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66阅读
  • 3回复

(8届初赛标杆)广东赛区湛江二中分赛点海东校区初中高中快讯(初高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08




     湛江市第二中学“红嘴鸥”文学社海东校区中学分社
                    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简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举办的一项国家级作文赛事。
  为落实“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新课程理念,,展示我级学生文化作文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我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了本次作文大赛初赛,初赛总人数达到了300人。
  经全体备课组19位教师认真进行初评、复评,竞赛成绩现已揭晓,全级共有95人获得初赛奖项,其中一等奖28人,二等奖39人,三等奖28人。我校将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要求上报初赛情况和获奖名单,届时还将按组委会通知组织部分初赛获奖学生到举办地参加现场决赛,我们期待我级选派选手到时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现将我级初赛获奖名单通报如下:
一等奖28人
汤璐
卓紫琪
陈鑫宇
朱穆朗玛  
罗江驹
郑星萍
李嘉敏
卢奎杉
刘思
梁雅琦
林海宝
  莫鸿鑫  
方菲  
郑欣
陆星豪
孙明晖
蒋静怡
苏靖雯


林瑞源
黄摄


陈珍
黄晓仪


凌嘉鸿
关小玉


郑月滢
韩李芳
卢晓清


二等奖39人
黄进盛
林仁飞
谢安琪
  刘思田
冯冰
曹彬彬
黄兰钦
魏子琪
  邱雯
邓欣涛
黄星奋
杨丰华
苏学敏
黄柳珊
谢安琪
陈宇越
陈日清
陈林
李志高
罗添妮
刘尚珍
杨志敏
苏玉凤
刘惠珊
钟勇聪
黄田芳
肖楠    
梁丽薇
林翠艳
李丽梅
庞依薇  

李婷婷
何采建
李日源

陈永升
黄丹凤
许华凤

黄翠云
李宇岚


三等奖28人
黄丽燕
陈敏妍
李飞
林巧凤
李玉萍
陈小玲
朱佳琳
庞君悦
李文秀
谭美珠
   袁璐瑶
陈婷
赵文敏
刘小慧

朱芷灵
冯杨洋

莫海潮
郭睿琪

陈若瑜
侯雨茜

李明娟
黄诗晴

黄小玲
叶翠英

张文俊
江宇艺



                           湛江市第二中学红嘴鸥文学社
                                        海东校区中学分社
                                                  2012年  5 月 25 日

湛江市第二中学海东分校初一 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2012.05.25

    组别    初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朱穆朗玛      初一(3)    沉醉于诗的国度    1    许文意
2    卢奎杉    初一(3)    酒水诗    1    许文意
3      莫鸿鑫      初一(4)    咏兰    1    许文意
4    孙明晖    初一(4)    读诗是一种享受    1    许文意
5    方菲      初一(3)    我读懂了快乐    1    许文意
6    蒋静怡    初一(6)    愁菊·残·雅    1    夏灿君
7    林瑞源    初一(2)    乡村 夏夜    1    欧飞
8    陈珍    初一(2)    水之韵    1    欧飞
9      刘思田    初一(3)    万绿丛中一点紫    2    许文意
10    魏子琪    初一(3)    竹赞    2    许文意
11    杨丰华    初一(3)    梅花礼赞    2    许文意
12    陈宇越    初一(3)    永不 屈服    2    许文意
13    罗添妮    初一(6)    傲骨梅    2    夏灿君
14    刘惠珊    初一(1)    我读懂了快乐    2    夏灿君
15    苏学敏    初一(1)    香诗相思    2    夏灿君
16    陈日清    初一(6)    竹    2    夏灿君
17    刘尚珍    初一(5)    爱梅说    2    欧飞
18    钟勇聪        初一(5)    草魂    3        欧飞
19    林翠艳    初一(2)    雾晨    2    欧飞
20    李志高    初一(5)    菊魂    2    欧飞
21    苏玉凤    初一(2)    我读懂了挫折    2    欧飞
22    肖楠        初一(5)    秋思    2    欧飞
23    庞依薇初一(5)    诗魂2    欧飞
24    李日源    初一(2)    竹    2    欧飞
25    朱芷灵    初一(4)    六月的荷花    3    许文意
26    莫海潮    初一(4)    茶韵    3    许文意
27    庞君悦    初一(4)    我读懂了快乐    3    许文意
28袁璐瑶    初一(4)    野菊魂    3    许文意
29    刘小慧    初一(4)    竹    3    许文意
29    冯杨洋    初一(1)    我读懂了快乐    3    夏灿君
30    郭睿琪    初一(6)    空谷幽兰    3    夏灿君
31    侯雨茜    初一(6)    我读懂了快乐    3    夏灿君
32    黄诗晴    初一(6)    我读懂了快乐    3    夏灿君
33    叶翠英    初一(6)    我读懂了快乐    3    夏灿君
34    江宇艺    初一(6)    竹    3    夏灿君




    湛江市第二中学海东分校初二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2012.05.25

    组别    初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卓紫琪    初二    愿为落花    一    戚慧文
2    郑星萍    初二    空谷幽兰    一    田佩丽
3    梁雅琦    初二    与葵为友    一    戚慧文
4    郑欣    初二    大好河山,尽在诗中    一    戚慧文
5    林仁飞    初二    我读懂了快乐    二    田佩丽
6    曹彬彬    初二    行于诗情间    二    戚慧文
7    邓欣涛    初二    留住清风    二    戚慧文
8    黄柳珊    初二    诗人的桃花潭    二    田佩丽
9    陈林    初二    竹林语丝    二    戚慧文
10    杨志敏    初二    我读懂了快乐    二    田佩丽


湛江市第二中学海东校初三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2012.05.25
    组别    高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陈鑫宇    初三      爱竹者说    一    林燕玲
2    李嘉敏    初三    我读懂了快乐    一    林燕玲
3    林海宝    初三    诗          一    邓清云
4    陆星豪    初三    守护独木桥    一    邓清云
5    谢安琪    初三    灯塔·守望    二    邓清云
6    黄兰钦    初三    雪深处,暗香浮动    二    林燕玲
7    黄星奋    初三    染墨    二    邓清云
8    谢安琪    初三    我心中的江南    二    邓清云
9    陈敏妍    初三    不叫落叶的落叶 三    邓清云
10    李玉萍    初三    我读懂了快乐    三    邓清云
11                                                    

    湛江市第二中学海东中学高一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2012.05.25

    组别    高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郑月滢    高一    前进与毁灭    一等奖    田飞虎
2    卢晓清    高一    “粤”下独酌    一等奖    颜坚
3    黄摄    高一    天涯书简    一等奖    田飞虎
4    黄晓仪    高一    中国·风    一等奖    颜坚
5    关小玉    高一    月之风    一等奖    颜坚
6    韩李芳    高一    诗,唤醒生命    一等奖    颜坚
7    黄田芳    高一    乡情独钟    二等奖    田飞虎
8    李丽梅    高一    月韵    二等奖    颜坚
9    何采建高一    悼忆——《氓》新编    二等奖    刘艳
10    黄丹凤    高一    美丽如蝶    二等奖    刘艳
11    李宇岚    高一        执一笔墨香    二等奖    田飞虎
12    李婷婷    高一    归    二等奖    颜坚
13    陈永升高一    乡土情结    二等奖    田飞虎
14    黄翠云    高一    走近文言,探究世界之异    二等奖    田飞虎
15    许华凤    高一    汉语的危机    二等奖    田飞虎
16    陈若瑜    高一    中华民族文化的声音    三等奖    颜坚
17    李明娟    高一    文化责任需要我们肩负    三等奖    颜坚
18    黄小玲    高一    清明·思念    三等奖    颜坚
19    张文俊    高一    诗中意象    三等奖    田飞虎
20    李飞    高一    月印我心    三等奖    颜坚
21    陈小玲    高一    《阿房宫赋》新编    三等奖    刘艳
22    李文秀    高一    与品读相拥    三等奖    刘艳
23    陈婷    高一    传承文化    三等奖    刘艳


  湛江市第二中学海东分校高二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2012.05.25

    组别    高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汤璐    高二    心的沟壑不再干涸    一    陈宏峰
2    罗江驹    高二    母亲,别让孩儿再迷茫    一    陈宏峰
3    刘思杏    高二        如梦凄迷    一汤晓玲
4    黄进盛    高二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二    陈宏峰
5    冯冰    高二    当时明月在    二    汤晓玲
6      邱雯    高二    策马同席不分离    二    汤晓玲
7    黄丽燕    高二    背起责任的行囊    三    汤晓玲
8    林巧凤    高二    人间所事堪惆怅    三    汤晓玲
9    朱佳琳    高二    失误·成长    三    汤晓玲
10                        

   湛江市第二中学海东校高三初赛获奖名单登记表2012.05.25
    组别    高中    参赛单位    湛江市第二中学
序号    获奖学生姓名    年级    作文题目    获奖等级    指导老师
1    凌嘉鸿    高三(4)班    月是故乡明    一等奖    杨秀荣
2    苏靖雯    高三(4)班    风情万种,十里秦淮    一等奖    杨秀荣
3    梁丽薇    高三(4)班    文化兴亡,匹夫有责    二等奖    杨秀荣
4    谭美珠    高三(4)班    许自己一个文化承诺    三等奖    杨秀荣
5    赵文敏    高三(3)班    背起文化包袱    三等奖    杨秀荣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8-08
优秀作文欣赏(仅限三等奖,一二等奖需要大赛获奖作品集出版后,未选入图书的,再向大家公开,供参考学习):



   中华民族文化的声音
  作者:陈若瑜  年级:高一  指导老师:颜坚

    生命的内涵,故事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她用她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也可说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思想精华,是维系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效果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华,人们进一步挖掘中华文化,使“中秋节”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展示。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去年央视中秋晚会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向群众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月印故土》浓缩桑梓乡情、故国之恋;《月系亲缘》展现血脉亲情、天涯望月;《月满华夏》续写天涯此时,欢乐中华等篇章;也以歌曲和电影的形式追溯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晚会以“月”为轴,情为线,处处洋溢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气息,同时,中秋节增强了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承载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百年梦。可说“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她把我们与祖国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可知,传统的节日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秋节之晚望月吟出了“中庭地白树栖移,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看,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千古绝唱,它道出了独特的人生与他对人生的思考,至今流传于世。的确,月给人以无限的圣洁之感,它触发着人们的情感,它摸索着人们的心灵深处,它洗涤着我们中华儿女的灵魂,它也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生命的载体,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根基,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气质。中华民族文化对我们很重要,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是我们生命中相濡以沫的另一半,她是我们的一切。我们要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发出最大的声音:“我们要以全部的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她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因为我们是华夏的子女,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中华民族文化的声音永远围绕在我们的身旁!


文化责任需要我们肩负
作者:李明娟  年级:高一  指导老师:颜坚  

    寂静的夜星,苍穹星月,呢喃着迷恋的软语。那是谁羞涩的心声,那是谁洁净如兰的缱绻?一首诗,一阕词,便成痴了。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作者的高尚情操,笔下的美景总是让人向往;国画的博大精深,总让人为之感叹;《红楼梦》等名著总给人留下深远的影响......
    观时代的嬗变轨迹,你可很容易看到文化正在被人们一点一点地摧毁。唐诗、宋词等文学著作常常被人改编,把一首首好诗改编成为人们口中的顺口溜、笑话......优美、华丽的文字也变得庸俗。名人的画像遭网友的恶搞。杜甫拿着现代时尚手机打电话,李白用电脑上网等。古城建筑、名人故居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正在被人们一点一点地摧毁。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很多都变得很形式化,很多年轻人连端午节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端午节也被韩国申报成了属于韩国的传统节日。
    与其相反,我国茶叶从唐朝开始,不断运往世界各地,对世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午后茶等习俗,就是我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传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为何茶文化在国外可形成如此大的影响,而在国内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还把自己优秀的文化摧毁,让属于自己的特色也变得如此平庸。说罢还是因为人们没有负起自己的文化责任,没有维护好自己的优秀文化。
    昔日的光彩已经无法寻觅了,枯萎的文化花朵,你们究竟是何时褪去了迷人的色彩?连阳光也无法拯救你了吗?
    社会需要我们肩负起文化责任,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是中国的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维护我们的文化,保护文化精华,去其糟粕。保护名人故居,让更多人铭记名人的传奇故事;保护文化遗产,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保护文化的精华,让时间也为我们的文化赞叹,让我们为自己的中国文化自豪。


清明·思念
作者:黄小玲  年级:高一  指导老师:颜坚

    一直笃定,在那个伤感的节日,能忘怀已故的你的一丝思念,却不知道思念反而更加泛滥。                                               ——题记
    天昏,地暗,雨,伴随着微风,淅淅沥沥下得正朦胧,整个大地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汽,湿润了过往人的心,勾起路人无限的思念……清明了,每个人都不免变得有些伤感,有些怀念……
    雨,伴随着千丝万缕的思念,仍然延绵地下着。清明节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过清明节则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一种缅怀方式,它被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女生生不息地继承下去,并且日益深受重视。面对那一丝丝细雨,我慨叹这个节日:悲伤中有思念,思念中又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
    每逢清明,便不禁想起杜牧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早早离开床铺,准备食物,分配纸钱,捎上几壶好酒和几个小酒杯,便冒着雨丝,匆匆地往墓地赶。
    四月的天气,仍未有转暖的倾向,风带着一丝寒意。可是,这时的墓地却挤满了人,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不时地冲入双耳,浓浓的烟味弥漫了整个空中。来到故人的坟前,在墓地上撒几抹新土,倒上几杯好酒,突地想起曾经的种种,不禁潸然泪下……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清明夜,遥听管弦暗看花。远在他乡的游子,在外只身奋斗的人们,难免心怀思家之情。清明节,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客留他乡,也许,这一群人可以结成队,骑着自行车,一起去踏青,到附近的村庄看看,以减少对家的一丝丝思念。也许,在踏青过程中,会有触景生情的时候,可再怎么说也不用惘然地度过这一节日。踏青,对于异乡的人,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清明日,并不意味着完全悲伤和思念沉浸。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可以拔一下河,放一下风筝,荡荡秋千,尽情地感受这一天的文化精神氛围。
    邀明月,悲落叶,仰着青峰依旧,长叹似水流年。曾经的亲人,曾经的伟人,在时间的冲刷下,有了白发,突地就离我们远去,留下原地不知所措的我们……
    赤着脚尖,站在雨里,迎着风,在这一个思念成灾的日子里,让思念风干了吧……

诗中意象
作者:张文俊  年级:高一   指导老师:田飞虎

    诗歌是文学上的一种文体,是人类内心情感所释放的窗口之一。只有细细品味,才会感受到藏在诗歌深处的灵魂的跳动。
    观看浩浩如海洋般的中国历史,诗歌不断完善,更加趋向生活、融于生活。而在这漫漫的长河中,便沉淀出了岁月的结晶——诗中意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中的“酒”、“黄昏”、“夕阳”。在诗歌发展过程中渐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意象寓意。如“酒”字在中国诗歌中被赋予了哀愁乡愁的意思。李白在官场上失意,内心的无奈与哀愁,更借酒消愁。当然“酒”字也有别的含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听说收复了河南河北,内心那种激动、高兴的心情也从“酒”字表现出来;而“黄昏、夕阳”更是伤感的意绪、人生迟暮的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中秋”则寄托了游人那份沉重而又绵绵无尽的乡愁。
    一些植物的名称也包含了某些含义,“柳”与“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折柳送别,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菊”,傲霸之花,品格坚强,气质清高,诗人更借以表达高洁品质、纯洁品行;“芳草”比喻离恨,“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年年复如初本是芳草的特点,但在诗人的眼里却是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年宝贵的感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高大的梧桐在此时却成了的凄凉悲惨的化身。
    但在外国的眼里,又是另一番风景。柳树在他们国土中,绝没有,也不会把伤离别联系到一起。而菊花在一些国家中是对逝者的尊重。造成这种文化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同样,别国的诗歌会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在学习诗歌时有必要了解更多的他国风情文化,这样,我们更能抓住作者的心。
    而这些沉淀下的灵魂,在今天全球化中,我们不一定要硬搬上去,不说话的诗歌音律会失去,而那些特殊词的意义也会有所改变,理解起来,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感情。或许,我们在翻译时,能找一些蕴意相同的事物代替原来的。那效果可能更好。
    说到底,这是文化间的碰撞,而这些意像寓意,也会有相通的地方。


月印我心
作者:李飞  年级:高一  指导老师:颜坚  

    “月”,这个象征着美好、纯洁、寄托的词是如此的令人向往,深深烙印我心。
    纵古至今,有多少人望月生情?又有多少人为月提笔?诗仙李白在窗前滋生的思乡之情,所留下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千古绝唱。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原来月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爱国思乡。。
    月牵动着祖国大陆与台湾同胞的心,它时刻不都在互换着台湾的回归,它说“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游子归乡是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不可能让一个中国结分成两半,团员只会是最终结局。
    如果你听说过嫦娥,那么你可定会听说过“嫦娥奔月“这个故事,美丽的嫦娥仙子,银光通透的月亮,她俩在一块的景象是何其的美丽,美得令人震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美得令人赏心悦目。
    喜欢月,不仅是因其蕴含着我国五千多年传统文化,还因其多变的美貌深深吸引着我,“月有阴晴圆缺”、“月似钩”、“月如霜”等词耐人寻味。
    因为月,所有我喜欢燥热的夏天,不为别的,只因夏天的天空万里无云,让月得以尽情展现它的柔和美,召唤出人们善良的本性。
    夏夜是静谧的,也是热闹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风的拂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但一抬头,便是另一番景象,它热闹得让人误以为王母娘娘在开蟠桃会,特别是那轮最耀眼的明月,是不是在向人们分享他们的快乐?
    往往那时候,我都会和奶奶躺在一草席,尽情享受夜晚的宁静。有时候,我会盯着月亮细细地观察一番,或想着嫦娥、玉兔在上面的孤独生活,或嚷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都会说书般从古至今给我讲一个遍,此时月光下的两个黑影,那么的温馨、美好。
    有时看着月亮入迷时,我会想起与月有关的诗句来,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感受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观。
    我赞月、叹月、赏月,我想,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放弃追逐月的脚步,只因月已深印于我心。


《阿房宫赋》新编
作者:陈小玲  年级:高一   指导教师:刘艳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由许许多多的楼台、亭阁、长廊构成。这些建筑形态各异,千姿百态。长廊状如腰带曲折环绕;楼阁上有如鸟嘴向高处啄食一般;亭阁各式各样如一个个彩色的灯笼……说阿房宫是一件大艺术品并不为过。它比人们想象中的天堂更神奇、美丽;他比人们想象中的皇宫更敦煌、古老;它比人们想象中的酒店更豪华、时尚。
    如此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却因为战争而毁于一炬。
    当时,楚王项羽只知道将函谷关占为己有,毁坏这里的一切,重新建造自己喜欢的建筑,但他永远也不知道真正的财富是什么!
    从此,阿房宫只能成为一个传说,人们只能借助书籍,从书中的文字里体会阿房宫的富丽堂皇。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万物都在变。其中,变得最明显的是人们的心。
    常言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文化,古代建筑等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色,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我们对于具有历史文化的东西,珍惜都来不及,为何要拆除它,毁了它呢?是因为金钱迷惑了双眼,还是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名人故居被拆,在我眼中像是猴子捡芝麻丢西瓜。着重眼前的利益,丢弃真正值钱的东西。
    名人故居被拆,简直是埋没了自己的本性,建立了一颗虚荣的心。正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商人视之,亦不甚惜。”
    历史文化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并不属于你们任何中的一个,在拆除名人故居之前,请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不要在一意孤行了,否则会被视为像楚王项羽一样的糊涂王了。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我们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更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那么,这些享受来源于哪呢?我觉得来源于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细细品味古代文化,会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感觉。名人故居是凝聚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建筑,人们要是拆毁它,那人们岂不是在自我摧残吗!
    名人故居是无价之宝。因为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用钱是买不起的。或许我根本就不能用它和金钱相比,因为这是一种文化,它是有意义的。
    对于这么有意义的东西,要拆毁它实在是太不应该。特别是搞房地产的,不要打着造福后代的口号来坑蒙百姓了。说着是拆除旧建筑,盖新房给百姓住,但真正买得起房的没几个。所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说不定哪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入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会再次上演。
    这些名人故居一旦毁了就会永逝,所以珍惜它吧!让名人故居永存,留香于后世。


与品读相拥
作者:李文秀  年级:高一  指导教师:刘艳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近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碟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走近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聘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味,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字字千斤的价值。
    同样,张溥也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到下,“七录斋”的光华熠熠生輝。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抄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清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过小学的人写出,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读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同一个道理,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使自己灵魂细想升华!


传承文化
作者:陈婷  年级:高一  指导教师:刘艳
    落叶飘零,扰乱了思绪,纵然了沧海桑田,落红不丢弃生命的那份担当:化作春泥更护花;窗外小雨,沾湿了双鬓,纵然北斗星移,少年不相忘肩负的那份责任:传承名人文化。社会的脚步在前进,生活水平在提高,岁月的沧桑轮转中,我们是否在安逸中淡漠了少年身上的那份责任?
    保证故居的存在是保护文化的一种责任,是我们社会一员、国人的责任。而如今,多出名人故居却面临着拆迁。1923年8月2日,鲁迅与其妻子从八道湾11号院搬到了北京砖塔胡同61号。这里成了鲁迅的一处驿站,这院子有点简陋和孤寂,也有点沉默和悲悯。这里和鲁迅以前故居有所不同。以前的住所虽说算不上是深门大户,但院门一锁,就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然而61号院这几间屋子是与邻里没有太多阻隔,鲁迅在这里更深入地熟悉许多底层劳动人民,人民的悲欢也真正开始介入他的生活与思考。1924年五月,鲁迅一家搬离了61号院,砖塔胡同61号院,砖塔胡同61号院只留住了他们9个月余,但让鲁迅深入地了解了人民和完成他许多作品。在2012年03月13日,一则拆迁消息传出,引发我们的深思!
    这失落的建筑,在人情的冷漠中,越发显得萧瑟,国人怎愿承受,它已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虽说鲁迅在那里的居住时间只有9个月余,但名人故居的意义拥有散步在空气里的文化气息。名人故居里有着文化底蕴,也是我们纪念他们对国家的付出而留下来的住所。如今却要面临拆迁,让人觉得不解,为什么要拆迁呢?有人说:“因为那里已经很破旧了,如今处处高楼大厦,这故居衬托不出城市的美化,拆了对城市美化发展会好点.......”真的就是这样吗?社会在进步,人们在进步,难道就忘了故人的付出吗?难道城市美化发展就不能与名人故居美好和谐共存吗?拆迁,恰似割裂中华文化传承的匕首,割断了名人历史。外国旅人来到中国无非想了解一个文明古国,而他们想看到的建筑痕迹却已经难以寻找了。每每我们说到的那些曾经古都,已经开始面目全非了,能找到的古迹很多也是经过一些爱好古迹的人士苦声哀求,万般争取下才能得以保存。难道我们忘却了身上肩负的保护文化的责任吗?我们有责任去保护这些蕴含文化的名人故居,争取让这些故居完整留下。留下一些文明古国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也要发展城市美化。不应该在拆迁故居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美化。那样,城市美化了,而古今文化却流失了,这些岂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不是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这种责任。
    斗转星移,不改古迹,这是责任的忠诚;沧海桑田,不忘国史,这是对责任的承诺;日新月异,不忘本职,这是对责任的坚守。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文化的传承者。因此,坚守我们的责任,传承名人文化。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8-08
1.标题  许自己一个文化承诺
作者:谭美珠      年级:高三(4)班       指导老师:杨秀荣
    正文部分
    那是一个悲剧。发生在19至20世纪动荡的年代,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没齿难忘的悲剧。那些个“土匪强盗”,闯入我中华的瑰宝之园——圆明园,竭尽所能,无所不为,抢掠烧毁,让我们的圆明园只剩残骸……
    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我中华儿女只能痛心疾首,只能哭天抢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又一辆卡车拉走属于我们的瑰宝。逝者已矣,关键是后来人能否许自己一个文化承诺,为我国的文化传承负起责任。
    许自己一个保护文物的承诺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物交到我们手中,已是所剩无几,它们需要每一位炎黄子孙去保护。林徽因,那个极力反对拆去古城的女建筑家,那个与丈夫梁思成抚着城砖哭泣的爱国者,那个指着吴晗失去理智地喊着“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的文化捍卫者,正是以拳拳之心保护文物的杰出者。建筑是文化的灵魂,她对古建筑的维护在一言一行展露无遗,她尽到了作为一个建筑学家,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尽到的保护中华文物的责任。
    许自己一个维护文化尊严的承诺吧。你可知道,我们仍有许多文物流失海外,它们在泣血,因为中国文化尊严之丧失。2009年,被英法联军掠去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鼠铜像和兔铜像在法国现身,可它们与我们见面的方式竟然是作为法国拍卖行的拍卖品被竞拍!中国的委托代表蔡铭超先生参加了这次拍卖会,并以3149万欧元作为最后的竞拍者拍下了两只兽首铜像的归属权。然而这项交易并未完成,因为中国无意支付这笔巨款去对付法国的恶意炒作。对此,蔡铭超的发言是:“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是的,蔡铭超先生之举看似不合西方礼仪,但这是中华儿女维护文化尊严的铮铮之举。
    许自己一个发现文化的承诺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许多还躲在历史的长河里,仍需不断发掘。“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便是这样一个孜孜不倦的文化发掘者。他,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2003年,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了年度的“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文化,应该是与你最亲近的东西。当你获得物质的满足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求精神文化的满足。文化,它能融化在你的血液里,是最能让你快速认同的,是最能让你获得共鸣的东西。那么,许自己一个文化承诺吧,去保护它的文物,维护它的尊严,将它仍然藏于历史长河中的东西发掘出来。



2.标题    背起文化包袱
                 作者:赵文敏     年级:高三(3)班       指导老师:杨秀荣
                           正文部分
    有人为了飞在空中的风筝能平稳飞行,而安装上了可以制衡的两条尾巴;有人为了安全地攀上险峻的山峰,而系上结实的安全绳;有人为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背起了文化的包袱。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背起文化包袱的人的付出,才涵养出泱泱中华。中国文化这个包袱应一直传承下去。
    背起文化包袱,文化保护的意识是不可缺乏的。纵观中国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唐宋文化的空前繁荣,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三藏印度取经,无不彰显着自觉的文化意识。他们背起了文化的包袱,带着梦想,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前进。越过高山,穿过海洋。在文化的征途上,他们烙下的都是文化进步的脚印,他们播洒的都是文化知识的汗水,他们传承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如钻石般璀璨,是需要我们极力去维护的!希望这种子般的文化意识,可以飘落在中华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背起文化包袱的思想,映射到人们的脑海中。
    背起文化包袱,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忽略的。这个无形的责任包袱,沾有多少人的辛酸与汗水。就如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市委领导决定大批拆除大城墙和城门楼。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而做出了痛苦的抗战。就如现在的冯骥才先生批评全国流行的“旧城改造”,呼吁市长们和房地产商们给城市多留点旧房子,多留点记忆。这文化的包袱越来越越沉重了,不是一个人就能拿得动的。但勇于背起包袱的人是可敬的。他们用辛酸的苦累换回了人们的醒觉。这些珍贵的无可比拟的遗产,就像一部厚重的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这仅剩的孤本,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任,背起这包袱是我们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
    背起文化包袱,实现文化强国将不再是一个梦。因为,就在最近7年的时间里,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立足,那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覆盖了世界上除中国外的86%的人口。这使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了信心,让更多的人乐意背起文化包袱;这文化的包袱不再承载那么多的辛酸和泪水,不再那么沉重,让每个人把背起这一包袱当做是一种荣耀。那么,积极背起文化包袱的人会越来越多,中国未来的道路便能越走越宽敞。是的,如果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的每个人都有意识地背起文化包袱,那建设一个超级文化强国将不是一个梦。
    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滋养出灿烂的中华民族。祖国的未来将寄托于下一代。未来的重担应该由风华正茂的我们来挑起。古人云:“英雄出少年”。我们可做那勇背文化包袱的英雄,背起文化包袱的我们可以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背起文化包袱,走历史的征程。穿过丝绸之路,把蕴藏在包袱中的优秀文化力量的种子,沿途撒播,让那些种子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为未来的人们铺就一条绿色的传统文化长廊……


  背起责任的行囊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高二(3)班  黄丽燕 指导老师:汤晓玲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险被颠覆的历史,但中华传统文化最终得以生存、发展、延续下来,中华民族因此相互认同,逐渐强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深厚的民族情感渐渐淡漠,新时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角已经吹响。
        去年,有这样一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西城区陶然亭粉房社区包括梁启超故居''饮冰室''等30余家会馆都将被拆除。该事件一经曝光,泛滥的民族情感开始决堤。尽管后来相关负责人澄清了该事件,但是 泛滥的民族情感还是一发不可收拾。之所以这件事引起了越来越多百姓,学者的关注,是因为强拆历史文物这样类似的事件,确实发生得太频繁,所以一旦有导火线,口水战争就难以停息。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全面地来看待。一方面,社会各界关注民族文化,勇于承担民族文化责任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对“拆”字情结深重的官员的确让人不耻。如果城市管理者像追求GDP 一样追求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像建设新地标一样善待传统建筑,那该有多好!史学家钱穆也曾说过:''所谓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历史建筑是历史的一部分,因此,任何有责任感的炎黄子孙对待历史建筑同样葆有温情与敬意。
       当今,文化的融合与冲击越来越多,各种文化快餐层出不穷,想鱼与熊掌兼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年来,欧美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日益加深,我们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吃着肯德基的汉堡,既热衷西方情人节,又期待愚人节、圣诞节。中华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目中地位日益萎缩,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的华夏文化面临重重危机,作为年轻人,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肩负责任,在吸取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由此看来,勇于承担文化责任任重而道远。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始终要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要毫不保留地倾尽我们的爱国情怀,呵护民族文化的成长壮大。对企图利用历史建筑来赚取财富的不法商人,应坚决抵制。对用金钱来衡量文化价值的低俗行为应坚决制止。民族文化是一种熏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用一种海纳百川的心境呵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背起责任的行囊昂首前行!


    人间所事堪惆怅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高二(3)班   林巧凤 指导老师:汤晓玲

    初时,一袭白衣,月下独酌,晓风残月,映岀无限凄迷;又时,官服凛凛,一等侍卫,何等锦程,叹我本无心,奈何此世间,加诸我身。谁人知,我视名利如烟,又怎知,身不由己,贵族之家,非我所愿。苦叹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夕阳西下,小楼西斜,无人解我愁。
    西风吹断旖旎,连理缠绵,叹只叹情深缘浅。忆往昔,冰轮皎洁,你我月下双栖;烛花摇影,双双共赏。我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怎奈天不作美,伊人终离去,短暂三年,只留一地清冷。独上高楼,倚栏远眺,风光无限,只是无人作陪。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此情如故,惜伊人不在。
    昨夜梦妻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脉脉情意,难以忘却。
    忽闻伊人银铃笑,面若桃花,笑靥楚楚。纤手磨墨,砚上墨清,我提笔而蘸,挥笔如洒,字落宣纸,你我相对莞尔。三更响,忽醒,枕边余我,不见伊人,原来梦一场,如此戚戚。叫我哪堪。窗外明月,心绪凄迷,几回偷拭青衫泪。后庭里,繁花落尽,空作相思字。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红颜不似。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江水东流,流水不复,世事本无情,又何怨人间多离别。曾几何时,世人所知的纳兰容若,已是轻取功名,步步高升,意气风发。无人知,我无心身外之物,区区功名,于我如浮云。人生总有许多事不由己,官宦之家,考取功名,一切都似当然。我好自然之趣,却鲜人知晓。爱妻早去,留我相思。大江南北,空倚相思语,不见合欢花,天上人间,永不相见。东风吹,不解我愁。
    紫禁城内,层层城墙,隔断千万情丝;红墙绿瓦,叠叠围起,不见人间胜景;重重案牍,寄语苍生,叫我怎能不叹人生多愁。十五月圆,往事一一,溢满我心,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双鱼锦书,已寄不出我的情,再无薄妆浅黛的你,亦无落拓无羁的我。一思量,一回首,往事前尘,早已湮没岁月,独对苍茫世间,怆然涕下,细数星辰,不复当初。
    谁念西风独自凉,容若自怜,不愿作繁华主。
    人间所事堪惆怅。


   失误·成长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高二(3)班  朱佳琳  指导老师:汤晓玲
    一场事故,为何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难道仅是因为死伤人数巨大?不,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我国铁路交通快速发展的光鲜前景下的安全隐患。那么,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皆具有两面性,此次事故固然令人叹息,但我们不光要看到它悲剧性的一面,更要关注到它为我国铁路快速发展潜在的隐患所敲响的警钟。我们无法改变现在,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这也许就是“福祸相依,有无相生”的含义吧。
    除了多角度地看待这一事件,我更希望有关部门加强责任意识。此次事件可以说是天灾,但更是人祸。如果安全工作环环相扣,人人尽心尽责,又怎么可能会出现列车追尾呢?就如同故宫“三重门”一般,先是展品失窃,接着出现“错字门”,随后又发生“会所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闹剧一般,真是“失守失语失明,丢物丢人丢魂”。倘若安全部门监管到位,人人恪尽职守,又怎么会发生这场人祸?由此可见,失言事小,失责事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个公民,都应该担当起自己应付的责任。
    话已至此,虽然这次事故的处理有一些不当之处,以致引起诸多人的不满,但是我们仍应对铁路交通部门充满期待和信心。当食品安全问题刺痛社会神经之时,当人们感慨食品监管漏洞与黑心卖家良心何安之时,温总理高呼“我们期待人心道德的回归”。列车失事不也是一样吗?或许有过失望与无奈,但我们仍心存期待,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即使旅途遥远,终能将我们指引向最终目的地,正是有了期盼,安全部门的监管漏洞才可能弥补……
    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失误中得到什么,在一次次的失误中磨砺和成长,才能实现最终的突破和完善。


不叫落叶的落叶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初三(6)班 陈敏妍  指导老师:邓清云
    那一季,它落下,悄无声息。
    瞬间失去了掌心的温度,遗失一切,剩下灵魂。像一双不会飞翔的翅膀,任人践踏。
    曾经受过如此的风雨的肆虐的它竟感到苦楚。抬头仰望,可观得苍穹脸色;低头俯视,可听见尘世纷乱。这一切,都是过去。
    诗人说它即将归根,化作春泥。它不屈,它不屈于被注定的命运,它尽力汲取营养,往地下深植,地下的水分不断侵蚀它,泥土不安分地消磨它,就连弱小的昆虫也喜欢在它身上留下足迹,以纪念它们来过。它的细胞逐日减少,看到了人们鞋底下的肮脏和被枝条割过的阳光的残影,它的不屈被风吹散,不留痕迹。
    它开始选择放弃,放弃了一切,放弃了它身上的死细胞,任雨水冲刷。原来,它接受了诗人所说的那种命运。漫无目的、随波逐流。它埋怨自己,为什么自己失去了原有的雄心,为什么要因贪玩而落下,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间?诗人赋予的,未必不是好的,至少能让它感觉到恒定的价值。它沉睡。
    当诗人再一次路过它时,它的身影让他震惊。诗人仿佛得到了什么灵感,将它拾起,放进滚烫的开水里,再剔去剩余的零星细胞,密密麻麻的叶脉综错地交织着,它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诗人面前。“好一条唯美的书签!”诗人感叹道,顺带将它夹进书香里。它的生命,它的灵魂得到了某种东西而被充实着。
    诗人的语言、诗句里,突然有了它的存在;杂志上的彩图也将目光驻足在它身上。它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赞誉,世人喜爱它、珍惜它、收藏它。可这一次命运的转变却没有让它高兴起来,它陷入了深思。它回想多年前的不屈,它想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得到的又岂止是荣誉。
    它慢慢地变成了奉献、坚强、珍惜等伟大的代名词,它却笑而不语,它想要的真的就是那些虚有的名利?
    不与世沉浮,它终得其所。它明白了,它要的是一份恬静、平淡的心境。
    它或许是大树的弃儿,还好,有风陪它走过旅途;
    它或许是行人的践踏物,还好,有泥懂它放弃的意义;
    它或许只是一片落叶,还好,它的灵魂已经达到了另一种高度。
    洒落一地,承载一季,它是落叶,不叫落叶……


            我读懂了快乐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初三(6)  李玉萍    指导老师:邓清云
    停下脚步,向四周看,便能发现许许多多萦绕在身边的快乐。原来,快乐,一直都在,我读懂了快乐的真谛。                       ——题记
    已过杨花落尽子柜体的日子,初夏的鸟儿在树杈上轻鸣,我被鸟鸣唤醒,望望那阴沉的天无语,我讨厌那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色调,无一丝风,黑压压闷热的感觉,让这世界一点儿也不完美,无丝毫韵味可言。
    只觉得过得很不快乐,每天傀儡般地去做事,机械般地学习,只觉得很不精彩,没有轰轰烈烈的刺激。重复的日子早已被压榨得干了,对于匆匆消失的时间,无法挽留,更多的只有无奈与迷茫。生活得太有规律,没有丝毫乐趣,没有丝毫喜悦,没有一丁点儿的惊喜与打动人的瞬间。生活的曲调如此平淡,停留在一个音扶伤的旋律索然无味。
    带着深深地倦意,踱步于门前的小巷,以为身穿深蓝色的年轻人正在清理垃圾,露出黝黑的手臂,阳光下的他格外朴实,我看到他额头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汗水,正当这时,一位老妇人走来。笑容满面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年轻人面前,递上一瓶新买的矿泉水,说:“累了吧,歇口气儿,喝口水吧。”年轻人脸上呈现出灿烂的微笑,一杯凉水,丝丝清凉;一份关怀,片片温暖。阳光铺洒在小巷上,也给年轻人和老妇人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阳光下的他们,洋溢着两张快乐幸福的面容。这一刻,明白了快乐的真谛,给予他人一份力所能及的呵护与关怀,让世界充满爱,这便是快乐的真谛;这一刻,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一缕光将我的心房彻底照亮,照暖,我读懂了快乐,简简单单的真切的快乐。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澎湃与激情,快乐便是为他人付出的收获,我读懂了最真切,最朴实的快乐。
    原来,快乐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萦绕在你我的身边,装点着五彩斑斓的世界。
    放学后,同学的车无情地掉链了,推着回家,这时,我毫不犹豫地向他挥挥手,调皮地一笑,飞快地跑去替他修好了车,这是,他露出洁白的牙齿,高兴地谢谢我,我收获了一份简简单单的笑容,这感觉便是快乐,幸福的。是心中的阳光,给予他人一份温柔的呵护,内心便可以收获快乐。
     快乐其实很简单,简单而又深刻。其实放学时开心的谈笑便是快乐,停下仓促的脚步,向四周看看,便能发现深深浅浅的快乐,一个个快乐的画面如一朵朵绽放的微笑的鲜花,然世界生机勃勃。我读懂了快乐,是为他人付出的收获。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8-08
1. 我读懂了快乐
作者:林仁飞年级:初二      指导老师:田佩丽
    
    
    憨龟曳尾于涂,游鱼相忘江湖,皆生之所至也。
    ——题记
    
    泰戈尔曾说过:“要让生命美丽,生如夏日的繁花,死如秋日的红叶。生死虽异,可追寻繁花红叶的美丽则一。”泰戈尔的诗句让我看到了生命!灿烂繁花和静美秋叶,都是生命最淋漓尽致的展现,由此让世人深深感受到了它们的旷世之美。
    庄周看着漆园里茂盛生长的漆树,抚怀叹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漆树不言,兀自浓烈生长。塞内加却说:“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这是远隔时空的反驳。李清照有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生命的一种态度。泰戈尔略略颔首,轻抚垂胸白须,悠悠长叹:“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于是我想,生命必得是生命,生命若像了生命,它才不枉为生命!
    乌云在太阳的照耀下成为天空的一抹狂笑。太阳于是知趣的回避了。乌云却又化作了苍穹的眼泪——雨。雨水在地上任意涂抹,弯曲成河,悲泣着汇入沟渠,受尽践踏,泥土让她变作了浑浊染污的黄色,最后奉献给谷粒和玉米。这是天空的不挽留?不,这是大地的追求,并不是天空的不挽留。雨虽长久的作为云朵生活在天宇,却终究是大地的孩子,她的生命在于恣意流动,而非天际流浪。雨滴亲吻着大地,低着声说,我们是害了相思病的孩子,我们回来看你了,妈妈!天空是留不住我们的,人们都说天地永隔,我们终究回来了!雨滴拥抱着大地,敲醒大山,唤醒花草,亲吻树叶,告知她的到来,慈祥的大地缄默着透露出喜悦的目光,仁厚的注视雨滴的回归。我望着快乐的雨滴,静静的感受她的爱与甘甜——快乐不是无根的漂游,而是淋漓大雨中的清冽和自由。
    天上夸父追而未至的那一轮烈日撒下炽热的光火,覆盖世界每一角落。路上行人,莫不撑伞寻阴,步履如飞。猫在墙角树荫慵懒贪睡,狗在巷落低头无趣的寻食。苍蝇用招人厌烦的嗡嗡声在一切可食之物的周遭飞来舞去,壁虎的四脚贴紧屋壁一动不动。看这些动物,了无生机。一束阳光便让他们放弃活动,俯首称臣!惧热贪凉的它们,逃避了烈日的追击,此刻该是快乐的吧?然而街道的转角处传来了格格不入的喧闹之声——一群农民工人挥拳撸袖的在进行他们浩大的建筑工程。炎热的日光,放肆飞扬,晒得劳动者的脸颊通红,时不时渗出咸涩的汗水。他们在笑。汗水滋润着微笑的面容,露出洁白的糯米牙。家中妻儿藏在他们赤烈的胸中,妻小的欢颜使他们无所畏惧。今日劳动的辛苦,浇灌来日喜悦收获的种子。一滴汗水,一缕湿发,一声号子,映照的无不是太阳的光辉。快乐不是苟且偷生,而是生命的恣意泼洒。
    诗人的风,穿越大海和森林,古城和星空,海角和天涯,永不停歇。诗人背负行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过了孤独的夜空,辽远的荒漠;走过了繁华的都城,春夏秋冬,只为那一颗不能停止跳动的心。理想之于诗人,犹如羽翼之于飞鸟。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粗米菜蔬,短褐穿结,都化作了午夜惊更,提醒他生命未止,壮志未酬。塞外的鸿雁孤声、长河落日,留不住他的身影;长安的清酒桃花、上河清明,挽不住他的衣袖;江南的春江花月、秦淮莲舟,绊不住他的执着木屐。诗人循着行踪不定的风,如同快乐自如的孩童,不知疲倦的追逐心中的日月。宽阔苍茫身前来去的风,牵动了诗人心中的温柔与惆怅。或许江南的三秋桂子并不钟意于他,或许塞外的大漠孤烟垂怜不到他,又或许长安的月亮照亮不了他。即便如此,香草美人,燕然勒石,那是他此生无悔的青春!
    快乐不仅仅是风雅的诗词酬和,而是一个梦,让诗人的生命得以完整的梦。
    远行人不一定寂寞,劳累人不一定心苦,愁苦雨不一定是在悲泣。
    从此,我读懂了快乐。
    
    
    2. 行于诗情间
作者:曹彬彬     年级:初二指导老师:戚慧文
    诗情画意,“诗情”二字位于前面,同样彰显着古诗在我心里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若是少了诗的精巧点缀,那么,当我们再一次举目向历史长卷眺望时,是否会觉得有几分不足、有几分残缺?
    我钟情于诗,钟情于它的古雅,钟情于它的韵味。在淅淅沥沥的雨天中,肚子一人坐于窗边,手中执一本诗书,不由得感慨万千,心随诗情而动。他,陶渊明,以为我所敬佩之极的诗人,不惜舍弃官场的荣华富贵,舍弃了“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的繁华,置身于荒凉的山野之间。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将《终南别业》潇洒地书写于纸上:种豆南山下,晚家南山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那闲适而愉快的心情随着带有丝丝墨香的宣纸经过时间的道道坎坷保存下来。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除了陶渊明之外,其他的许多诗人亦令我仰慕。
    在江边送别友人的韦庄,心情低落之时写下了“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又逢君”的诗句,泪流满面所为何?古语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在与友人离别的那一刻,一切都随着泪水瓦解。他,宋朝诗人卢梅坡在雪地中不断徘徊,嗅梅之香,叹雪之洁,便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流传于世,使后人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无需仅仅抓住自己的缺点不放,更无需羡慕他人。
    其实读着最有感触的无非就是“诗仙”李白所写的作品。不需要苦思冥想,一壶酒便释放了他那“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才情。狂傲不羁的性格造就了这个潇洒地诗人。他狂傲,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傲走出皇宫的宫门;他豪放,纵使被流放,也还是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诗,如此大气,如此豪迈,恐怕史上只有李白一人了;他傲然,在政坛上,一次又一次地失意,一次又一次地心伤,却造就了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思想。在人生路上的大起大落中,他昂首挺胸,从不卑微地仰望生活。他的思想带给我们的震撼是不可估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不同的挫折与困难,或许我们会任其发展,自暴自弃,可是这样的心态我们甘心么?绝不!其实李白的诗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诗的美感,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如何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我们需要谨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话,泪水并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只要努力了,心便安了,就算成功仅离我们有一步之遥。
    爱诗,赏诗,诗犹如一幅绝美的泼墨山水画,使我们惊艳。行走于诗情之间,体会那些永不被埋没的诗魂。
    
                            3留住清风
作者:邓欣涛      年级:初二指导老师:戚慧文
    留住一阵清风,不是踌躇腼腆的微风,不是萧瑟无情的烈风,不是冰冷彻骨的寒风,而是不骄不躁、透人心脾、纯净飘逸的清风。
    清晨,走出家门,初阳轻洒在晨露满布的草叶上,折射出剔透的微光,随风舞动,星星点点映入眼帘。树叶也在这阵凉爽的清风中愉快地哼唱,为这世界上最廉价,最渺小,也最生动的舞姿伴奏、喝彩。清风拂面而来,吹动了头发,吹去了烦躁,吹进了心里,将那最后一点倦意如落叶般卷走,蒸发在湿润的空气中。心旷神怡,如清风充斥天地一般,充实了我的心房。
    这就是清风,不过分阴柔,不过分骄躁,不过分冷酷,也不过分妖娆。有是只是如山的浩然正气和如水的清新灵动。我甚至怀疑,那一缕缕的清风是由最强大的神,耗尽了毕生心血才创造出来,永远留在人间。否则,谁还能创造出这样的母亲,用无尽的清凉抚慰我缭乱的心绪。当我重复平静时,它又如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蹦蹦跳跳玩乐天地。
    日复一日,清风孜孜不倦地用熟悉的温柔开导我,却从来没有将那些情绪带回来,总是装在我心中,充向太阳,待它们被千锤万锻,洗净铅华,有将其揽下,磨去棱角,播撒于天地间。
    在以次次于清风的拥抱间,而我感受到了它的心,任劳任怨,慷慨大度,甘于平凡却乐于付出,而不求回报。箱比自诩为“高等动物”的人,虽有了智慧,却是带来了斤斤计较,精打细算的能力,创造了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社会,我们总自以为聪明,在大自然前我们就像一个耍小聪明的孩子,再自作聪明下去,岂不可笑?
    面对这一阵清风,我多想将它留住,将它细细品读。




    4诗人的桃花潭.
作者:黄柳珊      年级:初二    指导老师:田佩丽
    
    斗酒天下,诗百篇。
    远踏大漠,路宿江南。我上下求索,两处茫茫皆不见。
    今时,我应汪伦之约,自秋浦赴泾县,共赏桃花潭。
    桃花潭我已停留数日,美景美酒悉入我囊。眼看便是该去之时了。此刻,湖心亭上,我拈起酒杯,对月酣饮。皓月下,一小舟向小亭驶来。微波轻漾。舟上传来呼声:“谁人夜半亭中饮?饶是你,太白兄?“
    我醉眼相望,发言者约莫汪伦。他身着一袭月白袍子,手上一把题字扇,眉前须发飘飘,面露谦谦微笑。此时此景,此乐何极!
    “汪伦兄,你寻我至此?不知何事,有劳亭上坐。不妨来小酌这一二杯。“我笑曰,举杯,对着好友,一扬袖,饮尽。
    “好!此处只你我两人,难得今夜又如此雅致。“汪伦也隔水拱手抱拳,向我致谢,随后便对着那舟子喃喃了几句,顷刻,汪伦已现身于湖心亭上。
    “太白兄,好雅兴,我今也来一坐。“汪伦笑言。
    “请!“我挥了挥衣袖,示意他入座。
    皓月下,我与汪伦对饮。
    觥筹交错,主客尽欢。许久,我同汪伦都或多或少酒意盈绕,我们各自醉倒于座椅之上,汪伦犹自喃喃曰“好酒,好酒……”
    “确乎好酒!这样的好酒,岂能你我二人独享!”我似乎想到了什么,便走到了亭子边,高举酒杯,抬头张眸观向那一轮圆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成三人啊!”我看那水中的倒影,拂袖大笑。
    “太白兄,何事乐乎?”汪伦微睁醉眼,缓缓道。
    “别无他事,自得其乐罢了。”
    “末了,太白兄,你叫我想不出。快道来罢!”
    “唉,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期岩石间。”我作了一个揖,仰天吟唱道。
    良久,只见汪伦从椅子上立了起,来到我身边,踱了几步,道:“唉,太白兄,何故做这般惆怅。你的性子我是知道的,你有那一番心,也好。少陵野老有那几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也确衬你。你的洒脱皆在众人眼中。只愿你不再忧这些也罢!“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放下酒杯,我再曰。
    “无路可走时,也只得这般了。“汪伦点点头,叹曰。
    “盛年不重来。我今已不是当初蜀中的仗剑少年,什么抱负,什么理想,还是那水中月镜中花。长此下去,人生无可恋者。“我再次举杯啜饮。
    “壮志难酬者天下多矣。在你之前,陈伯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汪伦不动声色的谈笑。
    霎那间,小亭,岸边,湖水,清风,皓月,似乎也在倾听。一只不知什么鸟儿在远处,适时的啼叫了一声,自幽深的树林传来,如此婉转,甚至有些缠绵凄恻之意。我彼时以为。
    彼时,我借着酒意,似乎面前出现了伯玉。他身居高台,趁着大漠风起,向远处远眺,一双沧桑的双眸,看穿了多少旧事前程。
    汪伦一曲吟毕,笑曰:“太白兄,你觉得如何?”
    一言既出,我收回了刚才的思绪,但汪伦的吟唱声似乎仍在远处幽深丛林里响起。我答曰:“不错,是不错,只是……“
    “只是什么?太白兄,但说无妨!“
    “伯玉是我赏识之人,终其一生却只能那般存活,任谁都会感怀。唉,他寻不到伯乐,那我呢?我的伯乐如今尚在何方?我与伯玉也可算同道中人了吧!”我长叹道。
    “壮士空自满腔忧念,荒度不忍。想与君分忧,却怎奈江湖僻远,远在百里门外。”汪伦微叹道。
    “古来贤人有多少,伯乐又能有几多,多少英俊沉下僚。司马长卿‘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不正是你我的写照?你我怕要做这红尘中失意人了。”我沽酒,自酌,自饮。
    “也许吧!陶元亮愿守拙归园田,但使愿无违。嵇康风姿俊逸,堪比天人,左不过竹林清谈,树荫下打铁。今天你我便做这湖心亭中的失意人罢了!“汪伦仰天大笑,白衣抖动,岸边桃林里鸟儿簌簌惊飞。
    “对于燕雀而言,如此甚好。只我诚心不堪自比为蓬蒿之禽类。伯乐不寻我,我便寻伯乐罢。汪伦兄,你可知道,我既要做那挥洒出世的豪放之士,更想为我大唐树立大业,当一朝百姓,岂能不思为君分忧?皇恩恩被四泽,君臣和睦,四海安定,百废俱兴,如此景象,不是我们的夙愿吗?“我一举杯,酒便热热的下肚。
    “你这番话也有道理,但我却恋恋于田园,恕我不能与你同乐了,愿你可就一番大业。”汪伦一拱手,随后适才他的羽扇便落入我手中。汪伦续道:”太白兄,这字扇你便拿了去吧!权当我对你的祝愿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刻,我们皆不言不语。湖中波澜不惊,月影沉璧。不远处桃花盛开,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片刻之后,汪伦轻轻吟唱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翌日,我便辞了汪伦,携了羽扇,独自一人,泛舟离去。滔滔江湖中远行,只为寻找我的伯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能寻到?也许吧。
    
    
    5、竹林语丝
作者:陈林   年级:初二     指导老师:戚慧文                    
那次,刚放暑假,我就带着期末不理想的成绩和郁闷的心情回到了老家。本想逃离城市的喧嚣、燥热,躲避父母的唠叨,到乡下寻找清凉与安静。不知道是心情不爽,还是同属夏季,哪都一样,天气依然闷热得要命。
    晚饭后,我独自一个人沉闷地踢着石头走在河边。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固了。河边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纹丝不动。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了昔日的欢叫;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烦人!
    潺潺流水声汩汩地响个不停,也只有看着河面才能享受夏日唯一的凉意。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残阳收敛了任性,不再那么猛烈,余晖渐渐减弱。远远望去,还是那么的无助,显得有些悲凉了。知了还是断断续续嚎啕,我不愿被这“噪声”打扰,快步向前面的竹林走去。
    这片竹林曾经是我孩提的梦,童年的摇篮。这里有我熟悉的足迹,也有快乐的笑声,更有烦闷时的忧伤。他就像老朋友般伴随着我成长。这次再走进竹林,那清凉的小溪还是静静地流淌,不急不躁,轻柔缓和,那惬意真是神仙般的。    漫游在竹海里,清清爽爽,有着一股与泥土混合了香气透散开来……深吸一口,沁入心脾,久久留香……一阵阵夹着清香的风扬起一片片竹叶。茂密的竹林在风中摇曳着,发出沙沙的碰撞声,纤细伸展的枝叶随之轻舞着,弥散出一股醉人的迷幻魅力,似有仙子秘藏其中……撑把油纸伞走在青石碎道上,伴着小鸟悦耳的鸣唱,轻步漫行,生恐惊了仙子,搅扰了这份安逸和沉静。又犹如轻舟荡漾在翠竹掩映的海中,风湿漉漉的吹着,飘荡着新鲜的竹绿气息,置身于这竹的世界,真正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快乐地徜徉在竹海沐浴,洗涤滚滚红尘的烦忧……    一阵凉爽的微风拂面而来,我烦闷的心情总算得到一丝丝的慰藉。颇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味道。流水声依然不断。我望着眼前这片竹林,听着沙沙竹语。他们随着微风摇摇晃晃却不显一丝疲惫,永远高昂着头,却从不争欢取宠。
    渐渐地,我陷入沉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歌把竹子的品性挥洒得淋漓尽致。无论在荒山野岭,还是在沟壑中,她都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地生存。而令我陶醉的不仅是竹子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子的天然之情和独特的品格。
    尽管长时间守在无边的寂寞和凄凉间,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但他始终“咬定青山”,无怨无悔的节操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他折腰,为他痴迷。正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著名诗人苏轼正是如此标榜自己的。暑尽寒来,他仍绿意盎然,笑迎寒风,难怪白居易会流下“感化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的向往。
    相比之下,我算什么呢,一次挫折更算什么呢?
    我的心慢慢静了下来,汩汩的流水声依然在林间回荡,月光更显得皎洁,知了也始终在无休止地鸣叫。我开始往回走,我知道一切都没有变,但我的心变了,变得更加积极乐观,更加勇敢向上,更加朴实无华!


    6、我读懂了快乐
    作者:杨志敏   年级:初二指导老师:田佩丽
    人生,于一念之间。
    ——题记
    人生于世时,总因繁琐之事奔波劳碌,由此生忧,以是,便会寻求心之释然,然,事与愿违,皆是累赘过多所致。
    现今不比往昔,当今人们的步伐紧跟时代变迁,对于物质上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往往难于精神上的满足,不似古人般的闲情逸致,悠然品茗论道,追求人生之道,以海纳百川之心,容纳人生常八九不如意之事,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然,古人亦曾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谓真正的需求,并不源于物质上的追求,而源于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快乐因精神的渴求所追求。
    人有四种需求,快乐有四种层次,其一,生存之需,为吃﹑穿住﹑行而奋斗。处于此时代的背景之人,难免会为物资价格的提升,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就业机会的寻求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由此人们就相应的有更多的渴求,而人们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烦恼亦随之更多﹔其二,感官的需求,为视﹑听﹑玩方面的欣赏,属于氛围快乐。有时,我们总会想着与未来,往往忽视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在同一条路上走了许多年,却不知道路边有什么,兴许是他们从未将焦点关注在正在发生的事上,只想着过去与将来如何如何,因此,难以体会快乐﹔其三,人的安全之需,沉浸在友谊与爱情之中,属于选择快乐。在对于感情方面的人们尤为重要,也由此忧心忡忡,总害怕投入过多反而受到更多的伤害,正所谓知音难寻。其四,人之创造需求,让理智尽情发挥,尽情发现,属于选择快乐。在现实中,我们总是难以下定决心去冒险做一件事,因为总会顾虑太多因果,导致无法真正面对挫折,更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以双手开创未来,正所谓一句话: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勇于开路。
    快乐是一种能力,而人类有着避苦趋乐的本性,但为何却不是能快乐便是真正的快乐呢?其实,快乐与否,全凭其主观意念所判定,不取决于外在的客观条件,而是取决于心理变化的历程。也就是心态观念,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短褐穿结,单瓢屡空,晏如也”,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也能处之泰然,依旧自得其乐,想必这也是一个心灵强大的人,在面对坎坷落魄人生时,也会心胸开阔,荡坦愉快,所以,并非所有物质能解决所有心灵问题的。
    无论人生是一帆风顺,抑或是曲折坎坷,都是人生的一趟旅程,而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得失共存的行走,不论是身处何方,都有它的风采值得我们去欣赏、体会。学会舍,便有得,诚如范仲淹有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已行去,即便千山万水,也将随遇而行。
    现代人们虽有过多的不称心之事,因种种社会因素,被迫无奈,但倘若把这些事看做一场戏剧,终将会落幕,也许心情会变得更好些,不会一昧地沉浸在忧愁中,就此做到“去留无意,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快乐,缘何是一种奢侈?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