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333阅读
  • 1回复

(古今思辨)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远远落后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题至少一百年(附科举试题解读,泪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10
— 本帖被 长河 执行加亮操作(2017-03-28) —
  科举考试是对一个人的学养,史料史识史观,时政艺术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试,远远超越当今高考语文试卷对学生的部分知识能力的检测。对比科举,我们的文科教育是一场没有底线的堕落甚至是文化坍塌。不妨从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试题来对比。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贡士们立即开始撰写对策文,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策文不限长短,常例为2000字,规定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为交卷时限。
       一、清末最后一次科举作文试题
       (一)会试题
  第一场史论五篇(目的:以古鉴今,考史料史辩史观史识)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目的:文化思辨,考慧力慧眼识力)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目的:以文化人,考知识的内化与见解)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二)殿试策题(目的:解决当今国家实际问题)
  1.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2.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3.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4.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三)优秀作文对比
  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已经让大家读得熟悉到骨子,现在我们来读一下科举考试的文化作文,对比一下,就知道今天我们在文科教育上的厚颜无耻了。
状元殿试卷
刘春霖


  臣对:臣闻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直言极谏之科;学者义取匡时,故贞士有尽忠竭愚之志。昔汉文帝除诽谤之法,而后贾山、贾谊争致其忠谠之谟;武帝崇尚儒术,诏举贤良,而后董仲舒、严安、徐乐之徒群集于阙下;宋仁宗复制举诸科,除越职言事之禁,而后苏轼、苏辙对策极言时政阙失。其于任官治兵之要,裕财正俗之方,类能指陈利害,上广人主聪听,下系四海安危,非仅在词章之末也。夫殷忧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势有必然,理无或爽。
  钦为皇帝陛下,践阼以来,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因时宜之道或有未尽欤?乃者临轩试士,冀得嘉谟,举察吏、治军、理财、励士诸大政,进臣等于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与此。顾自幼学以来,亦尝究心于治忽之原,考求乎中外之故,怀欲陈之而来有路,兹承大对,谕旨勉以直方无隐,何敢饰辞颂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伏读制策有曰:君人之道,子育为心,而因求简贤辅治之法。此诚安民之急务也。臣惟民间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禽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相同。然汉代循良之吏,后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岂非粉饰欺蔽之习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饰欺蔽之习,在通上下之情。长官勤求民隐,不敢自尊,则属吏清慎自持,不敢作伪,自然之理也。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较前世为尤重,其事较古时为更繁,何也?世局日变,万政待兴,举凡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是在长官加意陶成,俾咸具溥通之知识,而后委之以任而不惑,责之以事而不迷,纲举目张,不劳而理。今各省虽设馆课吏,多属具文,岁月一试,不过较文字之工而已。政绩何由而成,循声何由而著耶?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遗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论,慎选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
  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于农,因详究历代兵制这得失。臣谨案: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各随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叶以后,专用征兵。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皆深切著明。今日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童稚。夫兵凶战危,自古为戒。故孔子以军旅未学辞;卫灵公诚以穷兵不已,终至于乱。左氏亦言:“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然自有国家以来,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说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气力以贯注之,而后足以发挥其精神,以生存于万类竞争之世。人身之气力不足,则血肉有壅滞溃败之忧,而精神亦无所附丽。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于宋明数千年来,无不以兵制为急务。乃世之论者,动是古而非今,辄谓人民岁输千万之资财,以养此坐食骄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兵于农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趋于变。况以今日群雄角逐,战术之变幻,器械之精利,虽日召其兵而教练之,犹未必胜人,而谓集氓隶于行间,驱之以临占阵,庸有幸乎!然则,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时,而又既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以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
  制策又曰:《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而因求节流之法。臣谨案:职内掌邦之赋出,此即近世各国所谓之豫算、决算也。昔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然臣谓理财于今日,节流不如开源之尤要。盖之通商以来,利源外溢,虽百计节省,而无救于贫。开源之道,在振兴实业。中国神皋沃壤,幅员纵横廖廓,且地处温带之下,百物皆宜,则当讲求农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劳苦,而且心思聪敏,中外交通以后,闽粤濒海之人,类能仿选洋货,果其加意提倡,不难日出新制,则宜振兴工艺。欧西以商业之胜衰为国力之强弱,轮帆交错,以争海外权利。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钜,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呈,然后利权可挽。皇上慎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三也。
  制策又以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因欲范围多士,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此今日学界之要图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而不免清议标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已与温卷之名,而士习大坏。宋世名儒辈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虽其人能自树立,亦以教学相勉,师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载于六经,而伦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荡之士未窥西学,己先有毁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闳规,救时之要务。荀子曰:“法后王。”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夫使时移势异,而犹拘守成法,此《吕氏春秋》所讥“病变而药不变者也”。自古有治人无治法,故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愿皇上,懋学修身,以为出治之原,然后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汤武而后有伊吕之臣,有尧舜而且有勋华之业。由是以课官,而官无不职;以治兵,而兵无不精;以理财,而度支无匮乏之忧;以励学,而士林作忠贞之气,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
  臣未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慄陨越之至。臣谨对。


刘春霖会试试卷(五道)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刘春霖

  天下之患无常处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大势之所趋、揆时度务、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则不至于变起而不可救。夫立国之初、每鉴前代得失、以定一朝之制、时势所迫、出於不得不然、非能使子孙世守以维万世之安也。嗣世之主、昧于时变、因循荒怠、不思所以持之、欲无中于祸败、岂可得哉。
  吾尝综观前史、历代内外轻重之际、得失之故、有由然也。夫天子建国、居中驭外、大抵据形胜以临天下、而操纵进退自相维系、是以四方顺轨而下无觊觎、使非集权於中枢、久之必有拥兵坐大而睥睨奸命、适召天下数世之患。然使国家不寄阃於四方、则朝廷又孤立无援、势必至奸臣内擅而外无所忌。此千古以来祸机倚伏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昔周有天下、诸侯裂土握强兵、而拥列城者星罗环拱。降及衰、周天子守府、然而绵延五百余年、从无权奸篡夺之祸、惧诸侯也。然自春秋以降至於战国、诸侯放恣、益不知有周室、天子徒拥空名於上、而卒灭於秦。唐有天下、行府兵之制、沿边置节度府、天下劲旅布处四方。突厥吐蕃之寇、天宝灵武之乱、皆资外兵扶翼而不遽亡。即以仇士良之威暴、而昭义一表、乃震惧不敢复肆、其制可谓善矣。然自安史之后,藩镇外擅,更为乖逆、至合纵以抗天子。飚驰云扰、终唐之世、其祸不解。凡此皆外重内轻、其失至於负隅怙强、朝廷不能制也。秦始皇惩周末之弊、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关中、自以为万世有天下矣。然外无信臣精卒以制其内、赵高一薰腐之余、遂得以把持大柄、玩孺子於股掌之上、天下熟视而不敢校。及陈胜吴广之徒起、奋梃大呼、天下弗能御也。魏文帝侵削诸侯、有同幽絷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其势固莫能为乱也。然再传而后微弱益甚、司马氏父子遂攘其臂而夺之。此又外轻内重、其失由於国无外援,故左右敢为乱逆而不顾也。且非独周唐秦魏然也。
  汉惩秦弊、广建亲藩、不旋踵而反者九起、其后复有七国之变。武帝离裂大国以弱枝叶、未几王莽崛起、公移汉祚。宋惩唐季五代之乱、杯酒而释兵权、务用文臣以柔其国、卒有靖康之祸。明惩宋室之孱弱、大封支庶、而靖难之师猝起而莫救。若此者皆所谓更相惩戒以就一偏之利、故其祸循环而不可解也。虽然立国之初、固不能逆睹后日之害而预防之也。防一害必更有一害以中之、出於所防之外。
  惟嗣主深虑、知化规天下大势之所趋、因时制变以持之、使害未形而势已转、庶天下可久安长治、而无倾覆之忧。不然使周无夷王之下堂、幽王之东迁、秦无二世之昏虐、魏无齐王之幼暗、唐无代宗德宗之姑息、则其祸乱亦未必遽至於是也。贾生有言、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如因四朝之乱弱、而归咎其祖宗立国 初制之不善、则天下岂有无弊之法哉。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刘春霖

  吾尝读贾谊新书、观其上书文帝、请试以属国之官以主匈奴、当挟五饵三表之说、系单于之颈而致其命。其所谓三表、则曰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至所谓五饵、不过娱其耳目口腹、以丧其心志而已。呜乎、若三表者、尚不失圣王柔远之旨。至若五饵、则未尝不怪其计之陋也。
  夫天子主中夏控制百夷、自有强国芘民之道。善治国者、不能必敌之可胜而能为必不可胜、使强邻黠敌闻风夺气、凛然而不敢犯、则天下安矣。若导人於淫靡之事、以乘其敝而取之、此所谓穿窬之智也、岂王者自强之大计乎。及吾读汉书贾谊传、则於五饵三表之说削而不书、犹复深讥其疏、以垂戒后世。於是乃叹班氏之书、其去取为至精、而其识为至远也。
  或曰,昔秦穆公患戎臣由余之贤,遗戎王以女乐二八、以间疏其君臣、卒得由余而霸西戎。单于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戒之曰、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於汉矣。执是以观谊之说、未尝不效。然吾以谓穆公之霸在增修国政、国势既固则外交之术无往而不宜、且其时天下方以诈力相高、而秦又介居戎狄、行其狡黠之计以取利一时可也。若匈奴之在汉、窃谓虽好汉物亦不至遽即於靡弱。何也、匈奴界处北陲、刚猛忿鸷出於天性、岂独其习俗使然哉。设汉不自谋所以御侮之方、而专务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国、吾恐财产耗竭而边郡之寇掠自若也。
  或曰、后世文明之国、有以奇技淫巧之物输入异国、以陷溺其心思、而汨没其志气者、汉何不可施之於匈奴乎。曰、此正文明进化之机也、好其物则必艳其术、艳其术则必学其学。夫使举国群趋於文明之学、适足以增其国力而已矣。汉代之文明、匈奴所不及也。使由爱好汉物而因以渐求文章礼乐伦常之盛、则魏孝文帝之业不难遽见於西汉之世也、岂足以敝其国哉。故吾谓御侮之道、惟当力求所以强国芘民之术、使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自能令单于远遁而边尘不惊。若贾生之说、虽时或有效、何足取哉。此班氏所为良史欤。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刘春霖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权时势、而务博宽大之名。国家当疲玩不振之秋、内忧外患、其势岌岌不可终日。而朝野方酣嬉而为偷惰之谋、不有以震厉之、则弛者不可复张、而天下终於不救。
  虽申商之术、儒者弗道、然时势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为国者必不敢因循顾忌、而贻天下以不测之患。如猛烈之药、虽非所以养生、然遇沈痼之疾\I则固非此不能起也。诸葛武侯承刘璋之后、王荆公当北宋之衰、皆所谓处积弱积弛之余、非用申商之术莫能治也。然武侯用之、功润一方、吏民衔感。荆公用之、毒乱天下、而诟病至今者。何哉、武侯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荆公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史称武侯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又曰、终於邦域之内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然则后之治国者、必先有武侯之心、而后可以行申商之术、苟徒窃其似而无侧怛之诚,以贯之必流为残忍刻薄而无疑。王荆公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深见天下蔽於积习、非执法坚定必为群议所挠、而又虑申商之学不足以服朝野之心、乃讳言其名、而阴托周礼以为说。然则荆公非误会周礼、乃附会周礼耳。其所以附会周礼者、非真有取於古。逆知在廷诸臣、必将斥为申商术非先王之法、而因托为先王之政以间执其口、卒之攻者自攻、而讳无可讳、乃专务以意气相遌以博一日之胜、同己者进、异己者斥、使小人揣摩迎合得行乎其间。而新法乃适以毒乱天下、为世大诟。
  嗟乎。行政非人、虽有良法美意、亦足以为害。故程子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也。夫武侯与荆公其所用之术无以远过、然其成败功罪悬绝若此、非独其心术不同、亦其所遭遇使然也。武侯则匡辅之者多俊才、荆公则排击之者多君子、然此固不特荆公之不幸、亦宋室之不幸欤。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环地球而国者以数十计、其盛衰存亡之数不一端、而大原必起於教育、故学堂者东西各国之所同重也。学堂之设,大旨有三、曰陶铸国民、曰造就人才、曰振兴实业、三者不可偏废。而立学者必自度其国家之性质、以为缓急之端。今中国因积弱之弊,欲以学战与列强竞存、则必以陶铸国民为第一要义。何者、国民之资格不成、则国不可立。虽有人才、可以为我用、亦可为人用。虽有实业、可以为我有、亦可为人有。所谓国民者、有善良之德,有忠爱之心、有自养之技能、有必需之知识。知此身与国家之关系、对国家之义务、以一身为国家所公有而不敢自私、以一身为国家所独有而不敢媚外。
  凡为国家之敌者、虽有圣哲,亦必竭其才力以与之抗、至於粉身绝脰而不悔、终不肯以毛发利益让之於人。以此资格教成全国之民、虽有强邻悍族、亦将敛步夺气而敢犯、然后人才可兴、实业可振也。
  中国以重文轻武之故,民气靡弱偷惰、谋私利不谋公益、无善良之德、视国事不干己事、无忠爱之心、专事分利、无自养之技能、末习溥通、无必需之知识。稍有解外国语言而习其事者、则相与服属外人而为之伥。於此而欲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不亦难乎。方今欲建学校以图富强、非鼓其特立之精神不足以挽回积习。日本与我同处亚东、其弊亦在致相类、今一变而跻於列强之次者、亦以重尚武之精神也。
  夫今日人才销乏可谓极矣,政治废弛、法律繁乱、财政竭蹶、外交失误、则设专门以储才固当务之急矣。然窃谓即有人才而庶政亦不能善。何也,一人修之、百人挠之、其势必不能胜。古之立国、惟恃有二三豪杰。今之立国、则恃有全国之国民。不然、愚民百万谓之无民、以与文明诸大国争衡、虽有英雄、岂能措其手哉。
  至於农工之业、拘守故辙、商矿之利、见夺外人。以中国人力之勤,物产之博、苟分设各学致富之道、尤可跷足而待。然兴一事必招洋股、创一利适资他族、皆其民无特立之质,故利未兴而害乘之矣。由是以观、则知必养成完备之国民、然后人才为我国之人才、非他国之人才、实业为我国之实业,非异国之实业。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尝以独立自尊一语为教育最大纲领、其即此意也欤。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刘春霖

  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一中。中者、举天下万世所宜视为标准者也。然芸芸之众、率恭然不能自立。而豪杰奇逸之士则又不免矫持太过、而不能以大中为归。即中矣、而卒不能历久不渝、贯始终而如一,则物俗为之累也。惟君子能祛物欲之累、介然有以自持、此其所以难能可贵欤。 
  夫子答子路之问强、而复进之於君子有曰、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信哉、其能强也。且吾尝见天下之变、所以挠吾中立者多矣。凡夫祸乱之萌、必先挟一近是之词以为煽惑人心之计、一二见微之士或能逆知其妄、耿耿自立而不陷其樊。设於此而复有巨诈雄奸、别树一帜以相抵抗、其所以攻击彼党而发其逆谋者、适与己见若合符节、则不觉沛然从之而无复疑及乎。势焰已成、徒党已众、而阴谋渐露、其狂悖乃更有甚焉。至此虽觉悟、愤悔而已。失身其中、噬脐无及。
  自古以来忠义慷慨之士、不能卒守中立者、往往如此也。君子则不然、其识足以鉴别天下之是非、灼然如黑白之不可乱。其力足以措拄狂澜之横决、屹然如砥柱之不可摇。当举世昏昧之秋、尝倡为非常之说、以冀弭百世之患。迨吾谋不用而卒归於败、然后天下服其先觉、纷纷并起、窃其绪论、横议放言。而奇邪诡辩之徒、思乘时以售其奸、乃托君子之言、以保国救时悚动天下。而君子於此反退然中处、若无以异於常人。及其邪说一败,为世大僇,而君子不与其祸。
  时势迁流相激、世变万端、君予以一身卓立其中、凝然若出於无事。天下方惊骇怪叹以为神奇、而岂知其素所树立者固如是哉。夫惟有定识以烛於几、先有定力以持於局外、然后甘言好诃不足以诱之、群疑众谤不足以动之、权谋诡术不足以误之、祸福利害不足以乱之。而要其本原、在能取物欲之私而胜之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刘春霖参加的会试共进行了三场。三场考试后,主考官看了刘春霖的作文后十分惊喜,分别给出了评语,正是主考官向朝廷鼎力推荐,刘春霖才成了“第一人中最后人”。
      
     考官对满分文化作文的点评:
    1、本房原荐批 :
  第一场  论古有识、思力沉挚、笔情清矫、纵横出没、变化从心。
  第二场  熟悉洋势、言之凿凿、词意透辟。
  第三场  议论驰骋、茹古涵今。

  2、文明堂原中批:
  第一场  纵横离合、跌宕昭彰、是能得古文义法者。首二三艺最胜、余亦妥惬。
  第二场  首艺有精透语、余亦能切实指陈。
  第三场  飞词骋辩、思议不庸。
  在这最后一届科举考试中,前三名中,除刘春霖中状元后,朱汝珍、商衍鎏,分中二、三名

二、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试题及简评

     1、四川卷  老实与聪明(简评:是希望学生做聪明的老实人,还是做老实的聪明人?我看无非是做让别人降低防范的假老实人,以此获取现实利益。真不明白命题人的价值取向。长相言语和行动所体现的聪明与老实,本来就无法完全辨识,看一个人,最核心不是他接受事物敏捷的速度表现出来的小聪明,而是在原则面前的主见与定力。这跟老实聪明的外在表象无关。因此该命题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但最要命的是,命题居然暗示了要学生改变本性以适应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或假老实人,以达成人生的某些目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是最不人性的试题。出处:《意林》2011年第15期23页:《一再加薪的老实人》)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重庆卷  等待(简评:用残疾人来命题,让每个高三学生再次在灵魂上被恶心一次。这是命题人心理不健康的现实呈现,实在没资格谈道德问题,却又让试题定格在道德的柱子上。这种材料指向与人格分裂的试题,表现的也许是教育群体的精神病变,不仅仅是命题人个体。出处:微博热门事件)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江苏卷  智慧(简评:江苏是最有文化底蕴的地区之一,作为文化高地,谈智慧最能纵横三千载,横跨五大洲。谈智慧运用,谈智慧本身的特性,谈自己的智慧体验,谈群体的智慧格局等等,都有足够的容量和视野,让考生发挥。可惜,江苏历届阅卷者对有文化的东西都会产生了先天的排斥感,我担心这样文化的命题,会在阅卷场遭受最没文化的对待。这种命题与阅卷之间的悖论,让江苏高考学生在夹缝中艰难伏行。最好的办法唯有建议高考作文阅卷者换一种有文化的思路。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浙江卷   作品和人品(简评:如此狭窄的视野,将学生的思维关在黑暗的小屋不说,还硬要学生透过这样的材料,去理解文人或艺术家的人格分裂, 我严重怀疑命题人不是浙江本土出身。这样的试题格局,让地理上面对大海,经济上面向世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江浙学生,心灵如何能够承受如此小人般的虐待?)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5、北京卷  (简评:这是今年最有文化的试题,居然与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第八届、第九届的试题高度吻合,虽然在内涵上稍逊。但至少说明北京还是全国教育文化的制高点,北京教育管理者或命题人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品位,要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也给文化作文推广团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课题:如果尽快让全国教育有文化,如何快速实现“推进教育文化化”的目标,是摆在我们的面前 的大问题。未来全国所有各省试卷的高考作文题,都押中了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试题,那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微作文: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大作文一:
深入灵魂的热爱;大作文二: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大作文二选一)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6、安徽卷  蝴蝶翅膀的颜色(简评: 这其实是不错的一道试题,它在告诉我们通常意义下的现象与本质,变与不变等哲学思辨的话题外,多了科技环境下的活动,使材料本身除了以上常规写作外,还可以向科学探究的视域立意,使本命题成为今年全国作文试题中,唯一具有人文与科技合一特征的试题。当然,这样的试题,是会让我们这个民族批评的,因为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基因里面,缺少一种科技意识,很多人会忽略试题所透露出的这个方面的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微博]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湖南卷  外面的世界(简评:大树借助种子实现世界影响力,并非大树实现了到外国去参观的愿望。材料很弱智,很鸡汤,很励志。但这样的作文,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写作了。这种关于梦想与行动的话题,实在缺少对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真实掂量。出处:小学二年级的一道阅读理解题)
     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四面八方的飞禽走兽都愿意在树上树下休息。他们聚在一起, 经常讲些世界各地的新闻趣事。大树也想到外国去参观参观,便请飞禽带他去,但他没有翅膀,被拒绝了;大树又请走兽带他去, 但他没有腿,也被拒绝了。

     可是大树并不灰心丧气。他努力吸收养分,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果实。飞禽走兽争吃果实,把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大树终于实 现了自己的愿望,并在世界各地扎了根。


      8、湖北卷  看喷泉与泉水(简评:这是一个很阴阳的命题,有一些思辨因素。但痛苦的人,命题人把它破题了。试题的指向,直接告诉大家:喷泉比泉水更令人瞩目。这样的价值表露,是命题人思想"出轨",误导考生。从欣赏的角度,喷泉有绽放的特色,泉水有本色的从容。从实用的角度,喷泉容易弄脏,泉水保持绿色。从做人的角度,喷泉象明星,光焰一瞬,虽耀眼却短暂,泉水却以其朴实,保持了生命的自然形态,得以长寿等等。角度很多,但因为试题语言已经表现示出倾向性,对学生的思维已经进行围剿。这是一个不懂命题的人,找到一个好材料,却让它破相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福建卷  路为话题  (简评: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人与路”,命题人居然让福建考生步江苏卷后尘,而且落后近10年。丢人丢到家了,这样的距离,不是短时间能补上来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0、山东卷   顺其自然(简评:今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试题材料本身,断章取义,让人读得一踏糊涂,孩子出于好奇,去分辨是应该鼓励的行为,但因为有乡间谚语的观点,父亲避重就轻,告诉孩子分辨本身是可笑的,吃它的果才是重要的。这对孩子的成长,不是正向能量,而是错误引导。传递的价值观,很模糊。)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三、科举题你看懂了么?仔细看看解读
        以下为鲁国平先生的解读
  ★ 第一场第1题解读
  原题为:“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周朝和唐朝是中央权力小,而地方,诸侯(藩镇)权力过重;秦朝和曹魏是朝廷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过小,请比较下两者各有哪些可取之处?
  鲁国平先生的评价一:“科举考试亦注重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兴替来明白当世的治道之术。区分中央与地方权限乃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鲁国平先生的评价二:“这题太王道了,放到今天也不为过。有人说,当代中国很多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国务院的许多调控措施被地方政府打太极拳了。地方封疆大吏贪污情况严重,是因为地方权力太大。那么怎样划分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确是最高统治之术,这个题即使放到当代也有很深的启迪意义,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公务员考试考过类似的题。我们公务员考试,从来都不敢以古谏今。”

  ★ 第二场第3题解读

  原题为:“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日本最开始变法的时候任用了很多外国人帮助政府实施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变法成果。而埃及也19世纪的改革也任用许多外国人到该国参与复兴变革计划,但是却丧失了经济权和司法权等国家主权,国家也并没有富强起来,和日本的变革比较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别?
  鲁国平先生评价一:“具有国际视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大胆探索他国实践成果,再用于我国经济社会实践。”
  鲁国平先生评价二:“在当今还有很多学子搞不清埃及究竟是亚洲的还是非洲的情况下,一百多年前老祖宗都在比较埃及和日本的变法殊同,谁在汗颜?而我也敢保证,今世学子知道埃及在19世纪埃及默罕默德﹒阿里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绝对不到百分之十,包括各位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你们知道吗?要深刻比较日本和埃及的变法岂能是只读四书五经就能实现的?”
  鲁国平先生评价三:“由此观之,能鼓励学子自由探讨西方和中国同期发展迥异,通过比较以后找出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清朝大概是开了先河,到新中国就给堵上了。这在当代公务员考试里真没出现过。你看过公务员考试申论出题分析美国的信息高度公路带来的经济变革对我国信息化的启示的么?俄罗斯休克疗法和当前俄罗斯私有化发展对独联体国家后苏联化的影响这类国际高度试题么?我们如果要找外国的经验比较,多半是为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者证明国外一切乱套,风景我国独好。”

  ★ 第二场第4题解读

  原题为:“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桑,但我们讲究的是人的因素在农学占主导地位。但是近来各国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农学应该先将气候环境,其次是土地资源,再次是资金密集,最后才是人力资源,劳动力因素。现在把农学专门作为一个学科,希望从祖宗农学那里继承先人们关于农学的精髓,请分析下现在如何发展农业?”
  鲁国平先生解读一:“深具科学尝试,综合能力要求极高。”
  鲁国平先生解读二:“再一次泪流满面。当代公务员考试中,申论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确实很多,但是要么仅从土地利用,土地流转形式分析新型农业,或者仅仅从劳动力流动方面分析。如果将农业发展的天时,地利,资本,劳动力统筹分析,我还没有见过这种题。清朝科举制度能从宏观上要求应试学子四种因素统一分析,实在煽了当今公务员考试一个大嘴巴。”

  ★ 第二场第5题解读

  原题为:“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美国禁止华人劳工法,禁止华人移民已经颁布十年了,美国政府将决定是否废除或者延期。请应试者引用国际法知识,来驳斥美国的这个法律,保护我国在美侨民们的利益。
  鲁国平先生解读一:“学以致用,要求考生将学到的知识作用于具体问题,重视法治,以期保护中华人权。”
  鲁国平先生解读二:“作为一名法学学生,我要深深向我的国际公法老师道歉。因为这个题即使现在让我回答,我除了说两句联合国公民与人权条约外,国籍法,国民待遇有关内容外实在想不到其他。况且这个题是20世纪初的,那个时候哪有什么联合国?那个时候的国际法,国际公约又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是,不代表19世纪末的中国读书人不知道。”

  ★ 第三场第2题解读
  原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题目来自《礼记·中庸》,相对完整地呈现其上下文:“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君子虽然平和但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恪守中正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国家政治清平,不改变困境时的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国家政治黑暗,至死也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
  扈永进:邓晓芒说过,“我承认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儒家知识分子罢了!”他的意思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中国人无从洗脱的,同时,儒家思想是需要反思和扬弃的。君子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哪怕在当今,也起码存在着给予讨论的价值的。关于中正、关于坚强,关于恪守,关于气节,其中的格局,均迥异于高考作文题的琐屑与虚妄。

  ★ 第三场第3题解读
  原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各自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就离开了。
  扈永进:查了一下,应该是出自《周易·系辞下》。说实话,《周易》俺没有研究过,不敢轻言。这几句说的是不是传说中的神农氏的故事呢?如果是,就已经有了人类学价值了。就算不是,哪怕从现代意义上看去,起码也可称得上是“和谐社会”的美好图景了。或许,还可以说,隐隐约约,已经能辨认出“市场经济”的模型了。虽说只有一句话,但是,文明景深,元素丰富,就算让现在的高中生去写作,起码,也好过那些个无厘头的题目呀!


      四、★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扈永进:比较是必要的,又是繁琐的费工的,因而也是很难全面完成的。化简一下。
  只看看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第一场试题,便涉及一下五个命题:藩镇、平戎、举贤、变法、以夷制夷。全部是“站在总统视角”的重大命题。至于其第二场的五个试题,简直可以说是邓小平“三个面向”言说的提前预演,世界视野与现代意识,应有尽有。所有的题目,均体现了政府对考生的崇高预期和充分信任。
  反观111年之后的中国高考作文题,里面充斥着的,尽是些琐屑、虚无、规训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蝴蝶翅膀,丝瓜藤和肉豆须,还有违章司机?老实与聪明,小李小刘老王?与民族英雄对话,神话鬼话?喷泉“被骄傲”,大树“被狡诈”?文章和人品,造就和谐自我?深入灵魂的爱,范儿还是风采?不说了,实在不值得一说。
  111年过去了,大家都以为进步了——这才是最可悲的!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6-10
Re:(古今思辨)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远远落后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至少百年
文化作文,不仅是对高考的拯救,也是对文脉的延续,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