
  悲哀。
  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占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  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日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
  文化,对于我们来说,难道只是以消遣开始,以痛感、遗憾结束,只是不知这是不是终点?那么,弘扬和发展呢?
  文化,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调个秘方,把文化的“味”调回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