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袁世凯一到山东,就请义和团几位大师兄赴宴,席上他让他们现场表演降神附体。到了口吐白沫那个状态,袁世凯问,现在刀枪不入了吗?那个头领说是的,袁世凯还非常绅士问一句,那我现在可以开枪吗?头领说可以了,袁世凯洋枪一开,义和团首领结果就很悲惨。凤凰卫视5月2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今年恰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一百一十周年的纪念日,签订它的原因是发生于之前的义和团事件,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周的时间回顾这一次事变的前因后果。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国知识界开始醉心于西方文明的时代,对于中国的知识人来讲,义和团事变无疑是一个耻辱,它是一个让他们在外国人面前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的事变,因此呢很久以来没有人乐意提起它。
但是义和团的出现毕竟不是偶然,它既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结果,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深层次危机的总爆发,它破坏力极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说起义和团,我们今天呢可以现从一个发生在山东乡间的小案子讲起。
解说:1891年山东东昌府知府洪用舟接到一纸诉状,这是一起土地纠纷,一个棘手的官司,洪用舟左右为难,原来1869年梨园屯的教民分得村里位于玉皇庙的地产三亩,教民将地献于当地教会,教会随后将玉皇庙拆毁,盖起了教堂,村民们反对无效,委托监生刘长安写了一纸诉状联名控告教会,希望索回土地重盖玉皇庙。
端木赐香(《重读晚清六十年》作者):因为它是全村的是公捐的,有一些富户公捐的一些土地但是由于无力重建所以就分吧,然后整个村里面有二十户教民,然后其他三百多户这个老百姓,当时双方分地的时候是有分单的,那分单上也注明了,教民可以盖教堂,但是教民盖起教堂以后,然后村民就已经开始双方性情不合,教堂的存在对老百姓民族情绪以及一种社会尊严方面来讲是一种侵犯。
解说:知府洪用舟知道,按理说自己应当把土地判给教会,因为土地确定已合法转让了,但如果秉公办理定会激起民愤,玉皇大帝乃国人尊崇的万神之神,拆玉皇庙实属人神共愤之举,天地不容。最终洪用舟宣判,土地归教会使用,为平息众怒,他令冠县从自己的财政中拿出银二百两、京钱一千串赞助村民们另辟土地、重盖玉皇庙,这看起来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发生了。
端木赐香:高大的教堂的存在对咱老百姓那种陈破的玉皇小庙来讲,那真的他们是受不了的,所以说双方其中有一次就是说,过玉皇庙会的时候,由于人多太拥挤,把教堂的门给撞开了,然后双方就开始口角。
解说:没想到群情激愤的村民们赶来教堂声讨,教民们寡不敌众躲入教堂,用石块和样强还击村民,村民们更加激愤,这时有阎书琴、高小麻等十八人,平时习梅花拳,号称“十八魁”,他们挺身而出,号召大家焚烧教堂。官府见势不妙,赶紧派兵保护,十八魁率众前赴后继与之抗争,为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他们自称得有神助,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能避炮火,并自命为义和团,这是义和团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
端木赐香:十八魁后来发现自己的力量不够,又开始引进梅花拳,然后引进梅花拳以后,教民的反抗武器就是说,利益政治化,他们马上就去找官府诬告,这个梅花拳是邪教白莲教,所以这样事情弄的越来越复杂。
翁飞(专家):那么传教士呢,他应该讲我们今天来看,看待教案,大部分是抱着真诚的一种传教意愿,但是在中国和中国固有的文明礼俗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所以教案冲突它是多层面的,非常复杂。
张鸣(专家):或者比如说祭祖,不让中国教民就是信教的人祭祖,认为是偶像崇拜,就是不让祭祖这个很麻烦,再一个呢就是不让你看戏,他认为,中国的演戏,过去中国演戏是酬神演戏,但是都要在庙会里演,要给神看,传教士认为你是偶像崇拜,会发生冲突。
解说:那么义和团是凭空而来的吗?为何一起偶然的教案使它如星火燎原一般席卷了中国北方呢?实际上义和团出现的年代要远远早于十九世纪末,咸丰三年太平军之难变乱四起,朝廷由于正规军荒废,不得不鼓励各地自办团练。
山东直隶交界各县素有尚武之风,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为名,民间武装如雨后春笋,在官方的默许下,各乡、各镇、各村几乎都有团练。
端木赐香:它应该是多元合流,不应该是单纯的白莲教,也不应该是单纯的乡团,而是民间文化大杂烩。
解说:义和团最初叫义和拳,拳字出自拳脚第一的说法,“义”和“和”字来自义勇有三气,乃“正气、义气、和气”。
雪珥(民间学者):那么西方这个教案原来也有,但是都局限在中心城市,到了1898年,这个西方掀起了瓜分的浪潮之后,传教士,就是宗教力量确实成了一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德国,德国派驻在这里的一个主教,他是一个典型的帝国主义分子,他不听命于罗马教会,听命于德国皇帝,他希望在自己的教区范围之内为德意志帝国的拓展提供机会。而且呢地方官胆小怕事,中国的官员最好什么事都别找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大量的地痞流氓开始加入到教会。
解说:十九世纪末,对于普通的中国农民来说是个不幸的时代。
端木赐香:实际上中国历来的农民起义,它首先是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反映在,首先第一个人口过剩,晚清的人口在康熙年代才是五千多万,然后到了这个义和团爆发前夕是4个多亿吧。西方传教士算了一下,山东的老百姓一个五口之家,要想生存下去的话,底线是四五亩地,但是呢据山东有些地方老百姓人均只有三分地,在灾区的时候卖一个女孩子是五十文钱。所以说这个长期就是在这个温饱线上生存,然后呢经济呢正好雪上加霜。
解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战争赔款很快转嫁到民众身上。
罗澎伟(专家):两亿三千万两的赔款,相当于中国整个三年的收入。
端木赐香:就政府的财政远远地就是入不敷出,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只能转加在老百姓身上。
解说:税负逐年增加,维系中国经济的两大行业,纺织和茶叶也在外部竞争下逐渐萧条。
端木赐香:第一就是咱的茶叶出口大宗,在咱的出口排行榜上一直是第一名,但是由于英国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培育红茶成功,所以说咱的茶叶是在义和团前夕是直线下降。
解说:直隶和山东的繁荣,百年来依靠的是京杭大运河的物流,但自外国人的轮船和火车出现后,海运和铁路取代了漕运,大运河两岸的城镇随即凋零,山东受其影响最大,船户、水手大都失业。
罗澎伟: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大运河因为这个黄河的决口年久失修不再通航了,所以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的漕运呢,就部分就改为海运了,所以当时就有民谣叫做“木龙断,天下乱”,所谓“木龙”就是指源源不断的漕船。
端木赐香:漕运养着山东,也就是运河沿岸也是几百万人口,以及一些城镇都迅速走向了衰亡,可以说在义和团前夕吧,咱的漕运基本上停止了。
刘刚(《通往专家之路》作者):漕运这一块儿原来是漕帮,它都有它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话,如果李鸿章还在发展海军,这个漕帮这里的人,完全都可以到海军系统里面去,如果还在修铁路,你可以到这里面去,你现在这一打又完了,你这个GDP上不去了,你不造海军的话呢,你GDP怎么上得去呢,你这个海运的话呢,还有很多还控制在洋人手里边,那你漕帮的这些人你说你干什么呢?
解说:自光绪二十一年到光绪二十四年,连年河决、一年数报,二十五年秋,直隶山西、山东遭遇大旱,直至次年春,滴雨未下,一望赤土、不见寸草。
顾明(《西方人眼中的义和团》译者):而且是就是酷暑,寸草不生,然后大量减产,在这种情况下呢,清政府还是要收各种各样的捐税。
雪珥:晚清的这个政府的行政能力非常的弱,为了救济自然灾害所做的努力基本上到基层体现不出来,教民们他有教会的组织系统,其他的百姓靠谁呢?他只能靠另外一个系统,亚社会、亚文化,政府的这个不作为,推动了这两极分化,到最后这两极成了尖锐对抗的时候,你政府想作为你也无法作为了。
解说:民众们相信,洋人的火车、轮船和电线触怒了天神,只有平天怒才可风调雨顺,于是教会和教民成了眼中钉。
端木赐香:比如见了县官不下跪,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很奇怪,他见了县官都跪,但是他容不得他的同类见了县官不跪。
翁飞:所以义和团的暴动,根本的这个指向,最早指向的并不是洋人,实际上是在打着,披着洋皮的自己的同胞,那背后也不是说,信念层面上的一种对抗,实际上就是农村的一些正常的一些利益对抗。
解说:西方教会在中国虽有条约保护,但因为很难争取到皈依者,便转而为信众提供补助金,并保护他们免受官方或非官方的侮辱,很多社会上的瘪三流氓,这时开始利用教会的保护伞横行乡里,普通民众蔑称他们为“吃教”。
端木赐香:有一个女人在赶着她的小毛驴拉磨的时候,她骂它“你再叫,你再叫”,这个“再叫”跟这个教民“在教”是谐音,教民一听就不愿意了,就拉她打她一顿,你不赔礼道歉咱就打敢死,最后结果是找人从中间说和,然后这个赔礼道歉,这个事情才结束。
翁飞:因为那些被欺负的,就感觉自己失败了的老百姓,他如果不跟着入教,他就只能去寻求另外一帮人的保护,那就造成了这个以义和团的形式、义和拳那样的地下帮会的急剧扩张,因为我靠政府靠警察保护不了我自己。
解说:地方官府力图使民众相信,他们生活中种种的不幸都来自西方人的到来,而非他们的本身的贪污和腐败。
张鸣:官府是有意的是让民众对他坏有敌意,他不让你通过文化,两种文化之间的互相接触,互相之间了解,他有意地让你制造些纷争,每次教案发生冲突之后呢,就是开始的时候,他就向着民方,最后向不住了,人家炮舰打来了,最后就改口,全部惩罚,惩罚闹事的民众。
解说:义和团当时有一首歌谣,其中便有这样的词句,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端木赐香:鬼子不是人所添,不相信,请细看,鬼子眼珠都发蓝,这些揭贴是老百姓自己写的吗?它不是,它全部是乡绅,至少是读书人写的。
翁飞:中国的行政权力,一直实际上只行使到县一级,再往下,它处于一个自发的一个乡绅社会,到了县一级、乡一级,它实际上就是被当地的乡绅们在控制。
端木赐香:中国老百姓很少打官司的,但是民教冲突打了那么多官司,其实对于中国的乡绅来讲,绝对对他来讲,是对他社会地位的,然后是对社会尊严的一种挑战,因为影响了他的权威。第二个应该就是说,文化的一种隔膜。
张鸣:就双方之间实际上是隔膜,义和团当中好多就是隔膜,双方之间你比如说,他对这种做弥撒,那女在一起一个房间里头祷告,这种事老百姓是不太习惯的,过去老百姓是这样的,你在田野里头男女混杂无所谓,但是如果一个房子里头不是一家人,这个是很受忌讳的,再一个密室忏悔,这种密室忏悔,中国人很难理解,他就会那个方面去想。
陈晓楠:由于经济的持续低迷、文化的隔膜,再加上压迫的加深,十九世纪末的山东,就犹如是一个油锅,群体事件、涉外纠纷不断。1897年又发生了著名的曹州教案。山东曹州府属下的巨野县有一个德国教堂,有一次教民和村民发生了冲突,村民们不但砸了教堂,还把教堂里的两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理加略杀死。
曹州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民风强悍,《水浒传》里的梁山泊就是在曹州境内,是个出响马的地方,一起群体械斗本来普普通通,但是曹州教案却改写了整个十九世纪末中国的历史。
解说:曹州教案发生时,一个后进的帝国正在对中国虎视眈眈,它就是1870年刚刚统一的德国,德意志急于寻求海外殖民地,不幸此时亚非拉地区已为先进列强所分,空隙极小。1895年中国败于日本后,德国终于嗅到了腐烂的气息,他们早就盯上了中国的胶州湾,正苦于没有机会。
曹州教案发生时,山东巡抚是李秉衡,李氏本于教案发生前一个月已升调四川总督,不幸他官运欠佳,正办理交待而尚未离任时,曹州就出了事,李氏自知大事不好,乃倾全力破案。11月9日将曹州杀人犯全部缉获,但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
1896年12月14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正式向总理衙门提出,租借胶州湾五十年之要求,总理衙门婉拒后,德国远东舰队奉命于11月14日炮轰中国炮台,陆战队随之登陆占领胶州湾,中国北洋海军于甲午战败后一舰无存,无丝毫抵抗能力。德国公使向北京总署再提租借要求,并加上将李秉衡革职、赔偿军费等要求,清廷只能一一承应,可怜李秉衡还未到任就被革职。德国人获胶州湾后开始建造
青岛,并通过修铁路向山东腹地延展势力,他们的成功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平衡。
雪珥:1898年,德国借口教案,占领了青岛,俄国借口说我跟中国有盟约,我要帮助中国来抵抗侵略,它派了军队过来,顺便租走了旅顺
大连,英国一看不对,你们俩都把这个重要战略位置都给占了,然后英国强租了威海卫,在它们两个中间插了一杠,引起了所谓的瓜分中国的浪潮,法国占了广州湾,日本占了福建,就各国开始划分势力范围。在那个时候,大家都有一种紧迫感,时不我待啊。
解说:晚清时期,官府、民间各执其事,如一盘散沙,自1840年以来的外辱对普通中国民众不是浑然不知就是毫无感情。
端木赐香:因为这里面怎么说呢,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果我们看一些细节记录的话,老百姓是在,甚至在看热闹,他袖手旁观,他看着就相当于阿Q杀头好看,为什么呢,因为跟他无关。
解说:直到1895年甲午惨败,中国的知识界才开始觉悟,而随之而来的瓜分狂潮则真正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心。1898年,法国海军将占广州湾后,直隶大名府四壁竟贴上了如是告示,文称。
各省爱国志士,睹西方无法无天之行为,已决于四月十五集合,屠戮西人、焚毁其居,其不与我同心一致的者,男盗女娼,阅此告示而不为传播者亦如之。
告示的署名是义和团。
端木赐香:对老百姓来讲,政府就是一个朝代,它完了就完了,对老百姓没有,真的没有什么,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国家概念,甚至也没有什么爱国主义、爱国概念,那么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清流派的这个舆论影响和社会影响,中国老百姓难得地有了民族主义情绪。
解说:1898年,山东巡抚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写到,责成地方官谕饬绅众、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意思就是要把义和团合法化、官方化,清廷默许了,朱批知道了,钦此。1898年11月5日,朝廷谕令直隶、山东、山西、奉天四省兴办团练守望相助,这等于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在山东,义和团不但被默许,而且得到了官方怂恿,此时山东巡抚叫毓贤。
张鸣:当时那个巡抚是毓贤,是一个有名的顽固派,他就说这个民气可用。
解说:毓贤此时认为时局艰难,外患纷沓之际,当以固民心为要途,应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外来侵略。
端木赐香:不得不这么说,他们实际上是在浇火,再加上中国的乡村乡绅们也在浇火,所以这火越来越大。
解说:1899年,在山东又发生了一件谋杀案,使外国驻华公使们第一次记住了义和团的名字。1899年圣诞节,在山东平阴县传教的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来到五十里外的泰安,他的妹妹将在这一天结婚,妹夫是在泰安传教的伯夏里牧师。卜克斯是个温文尔雅的的年轻人,这年刚二十四岁。婚礼后,卜克斯从泰安启程返回平阴,他骑骡代步,有骡夫随行。
顾明:1899年12月29号,快中午的时候,他走到,因为平阴县呢它四处都是山,比较闭塞,但是呢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许多国家,五六个国家,外国,在这儿设立了十七个教会、教堂,有很多的摩擦,所以呢教案频发。
解说:平阴一带,义和团首领朱红灯,原名朱逢明,口号是“先学义和团,再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灭了天主教。”卜克斯行至张家店时,被拳民拦下,众人虽与卜克斯素不相识,但一见是外国人便一拥而上。
顾明:然后下来呢他一看,这十三个义和团团员都是或多或少有武装的,他怕吃亏,他又身高力壮,当时呢他是二十五岁,所以呢他下手为强,夺了其中一个团员的一把刀,他还是被众人给摁那儿了,摁那儿以后就捆起来了。
解说:当晚,卜克斯趁夜色企图逃走,不幸跌倒在地,拳民们被卜的逃跑行为所激怒,乱刀将其砍死,并割下头颅弃于道旁。
顾明:然后山东的这个巡抚也是得知这件事了,赶快向朝廷汇报,说匪徒滋事了,惊动的面就比较大了,然后美国公使,当时在北京的公使叫康格,他就跟清政府说了,他说当时的山东巡抚毓贤为官不力,要撤,换谁呢?换袁世凯。
解说:清廷迅速照办,令侍郎袁世凯顶替毓贤出任山东巡抚。
端木赐香:等这个袁世凯到山东的时候,他发现很奇怪,自己上任第一天,政府那边就发过来御旨,教和民要分清楚,不能乱镇压,当时袁世凯就觉得很纳闷,我就还没有开始工作呢,政府就开始批评我了。
解说:袁世凯一到山东,就请义和团几位大师哥赴宴,席上他问,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神话是否为实。
端木赐香:让他们现场表演他们的法术,然后一看他们开始降神附体了,然后就问这就是降神附体了吗?说是,就口吐白沫那个状态,说那现在就刀枪不入了吗?然后那个头领说是的,袁世凯还非常绅士的最后问一句,那我现在可以开枪吗?然后头领说可以了,然后袁世凯洋枪一开,然后义和团首领呢,当然结果很悲惨的,他用这个招。
解说:袁世凯于是采取了光干不说的政策,暗中向义和团施压,赶他们出山东。
端木赐香:他当时发的布告就是说,如果你们真的是扶清灭洋、爱国的话,那么天津前线更需要你们,你们赶紧上天津前线,谁不去的话那你就是伪团,他才开刀镇压。
翁飞:但是大量的这些帮会,它自然就向两边蔓延出来,最终进入了北京。
解说:此时的直隶总督为裕禄,他最初对义和团也是镇压政策,但很快他就接到朝廷上谕,这样说道。
各省乡民设团自卫保护身家,本古人守望相助之谊,若能安分守法,原可听其自便。
直隶总督裕禄见朝廷如此态度,为功名利禄遂改变态度,由反对义和团变为保护义和团,义和团逐渐由冀南向冀中蔓延。1900年5月,北及涞水、易州、涿州,以至北京附近的长辛店、丰台、黄村,团民杀伤教士、洋人、教民,分会教堂及教民房舍,抗拒官兵。
翁飞:因为北京正好有人希望他们来触动一下中央,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推动中央高层的一种权力斗争作为一个砝码,这是一拍即合的,所以所谓的大刀会、义和拳才会从反清灭洋挂上了口号叫扶清灭洋。
陈晓楠:义和团的兴起因素复杂,如果没有列强在军事、经济上的刺激,民众呢不会敌视外国人,那纵使民众敌视外国人,如果没有德国教会在山东的霸道,民众也排外,而纵使民众排外,如果没有天灾频繁,民众可能也不会变得如此疯狂,纵使民众疯狂,如果没有官方的纵容,也不会酿成这千古奇变。1900年的春天,在袁世凯的镇压之下,义和团主要势力离开了山东进入直隶,这时在北京的中央高层正有人对义和团翘首以待。明天同一时间,请各位继续收看《凤凰大视野》《国难1900》。