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46阅读
  • 0回复

(十届初赛联播)广东片区湛江赛场湛江二中总校分赛场高三年级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3

广东湛江市第二中学总校高三参加第十届文化作文大赛初赛获奖品 2014.05.20
序号
班级
姓名
题目
得奖
指导老师
1
高三(31)班
黄媚英
盼归
一等奖
刘军
2
高三(31)班
姚馨月
奈良惊梦
一等奖
刘军
3
高三(31)班
杨雯殊
品一碗慢时光
一等奖
刘军
4
高三(31)班
谭坤明
给现代生活增添文化味
一等奖
刘军
5
高三(31)班
徐文俊
为中华定下理性的文化“坐标”
一等奖
刘军
6
高三(40)班
江桢桢
红土地上的星星之火
一等奖
刘军
7
高三(40)班
冯佳音
那些暖到心坎的文字
一等奖
刘军
8
高三(40)班
黄稚蓥
一纸朦胧烟雨中
一等奖
刘军
9
高三(40)班
李俊仪
重建文化中国
一等奖
刘军
10
高三29班
李敏
戏魂
一等奖
章露英
11
高三 38班
梁楚铃
“伞”落的文化
一等奖
章露英
12
高三(22)班
宋润茜
中国人的家情怀
一等奖
桂春艳
1
高三(31)班
陈薏卉
慈悲之德,广爱众生
二等奖
刘军
2
高三(31)班
黄卓瑶
文人与竹骨
二等奖
刘军
3
高三(31)班
蒋舟
扬雅顺俗,彰显时尚文化
二等奖
刘军
4
高三(31)班
梁嘉欣
国学之用
二等奖
刘军
5
高三(31)班
沈嘉慧
传统文化,生活的根
二等奖
刘军
6
高三(31)班
吴绮琪
我们对文化失去兴趣了吗?
二等奖
刘军
7
高三(31)班
杨佩儿
时尚文化引领风潮
二等奖
刘军
8
高三(31)班
曾凡珂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尚气息
二等奖
刘军
9
高三(31)班
杨亦琦
听,那文化之声
二等奖
刘军
10
高三(31)班
肖丽珠
为自己喜爱的文化保驾护航
二等奖
刘军
11
高三(31)班
郑阳华
唤醒热爱,拒做文化啃老族
二等奖
刘军
12
高三(31)班
吴沁璐
接力传统
二等奖
刘军
13
高三(40)班
李婉冰
多元文化成就新时代中国
二等奖
刘军
14
高三(40)班
余美琪
齐力共建“有文化味”的娱乐界
二等奖
刘军
15
高三(40)班
岑伊莉
中华文化当今的发展
二等奖
刘军
16
高三(40)班
吴恩倩
坚守“本国之根”  巧取“他山之石”
二等奖
刘军
17
高三(40)班
叶青青
红土文化红土情
二等奖
刘军
18
高三(40)班
曾璐瑜
唱响你,汉字,中华之圣歌
二等奖
刘军
19
高三(40)班
黄钰莹
与传统文化之精华同行
二等奖
刘军
20
高三(40)班
沈粲
浅谈娱乐节目与文化内
二等奖
刘军
21
高三(40)班
郑哲思
优秀文化节目,终会崛起
二等奖
刘军
22
高三(40)班
陈碧琳
继承与融合并行,重兴中华文化
二等奖
刘军
23
高三38班
杜易钊
狮艺奇葩
二等奖
章露英
24
高三29班
陈海媚
我与中国酒栖居
二等奖
章露英
25
高三29班  
林雅贤
雨探红土情
二等奖
章露英
26
高二5班
许宁
戏剧•品人生
二等奖
付爽
27
高三22班
谢静茹
当文化遇上娱乐
二等奖
桂春艳
28
高三25班
朱昊
让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二等奖
桂春艳
29
高三25班
庄黄蕊
别反噬了文化
二等奖
桂春艳
30
高三25班
何林江
娱乐应传递文化正能量
二等奖
桂春艳
31
高三25班
吴倩娴
石   狗
二等奖
桂春艳
32
高三35班  
陈莹
聆听你的声音
二等奖
凌美云
33
高三7班  
梁海燕
关于传统文化的断想
二等奖
王明雪
34
高三3班
孔令莉
归与融
二等奖
王明雪
1
高三(31)班
苏莹莹
文化情结,源远流长
三等奖
刘军
2
高三(31)班
吴思诚
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
三等奖
刘军
3
高三(31)班
冼淑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等奖
刘军
4
高三(31)班
张瞳
让娱乐具有文化底蕴
三等奖
刘军
5
高三(31)班
许育瑜
传承与发扬侠文化
三等奖
刘军
6
高三(31)班
岑志豪
从文化节目中汲取营养
三等奖
刘军
7
高三(31)班
陈静
择文化善者而从之
三等奖
刘军
8
高三(31)班
陈琳韬
发展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
三等奖
刘军
9
高三(31)班
李镱
让文化与娱乐相结合
三等奖
刘军
10
高三(31)班
刘俊潇
娱乐当传播优秀文化
三等奖
刘军
11
高三(40)班
陈祉颖
中国人要更加冷静沉着
三等奖
刘军
12
高三(40)班
庄晓璐
因为乐道,所以安贫
三等奖
刘军
13
高三(40)班
杜一凡
传承雷州红土文化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等奖
刘军
14
高三(40)班
陈远思
落叶归根
三等奖
刘军
15
高三(40)班
钟宇云
文化的生存之道
三等奖
刘军
16
高三(40)班
黄月霞
中国文化发展之“归”与“取”
三等奖
刘军
17
高三(40)班
张耀云
踏上感悟文化的旅程
三等奖
刘军
18
高三(40)班
苏晓清
三等奖
刘军
19
高三(40)班
吴迟
你的梳
三等奖
刘军
20
高三(40)班
刘妍君
给传统文化之躯注入现代之魂
三等奖
刘军
21
高三(40)班
陈婷婷
论娱乐文化
三等奖
刘军
22
高三(40)班
叶丽桃
漫谈文化之中国
三等奖
刘军
23
高三(40)班
余童怡
听一听那歌谣吧
三等奖
刘军
24
高三(40)班
彭文秀
文化传承仍需理性对待
三等奖
刘军
25
高三(40)班
邹颖欣
扬红土文化,创和谐湛江
三等奖
刘军
26
高三(40)班
王惠
自然中国
三等奖
刘军
27
高三(40)班
计效宇
呼唤有文化的娱乐
三等奖
刘军
28
高三(40)班
车季穆
娱乐与文化须兼得
三等奖
刘军
29
高三29 班
黄振铎
共品雷州歌
三等奖
章露英
30
高三5班
庞盈
纸张上舞动的精灵
三等奖
付爽
31
高三(35)班  
钟楚燕
文化里的时尚
三等奖
凌美云

三等奖作品展播(大赛组委会版权所用,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第十届文化作文大赛初赛获奖作品
三等奖(共31篇)
1.文化情结,源远流长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苏莹莹  指导老师:刘军

    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以来代代相传的唐诗宋词;文化是莫高窟雄诨的敦煌壁画;文化是江南水乡,依山傍水的松竹民居……有人认为,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相想的善良。无论如何,文化始终是我们精神的家园,而文化情结自当是维系心灵家园的唯一纽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才会有闽南的独特文化,有闽南人对自己家乡的建筑,一砖一瓦的情感;才会有江南水乡的柔情似水,江南女子的灵气动人,江南人对自己家建筑的热爱;才会有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北京豪爽直率之音,响彻高荒黄土地……一代代人的文化情结,源远流长。在除旧拥新的年代,面对被拆毁的城楼,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发出痛惜之声,“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建筑大师对城楼的重视不亚于他的生命,唯有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无法割舍的深厚的文化情结之人,才会有如此凄怆,痛心之音,倘若没有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城楼又何以立于天地间?这当中折射的不就是深深的文化情结,缓缓的文化源流吗?
    江地水乡朦朦细雨中撑伞走过的灵动女子林徽因,一生携同其丈夫为中国建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设计清华校徽不余遗力,尽管身梁寒霜,却依旧目光澄澈且坚定。正是对有着历名厚重感和沧桑感的清华学园怀着浓厚的文化情结,她甘愿穷尽一生为清华乃至中华传统建筑付出巨大的心血,文化血脉在她身上延伸,文化情结在她身上突显……回首走来,从黄土地高坡到江南水乡,从江南水乡到独特的岭南文化,或许远离繁华都市,却海边接天的湛江没有轰轰烈烈的历史,但也有湛江人民为抗法侵略而作出的牺牲。历史遗留下的是法国式天主教堂,每当从绿荫树下走过,总会看到巍峨不失庄严的法式建筑立于一隅。湛江人民对建筑的保护其实也是对逝去先烈的缅怀,湛江政府对法式建筑等其他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的保护是对历史文物的尊重。这当中有着无法割断的情结,保护好建筑实际上也是出于一种文化的情结,让湛江人民明白建筑背后的意义与内涵。
    文化情结沟通着先前与往后,接连着往日的厚重感和如今的时代感,没有文化情结,没有对国家热爱和崇贞,就没有孔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没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情结,就没有余秋雨踏上远方征程进行文化苦旅,也就没有三毛远赴撒哈拉沙漠,亲自经历不同地域不同的风俗人情,或许就成不了当今一代人精神向导;没有对佛学的青睐有加,没有对文化有着深厚情结,李叔同又岂会褪去一身羁绊,披上一身袈裟,化作弘一法师,在圆寂之前发出“华技春满,无心月圆”的之音呢?深厚的文化情结,或许出于对建筑的热爱,对一方水土的热切,对世间万物的崇拜与敬畏,这都是宛如潺潺流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拥有一份文化情结,即使是无法寻心灵的归宿,一样可以立于天地之间,以天为瓦,为地为砖,让心灵充盈而安稳起来。
2.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吴思诚  指导老师:刘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国门也进一步打开,各种文化也在迅速交融碰撞。在日韩流,欧美风风靡于新一代中国人之时,我们是否要敲响中华文化回归的警钟呢?诚然,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追求时髦潮流无可厚非,但当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杀医案件屡传,高官不断落马之时,折射出的不仅是良知的欠缺和道德的滑坡,更是文化上的空虚。因此,我们需要文化回归,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
    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这是我们的信仰所在。周国平曾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而我们的中华文化正式我们所需的信仰。古有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有明代汤显祖为表正直写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有南宋陆秀夫自绝于崖山。他们或为自己心中正直的底线而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文化的信仰,驱使他们守住内心的底线。然而如今有多少人被利益所蒙蔽,损人利己,让自己心中缺失了中华文化中的“德”呢?由此看来,我们要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所在。只有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我们才能汲取和利用文化的力量。在现代化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文化的精华犹如一棵沧桑的大树的年轮,简约却亮眼,隐匿却清晰,它宛如劲竹的节节印痕,突出却又内敛,实在而有硬朗。只有我们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才可汲取着其中的营养,长成繁密的枝叶,直立于风雨之中。荀子有言:“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千古文化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倘若我们不懂得汲取利用,那么这种人为造成的反常现象才是最可怕的。因此,只有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我们才能汲取和利用文化的力量,筑成文化软实力的传承。
    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需要我们在文化的继承中创新,《吕氏春秋》中曾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只有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我们才能让中华文化保持生生不息旺盛的生命力。有的人可能认为在继承中创新会使中国文化的内含有所改变,其实不然,因为如果你一点儿危险也不冒,你就是在冒失去一切的危险。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中国文化一成不变,那势必在潮流的冲刷中被淘汰。所以让文化回归,需要我们对文化有所创新,迸发无穷的生命力。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因为文化是我们信仰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取利用文化的力量,它也需要我们在传统中创新。
    现代生活发展迅速,解决精神匮乏的问题需要中华文化的回归,否则将入鲁迅所说:“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流趣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舍置不一也,是使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这样会让中华文化凋落。所以,让文化回归的警钟长鸣,我们需要优秀的中华文化。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冼淑玲  指导老师:刘军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也就是说文化在其传承融合过程,是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随便“拿来”。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正逐渐走向地球村时,各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文化的优质基因,亦不乏因时代和地域制约的文化局限性基因,因此,我们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接受容纳学习西方文化之时,都应该要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给我们中国文化注入一股新力量,让其更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就是这些精华,而不是那些文化糟粕。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的载体,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传播文化精华的明智之举。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只取其精华,让受众领略文化精华的曼妙,感受其精华之灵性,让他们受益匪浅。西南财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用唐诗宋词等文化之精华化如春雨“润人细无声”,让受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正是因张亚宁只取文化之精华给草根们授课。让百姓感受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甘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生命。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入人心,这也是一种智慧。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为我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到文化之精华,去之糟粕了,为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还需懂得融合。将文化之精华融合为一体,铸造的是经典。正如问鼎2012年诺奖的莫言的《蛙》正好似融合了果戈里的诙谐,拉伯雷的狂欢和雨果的道德感等,使它成为国际经典之作。让精华融合为一体,让各部分精华闪亮,发出自己最大的光芒,才会让经典有了深度与广度。
    南怀瑾道:“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这是他对文化的取舍,他取道儒学之精华,以这两学之精华去塑造一个人的骨骼外貌,让人大度看世界。这就是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要性体现,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中华文化获得新生,走向复兴之路。
4.让娱乐具有文化底蕴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张瞳  指导老师:刘军

    日前,一纸“限唱令”让无数歌唱选秀不得不暂停,众多电视台因此乱了阵脚,许多观众也十分不习惯电视上没有那些选秀节目。但这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许多关注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眼前,这也启示了我们要让娱乐具有文化底蕴。于我而言,歌唱选秀也曾占据我大部分观看电视时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不那么热衷于此。近年,《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在让人惊叹中国竟有唱歌如此好听之人的同时也让观众不禁吐槽其煽情牌打得太多,有博眼球之嫌,而婚恋节目更是数不胜数。但最让人寒心的是一些女嘉宾在节目上拜金本色全露,连男嘉宾也毫无廉耻对着观众大呼“只娶有钱人”。这些出位的言论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同时也显示出国人思想上的退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价值观,这让人不禁大呼: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该何去何从?
    然而,这些电视台所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却让我们重燃希望,为娱乐也可以具有文化底蕴。在这之前,纵观国内许多当红节目,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便能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时也学到知识。这样的节目才能扼止住日益低级化的屏幕,让人一打开电视看到的不是只会家长里短、哗众取宠的节目,而是具有文化底蕴的节目,让人从中汲取有益信息,从而增加国民学识,为振兴中华文化打下坚实基础。要想让娱乐具有文化底蕴,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提升自己文化水平。娱乐如果具有文化底蕴,便能通过它的广泛性提高国民文化水平,而当国民文化水平提升,对低级娱乐需求减少,娱乐便日益文化化。也许要一些已迈入中年,本身是农民出身不识字的人做到这点比较困难,但学生抑或正在阅读此文章的你,一定能为之出分力。在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同时,让娱乐具有文化底蕴,为中华文化振兴出一份力。
    娱乐不能只顾“娱不娱人”,也需要具有文化底蕴。
5.传承与发扬侠文化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许育瑜  指导老师:刘军

    “千古文人侠客梦,千古侠客梦桃园。”,侠客行,文人梦,这些都促进了我国与众不同的侠文化的形成,它是我国文化花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或许它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对今日的我们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当传承与发扬侠文化。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乱,百家争鸣,侠士也随之出现。侠士原本是根据自己心中的是非观来追从某人并为之效力的志士,有点类似政客的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侠士则变成了恩怨分明,打抱不平,帮助弱小而不畏死难,四海为家的侠客。而所谓“侠”字,即由“人”字和“夹”字组成,人字旁表明这是一种人类行为,“夹”字的篆书是一个大人挟带着两个小人,是有力量的人帮助弱小的人的意思但一直以来,“仗剑纵酒”是侠客的独特形象,“行侠仗义,扶贫助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之中有轻生死,忘安危,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的专诸;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的侠肝义胆为文人所敬仰,所以便有了“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人英”的赞赏;他们的潇洒豪迈为文人所艳羡,所以才有了“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提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西风漫天雪,何处报人恩”等诗篇的吟咏……这一切形成了侠文化,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添色。
    侠文化,它不仅包括文人吟咏侠客的诗文作品,还包括一种侠客精神——行侠仗义,扶贫救弱。而这种帮助弱小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在现在这个有点冷漠的社会,我们需要这种暖人心窝的精神。我们需要它来让小悦悦被车碾死,十八路人袖手旁观事件不再发生,我们需要它来让老奶奶路上摔跤,无人敢上前扶助现象不再出现,我们需要它来让行人不再是冷脸相待,互相戒备……如今,我们周围已经很少听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事迹,也很少看见“路见弱小,伸出援手”的侠客义举了,更多的是“好人难做”的哀叹……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弘扬这种帮助弱小的侠客精神来改变现状。而传承与发扬侠文化必不可少。 诚然,恰如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局限性,侠文化也自有其弊端。正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法”,侠客放在现代则算是一个目无法纪,草菅人命的存在。因为侠客会根据自身的正义来惩罚甚至剥夺他人生命,这严重有悖于我们关于“人权”“法治”的认知。但我们可以“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我们应当去除侠文化中轻视人命,藐视法纪的部分,保留并发扬其帮助弱小的部分。中国,需要什么文化?需要的是能让中国人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文化。而侠文化可以做到,所以,让我们来传承与发扬侠文化吧!
6.从文化节目中汲取营养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岑志豪  指导老师:刘军

    曾经,我们热捧选秀节目,得到的是精神的荒芜;如今,我们观赏文化节目,得到的便是精神的富有。从前,我们曾醉心于《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我们得到了什么呢?不过是多年后的淡淡一笑,笑多年前的自己太过太天真。如今,我们爱上《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节目,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是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个人精神的丰腴。因此,相对于娱乐节目,我们何不从文化节目中汲取营养呢?
    文化节目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弊病,有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一个“癞蛤蟆”难倒了七成成年人,而我们的参赛选手,不仅字迹工整美观,他们的汉语词汇量还让人们大吃一惊。这不就让我们发现了自己提笔忘字的弊病了吗?为了不输给小选手,不是越来越多人去关注汉语,去练习书法了吗?因此,整个社会也会从过去单纯地追求节目的娱乐效益捩转到如今更关注节目的文化效益。我们也会摆脱过去以外貌和声音作为审美标准,开始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新时尚。在文化节目中,我们能汲取的不只有这些,还有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效用。
    中华五千多个春秋之中,能亘古不熄的,唯有文化之火。昔时秦皇汉武,纵有名震天下之威,而今安在哉?昔时太宗贞观之治,纵有政治清明之誉,而今安在哉?昔时南北二宋,纵有经济繁荣之名,而今安在哉?而今我们所能领略的,唯有自先秦诸子以来的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唯有华夏五千多年灿烂而悠久的文化。没错,如今的中国,GDP的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相对于革命年代,我们的物质文明已是大步发展,可精神文明呢?我们却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所倒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不是GDP的总量,一场战争就足以使一个富裕的民族变成贫穷落后的战败国。唯有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力的国家才能永远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不断地演绎着自己的角色。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身上肩负着的,便是这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使其运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之火亘古不灭。《易经》中有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我要说,文化,使民族自强不息。
唯有把握传统文化的底蕴,从优秀的文化节目中汲取营养,我们才能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才能让世界为我阒然。
7.择文化善者而从之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陈静  指导老师:刘军

    正如爱默生所言:“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传统文化给民族精神以力量,各国文化给世界文化多样以力量,现代文化给创新精神以力量……于他们中择文化善者而从之,加以贯通,才是最好的文化发展之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文化多样丰富,而正因它们的“大”与“多”,需要我们只取其精华,择其善者而从之。中国古代中的封建落后迷信文化与西方帝国主义文化便是不该取的糟粕。而中国在古时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正因其择儒家之礼义,择道家之尊自然,择佛家之善德等善者而遵之,华夏民族也得以屹立于当时世界之巅。
    当传统遇上现代,什么文化才是于现在的精华呢?在我看来,并非由关于现在个人或者国家利益的文化才是可择的善者,上面所说的儒家等家的思想文化便是应择的善者。史学教授冯天瑜说过:“以‘国学’滋养国人的智性与德行,特别是激发国人的爱国心、道德感,以应现时渐次发生的信仰危机、道德沦陷等社会问题。”这些与国家眼下经济发展利益无关的国学,却恰恰是拯救当下突出的道德危机最有用的良方。正如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便是告诫各个食品生产商诚信为本才是最大的财富;而老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现各偷排偷放污染物的企业需学习的。然而,正是因为以佛治心,以德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共弘”未能实现,现下很多道德败坏的现象,而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建立在为自身牟利之后。甘肃的秦长城在农民“多两亩地”的想法之下变为耕地,可那是从几千年前的战国留下给炎黄子孙的历史文化啊!此外,在经济建设的车轮中被碾压的石库门文化、胡同文化、三峡文化等同样让人痛心。难道这些优秀文化的遗失不是我们未能重视的过错吗?若让这些过失进行下去必将造成民族精神的溃败。
    所以,对于文化善者我们必须从之,必须承之。于个人而言,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以保护华夏文化为己责,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于国家而言,要有自觉意识、文化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在追赶全球化的脚步中把民族文化的灵魂守护住。我们嘲笑韩国的泡菜文化申遗、暖炕申遗,但可曾反思,韩国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是多么地少与寡,但他们每一个优秀文化都十分重视,我们有太多的文化遗产,却反而缺少了对传统文化那份敏感度与重视度。所幸,我国对一部分文化的保护仍是很重视的,如太极、24节气、武汉热干面等项目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形态,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活姿态,申遗不仅能让人关注起背后的传统意义,还能赢得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骄傲。所以,择文化善者而从之,传承传统文化,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之德,及延绵万里的长城遗址,悠远丰富的敦煌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如民主、开放的文化意识。让传统照进现实,世界纳入中国,以树立民族自信心。
    择文化善者而从之,以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己任,当大家都能以这份责任心去择文化善者而从之,中华的文化复兴之梦便不再是梦。
8.发展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陈琳韬  指导老师:刘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向世界展示着我们民族的魅力。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善,文化在传承。打开电视,一档档时尚的节目正在吸引着我们受众的眼球。无疑,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时尚文化正承载着我们传统的文化,不断继承和发展着我们中华文明。在我们的时尚文化中,人们最为感兴趣便是娱乐。我认为,这是正常的而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受众在心理上往往会追求娱乐、追求消遣。经调查显示,60%的读者打开报纸会先看文化娱乐报道。然而,我们的电视广播媒体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现代的文化娱乐报道或是节目中要有正确的导向和指引人们追求文化的价值是内涵,即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娱乐文化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电视的银屏上充斥着我们的视觉的是那一档档歌唱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最美和声》、《我是歌手》……当我们茶余饭后,听听这些音乐似乎是对一天忙绿生活最好的犒赏,是对空余时间最好的消遣。慢慢地,当人们已经淡忘了这种音觉冲击的刺激后,各卫视媒体开始将娱乐节目方向放在跳水上,《中国星跳跃》、《心跳水立方》更让观众叫绝。这些节目不仅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也让媒体人赚得盆满钵满。这难道可以说是真正应该发展的娱乐文化吗?细心地我们可以发现,当一张“限唱令”让歌唱类节目缩减再缩减时,剩余的歌唱节目也为了挽留观众打出了“亲情牌”、“友情牌”、“励志牌”等等。而跳水的节目,娱乐媒体想方设法运用明星效应来拉高收视率,让明星们参与极具危险性的跳水。更有时候会利用明星间的绯闻。这些行为会让本来为了传播文化的娱乐节目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这些所谓的打着时尚文化头衔的娱乐节目,或许已沦为媒体人提高收视率的途径。显然,一味追求收视率,将会使娱乐文化变味。所以,媒体的力量对于正确发展我们的娱乐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不应该以收视率来作为发展娱乐文化的标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倘若媒体们没有创建歌唱或是其他为了收视率的节目,我们怎么知道这并不是我们娱乐文化的目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人生最好有一种正当的娱乐,即使没有财富,也能拥有快乐。”而我认为,这种娱乐应该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寻找。我们的娱乐文化也应该从我们的传统文明出发,将时代的气息注入传统文化精粹之中,变成我们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文化。
    放开对那些注重收视率的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那种拥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娱乐节目正在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以汉字文化为背景而创建的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央视的《中国汉字拼写大赛》以一种非常单纯、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以中国历史和手工制造也为背景的《寻宝》,在百姓中引起不小轰动,人们将宝物给专家认证,观众亦在其中领略到古中国文化的魅力;以中国天南地北饮食文化为背景的《舌尖上的中国》,其第二季更以《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这种传统中国气息的主题为线索,接地气的给观众带来了饮食文化的魅力之外,更带来了中国人文的美……我认为这一种能激发观众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引发我们自豪感,从而能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的娱乐节目才是我们媒体应该发展的娱乐节目,这才是真正的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开拓者,也应是在这个时代最有权利去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人群。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想,文化和娱乐节目要相辅相成地发展。娱乐的内容要涉及健康向上的文化背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将可以祝我们一臂之力。此外,做到“贴近”之风。我们善于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观察,采用群众熟悉的生动鲜活的来展开娱乐英国BBC所开办的跳水节目以普通群众为跳水者,让节目更亲民,更接地气。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艺术家、表演家卓别林先生说过:“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节目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传媒不能千篇一律的向观众输送同样的事物,这样是人都会有审美疲劳。有时必须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这种改变能让文化和娱乐更加融会贯通,让受众从娱乐中,感染文化的巨大魅力。爱默生说过:“娱乐是花,务实是根。”唯有让文化这务实之根在地下生根发芽,吸足养分,才能让娱乐这朵花更为人们喜闻乐见。
9.让文化与娱乐相结合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李镱  指导老师:刘军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了,但在精神略显苍白的大地上行走着的人们,却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带来精神水平的提升。人们不是重视优秀文化,而是欣然接受空洞的娱乐,由此带来的短暂的快乐。选秀、卡拉OK、二人转都是当今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既然人们喜欢娱乐之类的事物,为什么不能让文化与娱乐相结合,让文化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让文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呢?我不由地想到了儿童早教的方式。不难发现,大部分早教都将知识与娱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同时,知识都被简单化处理过,孩子们更易理解,可谓是减难不减质。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早教的方式,让文化与娱乐结合,让人们更加轻松地接受文化,提升自我。
    让文化与娱乐结合,我们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要结合,怎么结合,结合什么。为什么要结合?首先,很多中国的优秀文化都是在先秦诸子时期形成的。“之乎者也”这类阳春白雪词句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尤其是对那些于没有接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农民大哥、大姐和朴实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品味“之乎者也”不免多少有点像看天书一样不知所云。所以,要人们直接从文化中吸取最浓缩的精华,不免有种强人所难之意,就算接受了,效果也不一定有预期的好。其次,中国的文化受众,大多是正在上学的学生和忙于工作的大人。对于学习内容少时间多的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文化,但他们中有很多人的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学习此类文化的要求,因此他们直接接受文化所产生的效果可见一斑;对于智力发育到达要求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学习任务繁重,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少,因此他们用极少的时间接受文化,效果也不会很好;对于工作忙,自主只配时间更少的大人们来说,主动接受文化的效果更加不言而喻。
    所以,面对大部分文化阳春白雪的本质与接受文化时智力水平和时间的不足,让人们主动接受文化,不免有些难。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早教方式,让文化与娱乐结合,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更加轻松地接受文化从而提升自我,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怎么结合?文化和娱乐固然要结合,结合的方式也很重要。因为一个好的结合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正如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汉字文化与比赛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惊心动魄的氛围中接受了汉字文化。正如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将雄辩文化与演讲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抑扬顿挫中接受了雄辩文化。正如动画片《孔子》,将做人的道理与轻松的动画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欢笑中接受做人的道理……它们巧妙地把文化与娱乐结合在一起,让文化被人们所接受,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因此,选择一个好的结合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让文化与电视节目、动画片和娱乐活动相结合,都是很好的结合方式。动画片可以让小学生在浅显易懂中明白大道理;电视节目可以让中学生和大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文化;娱乐活动可以让老人们在健身、放送中接受文化。
    结合什么?在正确结合的前提下,结合什么文化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所积累的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鱼龙混杂之中甄选出优秀的合适的文化十分重要。首先,甄选出的文化要“门当户对”,就好比不同的门,只有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让文化进去。假设让小孩学习家庭文化,到了成人的时候才学做人的道理,显然这是不行的。其次,甄选出的文化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好比自由的文化思想在现代是受人们支持的,而若其被放到了封建时代,它一定会被排斥,甚至被扼杀。当然,文化不一定要取自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化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正所谓失败的人找理由,成功的人找方法。当我们思考完上述的三个问题后便不难发现,我们若想解决经济水平和思想境界间的不协调,我们就应该让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利用受众们对娱乐的接受性和喜爱偏好,去传播中华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层次,让中国人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层楼。
    所以,文化应与娱乐相结合。
10.娱乐当传播优秀文化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31)班 刘俊潇  指导老师:刘军

    自古以来,娱乐与文化的关系就是暧昧不清的,可以说,娱乐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有如《诗经》,其实就是一本“歌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一首直白的情歌,但它的确是在传播文化。再如一些宋词,本就是写给歌妓弹唱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难以将它单独划入文化或是娱乐的范畴。又如京剧,放在清朝实在跟我们今天的电视剧差不了多少,但它又的确是一国之粹。
    可见,娱乐自古就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载体。娱乐本是无所谓对错的。只是其传播的文化有有雅俗之分,高下之流,才招致了人们的不同评价。顾名思义,“娱乐”本身就是要“乐一乐”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文化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本就是一种娱乐,但为什么它非但不惹人厌烦,反而广受好评呢?因为它传播的是积极、向上的文化。  而反观一些相亲节目,充斥着拜金主义的低俗文化,自然不会招人待见。朱子把《乐》放在五经之列,孔子亦有“风乎舞雩”的感叹,可见娱乐自古就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受到古圣先贤的认可的。只是,近几十年来,大众所接触到的娱乐,充斥着太多低俗文化,才长久以来受到有识之士的批驳。所以说,娱乐当传播优秀文化,这才是娱乐的立身之本。
    那么,娱乐应当传播什么样的优秀文化呢?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认可“有前提的允许百家争鸣的文化”。“前提”是指原则上的大方向不能错,优秀文化是一定要摒弃腐朽与落后的因子的,在诚信、友爱这些大方向上是一定要坚持的。至于“允许百家争鸣”,就是指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因子,不管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源于古代还是现代,都应有其存在和交流的权利。当然,身为炎黄子孙,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自然是我们传播的首选。总而言之,这种优秀文化是一种健康、包容而融合的文化。这种文化才是娱乐所应传播的文化。  离开了优秀文化,娱乐就难免不会落入低俗、谄媚之中,在沉沦中迷失了其真正的价值。
    传播优秀文化,娱乐才有可能“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作为文化载体的积极功用,我们才能迎来一个现代版的礼乐社会。
11.中国人要更加冷静沉着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陈祉颖        指导老师  刘军

   鲁迅先生曰:“激烈的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业激烈的快。”万事万物的发展,忌怕地也是激烈过后便是消亡。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地也是如此。因此,当我们如今遇上文化迷茫、文化空洞时,且让我们更加冷静沉着,以使中华文化之路愈加踏实沉稳、中华文化之气质愈加大气从容、华夏民族之命脉鱼为代代所继。
    中华民族历来是向上的民族,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不服输的血液,如斯精神气质,使中华名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卑不亢,越奋越勇,能战胜艰难险阻,可洗刷民族耻辱。但其所衍生出的过于强烈的民族情感和过于偏激的文化自信却使我们开始受不了激,沉不住气。当看到《明镜》等外国主流媒体斥责我们缺乏素质时,当看到皮影戏、端午节分别成为印尼、韩国的非遗时当看到日本将《论语》纳入教科书、把查到发扬光大时,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与凄凉不言而喻。急切的中国人啊,便一心一意地渴望立即丢下文化糟粕,马上抢回那些流失的民族骄傲。或“惟往古为然”,大兴国学热,高呼文化回归,或“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以西方文化衡量中国现实,却发现步履更加蹒跚,我们越是焦切越是迷茫。须知,只有冷静沉着的担当才是真正的担当,才能使中华文化复兴。那些热血却莽撞的担当只会引起群体对己文化的反感厌烦与对他文化的傲然蔑视。如果我们只是十分强硬地要求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必是“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纳石,必不纳也。”对学生如此,对民族也是如此。企图简单地复制或简单地拿来都是不负责任的。它所引起的文化阵痛将发生在一代人身上、一个社会上、一个民族文化的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上。惟有持着冷静沉着的心,把悲痛最大的建设性发挥在以理性方式弘扬优秀文化上,我们才称得上是真正地文化担当者。
    当年敦煌学遗失他国,这几千年都难以释怀的悲痛刻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不仅仅是悲号哀恸,更是“贴板着脸,一钻几十年”,从外国买来的胶卷中来研究敦煌学,越屈辱越加紧研究。当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敦煌学也在中国”的纠正说法时,他们也没有太大激动,只是默默地走过圆寂塔前,如此冷静沉着,彰显了他们忍辱负重的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回归的希望。中国的希望、中华文化的将来都寄予在真正冷静沉着的担当上。我们不仅要冷静沉着地担当,更要冷静沉着地聆听时代中一些不从众的声音。缘何?因为这样的声音常常是发自于无畏的文化守望者。大多数人易陷于感性的冲动起劲,但文化守望者却能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批判意识与独立清醒的思考,为人们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
    曾经一代大儒梁漱溟在“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一致称赞的舆论声中,发出批评的声音,坚持认为“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因为由国民意思四个大字出发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如今,所谓的城市化就像一场文化大清洗,老城越来越陌生,新城越来越千篇一律。老北京、老上海、老广州将成往事,老宁波、老青岛、老昆明也要成为地图上的绝版城市,我们亲手斩断城市的历史文化之根,丢失城市文化之魂。人们的悔恨终于要印证五十年前为北京古城墙奔走呼号的梁思成所说的话了。随大流的我们往往“团结”,扼杀了那些势单力薄的独特的声音。殊不知,民族前进的出路正藏于其中,何不冷静下来,细细聆听?五千年的文脉,中国的历史车轮无疑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沉重。但我们不要焦急,不要莽撞,而是更冷静一些,沉着一些。既无谓地担当,又包容地聆听文化守望者之声,。也许,我们中华文化就会走出迷茫,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了。
12.因为乐道,所以安贫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庄晓璐       指导老师  刘军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后汉书 韦彪传》

    古今仁人志士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有时,精神的力量比物质的强大得多,富贵名利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一生心甘情愿追求的理想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孔子眼里,颜回的突出表现不仅仅是他从骨子里游移的好学之品德,更在于颜回生性安贫乐道的思想。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维持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安逸舒适的环境,家徒四壁的陋屋,一样能满足人类的吃穿住行,不会阻碍人类继续生存在这世界上,但如果过分讲究外在的条件,难免过于浅薄,品味也降低层次了。
    鲁迅先生说:“年轻人,易遥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里有顺序,有孰先孰后的问题。在解决温饱等生存问题之后,内心必定还不满足,一定会有新的追求,人一旦安居乐业,在心底最深邃的地方,有火焰一样的躁动,如果无法满足,使得不到人生恒久的快乐。人类精神的金字塔,要求我们多多注重内心的信念和需求,不必太在意外在的物质,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断变更主人的东西。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指道德修养达到高境界的人,是中国道德模范,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君子不仅乐道,还会忧道。贫穷从来不是君子放在心尖上的东西,唯有道才是生命的真谛。担心没有学好道,不能推己及人;一旦学好道,便乐在其中。当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的台阶之后,就该向上攀登。只有在这种不倦的探索中,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才能得到生命的欢愉,才能感到自己内在的充实和价值。
    那么,什么是道呢?简单来说,道即内心矢志不渝的信仰和追求。每个人的道的标准不一样,但本质应该是向善的,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志向。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追求道,所以将坎坷的生活遭遇抛诸脑后,多么高尚的德操啊!因为乐道,所以安贫。人生永恒为之奋斗的目标应该是心中的美好的理想,而不是谋求利益。金钱只是手段,还有更深入的目标导引你。倘若人唯利是图,将失去美好的东西。学会剖析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和坚守心中的道吧。
13.传承雷州红土文化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等奖)
      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杜一凡   指导老师  刘军

    任何文化都有其诞生的基础,都有其合理与不尽合理的一面。现代中国,需要吸取多种文化的精华,传承雷州红土文化是其中之一,会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说:“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这种不理智,不冷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沿袭至今。中国雷州红土文化等中有适合现代中国的元素,应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承传先承德。传承雷州红土文化,我们必须先要传承雷州红土文化的精神。雷州的“四陈十贤”、“石狗文化”、“换鼓傩舞”、“醒狮舞龙”、“吴川飘色”、“蜈蚣舞”等都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这其中无不体现着红土人们勤劳奋进,无尽奉献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思想。而我们若要传承这样的文化精神,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在面对如今社会上那些打着一夜暴富旗号的传销组织时,我们要抵制好逸恶劳的思想,发扬勤劳奋进的精神;在面对社会上哪些如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我们要抵制假恶丑的思想,传承无尽奉献的思想;在面对那些如法轮功的邪教时,我们要保持头脑的理性,保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雷州红土文化的精神,才不会在传承雷州红土文化的过程中,磨灭了其本身的精髓,失去了其本身的韵味。
    传承雷州红土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并不意味着不改变其丝毫。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代相结合,不断的创新。传统文化产生于古代乡村的农业社会,以封建社会文明为背景,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保守、迷信的一面,如傩仪活动中的祭神驱鬼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对雷州红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除此之外,文化的创新也使得雷州红土文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雷州半岛不仅有众多的名镇、名村、名建筑、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名优特产,也有现代的时尚之城湛江市,还有红土作家、艺术家群体,人才辈出,显示了雷州红土文化独有的魅力和竞争力。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肯定雷州红土文化的价值,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极大地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热爱现代中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明代冯梦龙《警示通言》记载:“从来说到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葬、登州海市、钱塘江潮。”传承雷州红土文化,让其荣光照耀华夏中国!
14.落叶归根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陈远思   指导老师  刘军

    枝头新叶萌芽,青翠欲滴。一碧万顷,枝繁叶茂。秋意近,红叶飘零醉人心。风霜雨雪,虬枝劲节。在我看来,叶的繁茂是中华文化灿烂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如一棵茂盛繁壮之树,深深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五千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它枝劲叶茂,从而造就了伟大灿烂的民族文化。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风靡世界,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叶子已飘洒在世界各地。但如今,文化产业化“西化”的现象不禁引起我们的深思。文化的发展不能离根弃本,只有深深扎根在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吸取精华,在此基础上,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此所谓落叶需归根也。
    落叶归根,首先归在了心中那永恒不变的家国情怀。心系百姓、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多少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高境界,它凝练了多少的乡愁与国魂啊!昔者范仲淹心怀着“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浓郁乡愁,更怀揣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愫。这种博大的爱国情怀更应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湖北秭归县县委书记罗平烺撰写的《爱民十戒书》将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将心忧天下、以国为家的传统民族情感与时代步伐相结合。范仲淹即使在仕途不顺时仍然心系天下,这种认为有国才有家、国是灵魂归宿的家国情怀应成为个人发展的根。在外归国,在国归家,“归”这种情怀已经渗透到炎黄子孙的骨髓中了。在海外求学的学子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继承这归家归国、心系天下的精神。
    落叶归根,归在了那对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执着追求的精神。对民族文化敬仰的力量足以战胜荆棘满布的旅途,用生命的动人姿态足以唤醒灵魂深处的本心。正如文化行者余秋雨怀揣着寻觅中华传统文化、保护那蕴含民族意蕴的文化之根的初心,毅然踏上这文化苦旅的执着。他所追求的是用行动为中华文化强基固本,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呼唤本心,为中华文化滋根养心。纪德曾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的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是的,我们需要更多像余秋雨这样毅然走上发扬民族文化之旅的行者。中国需要它们在各种文化激荡的今日坚守文化传承,让更多的人以中华文化为荣,让更多的人发觉到内心对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使命感。
    落叶归根,归在了那创新文化发展、熔铸时代精神的创新精神。文化创新是一种心力,这种力量可以很微小,但足以改变世界。西方国家将其目光聚焦在中华文化上,不断挖掘这个延绵数千年仍长盛不衰背后的奥秘。无疑,是创新赋予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使世界对中国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苗族歌手雷阿幼朵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她放眼世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将中华文化带到金色大厅的舞台上,震撼世界。只有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圣埃克苏佩里曾道,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只有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才能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把握文化发展的节奏。在自主创新下,文化精神之源泉才能不息不止。
    落  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强根。落叶飘落成泥,叶之馨香如故。文化的不断发展也应不断滋养着中华文化之根,人们才能感受到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沁人心脾的芳香,才会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来。江山明月本归无形,文化于此无言矗立。落叶需归根,将中华文化这种精神力量发扬出来,以强基固本,以凝魂聚魄,以宏德扬美,以感召生命,以传承中华文化!
15.文化的生存之道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钟宇云   指导老师  刘军

    我们手表里的指针在时刻不停地旋转,城市中的人们在楼与楼之间穿流,整个地球也在我们无意间永恒旋转······所以,无论我们是否认可,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于自然如此,与文化也如此。因而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也许我们彷徨,也许我们留恋,中华文化的前进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她的变化是必然的。因为这是她在适应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中探索出的生存之道。只有因时而变,才能被传承,才能得以延续!
    然而,中国又是如此独特的国家。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二十世纪初戛然而止,而后是带着封建残留的大包袱苦命拼赶西方发达工业国的混乱年代。中国人不断在这混乱中觉醒。一些人带来的“先进文化”又狠狠地踢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脚,中华文化于此开始了剧烈转变。而后,文革把中华文化不留情面的摧残了一番,改革开放虽实质上有益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却又使中华大地沐浴在西风美雨之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赶上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成果,中国“焕然一新”,然因急于求成,中华文化被丢掉了许多,被淡忘了许多······轻装上阵的文化仍然存在,却早已不是往日的风貌。创造文化的人与社会变化太大使其变形了,扭曲了,失去了本色。因为我们崇尚西方,所以中华文化又显出了些许被西方文化同化的色彩。中华文化为了存活,已逐渐失去本色。曾有人说,世界上除了基督文明,原创文明就属中华文明了。而如今,中国人为了发展却置中华文明于不顾,任其因时而变以致失去初衷,不是得不偿失吗?而这一点,很讽刺地,也只有在发生现实问题,有损人们现实利益时才会被认识和普遍重视。
    毕竟如今的中国是学出来的,而不是自我觉悟出来的,不像英国,法国。历史学家都说一个国家的改革要先革思想,再革制度,最后器物,由上至下。中国又恰好是倒着来的,又不及日本。中国近代史中的文化便是不健全的。而今,人们的文化水平跟不上经济水平,进而出现道德败坏,冲破底线之事也就有根源可寻了。在历史的风吹雪打之下,中华文化残破地走来。尽管她仍尽力渗透在书本,饮食,民俗,建筑等这些看似丰富多彩的事物,其内涵早已瘦弱不堪。尽管知识分子们奋力保护,宣传教育,面对早已存在文化断层的民众,其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难道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要继续以此种方式生存下去吗?不!再难再长远,我们都要再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要想改变传承中华文化的残酷现状,并不是让电视台做几档文化味儿节目,让学生写几篇文化作文就够的。我们要让国学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文化飘溢在普通民众不经意间的行为举止中。这当然不是一触而就的。再者,如今中国稳定不足百年,中国尚未能成熟地面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的落差。中国还没弄清自己该传承什么?该发展什么?因而当下我们要做的不是彻底地立即地文化中国,而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恢复优秀传统,找回遗失文化,面向世界发展,让文化多向绽放,为将来真正实现文化质飞跃作有利参考。
    在此有得明确,当今的中华文化必会与传统不同。即使是一些优秀传统,比如毛笔字,世代单传的手工制品,或技艺精深如景泰蓝之类,是不可能普及的。虽然痛心,却是现实。如今追求的是简约,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些国粹注定是只能成为雅士之趣,,或收于博物馆中的。我们用不着家家户户都有珐琅粉彩古董或价值千万的水墨丹青,这种门面上的有文化不是我们应追求的。对于这类不易被普通民众拥有的事物也不必强求。我们所应传承使得文化重生的是去学习,拥有与之相关的知识。于此,政府,小区就应营造出学习气氛,让民众多途径了解国粹,学习国学。做不到手到拈来,如数家珍,也要略知一二,营养他人。而若是符合时代特色,较简单易懂,能让百姓接受的传统,如优美的手写汉字,正确标准的普通话,一两句戏曲,三四首诗词······既方便人们交流成友,又可给人教育启迪,加入其中,又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发展,我们又不能过于追求功利。正像耶稣说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很多时候,如科技发明,文学创作,都是无意间成就的。只有人享受文化,才会发展文化。刻意的时候反而创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唐朝广纳外使,明朝更下西洋,都有与外交流的传统。这也造就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了中华文化在未来的生存发展,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来发展本民族文化必不可少。而对此,我们又得擦亮双眼。比如,受儿童喜爱的迪士尼动画中就充斥着英雄主义。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是过度拔高个人能力而忽视团结才能的表现,与中华文化中的中庸,是冲突的。因而我们要提倡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重视团结一心的理由:集体的力量远超过个人的力量。
    文化的问题似乎已成为当下中国的重大问题之一,包括教育,娱乐,学术等,这些又间接影响到经济政治发展,一些人想找到中国的文化坐标,按“规矩”办事。其实根本就没有这种坐标。我们只须严守本心,保护并不断发掘传统文化,坚持正方向发展丰富文化,我们的文化就能找到正确的生存之道。
16.中国文化发展之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 黄月霞  指导教师:刘军  指导老师  刘军
    近年来,世界各地超过300家孔子学院设立,各个专家对孔子的解读,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孔子》……这都显示着:孔子“火”了。
    孔子热是不是印证着有些人的说辞:只有回归孔子,才能拯救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只有学习孔子才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出路?是不是只要是孔子言论便是绝好的呢?我想说,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孔子学说。
    任何文化都有其诞生的基础,虽曰:“存在即是合理的”但任何存在合理与不尽合理的一面,任何试图简单地抓取文化药房,就希望能包治百病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著的《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孔子学说和老子哲思是中国文化的左臂右膀,我们在学习孔子孔子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时,也要领悟老子的深邃智慧。尤其在今天物质生活的“快节奏”时代,莫让自己在大潮流中迷失了方向,莫如庄子所言“几欲深者,天机浅。”莫让欲望遮盖纯真的智慧,让自我在适当的时候回归本心,在道家学说的指引下,修生养性,在繁忙中得到解脱,在迷惑中得到清静;在法家学说中亦能领略与时俱进的变通思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法家学说所倡世界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对文化认识的角度和认识的方式也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至“通”,才能至“久”。当我们还沉迷在中国五千年璀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还只是倾向于简单的 “拿来”时,“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如当头一棒,敲醒了无数中国人自“以为是的“华夏至上之文化”。“唐宋在日本,明在韩”这一说辞虽略显浮夸,但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思:是否停留于肤浅地回归孔子学说的肤浅层面?然而又应如何回归?向何处归?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中国文化无所不在,中国文化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迹可寻。这个圆到底有多大呢,就要看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的半径有多长,我希望我的贡献就是把这个半径延得更长一点,能承载更多的中国文化。”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仅仅局限于儒家一点,更应将文化的半径延长至更多的如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说的精华部分,汲取各个朝代的优秀文学、艺术,让我们能承载更多的中国文化,做到真正的文化回归,真正的“通”与“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尝不可”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时,也需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可取之处。当我们追寻文化的触角延伸至外来文化时,并不是要“全盘西化”“凡西方的就是好的”,而是要“取之”真正为我所用。这里的取之,即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即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
    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需回归中华文化之源,用各家经典的智慧点亮人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需取外来文化之精华,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创新之路。让青年一代的我们,在中华文化之中汲取更多营养,在外来文化中得到启发,让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继承!

17.踏上感悟文化的旅程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高三(40)班   张耀云   指导老师  刘军    
    “你累积了许多飞行/你用心挑选纪念品/你收集了地图上每一处的风和日丽……”一首《旅行的意义》不知让多少人想要背上行囊,踏上旅程,让自己的足迹遍布大地。
    然而,一趟有意义的旅程,只需带上背包和相机吗?此言差矣。或许更重要的是带上心灵的行囊,怀有一颗细嗅蔷薇的心,一颗善于感悟文化的心,去探寻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品味心中泛起的文化情怀,养育自身文化人格。你便会发现这景色只是空花瓶,它背后的那段传奇才是久香之花;当你认知到它的文化气质与魅力,娱乐便不会是旅程中的唯一乐趣。    
    文化旅者余秋雨是给了我极大启示的。之前我一直感到疑惑,文化苦旅,苦在哪里呢?直到我读了他的一句话——“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我才恍然大悟:历史总有沧桑感,因此在感悟深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会古迹的残败,古人的不再而惆怅,旅程的基调便“苦”了起来。《道士塔》中的王道士将敦煌文物运上洋人的车马,这无疑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与悲剧。当余先生站在那里,心中也是波澜万千,对历史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在生活与历史之间我们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愈发成熟,走向崇高。
    奥古斯狄尼斯说,世界是一本巨大的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而我说,在旅程中若不去感悟文化的生命力,则相当于从未打开此书。若我们仅是浅浅地背诵史书上干巴巴的文字或数字,恐怕就难以真正激起内心的家国情怀;若不去充满历史文化感之地体会一番,对于祖国的过去,我们就永远地站在门外。当然,面对着胜景,我们不可能总是叹今日柳扫古落花,将景物与文人进行巧妙融合也会给旅程带来新惊喜和新启发,像西施与苏州,张岱与夜船,柳永与宋城,我们在长安街头分明看见为贵妃送来荔枝的飞骑,我们在滕王阁仿佛看见王勃挥笔英姿,我们在笨重的砖瓦里似乎嗅见几千年前的文明。当你亲临其境,想起古人的足迹,就会有上述的时空穿越之感,似乎与他们共同泛舟湖上,吟赏烟霞,游走在花前月下。他们的诗词成了一段精致的景点解说词,在它们的引领下我们看雨匀紫菊,听风弄红蕉。有人还能随口背诵几段,旅行之美,尽在此时。当美景与文化融为一体时,看似普通的一花一草都变得文化味十足,我们爱它的理由也变得丰富深刻,旅程亦因有文化相伴而精彩绝伦。
    因此别再抱怨旅途中排不完的队、数不清的人、买不完的纪念品,难道这些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吗?透过它们我们又能了解到这处景点的多少呢?往往是擦着汗水、摆着剪刀手照张相就匆匆离开了。但是若我们抱着感悟文化、一探究竟的态度,便容易沉静下来。也许就是在喧闹的人群中,也许就是在旅行团规定的一两分钟里,你都能感受一下这里的人文环境,回想它的厚重历史,来一段成熟的心灵对话。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很少地方能有“天地一沙鸥”的宁静,美景总是吸引着人群,旅游旺季就更是摩肩接踵。现实无法沉静,我们的心却可以做到。享受与否,其实也是由心态决定的。    年轻的我们应该踏上感悟文化的旅程,毕竟手机那狭窄的屏幕容不下文化的广袤天空,心灵又如何能有深刻感悟?鬓染霜发的老人更应踏上文化之旅。老人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岁月给他们的内心留下了更深的沉淀。而曾经的苦痛都已随风而去,如今当他们凝视着眼前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烂漫美景时,心中暗涌的沉重与婉转甚至会让他们的泪水忍不住地流淌!
    因此请踏上感悟文化的旅程。不是给旅程增加时间,而是给旅程增添生命力;不是拉长旅途的行程,而是拓展它的深度与广度。有了这种思考力与感悟力,人生的旅程大概也会越走越顺。让我们来一段精神之旅,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文化的心跳,做一个有思想、有品位、有文化的“驴友”。
18.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  苏晓清  指导老师:刘军    

    绳,千丝万缕,从古到今,从内到外,从己到他,贯穿始终,纵与横,紧紧缠绕,聚成具有整体性的结。
    古时有结绳记事,这便开始了绳的历史使命,也赋予了结丰富的意义。绳打一个结,就记录了一个故事,朝朝暮暮,日日月月,古时旧闻串到一起,历史开始被记忆,情感也开始积累与深厚。   “绳”与“神”谐音,凸显了古人乃至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之意,在我看来,这更是中华儿女最朴质的愿望:祈祷神保佑,保佑长辈安度晚年,保佑孩子健康平安,保佑友人幸福安康…….于是人们就把一条条绳穿成结,同时也把一丝丝情融汇于中,赠予爱人。看一下中国结的渊源与历史,即可体会。
    “结”是充满和谐,充满情感,充满团结的美好象征。社会是一个大结,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同绳子,将社会连成一个看似疏松实则结实的结,轻松而和谐。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如结的社会必会愈加庞大,愈加结实,但有人说如今中国这个大社会如同一盘散沙,邻里关系不好,医患问题严重,人情冷漠如冰,道德走着下坡路…….难道这个结在岁月的摩擦中要断了吗?不,这只是暂时的迷失,结在绳子变多时,难免会乱,难免会打成死结,但只要找到死结的源头,重新梳理绳子,结便可以继续辉煌壮大。同理,如今中国社会现状确实堪忧,但只要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重新找到初衷,重新领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的社会指日可待。
    家庭关系树形图随时间推移会增加更多枝蔓,又如一个充满情感的结。亲情,爱情丝缕成结。曾有大年三十晚上,长辈会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会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 缕”。曾有宋代诗人林逋写下“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还有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月。情感汇于结,结传情感,相辅相成,人类情感从而绵绵不断。    中国如大大的红艳艳的中国结,我们便是一条条绳子,团结友爱,自强不息,个体的力量凝聚成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升华为国家的力量,势如黄河,不可阻挡,促使中国梦美丽绽放!
    结的有序性为结强大结实美观之由,华夏儿女定会在创有序中国之辉煌!
19.你的梳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四十班 吴迟 指导老师  刘军
敬爱的淑兰小姐:

    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母亲今天终于肯把你的那把梳子送给我了。或许听到这你不禁失笑。是呢,我根本没有一头长发,用此梳子岂不是糟蹋了?但当我把梳子握在手中,闭上眼睛,后颈便是一阵骚屑。仿佛有一些庞大无比的东西挤进了时间的裂缝,钻出了毛孔,掠过鬓角,抚过腮侧,擦过肩胛,不断流长。我睁开眼,惊叫:“那是什么?”
    你能告诉我吗?你还是失笑。我终于可以毫无保留、细细地端详这把梳子了。那是什么不知名的的木质给了它如此温婉又醇厚的质感。似是一碗普洱茶,带着悠长、厚重的韵味。上面的木纹丝丝缕缕,缠着绕着,像是岁月才能留下的奇特符号。听闻一样物品被使用者爱怜过度,使用过频便会沾上主人的意念,有了灵气。这把你的梳子也有了灵气吗?我想肯定是有的。这些木纹和微小的裂隙或许便藏进了少女时候的你的意念吧。那些或许固执,或许轻狂,或许不知所措的心思早已与岁月搅混,日积月累,汇成奔涌的,无际的,漫向天国的洪流,一并流入那些模糊不清的缝隙里。难怪我把它握在手中会有一种握住了无穷之物的感觉。难怪它能把你与母亲的长发顺成黑色的瀑布。无论是其中的任一意念,都随着时间和发丝不断流长,流向那些不知名的,悄无声息的边际
    有人说我有恋物癖。这应该是个在你的时代难觅的词。他们大概是指我对某些物件过分固执的眷恋吧。特别是对你的梳。还记得那些儿时夏蝉聒噪的晚上。母亲用你的梳子理着头发,懒懒地扑几下葵扇,教给我几句诗,讲给我一些小故事。一些关于你的,她的,微小又巨大的故事。每次说到淑兰小姐你,母亲顺发的手便不自觉地停住,似乎你的梳也会静静地听。这些故事无关紧要又意义非凡,微不足道又巨大无边,仿佛是一些曾经难言难堪,最后又明了明白的小秘密,在不同的时空里窃窃私语。母亲不时提起你梳妆镜前的花露水,你抽屉里灰黄的线装的红楼梦,你最喜欢穿的对襟呢子云母粉洋装,你拿手的虾仁煮茶,你习惯买回家的白兰花,还有你的梳子和它梳过的长发。你的身影在喃喃中化成眼睑里的剪影,一闭上眼,便在那些光怪的浮影中闪烁不止。
    母亲偏爱在最后讲个妖异故事。此时她手中的扇子又开始不停来回,恍目间仿佛在梳理那些凌空飘忽缠绕的思绪。那些让人惊异又动魄的神怪,蚊帐里的网切,桥下的小豆洗,街前的送路提灯。他们是神秘又漫长的精神体,在我早前的岁月里不断回旋,又惊又爱。我问母亲,这些故事她都是听谁讲的?母亲说,淑兰,就是那个淑兰。我又转头望向你的梳,用只有我和它才能听得见的声音道:“原来你听过了两个轮回。”东瀛的妖怪里有这么一些异类:画灵,枕返,白溶裔,如意自在。他们都是长年累月得不到使用的器物化成的精怪。那如果再岁月里不停使用的物件呢?你的梳呢?会化成精怪吗?
    的确,你的梳也历过了不少年岁了吧。今天无俯耳去听,竟有异动。我半日方回神,那居然是白马的蹄声。你曾听过吗?你在你的时代与我听过一样的声音吗?你看,年岁这东西像发丝一样疯长,几十年看似遥遥无期,实质是咫尺千里,谁又奈何花辞树,谁又伤怀人间留不住?一把梳子梳着梳着,连时代都变了,梳着梳着,长发又及腰,蓦然回首,少年不再,剪了可好?人这一辈子,实如头发,纷纷扰扰,飞短流长。有些东西一辈子可能都在改变,有些东西一辈子都未曾改变,我们知会多少又记住多少?可能漫长又即逝的一生中,我们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着。
    在那些秘密的,难忘的夏夜里,一些情怀或许早已被牢牢定格,被装进闷热的空气里。只有此时正在书写的我记得,只有你的梳子记得。但我记得的早已改变,他们变成人们常说的记念、依恋、缅怀。我们喜欢用这些堂而皇之的词语去抑饰被年月轻轻遗忘的忆记,去掩盖那些被时间悄悄逆转的情怀。我可能还会记得那些夏蝉。而那些夏蝉过后的百年,只有你的梳子一直记住,只有你的梳令一些人开始记住。若果有一天你被忘记,有一天我被忘记,你的梳会让他们记住吧。我们终将逆转,终将遗忘,终将告别。好比大象总会告别平原,犀牛总会告别夏天,南国的猫会忘记太阳的烈焰,就像裤腿会忘记苍耳子,手指会忘记伤疤,眼角的余光会忘记天际的落霞。从微小处被改变,在巨大中被逆转,于是我们不断想起,有不断忘记。但有些事物一直没变,例如你的梳。
   我喜爱你刻在梳上的名字,也喜爱我未曾使用的称谓。夏至未至,蝉声已始。我的外婆,明天会是个好开始。
你的梳的所有者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日夜

20.给传统文化之躯注入现代之魂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高三40班 刘妍君   指导老师  刘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正接受着新时代的全面考验。有人说,传统文化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理应让位于现代信息文化,而我要说,给传统文化之躯注入现代之魂方是正确的文化选择。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发展之路,如果我们总想着走别人的路而忽视了自己的路,那将会是中华民族的不幸。可自古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若我们把传统文化照搬入现实生活,似乎也显得格格不入。此时,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一句“在行动中思考着”无疑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启示作用
由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心理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土崩瓦解,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文化混乱和文化空洞之中,从而导致我们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文化坐标,形成合适的文化体系。面对这一境况,我们似乎一直只在行动而从未认真思考——我们只知道盲目拿来一些貌似先进的文化来填补这可怕的文化空洞,殊不知由于对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我们拿来的文化其实是精华与糟粕同在。正如柏拉图所言:“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已拥有的,我们总是在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我们是否应潜下心来认真思考,现代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而我们早已拥有的又是什么?无可否认,现代中国最需要的是拥有现代之魂的传统文化。我们拥有的可是由五千年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若要给传统文化之躯注入现代之魂,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活力,当代中国人更需要智慧的“拿来主义”。何为智慧的“拿来主义”?就如同尼采的精神的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的变为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皆由我主动争取。既然是“拿来主义”,自然就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能逐利而忘本。庄子学派曾提出“尊生”思想——一要反对自身的异化,二要反对把他人工具化,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我们是否也应该抱有“尊生”思想呢?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面对这种困境,“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对现实极有警示意义,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传统文化有“大用”,而是要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催生新的现代元素,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当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为文化的力量就体现于其凝聚的力度。自古人和的思想就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当代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味着团结,可以使我们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具有强劲持久的发展力量。所以,在传统文化发展遭到困难与挫折的今天,我们仍然要看到希望,要学会把磨难转变为提高自己的基石,要勇于扛起复兴中华文化的大旗。须知,勇于承担责任是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 把文化的内涵化入我们的血液中,我们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体系,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和平崛起!
21. 论娱乐文化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高三(40)班 陈婷婷  指导老师  刘军
   “金钱的圈子里只产生值钱的艺术,信仰的圈子里却产生伟大的艺术。齐白石的首位弟子李苦禅如是说。如今娱乐文化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正确认识他们成为当务之急。与李苦禅来说,正确认识娱乐文化,我们应有所信仰,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有人说,我们和猪狗最大的不同在于,猪和狗是为了生存,而我们是为了生活。诚然,我们可以选择享受娱乐,但选择娱乐文化享受应成为我们最好的选择,否则我们和猪狗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而要有所选择,有所信仰。娱乐文化不应该是为金钱而生,它是一种大众文化,应给社会带来些正能量。平时我们所说的娱乐,除了给大脑带来兴奋,更要给心灵带来愉悦。而现今娱乐圈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愉悦。《中国好声音》的学员李代沫为了金钱名誉而去演唱,而今卷入吸毒事件;《百里挑一》等绯闻式的婚恋节目原始为了大龄未婚青年服务,而今却只让我们新一代人的择偶观——名利物质缺一不可。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娱乐文化吗?娱乐文化不应只是为了一味的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应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如若当今的娱 乐文化能多放些像湖南台的《平民英雄》的节目,或许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在新娱乐时代,娱乐和文化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紧紧相连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娱乐和文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传统应为其本色。时尚文化街的佼佼者可可·香奈儿曾说“最适合你的颜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同样地,最符合我们炎黄子孙的娱乐文化才是最棒的娱乐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能注入快餐式的娱乐文化,其前景可观。君不见《汉字英雄》一经播出红遍大江南北;君不见,《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掀起一股学写汉字热潮。这些节目把我们华夏文明以最纯朴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也有力地证明了并非只有单纯的娱乐菜油市场的理论。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娱乐文化,发展娱乐文化,传统文化要在其占有一席之地。娱乐文化可以通过有责任的娱乐来陶冶人的性情,有文化地娱乐,有创新地娱乐。撒切尔夫人曾说“要引领潮流,不要随波逐流。”如今的电视节目要么毫无新意,要么大规模引进外国节目版权,毫无创新可言。比如一个旅游节目红起来,十个台有九个都会跟风,导致观众一打开电视都是看一样的东西,由此可见,娱乐文化的内容太单薄了。我们真的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呈现给人民大众有文化,有思想的娱乐文化。
    娱乐和文化两者可以并存,把娱乐注入文化,把文化融入娱乐,便犹如一场凉爽的大雨,洗刷了社会浮躁和功利的风气。在时代千变万化的今天,娱乐文化应有所改革。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娱乐文化应有所反思。在呼唤传统的今天,娱乐文化应有所回归。
    愿新的娱乐文化能洗刷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界。
22.漫谈文化之中国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高三四十班  叶丽桃  指导老师  刘军
    岁月的巨轮,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时间的力量在大地留下痕迹。中国传统文化在华夏大地刻下深深的烙印。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想说,中国有一家又一家之文化。“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是儒家文化;“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是道家文化;“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是佛家 文化。木心说,文学是我的信仰。我想说,中国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信仰。

    放眼世界看当代,美国有NBA;巴西有狂欢节;意大利有达芬奇、有艺术圣地圣玛丽亚修道院、有时尚之都米兰、有足球队国际米兰和AC米兰。中国呢?中国的标签是什么?孔子、长城、京剧抑或书法?    我们常打着文化之旅的旗帜,去看故宫、观兵马俑、赏西湖、游苏州园林。然而现实往往是,在某个景点拍拍照,登登某座名山,摸摸某块幸运石,嗯,满足了。还未来得及问问那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导游说,没时间了。然后大家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我想,这样的文化之旅不过是一顿文化快餐,只尝到了表面的味道,于其身却无营养的积蓄。余秋雨说,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我想,在喧嚣的人流过后,更多的是古迹背后文化的悲哀与叹息。当北京成为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成为过于拥挤的沉淀,那历史的风韵与传统文化的价值便湮没殆尽。
    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在中国经济复兴的今天,也应当是传统文化复苏的时代。当传统文化不再是沉默的遗迹,而是复活了的生命,那时的我们才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文化强国,才真正做到和平崛起。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用来弘扬,就只是一句口号。而弘扬的过程则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不能简单地拿来,只有剥离了糟粕,取其精华,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现代文化长河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要在文化危机中求得生存,便需要克服许多感情的因素,去作出理智的选择。君为臣纲,夫为妻纲是糟粕,于是乎被我们摒弃,我们倡导平等独立;三寸金莲的小脚是糟粕,于是乎被我们摒弃,我们高呼自由和民主;封建迷信是糟粕,于是乎被我们摒弃,我们宣扬科学与人道。当宗族力量变成地方势力而存在,这便是糟粕,亟需打破;当礼尚往来的人际关系成为尔虞我诈的升官手段,这便是糟粕,需要剔除。
    文化是选择的结果,由人来选择呈现什么。传统文化可以是一堆包袱,也可以是一种财富,更可以是一种深刻。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传统文化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传统文化才有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车夫,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23.听一听那歌谣吧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高三(40)班余童怡    指导老师  刘军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歌谣也是丰富多彩。但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们,更多熟悉的却是流行歌曲,也更多的是喜欢那“来,摇滚起来吧!”的青春独有的热情摇滚,亦或喜欢那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所有的悲伤忧郁的歌曲……而我们这辈人似乎忘了自己的根本,就像作为湛江人生活在湛江,却不了解那属于本土的歌谣——雷州半岛独有的雷州歌。
    听一听那歌谣吧!即使你并不喜欢她们,但听一听那属于自己本土的歌谣,又何妨呢?听一听,那歌谣吧,又或许你会因此爱上她们,又或许你可以对你的子孙或是外地朋友“炫耀卖弄”一般呢?因为这是我们雷州半岛独有的。嘘,听一听那歌谣吧!百度一下,可以知道雷州歌定型之后有三大组成部分:姑娘歌、情义歌和榜歌。姑娘们,你听过姑娘歌了吗?姑娘歌顾名思义,就是以歌姑娘为主,歌童为辅,以情唱为表现手法。歌唱者持扇执中,典型的姑娘形象呀!载歌载舞,舞有定型,歌乃即兴,好一群姑娘呀!汉子们,你听过情义歌了吗?情义歌,顾名思义,情义紧扣,或抒情、或描绘凤物于抒情之际。你们可听说过榜样歌?榜歌,顾名思义是由歌社出榜征歌,聘请老师评阅、定名次。“不唱雷歌,不快活”,因而,开行的话,听一听那雷州歌吧。或许你会更快活;如果你不开心的话,更要听一听那雷州歌。
    “一条雷州唱到城”是雷州一句很流行的俗语,即是赶集时沿途接连不断地唱歌,直唱到城镇。由此可见,雷州歌唱起来必是琅琅上口,腔阔自由,喜怒哀类随心所欲自由唱。有人说到:“要熟悉雷州的风土人情,要了解雷州半岛的历史,要探究雷州的人文环境,就必须研究雷州歌”
    正如清末民初的雷州人编写的《杂字》里所说“雷州歌谣,八百年号”。以前,在雷州半岛,不论是文人雅士或野夫村老,不论是年迈老翁亦或是村姑牧童,人人都爱唱雷州歌,创作雷州歌。特别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硕学名流。因而雷州歌可谓是南园艺笵中的一株奇葩,是雷州人民的智慧体现。我们各位奇葩们如此有趣,如此奇葩,如此历史悠久的雷州歌,请听一听那歌谣吧!别让雷州半岛文化的骨髓消失沉默了。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让雷州歌传承下去。爆发她惊人的力量。相信吧,雷州歌中也有属于青年人的热情奔放,也有属于青年人的一片蓝天。她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一种享受。
    啊!嘘,你听,那就是雷州歌……
24.文化传承仍需理性对待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彭文秀      指导老师  刘军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安徽小伙张艺冬为纪念雷锋,前往医院整容成“雷锋”,下步他还将更名为“雷锋”。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如此“学雷锋”!有网友评论,“雷锋不是靠整容的,行动才是雷锋真品质。”看到这则新闻,我先是哭笑不得,继而又陷入了沉思。我们宣传的雷锋精神竟是被这样传承下来!时代在变迁,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被人们误读。我们要传承的是什么?多数人不能理性对待,给出的答案也未能使人满意。因而我更觉得,担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进行文化思辨,理性对待文化传承。
    理性对待,顾名思义即运用理智来分析。这不同于“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文化传承的方法。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先驱,他推崇儒家学说不言鬼神、强调道德的哲学,并借鉴中国文化抨击西方基督教神学,反对专制统治,成为世界名人。明末著名农学家徐光启向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才编撰了《农政全书》,为后世造福。他们在对待文化传承时能理性分析,不全盘肯定,亦不全盘否定。对待有利于文化传承的东西他们就汲取保留。正是因为有这样理性对待文化传承的人,世界上的文化冲突才能大大减少。唯有理性对待文化传承,进行文化思辨,才可推进世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周国平说:“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姿多彩的。”让文化展现其多姿多彩的一面,我们就必须理性对待文化传承。自封建社会以来,我国就保留许多封建主义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得思辨化,文化传承的方向也步上了正道。于是,北宋末年兴起的裹脚恶俗被弃除;长辫长褂的封建形象慢慢变得文明;“老爷”、“大人”等不平等的用语被改造……就如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一样,人们对待文化传承有了理性的思考,这才造就了民国时期思想勃发这一局面。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到,“拿来主义”者会占有、会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现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我们对待文化传承也需这样理性对待,要会占有、会挑选。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追捧外国文化,这一现象堪忧。若能正确分辨外国文化的优劣,择优学习,择劣规避,那自然是好事。但文化传承也需讲求儒家和佛家提倡的“中道”思想,若全盘倾向外来主义,这样的“拿来主义”怕是不利于文化传承的。因此,我们要会挑选益于自己的,摒弃不利于自己的。通俗来讲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物质主义、快餐文化造成的浮躁,恰恰需要以文化的高蹈来平衡。作为祖国的一员,你我都需要理性对待文化传承,让文化舞蹈起来!
25.扬红土文化,创和谐湛江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邹颖欣    指导老师  刘军

    红土文化兼容并蓄,底蕴深厚,兼具了以热带海域为特色的自然审美文化,以半岛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而成的社会审美文化,以及别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文化。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若能被发扬光大,便可构建出一个和谐美丽而极具文化气息的湛江市。发扬红土文化,包括继承和发展红土文化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要发展红土文化,就必须先继承红土文化。红土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倘若后人没有继承其先人的文化创统,那他们就开始与传统隔离了,又谈何发展?继承红土文化也是为了发展红土文化,人们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而红土文化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迅速发展。
    发扬红土文化能为建设和谐湛江提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建设和谐湛江,不仅要靠党委和政府的规划指导,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红土文化蕴含着可贵的民族精神。湛江的“人龙舞”全由真人扮演成一条“巨龙”,“巨龙”的昂首、翻腾、摇摆全靠龙舞者们的默契配合,这其中正体现了他们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假若能将这精神发扬光大,让全体湛江市民团结合作起来,那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群众力量,与政府共同致力于和谐湛江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可增强湛江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建设活动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发扬红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让湛江人民与党委政府共同建设和谐湛江。发扬红土文化,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最具历史意义的史料,它涵盖着一个地区某一时期某一事物的历史意义,是历史的沉淀,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一旦被破坏,便很难重修。雷州石狗是当地人民繁衍生息时留下的宝贵文化,是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目前虽已建成了石狗博物馆,可仍有大多数石狗被弃置野外、流于村落,那些石狗必将被损坏、埋没,从而消失,这对于历史研究势必会造成巨大损失。没有了文化遗产,那文化又怎能持续下去?看来,保护文化遗产是发扬红土文化的基础啊!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那它还有多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它只不过是一个平庸无奇的小镇罢了。红土文化是极具湛江特色的传统文化,要建设和谐湛江,那就必须发扬红土文化!
26.自然中国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高三(40) 王惠     指导老师  刘军

    谈及中国,每个人所想到的都不一样。有人想到了宏伟的长城,有人想到了华丽的绸缎,有人想到了甘醇的茗茶......而我想到的,是墨意的山水与灵动生机的自然万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给予了我们对自然特殊的情感,创造了我们独有的“天人合一”。这是中华灵魂的底色,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能将它从我们的生活中移除。
    真正的中国式生活,应该是无比悠哉、雅致的:宁静民居的清晨总是在鸟儿活跃的啼唱中开始,无论是窗前阳台或是路边的老瓷砖总有生机勃勃的绿景植物,闲谈的百姓桌前总有一壶温热的甘茶。他们向往的不是喧闹的繁华,而是青山绿水共为邻的那一份宁静;他们喜爱的不是绚彩的名贵花种,而是代表着我们内在信仰的简单植物;他们需要的不是酒肉奢华,而是能令其心思安定的苦与甘。    这,便是真正的中国。我们不为尘世糜烂的物质生活所倾倒,不为世俗的名利所迷惑,而我们中华的不屈的气节亦从此而出。我们的淡薄、我们的洒脱、我们的恍世孤傲,正是那包容万物的自然所给予我们的民族气质,一种超凡的领悟与安然。
    那份与自然相依的敬仰,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源头,亦是人类生命的原点。  可惜,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不少年轻人逐渐在奢华的物欲享受中迷失。不论是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孩,还是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官场之争,背后映出的都是满满的可悲。仅仅是因为那令人发昏的金银碎响、那虚伪的奉承,他们抛弃了生活应有的简单雅致,抛弃了生活最初的自然,却也被那份宁静洒脱永远的拒之门外,在喧嚣的黑夜中独自忍受煎熬,无法安然入睡。
    倘若我们放弃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我们必将在浑浊的物流中迷失。回归于自然,以一颗简单、纯真的心去面对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需要重新学习的。    尝试着在书桌前摆放一盆绿色植株,在休闲之于欣赏一首小诗,或是选择步行于荫荫小道而非乘坐冰冷钢板之躯的汽车。这无不存在于简单的生活中,却能令我们在快节奏的竞争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闲适。没有任何东西将我们限制于繁忙的城市里,我们完全有选择在怡人的秀丽山水里度过我们的假日。在依旧纯净的天地之间攀登、戏水,观赏君子莲、正气竹,不让自己被无边的物质吞噬。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命之美。
    也许我们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只要我们认真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便能得到答案。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感,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安定平和生命的根本,是我们美好生活的真正源头。中国的形象是怎样的?是墨意山水中一抹傲然洒脱的身影,是碧莲湖边的甘醇的香茶,又或是青青松竹前的遗世淡然。
27.呼唤有文化的娱乐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计效宇    指导老师  刘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档档娱乐节目比比皆是。人们沉浸在泛滥的娱乐节目中,将从前的传统文化抛诸脑后。在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下,人们追求娱乐本无可厚非,但更需要有文化的娱乐丰富自身,呼唤有文化的娱乐。何为“有文化的娱乐”?即要求当代时尚娱乐有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展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让大众有所体会领悟,完善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有文化的娱乐”是有优秀中华文化味的娱乐,呼唤有文化的娱乐,提高公民文化素养,促进国家长久发展。
    为什么呼唤有文化的娱乐?一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能适应社会的变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二是娱乐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既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又可以让大众在乐中学习,丰富自身涵养,何乐而不为呢?呼唤有文化的娱乐,提供一个平台展示优秀中华文化的魅力,其重要性,不胜枚举。怎么样呼唤有文化的娱乐?面对人们严重的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倾向以及空洞的娱乐形式,我们亟需高度的文化创新意识。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对文化内容形式,传播体制机制的积极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超级演说家》、《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等时尚文化类节目席卷世界,唤起国人心中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敬畏。创新娱乐内容与形式,赋予时代精神,加入点文化味,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是一种不容推卸的娱乐文化责任担当,是当代时尚娱乐文化的光荣使命与职责。
    呼唤有文化的娱乐,在社会中摄入一束阳光,引领国人走向光明与进步。崔卫平老师曾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而我想说,有文化的娱乐之风,定能有个文化强国,定能有个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看机前的娱乐节目,提内心的文化修养,进而开国家的文化水平,快然自足……
28.娱乐与文化须兼得 (三等奖)
    广东省 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三40班 车季穆     指导老师  刘军
    最近,河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在文化类节目的喧嚣中突围而出,以一种新鲜气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文化热潮。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空洞的娱乐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夜宵”和“小食品”。而人们对不断涌入视野的各类空洞娱乐产生审美疲劳后,《汉字英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气息与感受,让人们在娱乐中领略到了汉字之美,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对此,我却要说,娱乐与文化可兼得,亦须兼得。
    若娱乐代表的是物质,那么文化便代表着精神。“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的贫穷却无法补救,”法国文艺复兴思想家蒙田如是说。缺了娱乐,或许人们的精神不至于贫乏,可文化一旦缺失,精神注定要颓败。试问,没有了文化这一主心骨,人们要如何在物质建设的道路上走下去?有了文化,娱乐便可从中汲取其丰富意蕴,来陶冶人们的情操。蕴含了文化气息的娱乐节目,同文化一般,能让人们感受到健康与阳光。
    文化作为人类必要的活动,会越过一切隔阂,寻找人们的心的共鸣,而娱乐可以让这一共鸣无限扩大。正如最近让人们在看了众多娱乐节目后找到新鲜感的《超级演说家》,以简朴的方式来比谁说得好,从而选拔“中国最会说话的人”。在赛制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新锐精英、意见领袖在舞台上诚意演说,个性表达自我各种感人励志的选手故事,无数次激发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大呼“说的比唱的。”
    文化的核心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的脉搏的跳动。缺失了文化的娱乐,便如同夜空失去了浩瀚星辰,时代失去了脉搏。浙江卫视明星跳水真人秀《中国星跳跃》为赢收视率,不惜重金请来明星跳水。它在引起人们关注的同时也招来了无数质疑:“跳水是高风险的运动明星是娱乐时代的玩具吗?”《星跳跃》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明星们从跳台上跃下的惊险而非让人欣赏的文化魅力。而后发生的训练基地人员溺水身亡事件,更是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质疑。
    文化之链条迂回曲折地穿过所有的文明民族,只有文化长久不衰,我们的民族才会兴盛繁荣,这是单纯的娱乐无法给予的。
    不伴随文化的娱乐不久将成为灭绝,我们何不将二者相结合,把文化的意蕴与精髓植入娱乐,在大众娱乐中发展文化,让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呢?

  
     29.共品雷州歌 (三等奖)    
广东湛江市第二中学总校29  黄振铎  指导老师:章露英

    雷州歌,即雷州“民歌”——雷州的“红土文化景观”,是南国艺苑中的一株奇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雷州歌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雷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雷州歌结构严谨,平仄协调,韵律优美,雷州歌的出现就一直伴随和记载着雷州历史,它简直就成为雷州人的诞生、迁徙、劳动、生活等一部口传历史。要了解雷州历史,要熟悉雷州风士人情和人文环境,在雷州歌中都到充分体现,所以老师常让我们细品雷州半岛文化——雷州歌。
    唱不尽的雷歌,说不完的历史,品不完的美。但是在应试教肓的指挥棒下,我们许多学生把认识雷歌当作不可思议的事,于是老师常告诫学生:精神的家园的失落是最可怕的,雷歌中有美、雷歌中有哲理,爱雷歌,也就是爱家乡。为此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或课余时间常谈论雷歌、咏诵雷歌,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关注雷歌。如有同学搜集了反映雷州食文化的歌:“嘉岭白粑最好吃,英利烧猪出名声,乌石甜糟甜第一,大粽味浓是雷城” 后,老师会马上结合湛江中考要求,举行广告语设计比赛,推介家乡的特产或美食。我们抓住广告对象特点,设计了富有创意的广告词,如“龙门西瓜,个个顶呱呱”、“雷城大粽,个大味浓又适众”、“ 吃了“三月红” (荔枝), 生活火又红”。 又如一首妻子劝夫尽孝的歌:“寒饥父母理不该,少讲官人要多知,做子若无尽孝道,算做帝王都等闲” 我们从中提炼出了以“孝” 为话题的作文题;从雷歌精品《谁最富》“究竞世上谁最富,想想起来是教师,满肚乌金用不尽,赠送后人绘蓝图” 与有的同学创作的《教师颂》“白天教书夜改卷,时刻无闲在校间,一年四季寒又暖,心和事业永相连”比较,我们会细细品味,引出主题写出了《我最尊敬的老师》、《谈奉献》、《蜡烛颂》等十多篇不同文体的优秀习作。      
    总之,品味雷歌的美,不仅丰富了我们学生作文题材,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0.纸张上舞动的精灵  (三等奖
广东湛江市第二中学总校高二5班庞盈 指导教师:付爽  

    要说对中国影响最深远,作用最悠久的文化产物,唯一担当得起的也只有汉字了。因为它,那些悠久而对人类发展起着不可忽视作用的文明得以长久地流传并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汲取其中的精髓。因为它,中国那片广袤的大地才会即使经历了浩浩荡荡的千年沧桑,仍稳固保持其统一。汉字,是在纸张上舞动的精灵。汉字之美,在其古老。钱伟长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文字在3000年以后还能被看懂,汉字可以。从殷商后期的甲骨文到如今助我写下并与他人分享这篇文章的简体楷书,它竟走过了如此漫长的时光。公元前14世纪,古人们根据龟板上的文字来卜算凶吉,这便是如今普遍公认的汉子始祖——甲骨文。西周以后,由于青铜器大量使用,后人便把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当时的金文与甲骨文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差别,可惜由于封建割据,使得汉字始终未能统一。幸而到了秦朝,在丞相李斯大力改革下,最终成功地统一了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到了汉朝,古人为追求书写的轻松自如,把汉字进一步发展为楷书,并正式命名为“汉字”。而到了唐朝,汉字的传播更是达到了巅峰,并深深地影响了亚洲文化的发展
    然而,汉字之美,不仅在其古老,更在其形美。也许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文字去与世界沟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字一定是这其中最美丽优雅的。从千年以前的象形字,到今天的简体楷书,汉字经过前人的无数遍修改,被岁月一遍遍地冲刷,沉淀下来的每一笔一划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想起小时候认字时,爷爷总会搂着我,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写字。“你看,‘旦’字就像是太阳公公从地面上缓缓升起来;‘笑’就像是爷爷开心的时候,皱纹都皱在一起的样子;哦,‘哭’不就是你求爷爷买零食时眼睛掉水的模样吗。”每当这个时候,年幼的我总会“咯咯咯”地和爷爷笑起来,银铃般的声音是记忆里永不灭的人间仙乐。这便是汉字了,像画一样形象,比画简单,却远比画精彩。汉字之美,除了古老与形美,还有其音美。在汉字中,由于多字的发音是相似或相同的,这样灵活有趣的特性,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在门上贴“福”。而有些人家却喜欢特立独行,把“福”字倒贴过来,原来是想取“福到了”的口彩。再如在年画中,鱼总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都是一个小胖娃子抱着一条大鱼,赤足踏着莲花。其实,在这里人们是取了“鱼”的谐音“余”和“莲”的谐音“连”,寓意“连年有余”。更多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可见汉字的奇妙有趣。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同时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在我看来,汉字就像是在纸张上舞动的精灵,与音乐一样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七个音符带人类进入一个被爱拥抱的天堂,汉字用横撇竖捺便就一支名动天下的舞,牵引中国人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31.文化里的时尚  (三等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总校高三(35)班  钟楚燕  指导教师:凌美云

    随着改革的深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层面要求也越来越不同。与此相应,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存在的形式也有所改变。文化也越来越走向现时尚风尚,时尚的文化也更易广泛流传,被广大群众所认同。文化里的时尚能让文化更为流传广泛,更受大众喜爱。分享自己对文化的见解是时尚的一种方式。成都的“宽窄讲堂”,是公益性文化讲堂,以“摆成都文化,谈人生百味,聊宽窄古今、论热点现象,享天下艺术”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这种做法不仅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地道的成都文化,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而且也让成都文化、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广泛的传播。用时尚的方式展现文化,让文化更能广泛传播,这不就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吗?莫让五千年的文化随时间而流逝。时尚文化更符合现代人的精神层面的要求,更能吸引人们对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探索,更有利于流传百世。
    文化里的时尚并不需要过多的娱乐效果。时尚文化的中心并不是娱乐性的时尚,而是要把中华文化以时代、科学、时尚的特点表现出来。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出过一本书,《把我们自己娱乐死》,他认为,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的确如此,最常见的一词“戏说”,在电视节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乾隆的四下江南,慈禧的垂帘听政。在电视中,乾隆总要爱过几场,慈禧总要面对几个江湖汉子。过程又何妨,历史的结局不变还是历史嘛!剧终乾隆还是回到朝廷受大家呼万岁,慈禧也会拾起破碎的心“以国事为重”。戏说就是以历史为背景的,表达的效果就是娱乐大家一场,但是这变了味的历史还是中华文化吗?文化的时尚一定要被如此的娱乐化吗?文化里的时尚需要有社会中的正能量,陶冶人们的性情等文化的魅力。随着《男声学院》、《中国红歌会》等扎堆的歌唱选秀节目的停播;江苏卫视《全能星战》的延播;一批具有时尚性的,潮流性的、文化性的节目突围而出――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全》让人们对汉字的重视程度又火了起来,《汉字英雄》的 “零差评”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让人们欣赏到了文化的底蕴,一种种带着时尚气息的文化类节目一次次的吸引人们的眼球,这种形式对我们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鼓励。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让人感慨万千,如何能源远流长是关键目的。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文化中加入时尚的气息,但是时尚并不是要娱乐性,娱乐性的文化也要有限度。合理的文化里的时尚,让文化流传更广,盛行更久 。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