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78阅读
  • 4回复

(2015高考)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解析(韩军等名家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07
男生女生向前冲
——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评析
安徽合肥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我们来看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20145月,中科院在沪研究所开放日活动上,一系列科普活动让青少年领略到科技魅力。甚至就包括蝴蝶翅膀原本无色。据报道,中科院在沪研究所纷纷推出公众开放日的科普活动,精心设计的有趣小实验让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领略到科技的魅力。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还让中学生动手操作价值百万元的高级仪器设备,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他们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在这台可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仪器下,原本色彩斑斓的蝶翅竟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因有了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安徽高考作文题,选自这次科普活动的材料,反映一个导向,就是在材料的引入中引入科技成分,这是可喜的。中学生囿于狭小的校园,局限于书本知识,往往对知识缺少直观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材料,除却写作立意之外的含义是值得点赞的。

      如果考生看到这样的材料,有着本能的亲切感,自然会在立意的确定上肯下功夫,能够心平气和的加以理解。如果心理上是排斥的,甚至感觉恐惧,那多少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与理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以前的媒体报道看,那次活动中,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用小实验,让前来参加开放日活动的100多名中小学生体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快乐,比如液氮倒进牛奶奶油中,一阵烟雾散后,美味的冰淇淋就做好了;把干冰装进用过的一次性实验手套中,不一会儿就“吹”起了一个小气球……其实,这些小实验背后的原理,不少孩子早就有所了解,却从没想过科学原理还能这样“玩”。

      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活动现场,科研人员就让公众见识了一下神奇的“智能玻璃”:涂上二氧化钒等混合物后,玻璃就变“聪明”了,当天气寒冷时,它会吸收红外线,帮助室内保暖,而当室外温度很高时,它会反射红外线,让室内保持凉爽。

      打通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的通道,是学习最本质的诉求。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玩”中学,学的实用,学的开心。带着这样的心态再回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他们会自觉将科学素养带入平时的学习之中的。

      回到那个蝴蝶的观察实验中,只是通过机器让学生换了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这样的颠覆性结论带给学生的思考是震撼的。这会让学生思维更加开阔,会感觉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当你认为是一种情形的时候,很可能往往还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体悟之后,他们的心胸会宽广,他们的思考会多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作为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安徽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算是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就高考作文而言,它承载的功能尽管很多,但核心的还是要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传达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高考作文应该诉求的,但只在这个维度上多加考虑,会僵化学生思维品质,甚至鼓励学生说空话大话套话。将高考的形式与教育的大背景切合来考虑,智慧的举动是引导学生能关注什么。对科学的关注,真正思辨能力的提升,才是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每到诺贝尔奖颁奖时的国人尴尬,都提醒我们考试大国的学生,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是具有创新素养的人。只有思维品质优秀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与能力对头了,解决问题才会有抓手,创新才有坚实的基础。

      安徽高考自从自主命题以来,也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从2007年的《提菜篮春光看妈妈》,到2008年《带着感动出发》,温情脉脉,温暖之余,理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学生思维能力。到了2009年“弯道超越”的感悟,似乎校正了命题者的思路,回归到思维品质的考察上来。到了2010年,不同的水域该种什么,已经是定型的思维品质的检验了,而一直到近两年的梯子到底怎样放,台词能不能改,更是守正创新的很好定位。应试作文的考试,就是要看学生能否具有发现的眼光,锐利的眼光是有价值的,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更是有价值的。

      整个教育改革提速了,而社会发展的步伐也倒逼着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高考制度整体改革的思路与时间表都已经出来了,实践过程中,会深刻影响到这一链条上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作为高考最为重要的作文考试,自然在份量上要与整个教育改革呈现相关性。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考场是竞争技场,无数男生女生在向前冲。

      高考作文最为关键就是立意,能否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如果立意出现了偏差,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了。

      好的材料往往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切入角度。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能够有把握写好这一主题的材料支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作出最优化的判断与选择。就今年安徽这个材料作文题来说,可以切入点还是很多的。

      1、科学发现的价值

      显微镜的价值让我们感觉到了发现的价值。如果没有那台机器,我们甚至永远会觉得蝴蝶的翅膀就是那么艳丽多姿的。

由此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神秘的事物需要我们去科学的发现它。寻找事物真相,得到理性的结论,发现事物的多样性,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都需要有科学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发现越多,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越全面。

      2、换一个角度,惊奇无比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是换了一个观察蝴蝶的角度。这是一个不同于平时我们看到的角度,果然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还会有如此惊奇的发现。从这个切口上看,我们观察生活、观察事物不妨试着换一个角度看看。

      3、不被一种现象迷惑

      一种现象存在的时间长了,当我们习以为常的时候,往往就成定论了。蝴蝶缤纷多彩的翅膀就深深迷惑着我们的双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不能轻易被一种理解迷惑了。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4、眼见不一定为实

      我们喜欢强调有图有真相,似乎在有些时候,看到的就以为是真相,甚至会固执的认为只有这样的才是真实的。而当显微镜下,原本色彩斑斓的蝶翅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凹凸不平的结构的时候,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原来蝴蝶的翅膀原本是无色的。这在警告我们,对于看到的现象,不要急于定论。

      综上所述,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打通了知识与能力的通道,打通了学习与应试的通道,打通了改革与实践的通道。是教育深水区改革落地的最美妙音响。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6-07
清华附中韩军点评新课标一卷: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韩军点评如下:

      第一,这个题目,让考生观点分化,不一致,产生歧见,这是一个好设计。 我们的语文教学,见惯了,也练习多了思想一致的题目。那种题目不容易测试学生思想真实水平与语言的真实水平,所有学生的见地,都非常一致地堆砌在一起,不好在阅卷的短短几分钟内,区分思想水平和语言水平,不利于高考选拔与区别。

         第二,全国一卷这个题目, 是要求写一封实用的书信,书信明显不能走“华丽”“华彩”路线。 书信就是“实用”,质朴、说服他人。 因此,考生写出的文章、文字,必须特别平实、朴实、服人、通情达理。因此这个题目,也“剑指”平时高考练习,或相当长时间的高考应试中,一直出现的一窝蜂的抒情、华丽、轻飘、浮躁文风。

        第三,题目本身,真的让身为中国人的孩子们、考生们,“内心挣扎”一番、“心痛”一阵、“痉挛”一会儿,也就是,这个题目触到了中国孩子心灵的“痛处”。中国是人情亲情社会,可是又“身历”一个法治事件。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讲究“子为亲隐”,此时该隐还是不隐?如此,考生孩子们笔下,才有可能写出真实感受。

         中国考生,为文时,经常地,“隐瞒内心真实想法”,“粉饰内心真实想法”,“包装内心真实想法”,让真实想法“辩证”一番,四平八稳一番。而面对这个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隐瞒”“粉饰”“包装”“辩证”,也就是会不自觉地流露考生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如此,出题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总之, 我觉得,这个题目挺“落地”,挺“扎心”,也直指“浮华文风”。出题人的确挺用心,是不一般的行家。我历来对全国卷的作文题目赞赏有加。

       第四,这个题目,也“难为”了基层一线的老师和学生,让他们挺难受。说穿了,那些没有真实、过硬语文教学功夫的老师,那些整天抱着“流行满分作文”“追求华丽文风”的学生,非常难受,面临被淘汰、被“区分”、被“低分”的可能。

        第五,阅卷老师需要足够锐利的辨识眼光,需要相当的鉴赏能力。因为,一,朴实、扎实、真实、通情达理与贫乏、平铺直叙、平平淡淡、浮光掠影,在阅卷的短短几分钟内,的确不好分辨。二,读惯了、看多了流行的、抒情的、华彩的满分文章的评卷老师,不一定容易辨识真朴、精粹、直言的文章。 有可能鱼目混珠,有可能明珠暗投,有的学生会赚便宜,有的学生会吃亏。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6-07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延续去年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这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原本,林先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就是这则材料所叙述的)得到了两个启示:一、一个人要的只是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只要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自然没有了;二、顺应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们只要做好我们的努力照顾即可。这两个角度都是很有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经验认知和感悟。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个立意角度。但单纯看这则材料,考生可能更多的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读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总之,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李满)

无风絮自飞(林清玄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禁不住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地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在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一忘失自己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候,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日本的道元禅师到中国习禅归国后,许多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已真正领悟到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道理,所以我空着手回来。”

听到的人无不大笑,但是立刻他们的笑声都冻结了,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为何鼻子直着长而眼睛横着长,这使我们知道,禅心就是自然之心,没有经过人生庄严的历练,是无法领会其中真谛的呀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6-07
原标题:语文科评卷组组长点评2015广东高考(课程)作文

  人民网广州6月7日电 (杨杰利 孙璐)今日上午,2015年广东高考正式开考。对于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科评卷组组长陈少华做出点评。他认为,每个考生可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识、感悟,理性展开对自然的审美与思辨,在立意与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就好。

  评论原文如下:

  信息时代对自然的审美与思辨:写出自己的特点就好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为新材料作文。材料着意在信息时代,从不同途径感知自然时人与自然的距离这个角度,来切入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具体主题。每个考生可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识、感悟、理性展开对自然的审美与思辨,在立意与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就好。

  材料通过传统的看云识天气与现代气象预测相比较,展示出在对生活有实用价值的自然规律的把握中人们离自然的“近”和 “远”;通过在森林中接触自然与通过网络了解自然这两种途径, 展示出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中离自然的“近”和 “远”。

  材料末段认为:“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 ‘近’,又似乎很‘远’”。材料只陈述事实,不作评判,意在引 发考生的思考。考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下对自然或“远”或“近” 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6-08

重庆高考作文材料来自微博?

昨天,重庆晨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了这道作文题,就有网友发现,材料跟网友“竹林潇潇82”的一条微博,讲述的像是同一个故事。

2013年4月29日上午11点18分,“竹林潇潇82”发布了一条微博:“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上车后央求司机不要开,再等一下他妈妈,等了一分钟还不来,一女乘客开骂了:一车人都有事,凭什么要等。司机准备开车,男孩着急了,说:我妈马上来了,叔叔别开。又等了一会儿终于他妈妈上来了,乘客还在骂。我把座位让给了这对母子,男孩哭了。只有我偷偷发现,妈妈是个瘸子。”

随后,南京市委宣传部官微“南京发布”就转载了这条微博,南京多家报社采访了她。2013年5月27日《金陵晚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不仅封面刊登了《男孩的眼泪》,在第4版还作了重点报道。传统媒体的关注,再一次把这个故事推上舆论的热点,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甚至被人民网转载。这条微博也成了“竹林潇潇82”迄今为止,关注度最高、最火的一条。截至昨晚10点,她的这条微博被转发21236次,评论3944条,点赞4078个。

原创者这样写作文

重庆晨报记者联系到“竹林潇潇82”,“很多人给我点赞,也有人私信,还有人留言‘早知道,我该提前刷刷你的微博’、‘呜呜呜,从此以后你的每一条微博我都当做阅读理解’。”“竹林潇潇82”说,昨天中午12点打开微博时就觉得相当惊讶,很意外。

“竹林潇潇82”讲述当时的情形:“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去南京市妇幼看望喜得贵子的好友,从莫愁路走出来,坐上13路公交车,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因为上车前,我曾跟这对母子擦肩而过,所以当那一幕发生时,感触很深。下车后我随手写了一条微博。”

“竹林潇潇82”200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作为新闻记者曾参加过当地的高考报道。她目前已经转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旅行,偶尔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美丽妈妈。

昨天下午,“竹林潇潇82”在微博上回应网友,如果她来写作文立意会是:“在这个讲究‘速度’的时代,走得快的我们,应该懂得回过头来等等别人。不知道你我能否做到:放缓自己、宽容别人。”

昨晚,“竹林潇潇82”再次回应称:“当时记录下这件小事,只是内心觉得大家都没错,但好像都错了。”当公共资源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在事情的真相没有浮出水面时,我们会不会提前做出误判?多角度思考这件小事吧,重庆考生,我这里没有答案,答案在你们心中。

重庆高考作文点评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董小玉:

这个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

领悟材料饱含的丰富情怀,包括浓浓的母子情、深深的大众爱、和谐的社会情;剖析材料蕴含的深刻思想,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这次作文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育才中学语文研究员级教师熊少华:

今年的作文命题再次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三年高考都在歌颂人性的美好,倡导社会的理解、体谅和关爱。

十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俊:

为今年重庆高考作文的生活化和稳重点赞!非常接地气,紧贴现实生活。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